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行一世

第015章 新同學

蓮兒后來對馬丫又生氣了。

蓮兒上學兩個月后,來了個親戚,這個親戚是蓮兒的表哥。

要說清楚這個事情,首先得了解一下孫家的家庭成員。

老太太除了生了福祿壽三個兒子外,還生了兩個女兒。

當然,大爺現在改名字了,他不能再叫孫化福了,“福”字要避諱福康帝的年號,他改叫孫孝文了。

大爺改名是要上報的,畢竟是官宦人家的子弟,老爺怕這個名字被小人利用,到時告孫家的黑狀,所以老爺先跟皇上說了這個事。

老爺的宗旨是凡事小心點為上。

皇上聽說這事,覺得孫家大爺都四十多歲的人,叫了四十多年的名字,到這個時候因為他這年號的事,還得改名,皇上覺得過意不去,就賜了大爺一個名字,叫孫孝文。

皇上說了,大爺作為孫家的頭郎大子,沒有服兵役,而是做了商人,文質彬彬的,就取個文字,再有就是大爺對老爺老太太很孝順,又取個孝字,這么一組合,皇上并賜名孫孝文。

不管這名字好不好,反正孫家把皇上親手寫的“孫孝文”這三個字,當寶貝一樣給供起來了,供在牌位前讓老祖宗看看,他們后輩是皇上給取了名字。

這一個名字,就足以光宗耀祖了!

孫家除了大爺,別的成年男子都服兵役去了。

二爺孫化祿,他是一員戰將,到后來做到了指揮使,下面也有五六千人的軍隊。

老也之所以把大爺孫孝文在家,是有道理的。

老爺帶著兩個兒子,還有五個孫子都在軍中服兵役,家中沒個男人怎么行?!

留著大爺在家,做個買賣,再照顧一下家里妻兒老小。即便自己以及兒孫都戰死了,起碼大爺還在,大爺還能撐起這個家。

總之,頭郎大子的身份很重要。

還有這五個孫子,有必要說一下。

孫正是二太太生的,他是孫家老大,大奶奶就是孫正的妻子。

大太太第一胎生了個閨女,第二胎還生了個閨女,第三胎才是兒子,叫孫豹。因此大太太的兒子比孫正小兩歲。

二太太還有個兒子,叫孫虎,跟孫豹同歲,比孫豹大一個月。

那么還有另外兩個兒子,分別是大爺跟老太太給的一個丫鬟現在是趙姨娘生的兒子,二爺跟自己的丫鬟稀里嘩啦拉拉扯扯,這個丫鬟也懷孕生了的個兒子。

老爺帶著兩個兒子,還有五個孫子,全部上了戰場,他們跟隨福康左右,立下了不少戰功。

老話說打架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別看他們上了戰場,大小戰爭不下數十次,戰死的也只有三爺。三爺還是被冷箭射死的。

老爺這五個孫子,很出名,人稱五員虎將,戰場上很多敵將,聽到他們的名字是聞風喪膽。

這五個年輕人,從十八九到二十三四歲的都有,從不單獨出戰。

老爺不許,老爺怕他們有散失。要么一起上,要么由叔叔或者他們的爹親自出戰。

這孫家五個小兄弟之所以厲害,因為他們一出戰就是梅花陣法,個個驍勇善戰,又懂配合,即便對方也出六七員戰將,也很少能勝他們,稍不留神小命休矣!

