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行一世

第195章 宦官

馬丫跟周大清來往,馬丫更想自己的閨女。

可是,馬丫看自己的閨女又是何其難。

馬丫她有什么理由要看私生女觀丫啊?在外人眼里馬丫還是個大姑娘呢!

如今馬丫從宮里出來,再也沒有了差事,不在是皇后蓮兒跟前的丫鬟。

所以馬丫很自由。

馬丫想見閨女怎么辦?

這就得由靜公主府的蘭兒出面,令人去接觀丫進府里來玩。

蘭兒如今已經是靜公主府的姨娘了,但是她這個姨娘,并非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享受型的廢物,她依舊要幫助靜公主府的大太太料理內務,她有很大的權利。

再加上靜公主的大兒子也就是馬丫的表叔對馬丫那是真的好,所以馬丫進了靜公主府,享受的就是公主的待遇。

為了讓馬丫跟觀丫經常見面,靜公主府的大爺還特意讓人收拾了一個小巧的院子,作為馬丫的住所。

馬丫就像在家一樣可以在這里自由自在。

靜公主府富得流油,比馬丫錢多了去了,福康帝在位時,就賞了靜公主大量財物。

所以馬丫的小恩小惠沒必要在這里顯擺,靜公主府完全看不上。

馬丫只要在這里開心就好,靜公主在世有言,她死后望自己的兒孫善待馬丫,萬一有人識破馬丫的身份,一定要鼎力救助馬丫,哪怕把馬丫接到府里來養老,也不能讓馬丫受罪。

靜公主說她死后還得去天堂見她的同胞親哥哥呢,也就是馬丫的祖父太祖時期的太子。

因此馬丫與閨女觀丫的見面,就安排在靜公主府。

其中細節也不去說它,母女在一起,女兒那么小,對馬丫肯定陌生,所以馬丫要對觀丫好,觀丫才會接收這個陌生的母親。

當然小孩子很好哄,給點好吃的好玩的,她馬上就會對這位陌生的漂亮的娘有好感。

觀丫在周府時,是沒有娘的,周家并不讓她叫周大清的正配妻子為娘。

孩子不一會就跟馬丫混熟,她就依偎在馬丫的懷里。

馬丫眼里淚汪汪,臉蛋一刻也舍不得離開女兒的小臉蛋。

其中的親昵舉動,就不去描述了。

反正,從此后馬丫在靜公主府,經常見到自己的閨女。

馬丫見觀丫,也只能在靜公主府。

這里保密性好,靜公主府的下人嘴比較嚴,況且,一般下人她們也見不到觀丫。

觀丫坐了靜公主府的車來,然后就是嬌子抬進去,一路上內院外的下人根本見不到。

靜公主府的規矩多么,來了客人不是誰想看就能看的!

馬丫跟觀丫的見面,之所以不能選擇在馬府,就是怕觀丫的臉蛋像極了馬丫,讓人產生懷疑,這事最好避嫌,否則又得讓人遐想連篇。

好了,馬丫由一個老姑娘,如今出了宮后,也能經常跟周大清過上夫妻生活了,還能經常見到她的寶貝閨女觀丫,馬丫的心情是愉悅的,馬丫就覺得如今這樣挺好。

而遠在山旮旯里的馬丫的哥哥,也很恰意,他不知什么時候又納了一房妾。

這妾說起來,出身不好,是花樓里的頭牌姑娘。

既然是頭牌,那就一定有她過人之處。

她不但樣貌絕佳,關鍵是她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所以在過去,能點她的客人需要好多銀子的,一般的土財主人家姑娘還不接這單生意呢。

