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

第122章 門徒求義

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第122章門徒求義_365

第122章門徒求義

將俘虜押回西河亭后,劉備開始著手收拾殘局。

亭內田地毀了一半,人也少了很多,但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維持得還行。

這里的居民本就不是平常人家,他們都見慣了生死,而且左沅和段熲把活兒做得還算妥善,有田產損失的都分了錢,沒人說得出半句怨言。

只是看著西邊一片焦土,所有人都有些沉默。

左沅和卞姬心情也都有些沉重,左沅是覺得自己情報工作沒做好,卞姬則是難過于劉郎的家業少了一半。

“何必如此?諸位可還記得兩年前此處是何模樣?”

劉備淡淡的說著:“此處本一片荒涼白地,是諸位齊心合力,使這里在兩年內成了數萬人的居所。眼下不過少了些田地罷了,天災人禍尋常之事,有何值得憂愁的?”

“大兄此言善也。”

關羽張飛一起點頭。

“先為袍澤置辦葬禮,再一起重新打理田地。遣人去通知太行山……房舍田地依然是他們的,但他們須得給我個交代。”

劉備臉上毫無表情,也并沒有做什么慷慨激揚的演講,但見了他淡定吩咐事項,眾人心中的沉重似乎也很快消散了。

九尺的葬禮是與戰死的部曲合辦的。

這場葬禮參加的人很多,不僅所有部曲都在,而且太行山所有大賊全都來了。

這不是因為九尺面子大,而是因為太行賊都知道,如果不給劉備一個交代,這大耳賊會做什么真的很難預料。

劉備曾為蘇雙千里追兇,火燒望都城,一舉覆滅中山望都劉氏,甚至因此和涿縣劉家斷了關系,這些事太行賊都知道。

現在九尺因太行山出現內賊而死,還死得忠義勇烈,若是不把相關的人全都交出來,太行賊們真的擔心劉備會不會放火燒山——在他們看來,大耳賊是個心狠手辣斬草除根的人物,惹上就是不死不休,藏到哪兒都不安全。

而且劉備以兩百甲騎擊破上萬流寇,還俘了一大半;那個紀冥君也以兩百步卒擊破三千賊人……這還是在鄒靖的部隊不在,劉備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完成的。

很顯然,劉備這邊的部隊戰斗力無法以數量來計,太行山諸賊多少有點懼意。

因此,太行賊們將李移子和李大目手下的人頭全都帶來了。

丈八還親手押了個眼睛很大的賊人回來——這是李大目,被張牛角抓來的。

為了活捉李大目,張牛角還和黑山的另一伙人打了一場,順便吞并了兩個山頭。

這是太行賊給劉備的交代,李大目是李移子的同宗,也是李移子能混進太行山的根源,此人雖然并沒有參與襲擊西河亭,但確實與袁家有勾結。

張牛角還當著劉備的面將李大目又審了一次,此人交代,是得了袁紹的指示,試圖脅太行賊家眷謀取北太行。

至于袁紹是如何得知西河亭內有太行賊家眷,李大目確實不知道。

想來這是曹操和夏侯惇下的功夫,夏侯惇此人看似沖動魯莽,實際上卻是個能理政的人,兩邊隔得這么近,查到西河亭的底也不足為奇。

西河亭已經藏不住,劉備索性也不藏了,反正各類文書都做得很清楚,這地方也是合法的地方。

反正劉備又不是亭長又不是大地主,這里的地都是各家各戶的,整個西河亭,只有醫館和那‘草廬’屬于劉備,絕大部分土地都是賣出去了的。

劉備也趁此機會告訴左髭等人,讓他們派兵下山保護西河亭,加派人手保持長期聯系,要是再遇到此類事情,可未必能再有一個九尺及時通報消息了。

此事便這么過去,兩邊依然要維持合作,畢竟這對大家都好。

九尺被葬到了西河亭最西側,也就是他去世的地方。

在九尺下葬之后,年輕的陳封跪在了劉備面前。

“家父讓封轉告郎君,家父盡力了……”

陳封跪得筆直,剛剛變聲的嗓音沙啞無比:“求郎君借封一刃。”

劉備看著這年輕的少年,知道他想做什么,將身上的儀刀解了下來。

陳封拔出橫刀,在自己手上割了一刀,將血抹在了額頭,隨后提刀走向李大目,一刀刺入了李大目的心口。

這孩子只有十二歲,手上力道明顯不足,一刀未能刺得太深,便合身撞在刀柄上,再度將刀刃撞進了兩寸。

直到確認李大目死后,陳封用盡全力拔出橫刀,用自己的衣衫將刀刃擦拭干凈,再度將刀歸鞘,雙手捧著送還到劉備面前。

“這刀今后便是你的佩刀,你先入我近衛部曲,做我親隨。”

看著這少年有勇氣手刃仇人,劉備點了點頭:“以后,住到我家去吧。”

養育忠勇袍澤之子,這既是劉備的承諾,也是應做的本分。

“郎君,封要為父守孝,當結廬而居。”

陳封搖了搖頭:“封不求郎君施恩,只求郎君教封學問。家父常言道義,封要替家父行未盡之義。”

說罷,朝劉備行了效忠之禮。

他明顯知道劉備讓他住到家里是什么意思,但他卻打算結廬守孝,并以家臣門徒自居。

這十二歲的孩子,看起來頗為倔強。

“有志氣!”

劉備贊了一句:“陳封,從今以后,你便是我首徒。你無需結廬,為師也在守孝,入得為師家中,也是為你父親居喪。”

這孩子膽大自強,確是值得培養的人才。

也是值得信賴的近衛。

“封拜謝恩師。”

陳封磕頭到地,再度行了拜師之禮。

從這天起,劉備有了第一個門徒。

陳封平時是個沉默寡言之人,孤僻不合群。

這或許是因為他從小耳朵就不太好。

這耳疾是天生的,倒也不算太嚴重,不至于影響日常交流,只是不容易聽到遠處的聲音,也就是對細微震鳴不敏感。

倒是剛好和他父親九尺相反——九尺是個耳力極好的人。

但有失必有得,這先天耳疾,倒也使得陳封不易受到嘈雜紛亂干擾,從小便頗有專注之心。

當然,這專注可能有些太過,以至于這孩子又直又倔,認定了事便難以轉圜。

他要學義,這顯然是承自九尺平日的教誨。

但少年人心里黑白分明,很容易將人簡以好壞,刻以臉譜,會失之單純。

如陳封這樣的倔強孩子,就更容易將義理視為固化的條律——但若是這樣,那便反而沒了道義。

因此,劉備沒有急著教他,而是讓他先隨卞姬做事,讓卞姬先教他識文斷字。

卞秉便是卞姬教出來的,既懂圓滑世故,又能持身守義,只是少了些膽氣血性,正該與陳封相互以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