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緣何處覓

50 事已成

50事已成

50事已成

作者:艷嬌蘭

姥爺對芳姐兒的本事已經見識過了,知道小東西會不停制造些驚喜,驚嚇什么的。他此刻也不方便回到外孫女身邊去,只能聽從華二爺的建議,將莊子上的一些人,連同在北方收容的一批災民一起送到富源縣去聽從外孫女的安排。

十三年前的南方洪災成全了姥爺建立自己勢力的機會,這一次的大雪災又讓他得到了更多的屬下,但是相應需要的錢財卻很是吃緊,芳姐兒要是能多賺些錢,就是解決了他的后顧之憂了。華二爺也是賺錢的行家,由他陪著芳姐兒做生意,姥爺很是放心。

華二爺接到姥爺的信之日,也是芳姐兒來縣城的日子,幾日不見,華二爺覺得小丫頭瘦了,連忙問到:“芳姐兒這幾日是否病了,如何消瘦了許多。”

芳姐兒想想自己這些天,吃喝還算正常,只是心操多了,難免會有一點累。她趕緊說到:“我長個子了,抽條了,吃得東西都長個子去了,自然臉就小了些,不妨事的。”

華二爺這才把心放下來,細細說了李家的地,這件事已經成了,他不僅拿到了李家原先的住宅廢墟,還圈起來周邊的四畝地,兩畝多地能做宅子,另外一畝多地打算和當地人一起合蓋一座土地廟,廟不要很大,有個正殿,兩間給守廟人居住的屋子就可以了。廟祝都選好了,就是當地的人,父子兩個在雪災中沒了親眷,有座廟給他們棲身,他們一定會好好干。

土地廟周邊可以弄個香燭鋪子,一個饅頭湯面店,是官家的人要去的,土地廟周邊肯定要修圍墻什么的,這一畝多幾分地就沒有剩下了。官家的人得了土地廟的管理權,又有店面,自然也會維護這周邊的太平,李家圈起來的地也會很平安。

有件事還真的給芳姐兒猜對了,真是有人看中了這邊的地皮,朝廷打算在這邊先蓋一座大廟,周邊的地皮被收走當廟產,以后是蓋成禪修別院,還是弄成店鋪收租金就都是廟里的事情了。這個廟的后臺可是能賺得盆滿缽滿,又不叫窮人說一句不好的話。這里鬧鬼,風水不好,蓋個廟鎮住,誰又能說不對。等日后香火興盛了,大家又淡忘了這些事情,這里就是個寸土寸金熱鬧的地方了。

這片貧民區原先就不過是不到五十畝的地方,蓋廟宇和圈廟產地就劃走了三十二畝地,還要留出整修道路的地,留點地給大小官員潤手,能剩下的就不多了。幸好李家的房子在最偏僻的地方,當時雪災扒拉出的死人也是這地界最多,華二爺又提前動手了,還捐了蓋土地廟的錢,和官府勾結了一回,不然肯定拿不到這二畝三分地。

芳姐兒知道京城的地就是難得,華二爺能夠拿到這些地也是不易了,而且顯然這塊地的含金量很高,所以為了長久保留李家貨棧就要多收攏些貧民,房子一定要立刻開始修建了。

芳姐兒對華二爺說到:“華二叔跟土地廟的那對父子說,叫他們去找從前的鄰舍,聯絡那些苦命人一起建造土地廟,讓自己家的親人盡早解脫。你這個出錢的人就準備好飯食,跟這些人說只要幫著蓋了土地廟的人都留下來替李家蓋房子,李家不出工錢,但是收容這些人到明年開春,給飯吃,給衣穿,給屋子住。”

華二爺算過,蓋土地廟,修建圍墻和蓋兩個小店鋪能花費的銀子不過是一百多兩就夠了,現在芳姐兒突然說是要收容貧民,這就不知道是怎么一個無底洞了。家里即便是有錢也不能這么干呀。

芳姐兒拿出自己的商路地圖,李家貨棧的圖紙給華二爺看,就是想告訴華二爺,現在家里的買賣運作起來缺人手呀,能蓋房子的人至少是好勞力。而且這批貧民經過雪災絕對沒有幾家是拖家帶口的,是很純粹的勞力。這些人守著土地廟的財產,守著李家貨棧,即便有人打這塊地的主意也要想想清楚。貨棧沒賺錢,還養著這么一幫子光腳的窮人,他們要沾手也要考慮一下自己的瓷器命值不值得去和瓦片命去死磕。富盛商號和李家貨棧對貧民做的事情都是積德的事情,將來做起小買賣,口碑差不了。

華二爺聽到芳姐兒這么分析就明白了,小主人的腦袋就是好使,得了就按照小主人的意思辦。現在辦事牽頭的是富盛商行,可李家老太太什么時候上場,還要由著芳姐兒說一聲。

芳姐兒問到:“這幾日,鹵菜的生意如何?都能賣出去?”

華二爺說到:“劉媽的手藝絕對有方子在手,但凡吃了的人都說不錯。今天你來了,我就索性把鹵菜的銀子結算給你,在你的報價上,我在給你一分利,一共是四十七兩三錢銀子,考慮到山里用銀子不方便,我給你換了九千個銅錢,剩下的銀子也是小的,零碎的,你也好花用。”

芳姐兒對每天的鹵菜進出賬都記錄在案,其實原料錢并沒有多少,一共才二十七兩銀子左右,柴火都是山上的,沒算在成本里。若是在城里做這些,本錢就又要增加了。這么來回運送確實有些累人,但是確實能賺到不少錢,才七天就有近一倍利潤的辛苦錢了。

看到收益芳姐兒心里有了盤算,對華二爺說到:“這種小買賣就暫時先這么小打小鬧做著,我知道富源縣來往的人流多,臨近夏天,我們這小買賣只要是能及時賣出去,賺點小錢還是可以的。我現在就是缺人,華二叔您看能給我多少人手,要帶去山里干活的。”

華二爺是接到了主人回話的,他很爽快地說到:“人已經在路上了,十天之內就可以到,不知道芳姐兒到底缺多少人手,我好謀劃?”

芳姐兒眼珠轉轉,一個數字就出來了,她說:“我缺三十個長工,短工就沒數了。”

相關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