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明末

第四百四十一章:靖南鎮

第四百四十一章:靖南鎮_風起明末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第四百四十一章:靖南鎮

第四百四十一章:靖南鎮←→:

“如今漢中鎮軍器局,生產的板甲質量如何了。”

陳望沉吟了片刻,詢問道。

如今時局動蕩,太多的事務需要他來決斷,軍器局那邊他已有一段時間未曾親自過問。

“七月初的時候,薄先生已經傳信過來,如今軍器局已經可以制作板甲。”

胡知禮站在下首,聞言立刻拱手答道。

板甲的技術并沒有太過難以逾越的壁壘。

自鄭芝龍那邊,陳望交易了不少歐洲的工匠,這些紅毛夷匠人雖言語不通,但技藝精湛。

這個時期能夠乘船飄洋過海追尋財富的,不會有幾個簡單的人。

在薄玨的統籌之下,如今漢中鎮的軍器局已經可以一定程度上的量產板甲。

“按照總鎮的指示,如今鎮下軍器局開始轉型制作,全力制作板甲的胸甲。”

如今陳望麾下的統屬的戰兵已經超過了二十萬人。

如果是要全部列裝全套板甲,無疑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一點在如今板甲技術頗為成熟的歐洲也是不可能。

全套的板甲,在如今的歐洲也只有一些小貴族,還有大貴族以及其親從可以裝備。

曠日持久的三十年戰爭,火器的變革使得歐洲戰場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三十年戰爭的后期,板甲的數量和防護都在不斷降低。

最大的原因,火器日益提升的殺傷力,以及全套板甲過于昂貴的問題。

陳望很清楚的知道板甲的優劣,因此只下令制作胸甲。

“胸甲的外形是按照總鎮繪制的圖紙,制作厚度約在一分半左右。”

十寸一尺,十分一寸。

一寸是差不多是三點三厘米,半分大概在兩毫米左右。

如今漢中鎮主要制作的明甲甲片厚度基本在兩毫米左右,而這胸甲雖稍薄,但因整體鍛打一體成型,加上穹狀的外形能夠更好地分散和吸收外來打擊力,也有一定的抗穿刺和抗沖擊性能

“若是蒙古騎兵的軟弓,哪怕是近距離都不能破甲。”胡知禮語氣篤定,“若是建奴的重弓,在三十步內還是能夠破甲。”

胡知禮頓了頓,又補充道:“我軍所使用的海誓銃,六十步內便可破甲。其余營鎮所用的鳥銃,若是裝藥不足,哪怕是抵近射擊也難以擊穿胸甲,但若是裝藥充足,抵近到二三十步的距離還是能穿甲。”

漢中鎮軍器局所產的板甲胸甲防護力現在并不差,已經可以用于實戰。

“如果是將出產明甲的工匠全部調遣去制作板胸甲,一月可以制作多少領?”

陳望在思索了片刻之后,詢問道。

“今年起始,漢中鎮軍器局一月已經可以產明甲六百五十領。”

胡知禮略一思索,回答道。

“若是轉為最基礎的板胸甲,僅按工時計算,一月起碼可以產三千五百領,后續工匠熟練,這個數據應該還可以多加五百領。”

胡知禮這里所說的六百五十百領明甲,是指頭盔、胸甲、裙甲三件。

如今漢中鎮下的正兵,制式的裝備,是明盔、明甲、下掛裙甲,雙臂是仍是明軍制式的環鐵臂縛。

如今常用的環鐵臂縛都已分配到河南軍器局制作。

“四千領……”

