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家族的誕生

第175章 【開放門戶】

時間匆匆,轉眼兩個月時間過去。

上午,林志超來到長江工業園,他第一個視察假發工廠。

自七月下旬正式投產以來,長江假發已經正式生產近三個月時間,從一開始的月銷量100頂,目前已經達到220頂每月。重要的是,這些訂單都是來自歐洲,美國的訂單尚未開始。

不過在前兩天,美國商務部已經正式允許香港產品進入美國,香港工業終于迎來了發展新機遇。

而早在八月底,美國就在出口香港物資禁運名單中,劃掉了35的B類管制物資。因此,現在只要不涉及軍用物資,幾乎都可以進口,比如塑膠機器、縫紉機、鋁合金、橡膠顆粒等。

至于歐日方面,早在八月初,即剛剛簽署停戰合約不久,就已經迫不及待的進行放開。英國方面,更是直接跑到京城,簽署了3000萬英鎊的出口物資,幾乎已經是不理你美國了。

道理很簡單,美國已經沒有理由讓盟國禁止和內地貿易了,當然大家賣的幾乎都是非軍事、非高科技產品。

“美國那邊的幾家批發商,是怎么回復的?”林志超關切的問道。

“他們說正在等待商務部許可,相信很快可以達成批準。應該沒有問題,畢竟我們連原材料都選擇了印尼和印度,放棄了內地的原材料。”陳麟元信心十足的說道。

一開始,林志超還托李高福收購了一些內地的頭發原材料,后來打通了印尼和印度的收購渠道后,立馬選擇放棄內地的進口貿易,以防一開始就引起美國商務部的不滿,從而導致整個香港假發產業受到影響。

畢竟,最近一兩年時間,美國對香港的印象還是不好的,‘走私天堂’和‘毫無吸引力的工廠集中地’便是他們對香港的標簽。

林志超接著說道:“那你要多加關注他們,要知道如果我們先在美國鋪開銷售渠道。就算以后香港的假發工廠多起來,我們還可以做假發代理商。美國批發商從我們手中進貨,我們再將其它廠家的貨物收購,從中賺取差價,這就是行業老大的特權。”

陳麟元眼前一亮,他當然不會說——我們為什么不提高產能呢?這顯然是愚蠢的提問,老板也會輕看他。

要知道,既然在競爭對手越來越多,而無法避免的時候;那么,長江假發應該盡量控制龐大的銷售渠道,讓其它工廠替他們打工。

“老板這個想法太妙了!而且,我們不和其它工廠簽署長期合同,只需按照每月需求拿貨即可。這樣一來,我們無論如何都不會受到影響。而增加太大的產能,容易造成投資過大等原因,相對增加了發現。”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重要的是,為了行業健康發展,我們要做行業的霸主。時機成熟,我會成立‘香港假發商會’,屆時你做我副手,維護行業的長期發展。”

就算成立商會,林志超當選商會會長,也會將工作交給自己的手下去做,他就偶爾提個建議,制定一下規則即可。

“好的”

接著,林志超和陳麟元來到生產車間,陳霞第一時間湊上來,主動匯報情況。

“老板,新增加的100名女工已經熟悉操作,新增設備已經到位,我們現在的產能已經達到600800頂每月。”

“好,美國訂單即將飛來,伱這個生產經理要帶領大家忙碌起來了。”

“那太好了,再忙都還是應該的。”

這女人,果然喜歡拍老板馬屁,當然也不得不承認,陳霞也算是一個生產車間的優秀管理者,抓生產還是不錯的。

“高師傅,這邊的工作怎么樣?”林志超笑著走到高永貴的研發室,熱情的招呼道。

高永貴正在研究新發型,桌子上還擺滿了歐洲的雜志和照片,都是一些假發樣式。而整個研發室也不止他一人,還有兩位有一定學歷和見識的技術員。

“林老板,沒想到我老高還有今天,現在是工作輕松,而且還專業對口。我以前雖然是小老板,但哪有現在舒服呢!”高永貴笑著說道。

一看就沒有什么城府,話說老板喜歡員工舒服嘛?顯然不是的。

不過林志超覺得高永貴還是有作用的,畢竟是一輩子的手藝人,所以每月260港幣的薪資,還是值得的。不過,如果林志超不給他這份薪資,顯然他已經是失業人士了。

既然是林志超造成的因,所以給高永貴一個果,也是應該的。

“好,這我就放心了。”

隨后,林志超離開研發室,高永貴在背后嘀咕道:“老板真是仁義啊!”

