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回巢

第九百九十一章 出手

第九百九十一章出手

熱門小說

顧海忽然升任吏部尚書,心中忿忿的絕不止李尚書和吏部兩位侍郎,閔家也頗有些微詞。

尤其是承恩公,心中很是不平。

他是天子嫡親的舅舅,論親疏,誰都不及他。可他除了一個承恩公的爵位之外,卻沒撈到多少好處。原本的實差也丟了,現在上朝聽政議政,聽的多“議”的少。

承恩公倒是想“議”,可惜朝中一眾老臣無人將他當回事。做皇帝的親外甥對他也不算熱絡器重,說了也沒人聽。

承恩公滿心不痛快,散朝回府牢騷滿腹。他不便進宮,便讓承恩公夫人進宮,在閔太后面前給顧家上眼藥。

什么“天子只看重皇后娘家”,什么“堂堂天子外家倒不及顧家圣眷濃厚”,什么“這么做將太后娘娘置于何地”諸如此類的話,說了一籮筐。

平心而論,閔太后聽了也有些不是滋味。倒也不是真的計較什么,她很清楚,顧家是手握實權的將門,侯爵之位是靠戰功搏來的。閔家拍馬難及。

不過,這種話聽多了,閔太后心里難免有些不痛快。總有種兒子胳膊肘向外拐的感覺。

顧莞寧這幾日未在宮中,承恩公夫人的膽子也大了起來,連著兩日進宮請安。短短幾日,這是第三回進宮了。

閔太后不耐煩見娘家嫂子,直接將人打發走。其中,也有不愿讓顧莞寧知道內情之意,免得婆媳生了隔閡鬧了不快。

顧莞寧體貼地當做不知情。

宮女退下后,閔太后欲蓋彌彰地解釋道:“承恩公夫人一來,便會擾了我們說話的興致,索性打發她回去。”

顧莞寧微微一笑:“母后說的是。”

很快若無其事地扯開話題。

閔太后暗暗松口氣。一想到嘴碎討嫌無事要生非的娘家人,心里別提多愁了。

好好過日子不行嗎?

好好做承恩公和承恩公夫人有什么不好?整日盯著顧家做什么!真想攀比,也得有顧家人的本事才行。沒這個本事,還整日想東想西,有多少福氣也禁不住這樣折騰。

因著她的緣故,蕭詡對閔家頗為照拂,顧莞寧對閔家也算寬厚。閔家人這般不惜福,還要鬧騰作妖……誒!真是頭痛!

閔太后不愿想這些糟心事,和顧莞寧閑話幾句,便摟著自己的乖孫們說話去了。

兩個月后。

入秋之后,天氣漸涼。

吏部近來出了兩樁大事。

第一樁,是新任吏部尚書顧海上了肅清整頓吏部的奏折。吏部統管百官,有稽查百官之責。整頓內部卻是件新鮮事,也令吏部官員人人警醒自危。

第二樁事,便和第一樁緊密相關。

這兩個月來,吏部中查出有數位官員貪權謀私,甚至暗中向普通官員索賄。此等丑惡行徑,委實駭人聽聞令人震怒。

顧海憤怒不已,親自啟稟天子,呈上搜集來的證據。然后一力主張嚴懲,將這數名吏部官員全部革職下獄。

顧海面圣啟奏時的一席話,也在百官中迅速流傳開來:“……吏部為六部之首,吏部官員理當忠君愛國,謹慎行事,為百官楷模。皇上仁厚,是百官們的福氣,也是百姓之福。然則,這些官員貪贓枉法,以權謀私,辜負圣恩,罪不容赦,必須嚴懲,以儆效尤。”

“承蒙皇上信賴,讓微臣擔任吏部尚書一職。微臣愿為皇上肝腦涂地,為大秦鞠躬盡瘁。哪怕為此擔上冷酷狠辣之名,微臣也心甘情愿。”

好一個忠心耿耿的顧尚書!

好一個甘為天子刀劍的顧尚書!

天子動容之下,準了顧尚書所奏。當日便下旨,將吏部一眾官員全部革職關進刑部天牢。此案涉及到數名官員,官職最高的是吏部四品郎中。

這一案,頓時轟動朝堂,人人為之震驚。

顧海的狠辣無情之名,也迅疾傳開。再無人敢小覷這位俊美倜儻見人便笑的顧尚書。

總有些人格外機警敏銳,抽絲剝繭之下,很快嗅到了這一起吏部大案后的真相。

這些落馬的官員,大多和吏部左侍郎來往密切。而吏部左侍郎,正是傅閣老的得意門生。

這一場殘酷的權利斗爭,以顧海的勝利而告終。

左侍郎經此打擊,黨羽被剪除大半,再無力和顧海對抗,主動告病回府。吏部的內部紛爭,也就此告一段落。

丁憂在府的傅閣老,收到了吏部左侍郎寫的親筆信。

幾張信紙,寫滿了昔日門生的憤怒和無奈。

傅閣老消息依然靈通,早在這封信之前,便已知道了朝堂中一系列變故。看過這封書信之后,傅閣老驟然蒼老了許多,獨自一個人在書房里待了一整天。

“……顧海狡猾多智,手段狠辣。被關進天牢的眾人,輕則監禁數年,重則處死。原本依附下官之人,俱被震懾。有一些已經投靠了顧海,還有一些,也不敢再登下官之門。大勢已去,下官不得不暫時蟄伏,以待來日。”

“請閣老一定要保重身體,待三年后,重歸朝堂。下官依舊心系閣老,愿為閣老馬前卒。”

信寫到末尾,格外的悲涼。

簡而言之,沒人敢再招惹手段凌厲的顧海。除了這個還算忠心的門生之外,吏部已經盡入顧海之手。以后他就是再入朝堂,在吏部也沒什么可用之人了。

再入朝堂……

又談何容易!

崔閣老一入閣,王閣老成了首輔。難道三年后,王閣老就會乖乖讓出首輔的位置不成?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短短幾個月,他對朝堂的影響力已逐漸減少。三年后,還不知是何光景!

數月之前,他滿腹雄心壯志。卻未想到,會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傅大老爺傅二老爺分別來了書房,都被拒之門外。傅夫人也來了兩回,傅閣老一律不見。

直到門外響起長孫傅卓的聲音,傅閣老一直如枯井般的面容才有了波瀾。

“孫兒有一樁要事相告。”隔著一道厚厚的門板,傅卓的聲音顯得格外低沉:“懇請祖父開門,見一見孫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