陳望低聲重復這個數字,微微瞇起雙目。

這個產量可以說是十分的可觀了,四千領一月,一年便是四萬八千領。

但是相對于如今他麾下日益龐大的軍隊時,這個數字又顯得如此的微不足道。

眼下他麾下直轄的兵馬,三個營一萬三千人,十成的披甲率。

步隊除去占了總人數一半左右的炮隊和銃兵穿戴鎖子甲等輕便的甲胄之外,其余俱是穿戴全套的明甲。

近衛騎兵營則是全套明甲,師中共有明甲八千領。

胡知禮統管的第二師情況更為緊張——兩萬人雖也是十成披甲率,明甲卻只有五千領,主要集中在騎兵和精銳陷陣步隊中。

其余普通的軍兵都是穿戴布面甲,至于銃兵則是無甲。

現在漢中鎮下的軍隊配比,銃兵和近戰兵的比例已經差不多達到了六四比。

銃兵六,近戰兵四。

漢中鎮的近戰兵已經做到全員披甲。

但是河南、湖廣、山東三鎮兵員的披甲率卻仍然不足。

不過好的一點是,海誓銃的產量很高。

如今年產量已經達到了兩萬兩千桿每年

陳望對于軍隊整編的計劃,所有的營鎮近戰兵的比例和銃兵的比例改換到一比一。

如果是之前的鳥銃,銃兵占到半數,自然是不行。

但是現在海誓銃的技術逐年的精益,威力和射程都有相應的提高,這自然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產出的海誓銃,可以全面列裝銃刺,那么甚至可以全員使用海誓銃,直接將十八世紀在歐洲才成熟的線列步兵戰術搬到現在。

不過銃刺的問題,在目前還有一定的技術壁壘,想要突破還需要時間和技術的積累。

目前,山東、湖廣、河南三鎮都在接受改編,漢中鎮下所積累的海誓銃,勉強對于三鎮原有的軍兵進行了改編。

山東鎮一萬二千余人,河南鎮三萬九千余人,湖廣鎮一萬八千余人。

近戰兵和銃兵各占了三萬五千人。

近戰兵的披甲率在八成左右,還有七千領盔甲的缺口。

左、猛、西軍三部整編之后的新軍,共有七萬二千人,武備仍舊沒有替換,很多甲胄根本就達不到合格的標準。

也就是左良玉麾下的兵馬武備稍微好些,但也只是稍微好一些。

三鎮也都需要武備進行換裝。

按照漢中鎮如今的海誓銃產量,還需要一年半的時間,才能徹底對其完成換裝。

盔甲的話,就有些遙遙無期了。

“南國如今我們實力足夠,軍器局制作的盔甲全都優先供應給六大宣慰司吧。”

陳望考慮了很久之后,最終做出了決定。

事有輕重緩急,四川那邊的局勢不穩,戰事一觸即發。

一線部隊的裝備必須優先保障,至于南國這邊.

還可以再等一等。

“河南、湖廣、南直隸三處的軍器局,如今的情況如何了?”

陳望做出了決定,而后繼續詢問道。

雖然漢中鎮軍器局幾番擴大,但是僅靠一處軍器局供應整個勢力還是有些勉強。

其余三地的軍器局發展也要提上日程了。

“河南軍器局已經重新選址,區域內部水流穩定,已經修建了不少的水力設施,海誓銃已經開始投產,如今月產海誓銃已經可達三千桿。”

“后續所有設施修建完畢,按照規劃,河南軍器局的產量可以達到漢中鎮軍器局的產量,年產兩萬桿。”

河南是中原腹地,在河南的內部,有著大量技藝純熟的工匠,收攏的工匠人數比漢中鎮幾番擴編之后的工匠數量還要多。

河南礦產資源也頗為豐富,可以直接就地征集礦石,進行制作,可以有效的節省成本。

“按照總鎮之前的指示,湖廣軍器局的武器匠都調往了漢中鎮內,只留甲匠。”

湖廣軍器局,就是原先的鄖陽軍器局。

在攻下了武昌之后,鄖陽軍器局的名字被改成了湖廣軍器局。

湖廣軍器局的人數并不多,規模也只有漢中鎮的四分之一。

“如果湖廣軍器局轉型全力制作板胸甲,月產量可達千領。”

“至于南直隸的軍器局……”

胡知禮停頓了一下,說道。

“南直隸河網密布,極利水利工程的營建,但是工匠并不多,萬民軍占據南直隸時,到處找尋,將能夠找到的工匠全都帶到了南京。”

“我們從山東那邊,整合了部分山東的工匠,如今的人數規模和湖廣軍器局相仿。”

“所幸武昌、廬州、安慶西軍所控的地帶,有不少的工匠,這一部分的工匠如果也都算上,規模應該能達到如今漢中鎮軍器局的一半水平。”

“不過因為南直隸地理位置緣由,經由中軍部方面討論,為不泄露我軍軍工技術,所以并沒有興建水利工程,采用水力加工,還是依靠工匠手工,所以沒有辦法生產太多的甲胄和兵刃。”

“目前主要還是負責甲胄的維護以及普通兵刃的制作……”

胡知禮這樣的安排,可以說是比較穩妥。

“不必顧慮太多。”

陳望揮了揮手,打斷了胡知禮的言語。

“無妨,既然已經決定了放開了,就全部放開。”

