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聲東?擊西?_風起明末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第三百九十八章:聲東?擊西?
第三百九十八章:聲東?擊西?←→:
“明軍集結重兵猛攻向陰屯,前線守軍堅持不住,傷亡極為慘重,請求援兵支援。”
“明軍團聚于乳峰山,調集重炮轟擊東西石門,偵騎探報,明軍在乳峰山西云集兵馬過五千,望其旗號,為寧遠、遼東兩鎮之兵馬,準備向著我軍山西大營發起進攻!”
女兒河南,清軍大營。
黃色的清國汗旗之下。
一眾身穿黃衣,外罩鐵甲的護軍營甲兵林立于外。
他們身披重甲,佩刀帶弓,腰系骨朵,從上到下幾乎武裝到了牙齒,連脖頸都有護喉遮擋,全身上下能夠看到的只剩下了眼睛周圍的一小部分。
他們,是正黃旗的護軍。
是護衛大清皇帝的禁軍。
而他們的皇帝,此時正頭立于山頂望臺之上,俯瞰著整個戰場。
黃臺吉頭戴金盔,身著鎏金甲,手按著欄桿,望著遠方的廝殺,眉頭緊蹙。
他的臉上已經沒有了昨日的勝券在握,他的心中也沒有了必勝的把握。
從盛京星夜馳援而來消耗了黃臺吉原本就不多的精力。
哪怕是休息了幾日,黃臺吉的狀態還是沒有回復。
他已經不再是往昔那個縱馬馳騁,左右馳射的驍將。
現在只是騎在馬上,黃臺吉都感覺有些費力。
他的身體每況愈下,身形也隨著年歲的增長開始肥胖,早已不復當年之勇。
只是胸中的那顆雄心,還沒有完全的熄滅……
耳畔,馬蹄聲急促。
這些不斷響起的馬蹄聲,都是從各營之間傳來的消息。
而這些消息,幾乎大部分都是明軍來襲,懇請援兵的消息。
還有的……
便是各旗哪些將校又戰死,哪些大臣又殞命了。
“明國大同鎮兵攻入長嶺山東大營,彰古力大人……被明將馬鷂子陣斬……”
黃臺吉下意識的握緊了身前的欄桿。
長嶺山東大營的位置至關重要,所以他才派遣彰古力前去鎮守。
彰古力那里可是有五百護軍,三千多的兵馬。
“又是這個馬鷂子!”
望臺之上有侍從大臣下意識的感嘆道。
眾人神色各異,多是目露懼色。
明將馬鷂子,是現如今大同鎮下的一員明將,經由多方探報得知其名為王輔臣。
王輔臣只是大同鎮參將王進朝的家丁。
在此前的戰斗之中一直是不顯山不露水,直到最近的才聲名鵲起。
向陰屯一地至關重要。
向陰屯和石灰窯,是明軍想要越過壕溝必經的兩處據點。
所以黃臺吉安排的是兩白旗的精銳,共計四千余人,由阿濟格帶領,鎮守向陰屯。
同時又抽調了漢軍旗的三千兵馬,交由孔有德帶領協防,還將一部分的炮隊調至向陰屯。
火力充沛,甲堅刃利,不遠處還有蒙古兩藍旗的三千騎兵協防,合計有萬人的規模。
小小的向陰屯,確實可以說的固若金湯一詞。
明軍第一次的進攻也佐證這一點。
明國進攻向陰屯的兵馬是姜瓖麾下的大同鎮和白廣恩麾下的東協兵。
孔有德麾下的兵馬廣泛裝備著火器,阿濟格麾下的兩白旗精銳多持強弓硬箭,借助地利。
前來進攻的大同鎮兵和東協兵馬雖然拼死力戰,但是終究還是無法攻破清軍的防線。
側翼的蒙古騎兵趁勢殺來,明軍的陣勢逐漸變得混亂了起來。
阿濟格身經百戰,戰場的嗅覺極為靈敏,不然也不會被黃臺吉委以重任。
眼見明軍陣勢已亂,當機立斷,下令麾下兵馬出擊,準備一鼓作氣,擊敗明軍。
但是軍令既下,戰場之上風云驟變。
明軍大同鎮軍陣之中竄出一隊彪騎,皆是身著明甲,頭戴明盔,恍若山峰白雪。
馬上騎士左右馳射,箭如飛蝗,頃刻之間側翼掩殺而來的蒙古騎兵墜地者如云,攻勢為之一滯。
而后那隊彪騎直沖兩藍旗的蒙古軍騎陣,宛如尖刀一般直接切破了蒙古軍的騎陣。
頃刻之間蒙古兩藍旗的騎陣之中將旗倒伏,騎陣土崩瓦解。
阿濟格領兵在前,在陣前看到明軍彪騎之中,領頭者手執馬槊,乘黃驃馬,所向之處無不摧敗。