因為敵將不懂怎么配合,他們五個兄弟,任一兄弟遇到危險,其他兄弟都會拼死去救。

跟敵將不同,敵將單挑還行,一遇到混戰,他們就盡量躲開這五個兄弟,寧愿與老爺或者二爺三爺作戰,也不愿遇到他們。

他們五個人要是認定誰,這人是必死無疑。要知道好手難敵雙全,何況這五個年輕人,一個個又都勇猛無比,誰也不愿意遇到他們。

這也是福康帝為什么對孫家如此重視的緣故。

說完三個兒子以及孫子,再來說說老太太的女兒。

老太太除了生了三個兒子外,還有兩個女兒,其中一個嫁過去后,不到兩年,難產死了,只留下一個女嬰,不到三歲,也因病去了。

這也算是天災,沒辦法的事。那邊花了不少錢,給老太太的女兒厚葬了,這多少也給了老爺老太太一些安慰。

兩家后來也不大來往,原因就是老太太看到女婿,就會想起女兒,心里就難過。

老太太還有一個女兒,嫁到了周家。

周家在太祖時代就在北王手下做官,與孫家也算是世交了,到了孫老爺這一輩,兩家交情更深了,便做了兒女親家。

老太太的二女兒,共有三個孩子,其中一個大兒子,如今已經二十了,在南都一個衙門里謀了個差事,女兒也到了出嫁的年紀了。

她還有個小兒子,叫周大清,今年九歲。

別看這個周大清只有九歲,個子比孫戎都高小半個頭,其實孫戎已經不矮了。

周大清到祖母這里讀書,那是有原因的。

福康帝雖然在南都做了皇上,但是他的帝位來得不正,遭到許多大臣反對。都說他害死皇上,篡奪帝位。

福康帝可不理這一套,他奉行的是力鎮壓,他奉行的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宗旨,對前大臣是大開殺戒。

殺人多了,他心里也怕。

要知道福康帝的帝位,就是他以舉兵勤王的名義奪來的。

如今雖然大局已定,但是他在南都這個地方,卻人生地不熟,沒什么人脈基礎。

福康帝本來是在北都做王,是太祖封他為北都王。

福康帝在北都是有基礎的,他在那里做了二十多年的王,可以說根基很深。

如今到了南都做皇帝,他心里不踏實。

要知道,北都那個地方,就是個關口,它既可以防止草原民族的侵略,也可以讓北方安定。

福康帝就想,自己雖然已經是一國之君了,但是對于起家的北都不能或略了,這個地方一定要用自己的人去守城。

他思來想去,覺得還是派與孫家有親家關系的周家父子到那里鎮守。

好處就是,若是北都那邊發生什么大的戰爭,孫家也能及時派兵去不打折扣地支援那邊。

另外,福康帝對于在南都這個地方做皇上,他心里總是不踏實。

因為他對外宣布惠武帝已經葬身火海,但是惠武帝有沒有死,福康帝比誰都清楚。

惠武帝一把火燒了皇宮,皇后跳入火海,這是福康帝進了南都后,抓了宮女審問,不止一個宮女說皇后自己跳進去自殺的。

皇后為什么要自殺,福康帝不用問都能猜得到。

惠武帝穿上平民衣服可以跟太子扮成老百姓逃出城去,可是皇后她怎么逃?

不光因為皇后的姿色過人,這一點是掩蓋不住的,即便皇后換上普通的百姓衣服,她的美貌也會遭人惦記。

高高在上的一個皇后,她又怎么甘心流落在外受這等屈辱!

所以福康帝確定,皇后自殺是不消懷疑的。

但是對于惠武帝以及太子,說他們也葬身火海,他是不相信的。

雖然有公公說他親眼看到福康帝的尸體,葬身火海之中,但是也只有他一個人能證明皇上死了。

那太子呢?惠武帝的替身呢?

惠武帝的替身,這雖然是惠武帝的秘密,一般大臣不知道,但是還是北都王的福康帝哪有不知道的?!

也就是說,福康帝現在還得戒備惠武帝卷土重來,奪他的帝位。

那么福康帝派自己的心腹回到北都主持那里的政務,控制那里的軍隊是有必要的。

周家父子就被選中了。

周家父子要舉家北上,想到周大清的學業,老太太的二女兒就把他送到他的祖母這里,與表兄弟表姊妹一起上學。

就這樣,周大清就在孫府的家塾的學堂里上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