臨走時,林志超說道:“陳經理,你現在要把精力放在銷售渠道上,生產上有陳霞等人,就是集團管理層和我,也會盯著生產的。唯有銷售渠道,才是假發產業的核心,畢竟生產技術又不高。”

陳麟元兩次去美國考察,對于銷售上,也非常得心應手,所以當場說道:“老板放心,我一定做出成績來。”

他和美國幾家批發行都建立了聯系,并且可以看得出,對于這種便宜進貨的渠道,大家都非常熱衷。

另外一邊。

樂福是美國一家日用品批發商,最近他發現一個發財的渠道,那就是從香港進口假發,拿到美國進行批發,因為香港的假發進口價,僅美國、法國的三分之一,所以中間的利潤大增。

不過由于剛剛才開發市場給香港,所以他也受到官員的問詢,當然也就是走走過場,問題非常官方。

“為什么要進口香港的假發?”

“成本很便宜,而且是媲美法國的質量。”

“你確定?”

“我辦公桌有樣品。”

“嗯那么假發的原材料真發,是來源于哪里呢?”

“首先我要說的是,他們特意說明原材料來源于印尼和印度;其次,這個似乎沒有法律規定吧!”

“我只是隨便問問!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想再問一下,非得購買香港的產品嘛?”

“比法國進口便宜三分之二,我也是在為那些孩子們節省錢,要知道他們都賺不了幾個錢,全部花在了造型上。”

“好吧,你的進口貿易通過了。”

樂福掛完電話,沒有意外,他也看過此方面的新規定,認為進口毫無問題。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香港產品在美國會不會受到歧視,當然這一點也很簡單,因為他會說是法國貨。

他收到一頂樣品,發現樣品是看不出產地的,所以完全可以冒充法國貨,他還能多賺一點。

樂福決定每月批發200頂假發,作為嘗試,若是市場好,再增加訂購的量。

“這個華人太聰明了,要知道香港可沒有假發產業,現在他一家就賺了全世界的錢。喔,當然,他們的產量不一定跟得上。”

隨著長江假發源源不斷接到來自美國的訂單,在很短的時間便產量趨于飽和。

不過長江假發沒有盲目的擴大生產,只是訂購了大概可以增加50產量的機器,以及招募了150名女工進行培訓。

因為要考慮到別人跟風的情況,屆時勢必要分流,不可能一家賺了所有錢。不過按照林志超的預估,目前香港就是一年生產35萬頂假發,也可以銷售出去。

這天。

《星島日報》的一則新聞,全面報道了香港假發產業的起源和優勢。報道中指出,假發在全球是一個很龐大的市場,而在香港生產擁有很大的優勢,長江假發廠的成功便足以說明這一點。

一時間,不少有心人紛紛注意到這些新聞報道,心思活絡起來。

傍晚,林志超來到畢打街的香港大酒店,出席恒生銀號中環總店開業的慶祝晚會。

恒生銀號在去年底,注冊為法人有限公司;在今年十月,也就是今天,遷入皇后大道中163165的一幢五層樓高的自置物業,開啟正式商業銀行業務,也就是吸納存款、貸款等業務。

