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家族的誕生

第349章 【不同的模仿者】

第349章不同的模仿者第349章不同的模仿者

長江實業的辦公室,林志超正在翻閱旗下物業的商業項目租金資料。

長江實業集團的收租物業很多,計有:

一、中環寫字樓大廈六座:

盈置大廈(18.8萬平方尺)、保利大廈(26.8萬平方尺)、環球大廈(22萬平方尺)、美的大廈(32萬平方尺)、國際大廈(30萬平方尺)、太平行(5萬平方尺)。總計135萬平方尺物業,今年中環租金已經漲至1.41.6港幣每平方尺每月,所以六座大廈年租金高達2600萬港幣左右,預計利潤可得20002200萬。

二、銅鑼灣商業大廈兩座、高檔住宅大廈一座:

華登大廈(大丸百貨、28萬平方尺)、新天地大廈(新天地購物中心26萬平方尺),兩幢大廈是零售寫字樓高檔公寓的商業組合,商業較為成功,今年預計可以獲得600700萬的純收益;銅鑼灣半山區的高級住宅大廈,既有106個住宅單元,每個價值25萬港幣左右,每年租金利潤200萬以上。銅鑼灣物業總計,900萬的利潤。

三、九龍的商業項目一個綜合體、一幢大廈、一座游樂場:

美麗華酒店、美麗華購物中心,預計年利潤在1500萬,星光行大廈利潤500萬。九龍物業租金總計2000萬。

四、全港零散的收租物業:

不少臨街住宅大廈的底層,可獲得年租金利潤400萬港幣左右。

五、星島大丸百貨,年利潤可達200多萬港幣。

隨著租金全面恢復,并上漲至1964年更高,長江實業集團一年的租金都在5500萬港幣以上。

這還不是極限!

按照這一波的行情,租金大概還能升幅在22.5倍。等到1973年時,一年租金純收益都在1.2億以上。

恐怖之極!

前世的合和地產在1973年的利潤才60007000萬港幣,還是地產五虎之首。

這么多物業,自然是從前世富豪們手中搶下來的:

三座中環大廈(美的、國際、盈置)、一座銅鑼灣大廈(華登大廈),及百德新街整個一層鋪面(零散物業),是從張玉良家族搶下來的(這個家族已經不足為慮)。

美麗華購物中心美麗華酒店,是從楊志云家族搶下的地盤,生意則從半島酒店、海港城、國賓酒店等搶下來的,當然也有其它匯聚起來的。

保利大廈,本事許愛周家族的醫生大廈;

環球大廈,本是恒生銀行的總行大廈;

星光行大廈,是從置地的虎口拔牙。

一時間,僅商業地產就足以讓林志超自傲了!

當然。

這些資產絕大部分不會上市,沒有辦法統計他有多少物業,反正就是很富裕。

林志超雖然集中了不少地產物業,但他其實也為香港經濟做出非常大的貢獻:

以航運為例,環球航運的香港籍員工7500人左右(船大,相同噸位的數量船,節約大量船員),幾乎年收入都在7000港幣以上;至少比前世造就了30004000人的‘有能力購房’的人(小房、地段較差);還有兩千多的高級海員,購買力就更加的強了,購房都沒有太大的壓力。

以工業為例,拉鏈和玩具比前世增加10000個工作崗位,這些人的薪水也比外面高點,形成一股很大的購買力。

“老板,林志浩先生來了!”

“讓他進來!”

不一會,堂弟林志浩來到他的辦公室,這還是他第一次來,頓時眼睛四處打量,充滿著好奇。

“志超哥,你這辦公室很簡潔呢!”

林志超起身來到沙發區,笑著說道:“我不喜歡放太多東西!來坐!”

林志浩朝著窗戶外看了幾眼,頓時很震撼的感覺,維多利亞港和尖沙咀漂亮的風光一覽無遺。

“喔,好!”

隨后,林志超翹起二郎腿,對著林志浩講道:“我最近正好看了你們那個連開三家大家樂門店的計劃方案書,正好有空就找你聊聊!”