與此同時大同鎮和東協的兵馬止住了潰勢,在原地堅守,以炮車為拒馬,銃炮齊鳴。
出營追擊前鋒兵馬一時間也被擋住了攻勢。
沒有了盾車的遮掩,在銃炮之下,血肉之軀根本不堪一擊。
阿濟格知道時機已過,準備收兵再戰。
但是那隊彪騎擊破了蒙古兩藍旗的騎兵,竟然還不回陣,直朝阿濟格所在的地方殺將而來。
阿濟格又驚又怒,當下命令侍從護軍迎戰。
來襲的明軍騎兵不過百人,而他麾下的護軍甲騎超過三百。
不過戰斗并沒有如同阿濟格所想的那般,是護軍甲騎一面倒的碾壓,擊敗來襲的明軍騎兵。
相反,前往迎戰的護軍甲騎竟然被明軍的騎兵壓在下風,后續更多的兵馬趕到,明軍的騎兵才終于退走。
撤退之時諸軍想要追擊。
那騎乘著黃彪馬的明將領著十數名騎兵斷后,膽敢近三十步者,皆被其射落下馬,無一例外。
眾騎驚懼,至此不敢上前。
阿濟格收兵回營之后清點傷亡。
護軍甲騎折損竟有四十三人,前鋒兵馬追擊折損一百七十余人,蒙古兩藍旗有一名參領陣亡,折損人數超過三百。
一戰下來,折損人數已是超過五百人。
參領也就是甲喇章京,已經是八旗中的重要將校。
傷亡如此慘重還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士氣的打擊。
而后歷戰,每逢那員明將出戰,諸軍皆為之驚懼。
無有敢攖其鋒者,無論滿蒙軍兵,遠望黃驃馬馳騁而來,盡皆走避,不敢與其接戰。
此后大同鎮兵每次進攻,皆由王輔臣作為先鋒。
王輔臣的聲名,也逐漸與曹文詔等同。
曹文詔身為一鎮總兵,輕易不會沖鋒陷陣。
而王輔臣則不然,他不過只是一名家丁,所以常常陷陣摧鋒。
黃臺吉眉頭緊蹙,這樣的情況并不妙。
明軍疏于野戰,長于防守,因為軍心士氣的影響,所以多數時間依靠著城墻才敢一戰。
但是眼下,隨著戰爭的持續,這樣的情況卻是開始顛倒了起來。
明軍陷入重圍,只能背水一戰,上下拼命,在野戰失利的情況之下,竟然都還能夠夠保證軍陣沒有太過于凌亂。
而且在戰線上不僅僅有王輔臣和曹文詔,還有很多地方,明軍中的一些勇將也是給他們造成了一些不小的困擾。
援助松錦的這支明軍,本就是各鎮選派出來的精銳,援遼之后,又經歷了數次血戰,早已經是不同于往日。
最為重要的是,青山關一役后,明軍的軍心穩定了許多,很多時候都不再如同以往那般膽怯。
想起了青山關之戰,黃臺吉的心中陰云更多。
譚泰是他的左右手,連帶著正黃旗幾乎半數的巴牙喇護軍都折在了青山關一役。
正黃旗因此的實力大減,以致于現在已經開始逐漸壓制不住底下的那些王爺貝勒了。
現如今,在松錦一線。
召集全國兵馬殊死一搏,黃臺吉已經是頂著巨大的壓力。
因為戊寅之變最后的失利,蒙古諸部已經是心有不滿。
乳峰山之敗,明軍士氣高昂,而他們的士氣卻是因此受挫。
漢軍旗的一眾漢軍心思浮動,甚至多次發生逃亡事件,逃亡明軍營地之中的逃軍不再少數。
派遣滿兵日夜巡營,才使得這樣的情況不再發生。
眼下的情形,對于他們來說極為不利。
而且前不久潛伏在明軍中的暗線傳線報來。
明軍竟不準備突圍而出,而是想要背水一戰,解除錦州之圍。
“鰲拜何在!”
黃臺吉心中郁結,臉色更差,冷聲喝道。
“奴才,在。”
望臺后方,鰲拜龍行虎步,踏步上前,伸出雙手快速撣下左右袖頭,而后左腿向前邁半步,左膝前屈,右膝后彎,俯身低頭,右手下垂,甕聲回答道。
“向陰屯一地,對于我軍至關重要,你領鑲黃旗護軍一營前去馳援。”
“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明軍攻下向陰屯。”
“奴才領旨!”
鰲拜半跪于地,沉聲領命。
而后抬著頭望著黃臺吉,語氣森然道。
“陛下放心,要是那馬鷂子再敢來犯,奴才必斬那賊將狗頭獻于陛下!”
