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姝

第二百七十二章 科舉

古言第二百七十二章科舉

第二百七十二章科舉

許薇姝坐了一會兒,把腳伸到軟綿綿的拖鞋里面去,也不肯穿笨重的衣裳,只撿起方容搭在屏風上面的披風圍好,就出了門。

她先去廚房,親手燉了雞湯。

雞就是市面上買的,尋常農戶養的雞。

也沒放什么大補的藥材。

方容那家伙的身體,其實有些虛不受補,人參之類,少吃一點兒還好,多吃就是麻煩。

一杯吉水,兩顆御膳房那邊送來的蘋果切成塊兒,再加上兩顆大棗,一點兒百合,打算一起燉,還清爽些。

東宮廚房里一群宮人面面相覷,都不知該如何是好!

娘娘們平日里也沒少顯擺自己的手藝,號稱是親手做好了飯菜在自家男人面前討好。

可那都是動動嘴就算了,最多宮人們收拾妥當,讓她往鍋里扔一扔,哪里遇見過真自己從頭到尾,不假人手,自己去做飯的!

“怎么辦?”

“還能怎么著,仔細些,別燙著娘娘了。”

娘娘們怕油煙太重,熏得身上味道不對,也怕火燒火燎的,再燒自己一下,身上留下疤痕,那可是大問題。

幾個小太監都有些猶豫,想著是不是進去勸勸,別讓娘娘在他們這兒搗亂。

還是兩個大太監什么都沒說,只交代底下人有點兒眼力勁兒,娘娘要什么都迅速點兒。

“王公公,咱真不管?”

一個新來沒多久,臉上還帶著青澀的小太監戳在那兒發愁,忍不住又問了句。

王公公老神在在地挽袖子:“急什么,咱們娘娘的手藝好得很。別去裹亂。”

搖了搖頭,他就沖著幾個小的哼哼兩聲:“教你們一句乖,主子們想做什么,你們別瞎摻和,吃力不討好!”

至少眼前這位娘娘用不著他們來操心。

王公公過去是在御膳房伺候的,那時他還被叫小柱子,跟著大師傅打下手。當時這位主兒就愛去廚房弄點新鮮東西。幾個大師傅從來都不阻攔。

眼下人家都是娘娘了,還不能隨心所欲?

許薇姝就隨心所以了一回,燉出來的雞湯。香飄三里,整個東宮都浸泡在這股子香氣中。

書房內。

盧玉衡他們一聞見味,肚子就咕咕叫。

這都養成了毛病,往年在靖州也一樣。娘娘準備的吃食還沒端進來,剛聞個味兒。他們的五臟廟就開始翻天覆地。

方容一看,活兒大概也干不下去了。

“行了,都出去吃點兒東西,發散發散。咱們一會兒再做。”

盧玉衡幾人應了聲,就一出溜溜達出門。

許薇姝肯定忘不了這幾個,玉荷一早準備妥當。食盒都在外面擺開,由著幾個人滋溜滋溜地喝湯。

方容眼前亂七八糟的折子也收了去。許薇姝親自給他擺盤,雞湯,小咸菜,薄薄的油餅。

他先拿了筷子夾了兩塊兒雞肉填嘴里,才慢慢喝湯。

湯味香濃,雞肉也嫩的很,方容小口小口地吃,許薇姝也不催促,只坐在后面給他按摩。

肩背上硬的和石頭差不多,就是她,也要使勁才能給按開,一寸一寸按下去,就是不說話。

方容咳嗽了兩聲:“娘子做得雞湯真鮮美。”

許薇姝還是不說話。

“娘子快別按了,仔細手疼,我可心疼呢。”

許薇姝還不搭理他。

方容無奈,拉著自家娘子到懷里坐下,跟抱著孩子似的抱著她。

“我就是半夜醒了,結果睡不著,這才起來做點事情,沒看玉衡他們都陪著我,我自己不累,也舍不得累到他們,放心,以后肯定注意。”

他拍了拍自家娘子的手,感嘆道,“我小時候,生活在清虛觀,有一日山下來了一群災民,想上山,沒想到觀主命人阻路,只讓他們在山下過活,不讓上來,我和師兄弟們想搭個棚子施粥,觀主也不讓,當時我不理解,就說我愿意把自己的口糧省出來分出去,能救一人也好。”

許薇姝一怔。

她已經知道結果了。

“觀主卻道,他們清虛觀的存糧也只勉強夠弟子們不會餓死,他也知道,弟子們愿意自己少吃一口,救一救別人,但那樣不行,他們只要搭起粥棚,外面的災民也會蜂擁而至,可他們救不了多少人,這些人真來了,也不過一死而已。”

“我記得特別清楚,觀主說過,救濟災民,那是朝廷的職責,朝廷該做的,他們做不來,沒這個能力……那會兒我恨不得怒罵那個該死的無能朝廷。”

方容這人難得吐露一點兒心聲,別說外人,就是和他相交莫逆的朋友,也很難知道他心中所思所想。

“到現在我才知道,原來有一天我代表朝廷的時候,面對滿天下的災民,也茫然無所措,不知道自己能救多少人。”

許薇姝半晌無語,嘆了口氣,坐在一邊,撐著下巴笑道:“有什么我能幫忙?”

