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之風流人生

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宏軍的權衡

更俗

更新:20121019

潘石華自然不希望梅溪、鶴塘兩鎮合并。

沈淮是在譚啟平、熊文斌面前直接提起兩鎮合并的事情,潘石華也無需擔心沒有辦法給熊文斌交待,不是他不努力,周明的位子是沈淮合并沒有的,只是潘石華還是堵著一口氣,順不。

原因無他,就在八天前的區常委會議上,就是他力頂周明到鶴塘當鎮長,又因為其他區常委抱著不得罪熊文斌的緣故,楊玉權也被迫含糊的同意了這事。

區常委開會討論才八天,沈淮就推動兩鎮合并發展——楊玉權有沒有得到沈淮事先的通氣,大家都不好猜測,但大家都潘石華作為堂堂副書記、區長是肯定給完全蒙在鼓里,玩弄于股掌之間。

對于真正實情的人,對潘石華事先沒有得到沈淮的通氣,會覺得無所謂,這段東華給沈淮抽臉的中層干部也不止潘石華一個,潘石華也沒有好丟臉的。但上上下下,更多的是不知實情的人,看到一個區長壓不住鄉鎮黨委書記,給一個鄉鎮黨委書記當成猴在耍,就當成潘石華的笑柄。

潘石華通知袁宏軍早半小時,他是認為袁宏軍在鶴塘鎮黨委書記的位子上坐得好好的,應該會非常抵觸兩鎮合并這件事。

他想讓袁宏軍在的會議明確提出反對意見,這樣他才有拖延下去的借口。他看得出譚啟平未必就十分贊同兩鎮合并發展,有時候只是缺乏直接拒絕的借口,才把球踢到區里來,區里要有分歧、爭議,這件事就能拖下去。

鎮黨委書記對很多基層干部來說,是一生孜孜不倦追求而不得的目標,坐上了,誰會輕易言棄?潘石華對袁宏軍不是十分的熟悉,但他認為袁宏軍不可能棄鎮黨委書記的位子不坐,而甘居沈淮之下或調到區里另任閑職。

只是,看到袁宏軍與沈淮一起進區政府大樓,潘石華心就涼了一截。

袁宏軍、沈淮比約定要早,楊玉權當仁不讓,將他們喊到的辦公室里來。

楊玉權也要先摸一摸袁宏軍的態度,兩鎮合并,其他事情倒是罷了,關鍵是要撤消一個鎮的行政編制,人事上的變化會極大。

兩鎮合并發展,自然是梅溪鎮兼并鶴塘鎮,副書記、副鎮長可以多設幾個,但黨政正職只有兩個缺。

鶴塘鎮的鎮長沒有大的能耐跟背景,年紀也大,本來就是要調到區人大把位子給周明讓出來,但要是兩鎮合并,沈淮與何清社在梅溪鎮搭班子配合默契,沈淮也沒有要將何清社擠走的意思,新的鎮就沒有安頓袁宏軍跟周明二人的位子,同時區里也擠不出兩個正科級的實缺安頓他們兩人。

這也是楊玉權最頭痛的事情。

楊玉權沏茶給袁宏軍、沈淮兩人,他拿著深色罐頭玻璃瓶裝的一壺茶坐在靠椅上,說道你們兩人一起,應該就兩鎮合并的事情有過溝通,袁宏軍,你看兩鎮合并的事?”

“跟梅溪鎮合并,齊步發展,這是鶴塘四萬民眾盼望的好事,我當然支持,”袁宏軍當即表明態度,“但我有個要求……”

“好啊,你說。”楊玉權看到袁宏軍跟沈淮一起,就他不會公開拒絕兩鎮合并,能同意定下這個基調,袁宏軍提些要求也很合理,楊玉權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我調到鶴塘鎮工作也就半年,但這半年里看到梅溪鎮就在身邊飛速的崛起,我既為梅溪鎮欣喜,同時又感到驚訝、驚奇。我時時在想,梅溪鎮能如此騰飛起來,必定有我們還沒有掌握跟領悟的經驗。我就想著找個機會,好好找沈書記請教一下,”袁宏軍說道,“我希望兩鎮合并后,我能直接到新鎮有沈書記學習的機會……”

“哦……”楊玉權聽袁宏軍的意思是想進入新的鎮班子里,但又遲疑的看了沈淮一眼,不沈淮事前有沒有跟袁宏軍約定下來,不沈淮說服何清社將二把手的位子讓給袁宏軍?

“當然,何鎮長也是我要學習的對象。”袁宏軍看到楊玉權的遲疑,又補充了一句。

居沈淮之下,這個很容易理解;不過,袁宏軍愿意屈居何清社之下,還是叫楊玉權有些意外。

不過袁宏軍這么表態,楊玉權倒容易辦了。

沈淮最初到梅溪鎮,也是以正科級去任副科職,新鎮里給袁宏軍安排一個副書記的位子,不是難事。

剩下的周明雖然難辦一下,但周明的任命畢竟還沒有正式下達,人還沒有到鄉鎮去,實在不行,就在區里硬擠出一個正科位子給他,也不是沒有可能。

又閑扯了幾句,區委辦主任進行通知開會。楊玉權讓區委辦主任帶沈淮、袁宏軍先去會議室,他則在走廊里多繞到半圈,敲門走到潘石華的辦公室,說道老潘,到開會了,我們一起。”

潘石華拿上手頭正批復的文件,從抽屜里拿出記錄本跟筆,跟楊玉權往會議室走去。在走廊里,楊玉權跟潘石華說道我跟袁宏軍談過話,兩鎮合并后,他愿意去當副書記。熊秘書長那邊,你是不是晚上去溝通一下?”