雖然做的是銀行業務,但恒生銀號依舊叫做‘銀號’,這大概是管理層的保守和穩健的做法。而以前的恒生銀號,其實主要做押匯、外匯找兌、黃金買賣等生意。

而黃金熱消退后,何善衡在國外足足考察了兩年時間(不是一直在國外,斷斷續續的考察),直到去年才決定正式踏入銀行領域,可謂穩健得很。

但就是這樣穩健的銀行家,亦避免不了六十年代的‘貪婪’,因為后期給地產、工業放款太多,而遭到滅頂之災。

“善大佬、梁生、何生恭喜恭喜”林志超對著門口迎接的恒生創始團隊恭賀道。

何善衡等人見林志超的到來,立馬更加熱情,紛紛謙虛并感謝。

畢竟,林志超的社會地位,已經超過他們了;船王、太平紳士、實業家、置業大亨、港府紅人、匯豐銀行扶持對象.一系列社會稱號和美譽,都足以證明林志超的能量。

“林生大駕光臨,恒生銀號蓬蓽生輝啊!”何善衡笑著說道。

林志超拱拱手,和氣的說道:“善大佬,以后還望,你們可都是財神爺。要知道,沒有你們這些財神爺,就沒有我今天,所以以后多合作。”

何善衡喜色的說道:“自然自然,林生信譽好,實力足,是銀行家最愛。那,這邊請!”

“好”

幾位恒生銀號創始人聽到林志超說合作,心中自然也很是歡喜。林志超有三個事業,工業的合作以后是東亞,航運的合作是匯豐,若是恒生銀號有機會合作置業,倒也是非常不錯的。

畢竟,林志超可是香港置業‘分期、分層’創始人,他們不相信林志超以后不做置業投資。

今天來參加的人有不少,林志超被安排到簡東浦等人一桌,都還是老熟人。簡東浦雖然也是銀行家,但大家都是華人,競爭沒有那么激烈。

老一輩其實都遵循‘華人不打華人’的說法,競爭都在道義的規則內。

“簡老,最近很精神呢!”林志超笑著招呼道。

簡東浦高興的說道:“都快七十了,能被你說精神,看來是真不錯。看到你林志超,我們其實都不服老不行啊!”

眾人紛紛笑了起來,言行舉止之間,是真的佩服林志超。

廖寶珊也說道:“林生明明年齡比我們小一輩,但這做事業起來,真是龍虎之威。就說最近報紙上講的假發生意,林生都慧眼如炬,率先引進香港,真是大小一把抓的賺錢好手。”

新鮮事物嘛,大家總是很感興趣!

更何況,《星島日報》還調查得很認真。

林志超便說道:“大家都沒有做,我第一個做,總歸是好事,也算為香港引進一個小產業。”

大家紛紛認同這個觀點,畢竟有一個人做,就有后面的人跟風,從而形成了一個產業鏈。

不一會,人到齊后,何善衡開始致辭,接著就是酒宴;恒生創始人團隊紛紛向嘉賓敬酒,表示感謝之情。

舉辦這樣的一場酒會,邀請嘉賓數百人,那就是妥妥的活;更何況,也會有不少人會來和恒生銀號合作。

所以,這場酒會很值!

不過林志超心里也不由得想起恒生銀行的命運,不由得感嘆不已。他沒法救恒生銀行,可以說,不管是任何公司要倒閉,除非能得手自己用的,那么都不可能救。

優勝劣汰是社會法則,豈能去改變。

而林志超去干涉恒生銀行,拋開得罪匯豐銀行不談,他救了又能得到什么?

就算持股51,他難道就可以將恒生銀行打上自己的烙印嘛?

顯然不太可能,就連匯豐銀行收購之后,都得依靠恒生創始人。

既然和自己不親,何必在意呢!

所以別說恒生銀行,就是東亞銀行出事,林志超也不會干預。

最多,也就是表態;拿個幾億去救,那是活菩薩做的事情。

酒宴的最后,不少人紛紛借此機會認識人脈,林志超倒不需要如此,反倒是有人找上門來認識,他也沒有擺什么架子,禮貌相待。

期間也和順德老鄉李兆基、鄭裕桐閑聊一些話題,大家都是熟人,偶爾會一起吃個飯。

(本章完)

港島家族的誕生

正文卷第175章開放門戶網友轉載于網絡,若侵犯了您的權益,請于本站管理員聯系.如發現小說港島家族的誕生內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馬上向本站舉報。如果對港島家族的誕生作品瀏覽,或對作品內容、版權等方面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留言,感謝您的合作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