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時空門

第二百一十七章 暗中的好處

親,歡迎光臨88!

錯缺斷章、加書: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第二百一十七章暗中的好處

主題模式:

芭蕉夜喜雨

第二百一十七章暗中的好處

工部戶部幾位官員收到越王的厚禮,無不感慨唏噓,經了這一遭,心里那桿稱,慢慢也就偏向了越王。

朝中似乎沒什么變化,但又似乎起了些什么變化。

約蔣項喝酒的人變多了。蔣夫人領著兩個兒媳婦也是頻頻出入各家宴席。

蔣文濤跟趙廣淵說起此事,兩人心里也是起了些波動,“王爺,這回也算是助了王爺一把,背后議論太子無德的倒是多了起來。”

許多騎墻派開始接近交好接近越王,很多官員開始重新評估越王。

趙廣淵自是感受到了這番變化,“咱們應該慶幸,大多數官員,還是一心為國為民的。不皆是那種利益驅使之人。”

“是,這是大齊之幸。”

太子手下為了掩蓋證據,不惜水淹百姓,至數百平民無辜身逝,兩名維護太子的朝廷大員還被太子殺了滅口。

雖然此事有太子的人出來認罪頂罪,太子撇清一切,但為官者,誰都不是糊涂人。

“王爺,要不要悄悄給那些人透露王爺有世子一事?屬下看有些人還是看好王爺的,只是礙于王爺身后無嗣可承,心中有所顧慮。”

若為儲君,無嗣是硬傷,少嗣在選擇儲君時都不占優勢,更何況無嗣。

回回朝堂都會因接任人選的問題,歷來都要掀起一番腥風血雨,若王爺有繼承人,蔣文濤覺得一切都會不一樣。

這也是王爺回京一年多,沒什么有份量的大臣接近王爺的原因。

趙廣淵如何不知。宣布他有繼承人,或許會收到許多大臣的投誠,想博一番從龍之功的,也會自動聚攏到他身邊。如此,他不會缺人手。

但,現在還不是最好的時機。

搖了搖頭,“時機未到。”

蔣文濤點頭。“屬下聽王爺的。”

那日朝議之后,趙廣淵與屬官幕僚頻頻議事,大伙都替越王感到委屈。

越王此次出京,在外經營的名聲甚好,于大水之中,安民撫民,又及時運送各項物資,又自墊銀子發放撫恤銀,幫助百姓恢復生活生產,避免了一場動亂,在當地人人稱頌。

無人不知京都有一個越王。

隨便換一個人,估計都不會有這么好的結果。估計兩地非亂起來不可。

但皇上為了穩住朝堂,維護太子的地位,不只壓下越王的功勞,對太子所犯的錯,也只是罰俸禁足而已。

讓越王府一眾慕僚屬官很是氣憤。

趙廣淵倒是安撫道:“倒也不是壞事,起碼知道皇上維護太子之心之堅,咱們還需從長計議。”

趙廣淵沒說,他得到消息,皇上把太子叫進宮罵了足足一個時辰,相信太子在他心里的地位也不是那么牢固。大石一旦松動,就好撬得多了。

且太子今次所犯之錯,比之他皇兄那年極為類似,可他皇兄什么結局,趙廣渙又是什么結局。

皇上不可能不比較一番。

群臣不可能不比較一番。對他皇兄的同情自會轉移一部分好感惠及到他,這對趙廣淵來說是件好事。

且當年他皇兄,可沒有叫人去暗殺親王,沒有對朝廷大員動手,也沒有吩咐人扣下一半的銀子。群臣眼睛還是雪亮的。

眾臣不好直接登越王的門,但有魯王和蔣項從中搓合,趙廣淵私下也與一些大臣見了面,暗中也拉攏了不少人。

其中工部尚書就因底下幾個巡視官員得了越王庇護,領著幾個官員到隔壁司農司謝了越王一番。

算是選擇站到越王的陣營。

六部尚書中也只有工部尚書時淼身家還算干凈,后面沒有太子和秦王等人利益勾連,如今算是便宜了趙廣淵。六部他算是拿下一部。

別的,在京官員沒有明確站位于他,但各城,臨兆洛城兩府,不管誰人接任,都不會動搖越王在兩地百姓心中的地位。

除去這兩城,又有厲州沿州兩地百姓因他于災后賃地種菜,開作坊解決民生助就業,這兩地也算是無人不知越王。兩地又有知府李茂盯著,對這兩州的掌控,趙廣淵自認也已抓在手中。

另又有他的食邑越州,也是固若金湯,如今他已有五州在手。

趙廣淵攤開輿圖,與一眾慕僚對著圖紙細看。

他和太子和秦王不一樣,那兩位只把目光盯在京城,只盯著京城這一畝三分地,他不一樣。

趙廣淵目光在輿圖上掃了一圈,他的目標是整個大齊。

諸城慢慢滲透,一個一個拿下,對京城形成合圍之勢。哪怕京城久攻不下,換哪一個地方不能當京城!

別人是先占了京城,再迫使別處城池向中央投城,他則先拿住外圍城池,再對京城形成合圍,迫使它成為孤島。農村包圍城市。

在現代他蹲那么久的圖書館不是白蹲的。

一眾慕僚聽著越王的計劃,無不興奮激動。

“還是想辦法推舉幾位咱們的人去洛城臨兆兩地任職。此次怕是要擼下許多人手,咱們正好趁此安插人手。”

且皇上壓下越王的功勞,只要越王推舉,皇上怕是不會拒絕。

與一眾慕僚商議了幾天,從投誠來的官員那里,挑出與他們有關聯的親眷族眷,拿到名單,趙廣淵進了宮。

至正帝看到他,還有些許不自在。

想著若是放任太子施為,這個兒子只怕此時已不能好好站在他面前了。

想起劉起說的,他身上新傷舊傷十余處,不由得問道:“身上的傷勢可好些了?”

趙廣淵隱下嘴角的譏諷,“結痂了。”

父子二人一陣沉默。

至正帝想說些什么最終還是沒說出口。他是一國之主,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朝廷,為了江山永固,他不需要向誰解釋自己這么做的原因。

“你墊的那一百萬兩銀子,我聽說你沒到戶部領?”

“是,兒臣親眼見到大水過后,兩地百姓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那銀子,我叮囑戶部直接劃撥到兩地縣衙了,用于修路修橋,并一些民生工程的改善。若多修一兩所學堂,將來學子們學有所成,也會選擇報效朝廷。”

至正帝欣慰地點頭。

不由得有些恍惚,當年先太子,也是積極在各地推行縣學,幻想著人人有書可讀,盼著國富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