中軍部的安排很穩妥,但是很多時候穩妥并不是最好的。

在這樣急需快速擴張的情況之下,眼下二十萬的軍隊根本不夠,還需要不斷的擴招新軍。

如果南直隸的軍器局不放開制作權限,那么根本難以對眼下的部隊完成換裝。

明廷的覆滅已經是定局。

時間現在緊迫無比,局勢的變化比預想的更快。

昨日京師傳來的消息再次在陳望的腦海中浮現——崇禎開始向勛戚攤派餉銀,募集糧草。

這個信號再明顯不過。。

也讓陳望徹底的確認。

崇禎,確實已經撐不下去了。

這一天,比歷史上快了近兩年的時間。

“明白。”

胡直禮干練的應下了命令,在這一方面,他并沒有半點的猶豫。

“如果現在募集當地百姓,營建軍器局,預計在今年年底,南直隸軍器局便可以開始轉型。”

“十二月……”

陳望雙目微瞇。

現在最為緊缺的,對于他來說就是時間了。

但是時間不可能等人,很多時候的準備都不可能萬全。

陳望的目光掃過輿圖,唯一令人欣慰的一點的是,從眼下的局勢來看,在所有的勢力之中,他所擁有的軍隊戰力仍是最為強悍的。

但是這一切,還遠遠不夠……

萬民軍、闖軍、和碩特汗國、西南的各部土司、北地的清國,都是日后將要面臨的威脅。

占據中原腹地,可以讓他們獲取大量的良田與礦產資源以及人力資源。

但是同樣也有壞處。

身處四戰之地,很多時候不可避免的會陷入兩線作戰,乃至是三線作戰的境地。

吸收了左、猛、西軍三鎮的兵馬之后,陳望如今能夠掌控的兵力大概是在二十二萬六千人左右。

算上六大宣慰司的七萬兩千人,差不多三十萬的大軍。

三十萬的大軍,聽起來雖然多。

其中的精銳超過了三成,余眾也基本都是歷戰的老卒。

勢力都遠超現在的任何一方。

哪怕是虎踞北境的清國,也只能望塵莫及。

松錦一戰,清軍雖勝,但卻是慘勝。

不過現在有一個極為不妙的可能。

李自成沒有如同歷史上那般同時占據中原和關中,卻仍然是按照歷史上的老路進軍山西。

這個時空線的李自成并不是依靠著自身起兵一路席卷天下。

而是一路被明軍追逐,逃入了土司的聚集地。

李自成沒有原本歷史上那般氣吞萬里如虎的心氣。

此前李自成與松潘衛的羌族土司糾葛不清,又和青海蒙古,也就是和碩特汗國關系匪淺。

李自成的麾下有不少的兵馬都是出身于蒙、羌兩族。

西北的風聞,李自成好像在不久之后將會迎娶和碩特汗國的公主,也就是固始汗的女兒。

雪區的情報司送來的情報,也側面佐證了這一件事。

固始汗派出了一支規模超過兩千人的騎兵,攜帶著不少的車輛離開了首府,已經進入了青海領內。

如此以來,最壞的可能就是,李自成與和碩特汗國聯合。

而和碩特汗國又對清國稱臣,兩者是聯盟的關系。

如果這三方同時聯合起來,戰場的局勢可能就要轉變過來。

李巖看似仁義,但實際上心石如鐵,他絕不會放過這一落進下石的機會。

想到這里,陳望也是沉下了心緒。

“命令。”

陳望心中思緒轉動,很快便已經是有了決斷。

“任陳鳴為河南鎮鎮守總兵官,任周遇懋為湖廣鎮鎮守總兵官,任高杰為山東鎮鎮守總兵官。”

“山東鎮增擴一師,師長由惠登相擔任。”

一直以來都是陳望直接管轄三鎮兵馬。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有勢力的發展,直接的管轄實在過于耗費心神。

在各鎮設軍事主官,直接對軍事主官下令,可以省下很多的精力。

陳望的目光在輿圖之上游走,最終落在了南直隸的位置。

南直隸的戰兵早在鳳陽一戰損失殆盡,連各城的

“由著兵務司分遣征兵官入南直隸,與運河兩岸從漕工之中管理待業漕工,分配征募新軍。”

“增設靖南鎮,定兵額六師,練兵七萬兩千人。”

“調陳功,為靖南鎮鎮守總兵官!”:mayiwsk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