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姝

第二百一十五章 坐鎮

希望京城的親朋好友別再出事兒!

底下來信,說是方容留下袁琦在西北,自己帶人回京城去,具體情況不知。

一連數日,安王爺一點兒消息也無。

王府里一開始簡直要亂了,許薇姝平平淡淡地安撫了一眾僚屬,該做什么還做什么,作坊不停產,糧食照樣收,一應事務進展正常。

她都沒亂,一時間當一根定海神針,到也還算合格,很快騷亂就停下。

說白了,還是方容教導有方,這人去冒險,顯然也不是一次兩次,且次次都是有驚無險,手下人對他信心十足,從不覺得他做什么事會做不成。

姝娘有同樣的氣質,讓人見了心里就踏實。

入了夜,月光明媚,天氣涼下來,許薇姝連著收不到自己男人的信,面上不敢露出一絲半點兒,心里卻同樣難安寧,坐在桌前也懶得翻看那些個賬本,還有底下人遞上來的折子,只攤開筆墨畫畫。

畫了幅四格漫畫,一只垂垂老矣的雄獅,一只蠢蠢欲動的青狼,一只憨態可掬,其實也不知道該說是蠢還是奸詐的……豹貓。

最后再畫上一只阿拉斯加雪橇犬,美得可人疼。

許薇姝畫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都畫了寫什么東西,反正一塊兒裝信封,給方容寄過去。

至于那人什么時候才能看到,看到了又會想什么,就不是她愿意琢磨的了。

中秋佳節將近。

就算沒有過節的情緒,許薇姝還是給底下人都發了賞錢,再多裁幾套新衣服,又吩咐準備月餅,京城出事兒,沒告訴麗娘和阿蠻。

那兩個情緒剛剛好些,要是再知道了這個,整日惦記家里,又一點兒法子沒有,不是找難受?還是等探明了具體情況再說。

許茂竹也是一個意思。

他自己擔心的不行,整日往安王府的外書房跑,就盯著京城那邊傳來的信兒,這里消息最靈通,外面的消息,都先在此匯總。

可他自己擔憂,面上一絲不露,還笑瞇瞇給姐妹們準備中秋節的禮物。

送給阿蠻一對兒玉兔,是他自己雕刻的,也給了姝娘一對玉璧,是龍鳳呈祥的圖案,玉質不算特別好,但同樣是他自己雕刻,心意在呢。

送給麗娘的到有不同,那是一個碧玉制成的玩器,巴掌大的古琴,很是精致。

“我本來也想自己雕刻,可那日從街上看到這東西,一眼就相中,知道麗娘你準喜歡。”

許愛麗果然很開懷。

說起過節,王府里的氣氛就變得柔和多了,沒那么緊繃,許薇姝便發話,大家辦了一場賞月酒宴。

月餅切成塊兒,桂花酒從酒窖里取出,再備上白玉杯,阿蠻和麗娘的臉上也帶出笑容。

麗娘還沐浴更衣,彈了一曲。

她的琴藝超絕,在京城那也是數一數二,當年考女官,她別的科目都一般,只這一琴藝,讓先生們連連夸贊,堪稱第一,如今當眾彈奏,人們都聽得癡了。

身在靖州,哪里見過這樣的京中貴女,又哪里聽過如此佳音,就連盧玉衡這樣的世家公子,一樣聽得連連感嘆,嘆那些真正的京城貴女,并不如母親和妹子所言,是那種只靠著衣衫富貴傲人的。

許薇姝也聽得來了興致,取了笛子,即興來了一段兒‘彩云追月’。

吹完一曲,便縱情高歌。

“花在此時落,月在此時圓,人間天上,歌起舞飛旋。鳳鳥還巢,更無狼煙,寂寞了美嬋娟……不教浮云將月蔽,心想太平萬萬年,我有霓裳風吹動,水起漣漪歌撫平……此憂誰解誰是知音且飲此杯,共語升平,良辰易逝何如夢……”

許薇姝難得如此放縱,連連喝了許多杯溫酒,結果醉倒了一地,王府的宮人們好容易才把醉醺醺的客人們送走,把主人扶回房間休息。

回了屋,就著玉荷的手喝了一盞醒酒湯,許薇姝攏了攏被子咕噥:“這中秋節過得還真刺激。”

