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大丫一聽說俞小晚是來抱小貓的,她的警惕之心就瓦解了。
“在這里,小貓在這里!”
邱大丫指著院子里的角落處,一堆雜草處,那里有一塊凸起的地方。
俞小晚挎著籃子進來,走到那堆雜草處。
邱大丫蹲下身子,往雜草里一掏,站起來時手里就多了一只通體黑色的貓,只有肚子和爪子那里是白色的。
“你看看喜不喜歡?不喜歡我再抓一只出來。”
俞小晚接過來,借著燈籠打量了一下,說:“喜歡,不過我還要兩只只,想要三只貓。”
她的店鋪里各一只,家里還要放一只。
邱大丫把黑貓放俞小晚懷里,又蹲下來去抓貓,這回又抓了一只全身烏黑的貓,身上沒有一點雜色,另外一只是只橘貓,尾巴處有一圈黃色,一圈白色交替。
“就這三只吧。”
邱大丫突然問道:“你會對它們好嗎?”
小小一個人,充滿擔憂地看著俞小晚。
她知道這些小貓遲早要送出去,卻只求別人能善待這些小貓。
俞小晚感慨小孩子的單純,她保證道:“你放心,我會好好對它們的。”
她把籃子遞給站在一邊手足無措的邱大成,“這是我換貓的雞蛋,請你收下。”
村子里抱貓總會給主人家一些東西,有人是一條魚,或者別的什么。
俞小晚這次帶來的,是一籃子雞蛋,全是她家雞下的。
邱大成遲疑了一下,他看了眼邱大丫枯黃的頭發,收下了。
臨走之前,邱大丫還追著俞小晚到門口,她看著籃子里的三只貓咪,問道:“你真的會對它們好嗎?”
俞小晚摸摸籃子里的小貓,認真地跟小姑娘說:“會的,你放心。”
邱大丫得了俞小晚的承諾,這才依依不舍地回家去。
俞小晚回到家,這時候邱湫從屋子里出來,看到俞小晚籃子里的貓,忍不住想要去摸。
“嫂子,它們以后都在咱們家了嗎?”
邱湫喜歡黑子,也喜歡貓,他摸了一下乖順的貓咪。
黑子已經長大了,現在在新家那里,他已經半個月沒看到了,現在看到這幾只貓咪,邱湫高興得很。
“嗯,黑貓留在咱們新家,剩下的兩只送去縣城。”
聽到不是都留在家,邱湫有點失落,“不是都留著啊?”
“這貓是我抱來抓老鼠的,縣城里最近老鼠也多,你想其他兩只的話,以后可以讓秋分帶你去縣城跟它們玩。”
俞小晚解釋了下她的意圖,這貓她會善待它們,但也不是白白養著,它們的職責就是抓老鼠。
“好,那我到時候再去看它們吧。”
第二天,俞小晚留了一只全身黑色的貓留下來,就把其他兩只送到了縣城。
雜貨鋪的張掌柜,把一張紙和賬本給了俞小晚,紙張上面是店里要進的貨,都要去府城進貨。
俞小晚接過來,將東西放在背包里,就出發了。
雜貨鋪的采買一直是她一個人負責的,她負責去進貨,張掌柜負責店里的生意。
她出發沒多久,就在城門口碰到王皓,此時王皓攔住她,道:“俞姑娘載我一程,隨行的馬車裝滿了貨,載不了我了。”
他本來想走路回王記栗子鋪的,卻沒想到在這城門口碰到俞小晚。
俞小晚把旁邊的位置讓出出來,“上來吧,我去府城一趟,你也是嗎?”
如果不是順路就算了,她要去進貨。
王皓上來之后,連忙說:“我也去府城,我一看你就是去進貨的,正好我也順路,到地方我給你銀子。”
“那剛好順路,銀子就不用給了。”俞小晚勒令騾子往外跑。
王皓盯著騾子,問道:“你這騾子真的不能生嗎?有點太可惜了。”
三年多了,這騾子如果能生,早就應該配種了。
王皓一直都知道,俞小晚的這匹騾子,力氣大,能拉動很多貨,比馬還好一點,主要是耐力好。
俞小晚也覺得可惜,不過這個她可改變不了,“不能生,我也不知道為什么。”
王皓覺得可惜,“那真是遺憾,還真沒有完美的東西,這騾子這么好,就是可惜了不能留下后代。”
俞小晚沉吟一聲,“它不能生,卻不代表馬不能生。”
當初別人怎么配出來的騾子,現在還可以配出來,只是看有沒有人配罷了。
“你是說……”王皓也想到什么,他問道:“那怎樣才能得到一匹騾子呢?”
俞小晚也沒瞞他,說道:“馬和驢配種,母馬生,這樣的騾子會好一些。”
騾子也有區別,分為馬騾和驢騾,馬生的是馬騾,驢生的驢騾,反正都是這兩結合的產物,只不過馬騾更好罷了。
王皓張大了嘴巴,他沒想到騾子竟然是這樣來的,他以前只以為俞小晚受到欺騙,后來漸漸看到騾子的好處,這才讓他生了想法。
可惜,騾子有個重大的缺點,那就是不能再生。
“話說,你是如何發現的呢?”
俞小晚卡殼了一下,她又不能說她本來就知道,只好說:“我買了之后,去逼馬行的伙計問的,我一開始也是覺得能生,結果幾年了什么都沒有。”
“這樣啊,那倒是可以試試。”王皓點點頭,說起另外一件事,“我夫人最近要臨盆了,到時候滿月酒你可以一定要來啊。”
姚娘子嫁給他兩年多才懷上第一胎,這眼見就要生了。
“行,到時候有沒有干娘的位置呢?”俞小晚笑著道。
王皓聽此,哈哈大笑,“有的,我回去跟我娘子說說,給你留一個位置。”
“那太好了!”
兩人一路談話,一直到了府城才分開,俞小晚拿著單子去進貨。
這里人都認識俞小晚,見俞小晚過來,掌柜的出來招呼一聲,“俞姑娘,這次又進什么貨?”
俞小晚把單子給他,“都在這個上面,你看看。”
掌柜的拿到單子,轉手就給了伙計,讓他去配貨。
“俞姑娘那醬油這個月可否多給我一百壇?”
逐漸穩定之后,這醬油每次賣的都很快,他不得不多拿一百壇。
俞小晚那里多的是醬油,她賣到今年中秋都還有貨,自然不會不同意,“有的,到時候你派人去拉就行了。”
醬油這類調味品,現在已經走進了老百姓的家庭,已經不單單是酒樓的專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