黃臺吉微微頷首,緊繃的心弦放松了許多。
鰲拜弓馬嫻熟,驍勇過人,力大持重。
松錦之戰前期濟爾哈朗指揮的右翼失利,還是鰲拜領護軍及時趕到,擊敗了追擊的明軍騎兵。
后續鰲拜果斷決定乘勝追擊,打到明軍步兵陣地之前,下令部下將士下馬步戰,再敗明軍。
鰲拜沖鋒陷陣,五戰皆捷。
最后還是曹文詔領兵趕到,明軍才穩住了陣勢。
就算如此鰲拜還是領著護軍營的兵馬且戰且退,最終安然撤離。
“阿代,你領旗下的兵馬,往錦州而去。”
目送著鰲拜領兵遠去,黃臺吉再度調兵遣將。
“鞏阿岱,你領本部兵馬,也去馳援錦州,進駐東西石門。”
一條條軍令下達,長嶺山清軍大營轉瞬之間已經是沸反盈天。
一隊又一隊的清軍甲兵緩步踏出四方的營門,旌旗搖動,號鼓緩鳴,在各級將校的指揮下向著戰場開赴而去。
日暮西山,漸漸西斜。
遠方,殘陽如血,殷紅的晚霞遮蔽了半邊的蒼穹。
隨著越來越多的甲兵涌出營地。
長嶺山大營因此很快變空蕩了許多。
沸騰的營地最終變得沉積下來。
光芒慢慢的退卻。
黑暗逐漸開始籠罩大地。
星星點點的燈火逐漸在松錦的山間原野之上明亮了起來。
“陛下。”
望臺之上,內大臣圖爾格上前了一些。
“陛下萬金之軀,如今調派兵馬馳援各處,長嶺山大營僅余三千兵馬,護軍僅余五百,是否太過薄弱。”
“無妨。”
黃臺吉不以為意的擺了擺手。
“明軍想要進入長嶺山,就必須要先越過嶺下東西兩處營地,右營有多鐸在,左營有杜度在,不可能有失。”
多鐸和杜度兩人的政見先拋開不談,兩人都是身經百戰的戰將,麾下領的也都是本旗的精兵,有他們護衛在側翼,完全可保長嶺山無憂。
談話之間,馬蹄聲再響。
黃臺吉下意識的循聲望去,只見一名背負著三面令旗的傳信騎兵,已是飛馳而來。
黃臺吉神色微變,望臺之上一眾清軍將校也是神色凝重。
“松山密報!”
被封裝的嚴嚴實實的情報,直接便交到了黃臺吉的手上。
黃臺吉的眼神先是疑惑,而后變成了震驚,在之后變成了慶幸,最后演變成了大喜。
“哈哈哈哈哈哈!”
黃臺吉心中舒暢,仰天長笑,竟喜形于色。
望臺之上眾臣神情疑惑。
黃臺吉城府極深,極為少見這樣的情況,定然是發生了什么驚天的變故。
不過也不需要他們去猜,因為黃臺吉已經揮動手中展開的信件。
“諸位!”
黃臺吉的聲音渾厚而有力,完全不復此前的虛弱和低沉。
望臺之上,熊熊的火光在勁風之中不斷的搖曳著。
照耀在黃臺吉的身上鎏金盔甲之上,顯得極為光耀。
“明軍,要逃了!”
黃臺吉的話音落下,望臺之上一眾清軍將校的神色也同樣是快速的變換。
先是難以置信,而后便是放松的狂喜。
“哈哈哈哈哈。”
黃臺吉心中暢快,言道。
“明軍這些時日擺出決死的勢態,又在錦州城外云集重兵,都只不過是想要聲東擊西。”
“他們真正的目的,是要突圍而出,削弱我們在壕溝周圍的軍力。”
這些時日以來,明軍各項調動,本來有很多讓黃臺吉疑惑不解的地方。
這一封從松山送來的情報,使得黃臺吉的視野明朗無比。
明軍果然沒有決死的勇氣,也沒有決死的條件,他們想要逃走。
單憑松山一地的糧草,明軍根本沒有辦法長久堅持。
被圍困在松山,只能坐以待斃,就像是甕中之鱉無處可去。
“傳令鰲拜,入夜之后,領護軍進駐石灰窯。”
“傳令杜度,多鐸,從麾下分派兩個牛錄,也往石灰窯去。”
“再令,尚可喜、耿仲明領本部兵馬入夜之后進駐石灰窯后方,埋伏于壕溝之后,作為后隊接應。”
黃臺吉的眼神陰冷,冷聲道。
“明日,就讓石灰窯成為八鎮明軍的埋骨之所,成為我大清的龍興之地!”:mayiwsk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