玉荷沒吱聲,哄著自家王妃睡過去。

許薇姝是真覺得中秋過得不好,卻不曾想,這中秋一過,事態發展卻更加微妙。

江南那一群本來被張蘭芝牢牢困死的亂兵,竟然一夜之間連下數城,威逼京師,張蘭芝兵敗如山倒。

那頭,忠王自請監國,掛帥出征,這簡直是當那位皇帝陛下已經死了。

而那位到底死還是沒死,誰也不很清楚。

義王同樣沒閑著,四下說父皇被忠王幽禁,聯絡諸位皇子,和各地藩王,他也不是口頭上說說,這一鬧,大家才看出來,這人手里頭也掌著兵,光是私兵就養了數萬,各地的軍隊,有好些軍官都是他的人。

許薇姝很清楚,像禁軍,肯定是忠于皇帝,但現在皇帝沒有一點兒消息,一群皇子鬧起來,這就有些麻煩,也是各分派系,各有偏向。

一時間風聲鶴唳,消息簡直是一天三變,今天義王在輿論上占據上風,明天忠王又成了忠心耿耿的好兒子,其他人才是亂臣賊子。

亂世,比原主記憶中早了好些年。

好在許薇姝早知道原主的記憶不那么可靠,誰也不清楚,重來一世,是不是就和上一世一模一樣,她就想著靜觀其變,看看結果。

事實上,地方上的各個勢力,都想靜觀其變,可那根本不可能……

這些王爺們哪里是好相與的,你要是大權在握,有很多底牌,那些人在此敏感時刻,不敢得罪你,怕把你逼到旁人那兒去也就罷了,你死活哪里都不靠,人家也不至于多為難,不過只是將來不受新君重用而已。

那到沒什么,蟄伏一陣子,反正世家大族不怕蟄伏,過兩三代,事情過去,照樣能出頭。

可一些沒這個底氣的,那想左右逢源就不容易,不是朋友,便是敵人,無論哪邊滅了你也輕輕松松。

許薇姝這會兒到有些慶幸,英國公府沒落了,早就被抄了家,在京城已經相當不起眼,誰都想不起他們來,說不得因為這個,到能躲過這一劫。

阿蠻和麗娘終究還是知道了外面的情況,鬧得這么大,許薇姝想隱瞞,也瞞不過去。

麗娘還好,只是白了臉,阿蠻當時就臉色發青,整個人都站不住。

許薇姝給她灌了兩碗安神湯,這才回過神,短短幾日工夫,這孩子就瘦得脫了相,當年那么明麗活潑的女孩兒,此時看著,竟是死氣沉沉,像老了十幾歲。

沒幾日,阿蠻就說要回京城。

“姝娘,大哥,不是阿蠻任性!”

見許茂竹的臉都黑下來,阿蠻忍不住垂淚,“我也知道,現在回去不安全,但這一路走來,咱們見到多少生死離別,不說遇上亂兵,就是一場風寒,就有可能天人永隔,記得初來靖州,咱們遇見那一對姐妹,自從和爹娘別過,已經六年未見,恐怕再見無期,我只是不愿意以后再也見不到爹娘,哪怕是死,一家人死在一處,我也歡喜。”

許茂竹半天沒說話,也紅了眼。

許薇姝嘆了口氣……阿蠻也不是小孩子了,她過去可沒這種細膩的心思,為人說是豪爽,其實有些粗心,或許還有那么點兒小心思,在許薇姝面前動過心眼,不想姝娘在別人面前出頭,讓人記住,免得會令人想起姝娘才是國公府正正經經的千金,她反而像個冒牌貨。但現在,經歷了這么多,她也變得和以往不一樣,不關是好是壞,總是一種成長。

“我真挺想答應你。”

許薇姝苦笑,“但那不可能。”

現在外面那么亂,許薇姝可不敢放阿蠻出去。就是那些商隊,如今也能不出去就不出去,到是外面有一些商戶要錢不要命,想借機發財,知道靖州糧食大豐收,有過來收購。

不過,那些琉璃作坊暫時都停了產,鐵器也不再亂賣,觀望一下再說。

許薇姝努力維持安王府的平靜,訓練士卒,加強戒備,生怕羌國和延國趁機鬧事。

邊疆上確實有那么點兒蠢蠢欲動的跡象,姝娘干脆風風火火地來了一次大閱兵。

讓靖州當地的駐軍,舉行軍演,試驗了下新的弩弓弩箭,各種新裝備。

一來,就當練兵,萬一需要他們出戰,好歹武器足夠熟悉,二來也是震懾。她可不信周邊兩國在靖州沒有探子,自家王爺都安排了好些探子在人家那兒,自己的地盤也同樣不安靜。

雖然不知道有用還是沒用,但許薇姝坐鎮,總體來說,靖州這最容易亂的地方,這次沒亂。

最近是每天都有各種消息傳來,好的不多,許薇姝還接到一封肖氏的來信。

信中提及,京城到處流傳,西北蠢蠢欲動,方容在西北勾結延國,意圖謀逆,忠王已經下令,要方容盡快上折子自辯。

許薇姝:“……”