花樓里的頭牌,那自然是有脾氣的,她不接,老鴇也得聽她的。

她就是花樓里的搖錢樹。

馬丫的哥哥經常去城里溜達,經常點她與她在一起吃花酒。

馬丫的哥哥有錢,一擲千金,所以馬丫的哥哥來時,她都是親自下樓迎接。

馬丫的哥哥跟她在一起,那也有許多的共同愛好,跟她下棋,聽她唱曲,然后小酌幾杯相擁而眠。

馬丫哥哥曾經想把她贖出來,但是老鴇不干,老鴇要發財,如果把她給賣了,她就發不了財了。

馬丫的哥哥去,花錢如流水,老鴇當然喜歡這樣的客人,所以她對馬丫的哥哥說,就把這里當家,只要馬丫的哥哥來,頭牌姑娘就陪他。

直到北都的皇上基兒老是晚上去花樓,像做賊一樣怕在花樓里碰見大臣兩下尷尬,皇上便下令取締花樓。

老鴇這才主動找到馬丫的哥哥,要把這位他相中的頭牌姑娘賣給他。

馬丫的哥哥可是花了五千兩銀子把她給贖出來的。

原本馬丫哥哥出的是一萬兩,老鴇沒賣,如今花樓被取締了,花樓不能開了,馬丫的哥哥就與姑娘商議,出五千兩贖銀。

老鴇就想把姑娘高價賣給別人,但是姑娘死活不從,她說她這輩子只跟馬丫的哥哥,若是老鴇不同意,要么她就出家做尼姑去,還有第三條路,如果老鴇非得逼她把她賣給別人,她就一死了之。

她要是一死了之的話,老鴇就一文錢也得不到了,還的貼她一口棺材,不劃算。

老鴇又來找馬丫的哥哥,希望他信守諾言,當初他出的可是一萬兩。

馬丫的哥哥就懟老鴇道,如果當初愿意她愿意把姑娘賣給馬丫的哥哥,馬丫哥哥還可以多出五千兩都不成問題,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花樓不開了,她就不紅了,男人不追了。

馬丫的哥哥給老鴇打了個比方,說一群人圍剿一只老虎,當然是誰把老虎打死誰就是英雄。

也就是這個姑娘當年很紅,男人們都想得到她的芳心,得到她的芳心那多驕傲啊,馬丫哥哥花了這高價,就是要買下這虛榮心,所以她的價碼高。

而今男人們都退卻了,不是誰都有膽量把一個花樓里的姑娘娶進家門的。

不要說家中的長輩不干,族長不干,就是家中的老婆,都不會同意這樣的女人進家門,這多丟人啦!

馬丫的哥哥振振有詞,說就如同大家都追殺一只老虎,如今大家都退卻了,就那么兩三個人來殺老虎,那有什么意思?即便殺了老虎,也不能顯示自己多有本事,因為畢竟沒有了那么多的參與者,沒有了那么多的見證者!

馬丫的哥哥說這樣的傻子他不做,他不愿做冤大頭。

所以啊,老鴇也實在沒有辦法,想把姑娘賣給別人,她又對馬丫的哥哥情有獨鐘,唯有馬丫的哥哥不嫁。

她的理由也很正當,那就是馬丫的哥哥家里沒有長輩,家里就馬丫的哥哥當家,她去他家日子當然好過了。

于是就這樣,馬丫的哥哥跟姑娘聯手,只花了五千兩銀子把姑娘贖出來。

而姑娘帶來的箱子里,里面有客人饋贈的首飾等,遠遠不止這五千兩銀子。

光是馬丫哥哥送給她的東西,就價值上萬。

所以啊,馬丫的哥哥雖然不缺錢,但是這姑娘來之后,帶來的首飾那也是價值連城。

兩個說話又對路,又有共同的愛好,他們便常常在家里吟詩作賦,調琴繪畫,侍弄花草,養養八哥什么的,日子倒也是逍遙自在。

馬丫的哥哥對于吳氏,因為這位有趣的頭牌姑娘的帶來,對吳氏的想念也就漸漸地淡了。

馬丫的哥哥得了這么一個花樓女子,從此感覺像是過上了神仙日子。

好了,馬丫安穩了,馬丫的哥哥也安穩了。

那么咱們還是來說說外面對于馬丫這邊有什么動靜吧。

首先,馬丫沒事給皇上送點零花錢的事,不脛而走。

人們紛紛傳言,說馬丫跟花姐真的很精明。

花姐不要妻子名分,對于孫正那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花姐花錢養了孫正,把孫正當狗一樣吆來喝去。

而馬丫在皇上頭上花錢,又是因為什么呢?

大家一致認為,那是因為馬丫買的是后臺。

有了皇上做后臺,馬丫還怕誰呢?

大家都知道,馬丫雖然漂亮,但是皇上基兒對馬丫沒有想法,要是有想法的話,早就臨幸馬丫了,馬丫起碼也是個妃子啥的。

皇上之所以對馬丫沒想法,原先傳出的消息稱,皇上跟孫戎周大清都是朋友,既然周大清跟孫戎因為馬丫都差點出人命,皇上就不能再插一腳了,要不然他們君臣之間即便面上不說,也是離心離德。

但是后來,馬丫的身份傳的是沸沸揚揚的時候,他們才想到,馬丫跟皇上基兒那都是皇家子女,一家人哪能做出有違常理的事情呢?!