能救一個是一個,總比什么都不做要強。

滿京城的文武百官們來不及去在乎災民,為了君王的顏面,他們還得極力壓制流言,讓這個國家海清河晏。

今年是大比之年。

往年都是忠王和義王各出花樣,爭奪這些未來的官員們,不只是爭奪,當然也少不了徇私舞弊的情況發生。

今年到是不大一樣。

雖然好幾個主考官,副主考官按照常例,都跑去和方容碰個頭,暗示一下——太孫殿下您有什么特別的要求沒?

比如說哪個士子您比較看好?

其實所有人心里都清楚,科舉雖然號稱絕對公平,萬歲爺也厭惡徇私舞弊之舉,畢竟這是很多寒門子弟唯一改換門楣的希望,和勛貴子弟不同,他們若是不經過科舉,一輩子也別想踏入仕途。

可這個公平,也只是大體上公平。

皇太孫只要看好某個人,那么這個人就肯定是人才,哪個考官也不會在這方面阻攔,他們就算攔住了,人家太孫想讓一個人做官,那對方絕對不會比正經科舉出來的官員升職速度慢。

這種事兒,連萬歲爺心里也清楚,就說一榜進士,前三甲,還不是由著皇帝喜歡,皇帝說誰是狀元,誰就是狀元?

官員選拔出來,終究是要為大殷朝賣命的。

今日主考官們卻吃了閉門羹。

也不算閉門羹,而是那位太孫半點兒不在意,根本像不懂潛規則似的。

一出來便道:“諸位大人都不是第一次做考官,我就不叮囑什么了,只一點兒,如今諸事紛雜,務實比務虛重要,還請諸位多為朝廷選拔些務實的官員出來。”

就這一句話,把人打發走。

幾個主考出了皇宮,哭笑不得,互相抱一抱拳就散了去,心里都有點兒譜,這一屆的考生,他們還是得選些穩重知道怎么處理庶務的,文章需得寫得有實料才好,文筆華麗,歌功頌德那一套不大管用,恐怕一部分所謂的才子怕要吃點虧。

不過,太孫到是穩重。

往年義王和忠王要是爭得這樣的機會,那簡直恨不得直接撇開考官,自己去選人,眼下這個主子,卻樂得做甩手掌柜,不光不登門傳話,他們都主動送上去,也沒別的特殊暗示。

雖然是好事兒,幾個考官還是有些別扭。

上面一句指點沒有,做事就得仔細些,要不然一不小心把太孫看重的人給刷沒了,太孫嘴上不說,也要失望。

那樣的話,即便是他們不吃掛落,以后再當這個主考的機會,可就真比較渺茫。

有志一同,一群人都散出去,探問下太孫的親信,朋友,故舊,親戚什么的,有沒有參加科舉,哪個確實學問不錯,有些名氣,有能力考上進士,都要心里有數才是。

許薇姝幫自家男人干活之余,也難免聽兩句關于科舉的內幕消息。

看盧玉衡指點徐峰,讓他什么都不用擔心,安安穩穩去考試,考個二甲進士應該很有希望。

她一聽就笑了,怪不得人們說考科舉也要看運氣。

這個運氣可不算虛無縹緲。

許薇姝想了想,運氣來了,還是得臨時抱佛腳,用用功,就替方容打發他們回去溫書,別在書房呆著。

“你們考個好成績出來,別給太孫丟人,以后升遷也容易。”

都是方容的班底,起點很高,那更不應該落人話柄,一開始就把能做的,都做到盡善盡美才是。

除了方容手底下這幾個,許薇姝那幫洞簫山出身的學生里頭,也好些要參加科舉。

他們年齡普遍不大,像毛孩兒幾個都不能參加,主要是一開始沒在意,考秀才的時候給錯過了,現下自然是沒他們什么事兒,但洞簫山上本來就有一門心思科舉,如今順順當當考過來,又非常順風水順地考中了舉人。

許薇姝也高興,干脆就就近準備了一套房子,把他們都叫到一塊兒,又讓方容請來名師去給他們講課。

現在自然來不及講什么具體的,但弄清楚考題的類型,說說科舉一些關竅,對于第一次參加的士子們,也很有幫助。

方容親自開口請,當然都是當世大儒,能得他們講兩天課,就是考不上進士也不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