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國郡主

第四十七章;下雪了

母女倆在長公主府待了半個多時辰,眼看天色不早了,便再次上馬車返回溫泉山莊。

霍敬之和霍謹言站在府門口目送二人的馬車離開。

“咱小妹多好啊,偏偏有人不識貨。”

這里的有人,指的是誰不言而喻。

“慎言。”

霍敬之瞥了兒子一眼,轉身進府,霍謹言連忙跟上。

“其實這樣對你小妹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那皇宮又不是什么好地方。”

這話倒是一點不假,他們家現在的地位也不低,也沒那么大的野心,其實現在這樣也挺好,安安穩穩比什么都重要。

“也是。”

霍謹言想了想,確實如此,心里倒是放松了不少。

“謹言,走,隨為父去書房坐坐。”

父子二人去了書房。

“現在的情況你也看到了,你小妹以后怕是不好找婆家。”

“我同你娘商量過,如果她以后遇上心儀之人,且對方也沒那么多亂七八糟的心思的話,咱們就幫忙護持,鋪鋪路。”

霍謹言點頭,這個他自然是沒有意見。

“但是,如果她沒有找到心儀之人,咱們也不必勉強她,以后咱紀國公府養她一輩子便是。”

便是的霍謹言有些疑惑,這是前面不是已經說過了嗎?

他也都保證答應過,會好好照顧小妹了啊,怎么又說。

“對于你,為父和你娘自然是放心的,不過過完年你就要成婚了,將來我和你娘也會老去,不可能一直護持瑤瑤。”

“所以需要你還有你媳婦接替,姑嫂關系本就微妙,所以還得你在中間調解和維護,你明白為父的意思嗎?”

原來是擔心自己以后的夫人啊。

“兒子明白,父親你就放心吧,芷蘭向來知書達理,也不是刻薄之人,而且小妹這事,我前面已經寫信同她講清楚了。”

“她定然不會同外面那些人一樣看待小妹。”

霍敬之點了點頭,對于未來的兒媳婦,他還是比較滿意,不過有些事還是得提前同兒子說明才行。

說起這霍謹言的未婚妻,可也不是一般人家。

乃是虞朝左相方喬之女,正房嫡出,也是方家這一代唯一的女孩,自幼就培養得知書達理,端莊大氣。

......

回到溫泉山莊,霍君瑤第一時間就去查看了一下自己弄的那些種子。

像辣椒種子什么的都已經發出了非常細小的嫩芽。

她連忙讓小嬋去用木盆,弄了一些較細的腐葉土過來,繼續將這些已經發芽的辣椒種子放入其中培育。

這次需要等到黃色的幼芽茁壯之后才能移植到大棚中去。

時間一晃又過去了十天,氣溫比較之前更是下降了許多。

她培育的那些種子倒是非常順利,已經陸陸續續的將苗子都移植到了大棚內。

每天都有專門的人,按照她的安排悉心照料呵護。

雖然這些下人對于自家郡主小姐想要冬天種出蔬菜這事不看好,甚至覺得是異想天開。

奈何長公主殿下有命令,郡主如何交代,她們就如何去做,誰敢亂說,或者沒有按照郡主說吩咐的去做,那就打板子,或者發賣出去。

這些下人自然不敢怠慢,加上這郡主小姐,對她們都很和善,讓她們打心眼里的也親近,做事倒是頗為認真。

而在這過去的十天里,霍君瑤也發現了,那次豆腐魚湯里的澀苦味道來源。

鹽,沒錯就是鹽。

虞朝用的還都是海鹽、井鹽以及池鹽,工藝還比較落后,以至于鹽中還存在不少的雜質,導致口感有些許澀苦。

而且產量還不高,很多百姓甚至都還吃不起鹽,做菜的時候,為了增加味道只能使用醋布。

作為后世穿越而來的人,她那里受得了這樣的情況?

這不花了兩三天的時間,搗鼓出來了一個簡易的提純裝置,將家里的鹽全都重新提純了一遍。

原本的澀苦全都沒了,那豆腐魚湯的風味也提升了許多。

不過寧陽長公主并沒有發現是鹽出現了變化,只當是女兒的手藝又長進了。

而這個鹽提純的事,霍君瑤也交代了后廚,不可外傳,她現在可還沒打算將這些東西放出去。

畢竟鹽這個東西,在古代王朝非常重要,雖然都掌握在朝廷,但是私底下可有不少人從中牟利。

所以這些東西若是放出去,怕是會觸及到不少人的利益,現在她的累積還不夠,又有太子虎視眈眈,還是得低調點。

暫時不要把那些那些會威脅到別人利益的東西放出去為好。

......

這天,霍君瑤才起床,正打算去例行查看一下大棚情況,剛出門,就發現天上稀稀拉拉的有雪花飄下來。

“下雪了?”

前世的她住在渝市,即便是深冬都不見得能看到下雪。

到了這虞朝,居然還不到深秋就開始飄雪了?

“奴婢早就覺得今年比去年冷,沒想到現在就下雪了,看來很多地方怕是要遭災。”

紅袖站在霍君瑤身后,抬頭看著天空飄落下來的雪花。

“雪災嗎?”

霍君瑤眉頭一皺,有些擔心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大棚。

真要是這樣的話,自己這大棚能不能成功還真不好說啊。

“瑤瑤怎么早就起來了?天氣這么冷,怎么不多睡會。”

寧陽長公主不知何時過來了,見到霍君瑤便笑著走過來。

隨后也是不免的發出感嘆。

“今年這雪來得夠早的,看來得多準備一些木炭才行,要不然這個冬天可不好過。”

被她這么一說,霍君瑤也意識到了問題。

古代可沒有空調和暖爐,取暖的話,好像用的就是在屋里放幾個炭火盆。

雖然也很暖和,但同樣也很危險,每年冬天因為炭中毒而死的人可不少。

她也不想到時候自己屋子里到處都是二氧化碳,思考了一下,開口問道;“娘咱們家有鐵嗎?”

“有的,每年莊子上都需要修農具什么的,都會存上一些,不過數量不會太多。”

“畢竟這可是朝廷急需的物資,不可能大量出現在朝廷之外的地方。”

在古代鹽鐵,可都是朝廷非常重要的物資,基本都是朝廷管控著,民間雖然也有私鹽私鐵買賣走私,但數量都不會太多,而且一旦發現都是重罪。

“那您能不能找人問問有多少,要是有多的話,現在給我弄個一千斤過來,然后再找幾個鐵匠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