潘石華心里微驚,點了點頭,推門進了會議室,看見袁宏軍跟沈淮坐在會議室角落里抽煙,實在猜不透袁宏軍他心里是想,堂堂一個鎮黨委書記,新鎮合并不要說去爭一把手的位置了,就甘心落個三把手?

“潘區長……”袁宏軍看到潘石華進來,站起來招呼,他也看到潘石華眼里的疑惑,的確會有很多人想不通他為甘愿屈居何清社之下。

從兩鎮合并的事,袁宏軍從抵觸到接受現實,也經過一番思想的掙扎。

也許在九三年之前,鶴塘鎮落后梅溪鎮不太多。梅溪鎮占了中心鎮的便宜,財政收入也只有六百萬,鶴塘鎮的財政收入雖然不到四百萬,但人口少一些,相差并不算太大。

真正拉開差距,也就這不到一年而已。

在沈淮的強勢掌控之下,梅溪鎮迅速崛起。

除了梅鋼、紫蘿家紡兩家規模企業得到徹底整頓、理順發展的道路外,梅溪鎮上半年新成立的小加工類型的小企業也有五六家。兼之在貨運碼頭、集資房建設、梅鋼技改擴容等幾個大型項目的拉動之下,一到六月鎮財政收入就直接破了一千萬,鶴塘鎮上半年的財政收入甚至不到其五分之一,這一下子就給拉出天壤之別來。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鶴塘鎮保持獨立建制,也將給梅溪鎮矚目的成績襯托得黯淡無光。

梅溪鎮的財政收入上來,民眾收入增加另說,吃公家的人員收入自然是隨財政收入呈直線上升。兩個鎮挨得這么近,又是同時劃并到唐閘區,兩鎮之間的黨員干部經常性有接觸,那彼此之間就必然會有比較。

這個影響在上半年就已經突兀的彰顯出來了,梅溪鎮行政人員的正式工資當然沒有提高多少,還是停在普通辦事員每月兩百八十元的水平上,但抵不住隔三岔五的發過節費,而且一發就是六百八百。

梅溪鎮行政人員所享受的福利,就已經叫鶴塘鎮的黨員干部眼饞到怨聲載道,明里暗里都在指責他們鎮領導沒有能耐。想想也難怪,兩鎮黨員干部有事沒事常碰上,鶴塘鎮掏煙是金葉、大前門,梅溪鎮掏云煙、紅梅,誰心里是個滋味?

在吃公家飯里的人群,教職工的人數要比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多得多。

以梅溪鎮為例,在編的政府工作人員也就七八十人,但中小學及鎮中心幼兒園的教職工多達四百余人;鶴塘鎮中小學的教職工人數稍少一些,但也有三百人。

梅溪鎮在編教職工的工資去年底才調到跟鶴塘鎮看齊的水平,但在今年上半年又接連調整了兩次,達到跟唐閘區其他鄉鎮的平均水平,達到每月四百余元,直接將鶴塘鎮甩在身后。

鶴塘鎮的在編教師工資給梅溪鎮拉下不說,因為去年年底雪災,鎮上不得以從教育款項里挪出十五萬去彌補救災的空缺。教師在年后連續三個月只發一半的工資,這筆錢到現在都沒有補上。

教師這些個中小知識分子,他們不指望當官發財,也不怕袁宏軍能開除他們的公職,背地里罵袁宏軍更歡。

袁宏軍這幾個月來,身上的壓力可不輕。

要是不想一直給梅溪鎮、給沈淮當陪襯,要是不想給下面的黨員干部怨氣相向,并入梅溪鎮倒不失為一個辦法,這樣至少在財政上能分享梅溪鎮高速發展帶來的利益,這也是更大范圍黨員群眾的愿意。

至于鎮黨委書記的權勢——要是整天給下面的黨員干部質疑能力,要是區里對鶴塘鎮的工作成績失望,要是基層群眾都怨氣載道,就算霸占住鎮黨委書記的位子,也不會有多少威望——失去威望的基層領導者,實際上是沒有多少權勢的。

袁宏軍自然也會考慮兩鎮合并后他的去留問題,他沒有想過要跟沈淮爭,但又何清社跟沈淮搭班子配合默契,梅溪鎮有這樣的成績,何清社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沈淮及區里都不大可能會壓制何清社。

留給他的選擇,其實很有限,一是到區里,一是到合并的新鎮班子是當三把手,甚至連三把手都當不上,還要排在李鋒的后面。

袁宏軍他在唐閘區沒有背景是個致命傷,真要調到區里,論資排輩,就算這時候巴到一個正科位子,以后也難有他再進步的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袁宏軍就在想,他要是退一步,會樣?

沈淮有千般不好,但有一點值得肯定,在梅溪鎮只要有工作能力的人,基本上還是能得到重用。

郭全給沈淮踢出梅鋼,但并沒有給打壓多久,很快就得到沈淮的重用,現在擔任鎮黨委委員、資產辦主任兼鎮置業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哪怕是跟沈淮有宿怨、大家一直都以為會給沈淮整得很慘的黃新良,實際非但沒有給整很慘,最近還得到提拔,擔任副鎮長,同時分管黨政辦跟教育辦的工作。

到這時候,一些詳情的人,沒有誰還會把沈淮當成普通的鎮黨委書記。要不是沈淮實在年輕,就憑著他率領梅鋼干出來的成績,就足以叫他很快的升上去。沈淮要快速升上去,就算他不是十分的用心提拔新信、舊人,何清社、李鋒等人,也能憑借在梅溪鎮跟沈淮一起搭班子的出色政績,在唐閘區內得到更重要的位置。

擺在袁宏軍面前的選擇,其實就是現在霸住正科位子不放,還是退一步,以換取將來可能會有的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是由無錯會員,更多章節請到網址:

如有處置不當之處請來信告之,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給您帶來不帶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