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高兆

657 南蠻子

沒等高兆說話,高翠拉起吳孫氏。

“我說寧姐兒她娘,你這是干什么?你可是大壯的養母,沒你收養大壯,她們上哪能找到大壯?你放心,有我家兆兒在,沒人會為難你,做好人還要得罪人,哪有這個理?”

雖然吳孫氏沒明說,誰都知道她啥意思,就是高翠私下還和江氏嘟囔過,可別因為這連累自家。

高兆這才明白,跟著說道:“吳嫂子,公主說了,這份大恩她記著,有什么要求提出來,她一定辦到。”

吳孫氏抹了眼淚,急忙擺手道:“沒要求,啥要求也沒,只要大壯好好的就行。”

高兆看看萬鄭氏,臉色也是發白,瞧把她們嚇得。

“萬伯娘,把大壯接來,我給他說這件事的經過,然后明天你們在家等著,我讓代秋去接你們去我那個別院,公主也會過去還有陶家老太太。”

萬鄭氏出去交代車夫,吳孫氏臉色好點,有了剛才高兆所說,才稍微放了點心。

重新想了一遍高兆剛才說的話,大壯親生父親沒了,曾祖母就是上回天意過百日見過的陶老太太。

聽說是個老翰林府,難怪大壯學問好,以后回到陶家也好過跟著他們。

為了大壯,舍不得也只能還給人家,最好不要給自家惹麻煩。

高兆為了讓她放松,詢問武成縣的情況,還有高家的祖宅,雖然有兩個下人夫妻看著,但也拜托隔壁吳嫂子多照看。

高翠也打聽縣里相熟的街坊,吳孫氏一一回答。

等吳大壯來了后,高兆帶他去了書房。

看到他眼里有著不安,有著害怕。

也是,和巧云差不多大,不到十歲,能猜到有事已經不是單純沒心思的小兒。

高兆給他說著,見他震驚,又轉為難過,聽到豐原公主多年都在尋找他,流出眼淚,閉了下眼。

不知為何,高兆覺得大壯神情進門時很沉重,這會跟卸下包袱似的。

她沒說話,準備聽大壯說什么。

“我父親已經不在?”

“是,你還沒出生他出了意外。”

“多謝嬸子救了我。”

這是頭一回聽他說謝謝,救回來他還小,后來被吳家收養,過去的事誰也不提。

“不用謝我,我只是做了我能做到的。”

吳大壯沉默了一會,道:“以后我也會做我能做到的。”

高兆對他笑笑,大壯眼里有淚,也笑下。

萬鄭氏帶著他們走了,高翠趕緊問大壯聽了說些啥。

高兆就學了一遍,高翠連說可憐。

“可憐呀,親爹沒了,好在親娘還在,以后大壯可不能忘了吳貨郎夫妻,養父也是父親,吳貨郎對他沒得說,每天賣貨回來都要買個吃的給他,夫妻倆舍不得,隔兩天給大壯燉雞燉肉。幸好是陶家的,換了是賣孩子扔孩子那種人家,孫氏可舍不得還回去。剛才你沒來,孫氏就說了,萬一不是好人家,還不如他們養著,不圖大壯給他們養老送終,只為了大壯好,不能再讓他受罪。”

高兆這下明白了剛才為何大壯會有那種神情,他也怕自己是被賣掉的或者是爹娘不要。

誰也不想有那樣的父母。

和母親大姑對這事唏噓一陣,又說說話,高兆回了府。

平武公主也沒多問,讓高兆回自己院子,免得兒子去大門口張望。

想想自己當初和駙馬新婚,恨不得倆人天天膩歪在一起,一刻不分離。

一輩子順風順水,除了這個小兒子之外。

現在都回歸原位,再也沒啥揪心的了。

吳駙馬等兒媳走后,才從里屋出來。

“給皇后說了沒?”吳駙馬問的是豐原公主的事,“怕皇后不同意你的主意。”

平武公主不喜皇后,實在是可憐豐原才一口攬下這事。

“她不同意又能如何?豐原這架勢寧愿說出自己未婚生子,也得和兒子在一處。我出這主意還不是替她面子著想?再說了,別忘了是陶家的血脈,陶老太太要是跪在椒房宮門口,也夠她喝一壺。當初陶老太太和先太后曾有過交往。”

但多少的也是為了自己家,女兒和兒媳都被豐原拖下水,總得要圓了這個場面。

“等明天見了面,我見了陶老太太再說,然后帶豐原去宮里商議何時回歸陶家。”

吳駙馬并不插言,聽完了接著說剛才他說的事。

這兩天他去了組里,族長和他商議孫女的婚事。

阜陽郡王府求娶族長嫡孫女吳如珍,族長做不了主,找來吳駙馬商議。

因為對方是阜陽郡王,又是給陳冬青求親。

阜陽郡王有三個嫡子,最小的嫡子娶的的是貴州那邊土官的女兒。

土官是世襲制,新土官上任帶著女兒來京,求娶京里俊秀。先帝就把阜陽郡王的小兒子陳樣折封了個四品散官贊治尹送給土官了。

為何說送,因為就像本朝的駙馬似的,跟著土官回家。

陳樣折很知趣,有了嫡長子送回京里,就是陳冬青。

阜陽郡王府來提親,帶著陳樣折的親筆信,等于說不是郡王府給陳樣折做的主。

吳駙馬衡量了下,又和族長里外分析,同意了這門親事。

回來沒有說過多,只是說吳家的這門婚事。

平武公主才不管吳家人的婚嫁,只不過聽說對方是阜陽郡王府,眉頭皺了下。

“怎么是阜陽?安弟好像和他不對付。”

吳駙馬笑道:“安弟是瞎鬧,前陣子還去了郡王府,跟著幾個小輩瞎胡鬧,嚇得阜陽病了幾天。”

“只是怎么說的是老三家的?他媳婦總歸是個南蠻,好歹許個京里的哪家總也有個母族幫襯,許給他家,萬一將來要去他父母跟前,當媳婦的難道說不去?”

吳駙馬道:“這是他家老三親自寫了信來,我看這門親事還成。”

平武公主聽駙馬這么說,一樣不多言,吳家有吳家的成算。

吳駙馬心里在想:我吳家也該出來個人了,京里的吳家人口太少,成器的沒一個,這次回福建主要就是為了這件事。

可惜自己大兒子帶不出來,小兒子又太小。

只能回祖宅找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