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太子話音剛落,滿堂反對之聲頓時四起。最先出聲反對的就是逍遙王鐘楚云:
“太子,你就別跟臣爭了,你這是嫌棄臣老了么?”
“侄兒絕無此意!”
鐘王叔雖年近半百,莫說沒有半絲老態,魅力不減當年好么?太子表示,他半分這個意思都沒有。
“陛下,萬萬不可!太子乃一國儲君,絕不可涉險。”
左相寧炎昌也站不住了,亦出列反對。
“左相言之有理,請陛下、太子三思!”
禮部尚書跟進。
“請陛下、太子三思!”
“父皇,逍遙王叔和太子去疫區都不合適,兒臣身為皇長子,理應為國分憂。
“就讓兒臣帶太醫先去跟姚刺史和洛知府會合,前往疫區支援并維持秩序,其他醫者和藥材隨后再增補。”
大殿下寧王是魏貴妃所出,平日里只醉心于詩書,對其他事完全不在意。
所以,當他出列,主動要求去鼠疫爆發的重災區時,不單單大臣們沒有想到,他的兄弟們沒有想到,就連他父皇也沒有想到。
看到平日里只喜歡舞文弄墨的長子在大災面前居然勇敢的站了出來,皇帝心下欣慰的同時又有著幾分擔憂。
這個兒子到底只是一個文弱書生,讓他去疫區,多少還是有些不忍心。
“陛下不可,寧王殿下平日只喜歡文墨絕不適合去疫區,永州是臣的封地,理應紹堂帶人前去。
“臣不能只享受封地的好處,在封地遇到麻煩時躲在后面。”
“這怎么成?你只有紹堂這么一個兒子,怎么可以讓他去那么危險之地?”
永王蕭承德是皇帝的長兄,永州是他的封地,原本他想早早的出列主動請旨前往的,可他這都快要六十歲了,無論是皇上還是大臣絕不會同意他去災區,這事兒十有八九得落到他兒子的身上。
他也很猶豫啊,但凡他兒子給他留下孫子他也沒有這么為難。
可先是逍遙王主動請求去疫區,后是他的兩個侄子太子和寧王主動請纓,他哪里還能站得住?
他的兒子是兒子,皇上的兒子就不是兒子了嗎?哪有為君者的兒子替為臣者的兒子去擋災的道理?
于是,哪怕再不舍得兒子去涉險,永王也沒辦法繼續保持沉默。
可完全沒有出乎他所料,他剛提出讓他的獨子前往,他的皇帝弟弟當先果斷反對起來。
不但皇上反對,他的侄子寧王也來反對:
“大皇伯父,侄兒去北芒縣只是維持秩序又不是去前線打仗,就算侄兒沒有武力,多帶幾個侍不就可以了?”
寧王蕭君睿在反駁完他大皇叔后,轉而對他父皇奏稟道:
“父皇,您就準兒臣去吧,兒臣只在外圍,又不進北芒縣內,跟直接進疫區的醫者相比,兒臣再安全不過了。”
寧王再次表達了想去疫區的決心。
見兒子態度堅決,皇上也有幾分動搖。
此次代表朝廷派去疫區的欽差不能年紀太大,太老身子骨經不起折騰。
太年輕也不合適,太年輕的除了皇子,其他年輕人都沒有什么資歷,去了根本鎮不住。
所以看來看去,皇子去那邊倒是最合適的。
皇上覺得寧王說得也有幾分道理,即便他自己不會武功,帶上侍衛隨行保護便可。
在眾兒子中寧王是長子,算是最不年輕的一位,也許老大去確實最為穩妥……
雖說有寧王府侍衛相護,他還得著人挑些身手高強的禁衛隨行方妥。
大殿內,眾大臣都在反對,永王、寧王、太子等都在那兒力爭帶隊,內心里已確定好人選的皇帝抬手制止了所有臣工的爭論,一錘定音道:
“永州鼠疫的事就交給寧王去辦。寧王,務必保證將百姓傷亡降到最低!若有阻撓救治或者故意制造混亂的,你可便宜行事。
“隨后中書省會擬旨,你帶著朕的旨意,明日一早同太醫署眾位一同出發。”
“兒臣領旨!”
“陛下,此事不妥……”
“眾卿不必再說,朕意已決!”
寧王蕭君睿躬身肅容領旨,寧王的外祖父魏老將軍心下不忍,但終究未說什么。
眾大臣中仍然有發聲想阻止寧王前往的,只是剛開口就被皇帝給斷然拒絕了。
“陛下,臣弟請旨去西北邊境戍守。”
見去疫區的事已議定,涼王蕭承坤出列,請旨去戍守上陽國西北邊境鎮守以防素來覬覦上陽的北齊突襲。
定王蕭君昊早就想請旨戍守,見此,立刻出列跟著請旨道:
“父皇,兒臣愿同五皇叔一同前往。”
“準奏!”
他的五弟涼王算是鎮守西北邊境的老臣了,五兒子定王也已在他五弟麾下于西北邊境磨礪多年。他二人自請戍守,他這個做皇帝的自是沒其他顧慮,遂一口應承了下來。
“陛下,臣請旨去戍守西南邊境!”
魏將軍也出列請纓,想要率兵去上陽國西南部邊境戍邊,防止西離國趁此擾邊。
“準奏!”
很快的,戍守上陽國各處緊要邊境的人選全部定好。
縱如此,帝王心下還是沒法安寧,畢竟此次鼠疫爆發的太過匪夷所思,感染的太過迅速,他不得不多想。
得虧這些年雖西北邊境屢有戰事,但其他地方卻相對安寧。加上還算風調雨順,國庫相對充盈,否則,此次的難關還真是不好渡。
當鐘粹宮中的魏貴妃聽說她兒子居然自請去疫區,手中茶盞瞬間滑落,差點直接昏倒。
她強打著精神,緊趕慢趕的趕到御書房,足足在外等了一個多時辰,才等到同皇帝商議政事的大臣悉數離去。
魏貴妃半刻都未耽擱,在大臣離開后立即求見皇上。
聽到是魏貴妃來見,皇上心下竟有些發虛。
寧王是他的兒子,但也是魏貴妃的兒子。魏貴妃就君睿這么一個兒子,怕是說什么也不會舍得讓他去涉險。
可君睿既有此意,也算是比較合適的人選,他這個既是父親也是一國之君的也沒有不答應的理由。
身為長子,君睿天生比他的弟弟們多了一層責任。
況且,不是大兒子去,也會是其他兒子去,而其他幾個兒子大都沒閑著。
去戍邊的,拱衛京都的,保障后勤的,還有隨時準備增援的……
此事再無更改可能,只能委屈魏貴妃了。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零點看書手機版閱讀網址:.lingdiank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