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96吃餃子
正文196吃餃子
萬鄭氏派的婆子迅速回到萬宅,說了賈高兩家出門遇見了錢家女眷,然后各回各家了。
沒見異常,萬鄭氏倒沒有往宮里去想,關于賈先生的底細,她也側面問過張縣令,得到是國子監的教授。
好歹也是京城人士,看賈娘子的做派是大戶人家出來了,能結交有用之人是萬鄭氏的宗旨,今天去上香,確實是無意碰見,賈家有個女眷來此,她肯定不會放過這個結交的機會。
于是找了兩個心腹婆子,每天在賈家高家附近暗中盯著。
錢家六老太太回去后,顧不得歇著,找了借口去了侄孫女院子。
錢玉蘭迎進叔祖母,見叔祖母打發走了下人,開口問道:“你那天說去了賈家,你再仔細給我說一遍。”
錢玉蘭不明就里,又仔細想想,把那天的事說了,但沒注意到的叔祖母問了這,她又仔細想想。
叔祖母還問到跟賈老夫人來的下人有幾個,都如何狀態。
錢玉蘭不解,不知叔祖母為何要問這些,但也把能記起來的如實說了。
六老太太回屋后,想了想,就讓人捎信給錢五姑太太,讓她回來一趟。
這些高家自然不知,為包餃子準備著。
那天一早,高翠帶著帶著兩個下人媳婦去了市場,買了只雞,大侄女說包一份雞肉餡的,還說再包一份魚肉餡的,一份豬肉餡的,這個季節蔬菜已經不多,好歹買了韭黃,豬肉就用菘菜,另一種是豬肉大蔥餡,魚肉韭黃餡,雞肉香菇餡。
回到家,高翠不讓侄女上進廚房,怕她亂出主意,把餡兒弄成怪味,把高兆郁悶的,總想大顯身手一回,可不給她機會。
等賈家一幫人來時,餃子都已經包好了,餃子可以現煮現吃,不用等人都到齊,賈老夫人說從昨天開始就饞餃子,高翠就立馬說先煮了吃著,等兄弟和侄子回來,再另外煮了送前院,讓他們在那吃。
所以,吳長亮和王荊州也就在內宅,和他們一起吃了。
四種餡分開煮,分開端上去,賈老夫人挨個嘗嘗,說菘菜餡就是小時吃的那個味,幾十年沒吃過了,高翠得意說道:“我和的餃餡武成縣第一,不是高家沒法做買賣,我都能去開個包子餃子店。”
賈老夫人吃餃子蘸醋,醋里有蒜泥,她說道:“有些人家講究吃餃子就是吃餃子,別說放粗了,就算蒜泥都不能放,說吃了會有股味,讓我說那樣吃餃子還有什么意思?”
高翠連聲應道:“就是就是,兆兒也這么說,她還說,可惜沒有辣子,有辣子油吃了會更好,我都不知道什么叫辣子,都從哪聽來的,問她,說做夢夢見的,夢里都吃餃子蘸辣子醋,那個香,還說沒辣子,必須要有蒜泥兒,不然光吃餃子吃完了也跟沒吃一樣。”
正在光吃餃子的吳長亮看了一眼高兆,繼續不蘸醋的吃餃子。
而高兆發現吳長亮別的就嘗了一個,那個雞肉香菇餡的他一直在吃,就不知道他是喜歡吃香菇,還是喜歡吃雞肉。
玉青瓦是光吃魚肉餡的,賈西貝每樣都嘗了以后說:“我喜歡吃豬肉大蔥餡的,在京里祖母都不讓吃,我和祖父就偷著在外面吃,大姑包的好吃,咬一口有湯汁。”
王荊州是看賈西貝吃哪種他就吃哪種,餃子對于他來說味道都一樣,區別不大。
巧云喜歡吃魚肉的,江氏和小女兒一個口味。
高翠見大家都吃的歡實,也看到吳長亮一直夾的是雞肉餡,就單獨給他面前放了一碗,“薰生,愛吃就多吃點。”
高兆發現大姑一和吳成亮說話就放輕聲音,那個聲調聽得要起雞皮疙瘩。
是餃子都愛吃的高兆每樣都吃,相對來說大蔥餡的吃的多,賈老夫人吃的不算多,但后面又喝了盤餃子湯。
“原湯化原食,我娘最愛說這句話。”賈老夫人說了這話才端起餃子湯喝了一口。
高翠笑道:“我家兆兒也愛說,每次吃完餃子來碗餃子湯,她必說這一句才喝湯,我都奇了怪了,說了十幾年也不煩。”
賈老夫人說道:“我每回也會說,那是想起我娘了,好像說了就能看到我娘在跟前,忘不了呀。”
高兆看了眼賈老夫人,她這么說也是想起奶奶,前世的奶奶喝餃子湯都要說這句話,所以她每次喝餃子湯,說這話就感覺奶奶在跟前。
高文林回來跟著的是賈先生,他說聽姑母說了,高家今天吃餃子,早飯都沒吃飽,留著肚子好吃餃子。
高文林真想問他賈家連餃子都吃不起?
飯桌上,賈先生還解釋他的厚臉皮跟來的理由。
“我這一生,最愛人間美味,這人間美味不見得都是山珍海鮮,當然,山珍海鮮味味道也不錯,可我過段時間就想的,一定要吃到嘴的就是餃子,餃子呢?哪種餡兒都好吃,可我就愛豬肉大蔥餡的,可拙荊大家閨秀出身,聞不得蔥呀蒜呀那個味,我要是在外面吃了,進屋她都能聞到,害得我想偷吃都不行,為這我都想盡了辦法,漱口、嚼茶葉,都不行,反正是只要吃了就別進屋,我這命啊,吃都吃不痛快。”
高文林要笑蒙,只聽說人家在外偷吃,是指偷女的要躲著家里的正室,想盡辦法吃完抹嘴,不讓家里人發現,可這位老先生倒好,就真的是為了口腹之欲。
高成繼點了下頭,他對餃子也是如此,所以高家隔段時間就會包餃子。
高文林沒那么夸張,但蔣先生的話女兒也說過類似的,還有什么好吃不過餃子,站著不如躺著,騎馬不如坐轎,讓他訓過多次,這話讓人聽了,整個一幅懶婆娘的形象嘛。
“好吃不過餃子,站著不如躺著,騎馬不如坐轎,這話說的我心坎兒里去了,就是這么一回事。”
高文林夾了一個餃子正要往嘴里放,一聽這話,就知女兒說給賈娘子聽了。
“賈先生也知道這話呀,這可是我經常在家里說的,孩子們都跟著學會了。”
“高主簿那咱倆是知己呀!”
高文林連夾兩個餃子吃進去不接他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