估計這會兒肖氏的信里言語還算客氣,沒直接說許薇姝你男人是個亂臣賊子,你要是顧忌許家顏面,速速自裁……純粹是因為義王那邊發話,說安王絕不會如此,一臉義憤填膺。

把信一收,許薇姝只當沒收到,但心里還是一咯噔。

她當然不擔心方容會和延國勾結,她唯一擔心的,只是方容的安危。

也只有這種時候,許薇姝才覺得,她有點兒沒用!

如果現在是在開皇王朝,她絕不可能就這樣坐困于此,無法可想,只能等待。

那時,她擁有強大的實力,一聲令下,想要什么地方的消息,都有人為她探來,想做什么,都有人前赴后繼為她去做。

人生在世,要想一切順心,必須自己有實力才行,她生而為女,好像依附旁人也無妨,可到底是……誰都不可靠!

時間一天天過去。

玉荷覺得,自家樂觀的王妃,面上都有些消瘦。

外面傳來的消息,也都不大好,西北終于開戰,延國和大殷朝雙方都派出大軍,交手數次,殷朝落于下風。

沒幾日,更糟糕的情況出現,西北方面消息斷絕,誰也不清楚具體情況。

很多人都擔心西北軍叛了大殷朝。

這消息也不是瞎猜,誰不知道大殷朝打壓西北軍多年,西北軍眾將士們哪里能不怨恨?

即使這邊都打了起來,可忠王和義王還是頭腦發熱,依舊不管不顧。

義王甚至打出旗號,要先誅滅欺君叛國的忠王,再與延國決一死戰。

許薇姝真想呵呵他一臉。

靖州離西北不遠,若是延國揮軍直入,戰火必然要波及到這邊,好多世家都很擔憂,天天上安王府來尋許薇姝。

她也不好躲,只能應付,好在她不是真正的閨閣弱女,處理這個也不怎么害怕,無論誰還探問,她都大大方方地把人請入書房,讓人擺出沙盤,將如今已經知道的消息情報,都在沙盤上反應出來。

可能這些不懂軍事的人,聽不懂許薇姝的講解,可無疑,心里會安定很多。

這時候,要是王妃一味安撫,只說好聽的,他們可能根本不信,但現在王妃鎮定自若地擺事實,講道理,也不說什么延國根本沒可能突破防線的話,只說他們殷朝的戰略并未失誤,即便延國大軍來襲,靖州也有一戰之力。

如此,這些人反而鎮定了。

人家王妃一個女人,撐著偌大的王府,還沒有驚慌失措,也沒有逃跑,名下的產業甚至運作正常,他們怕什么!

這日,送走了那幫探消息的各大家族的族長,許薇姝松了口氣,結果盧玉衡遞來的茶杯。

外書房里里外外坐得都是王府的書官,文書們細細把剛才王妃講的話都記錄下來。

有宮人連忙上了點心。

一群人盯著許薇姝,目光熠熠生輝。

其實,不只是那些外人擔憂,他們這些王府的下屬,更加害怕,也就是這會兒,大家才真正佩服起這位王妃來。

換了他們面對眼下的局面,早就手忙腳亂,哪里還能撐到如今?

一晃眼,秋日即將過去,冬日馬上就要來臨。

西北那邊到是傳了好消息,袁琦和蔣文二人互相配合,誘敵深入,打了次伏擊,消滅了延國五萬先鋒軍,獲得大勝,一口氣把對方打了出去。

整個大殷朝都松了口氣,振奮許多。

阿蠻還是鬧著要回京,正想辦法要達成愿望,然后就不用她想了,京城又傳來信,那位好些人都當再也好不了,已經大半年沒上朝的皇帝醒了,下令讓各地鬧事的藩王進京,沒鬧事的靖州,居然也在進京之列。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