說了皇上,還有陳妃。

陳妃那一黨人,并非跟馬丫有什么過節,陳妃只是跟皇后蓮兒斗。

如今馬丫出來了,馬丫又有皇上這樣的后臺撐腰,他們就不能再跟馬丫斗了。

再說,陳家的那個白袍小哥跟吳氏的那一出,是馬丫把這事幫助給解決了的,皇上是聽了馬丫的話,才沒有找白袍小哥算賬的,陳家在這一點是得馬丫的恩的。

換句話說,他們家現在有了軟手把捏在了馬丫的手中,馬丫只要把這事說出來,白袍小哥即便遠在南都,他也逃不了厄運,陳家因此很可能受到牽連。

張太后對于馬丫的態度,也就那樣了,馬丫給皇上錢花,巴結皇上,馬丫就等于是皇上的人,張太后作為皇上的母親,總不至于跟馬丫一般見識跟兒子作對吧!

朝臣大臣見張太后勒令馬丫出宮,在他們看來,馬丫已不能經常給皇上出主意了。

雖然皇上還是老去馬府,但是跟原來比,那是天差地別,原來皇上跟馬丫在一起,他們經常議論國事!

馬丫一去,內閣大臣就覺得達到目的了,也就不再與馬丫計較!

所以暫時的馬丫沒有敵人,暫時的馬丫是逍遙的。

現在的重點,還是放在皇后蓮兒身邊的那個太子身上吧。

這個太子,即便身世有點奇特,身上的疑點多多,但是現在皇上基兒沒有第三個兒子啊,沒有誰可以取代他的呀。

吳氏跟前的兒子,那也讓張太后心里有疙瘩。

吳氏能在外面勾引陳家的白袍小哥,難道在之前就不能勾引別的男人了么?

一個人是什么樣的特性,那是定了的,她不可能忽然就變壞了。

吳氏就是個水性楊花的女人。

這么一說,她的孩子就不一定是基兒的了,張太后就是這么想的。

既然皇上沒有其他兒子,既然普天之下大家都知道皇上只有一個皇子,而且還把他立為太子,那么就不要節外生枝了,就這么著吧!

小皇子在馬丫出宮的時候,身邊自然有人伺候。

別人不去說他,唯有一個宦官不得不說。

這個人姓王,名絆。

王絆進宮的時候,已經三十多歲了。

按說宦官進宮,都是男孩子自小進宮,得要受一刀,把那個物件割了。

但是王絆是個例外。

王絆在福康晚期進的宮,他在進宮之前,還是個教官,在公辦學校任教。

王絆原是個秀才,一直未中舉人,先是在私塾教書,后來做了教官。

福康年間,福康帝曾經傳出口諭,各地教官若是不好好教習學生,教不好學生,便要帶進宮里割了物件做宦官。

這本是羞辱那些不上進的教官之言,要知道,宦官在社會上是受人歧視的,但凡家里經濟條件好,誰愿意把孩子送進宮里做宦官呢。

但是王絆的思想跟人不一樣,他老是覺得,主考官都是一群飯桶,他覺得他才高八斗,寫的文章那也是堪稱一絕,可就是不入主考官的法眼。

他覺得自己之所以未中舉人,是因為除了考官徇私舞弊把名額給了那些走后門的生員外,還有就是他們一個個眼瞎。

福康帝既然說教官可以進宮做宦官,這在王絆看來,這可是絕好的好機會啊,這是最容易接近皇上的呀。

再說了,宮里的宦官一個個都不識字,他進宮后,那就是拔頭籌啊,他的滿腹經綸就可以有發揮之地了。

人這一輩子,在王絆看來,他不能接受平庸過一生,他要有一番抱負,他要有一番作為。

于是,王絆自己滅了自己根,他要進宮做宦官去。

就這樣,王絆如他所愿,在福康末年進宮做了宦官。

等到基兒做了皇上,皇上基兒就發現了王絆是個人才。皇上覺得他與其他宦官不一樣,說話做事很有分寸,而且談吐還行。

于是,皇上基兒就決定,讓他呆在太子身邊。

洪德三年,皇上基兒又做了讓宦官學文化的想法,這也就是上一章說的,讓內閣每天派人教宦官識字。

而王絆在太子身邊,王絆在太子四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教他識字了。

這么一算,王絆教太子識字的時候,王絆已經四十歲了。

為什么在這一章要提到王絆這么一個宦官呢?

因為,這個宦官以后可不簡單,馬丫對他是相當地有意見。

至于有什么意見,后面自然就見分曉!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biqu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