林志浩點點頭,他是把計劃書交給黃副總經理的,沒想到堂哥也會看。他是知道,堂哥就一開始指點了他,后來幾乎沒有怎么關注。

殊不知,林志超雖然沒有直接去關注,但有時候午飯也跑去吃大家樂快餐,一樣可以看出問題。

“整體來講,大家樂中環旗艦店是非常成功的,這也是我們建議今年連開三家大家樂的原因。銅鑼灣、尖沙咀、旺角這三個地區選址也沒有問題.第一個問題,那就是員工的培訓和對企業的歸屬感、責任心,還不足。后期,要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我們是要做連鎖企業,又要朝著上市公司發展,一定要在員工上面多花些精力和金錢.而做這些,就必須員工的待遇要比外面好一些,不能光講口號。”

林志浩講道:“這樣一來,那企業的開支增大,我們畢竟是快餐.”

林志超說道:“錯誤的觀點!優秀的企業,是不會在員工上過分壓榨的,快餐又怎么樣,利潤也不是很高嘛?而且,企業要做大做強,員工和管理層都非常重要,所以還得有人才儲備做快餐又如何,如果有模仿者,我們這方面就是優勢。”

他非常喜歡學習日本和歐美的企業,同樣的產業,后世的優衣庫、星巴克、肯德基等就做得非常好,因為他們員工待遇都要比同行好,對公司的歸屬感強,當然這是相比較國內企業。

林志浩點點頭:“好的,這方面我會加強管理的。”

林志超馬上說道:“將以人為本的管理要求,要記牢!比如哪怕是做快餐,任何情況都不能趕走客人。一些小吃店趕走已經吃完的客人,這個他最多損失一個客戶;而我們趕走一個客人,則損失的企業的口碑,有位置就坐,沒有問題客戶可以選擇打包。如果趕人那就是容易發生矛盾當然,假如有人吃完,可以讓服務員善意的詢問——是否可以收拾了,這樣也相當于提醒.”

細節決定成敗,林志超講了不少自己的體驗。

林志浩拿起紙和筆認真的記錄著。

最后,林志超講道:“今年有三個門店要開,說不定很快就有模仿者!而大家樂也有四家門店,要考慮加大宣傳,在電臺,甚至電視臺都可以打廣告品牌效應,忠實穩固的客戶群,就會讓后來模仿的人,永遠追趕不上。”

林志浩點點頭,說道:“嗯,我記住了!再努力擴張,占有市場,后期再考慮利潤的事情。”

林志超笑著說道:“別想著分錢,這個大家樂將來可以擴張十幾家,甚至幾十家。我不是給伱講過嘛,要做到夠資格上市,集資的錢又可以去開分店,還可以進入高檔餐飲。”

“我明白了!”

一番雞血打下去,林志浩斗志昂揚,林志超沒有和他約午餐,他時間很忙。

林志浩這種小卡米,還是很難和他長時間呆一起的。

林志超對大家樂公司有個簡單的規劃,今年開滿四家,明年再開兩三家,以此類推;等到1972年大概就有十家門店以上。屆時,提前資產重組一下,將福臨飯店注入,長江實業集團也注入一個店鋪之類的,這樣就上市。

籌集的資金,可以收購珍寶海鮮坊,當然前提還得是和前世一樣發生火災(剛營業的最大海鮮坊船,公司一共有幾艘)。

簡單的構思一下,就成就一個上市公司,這自然得益于林志超的眼光和能力。

否則,就林志浩的本領,這一波上市怕是很難。

2000萬港幣的資產,是上市的標準,酒樓和飯店都可以。

另外一邊。

維他奶的創始人羅桂祥的次子羅開睦,找到其叔父羅勝祥商量事情。

早年間,羅桂祥在香港開設‘維他奶’成功后,陸續將自己的幾兄弟都拉入公司,羅勝祥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此時的羅勝祥和侄子羅開睦,兩人合作著一家粵式餐廳。

畢竟羅桂祥的兒子眾多、兄弟眾多,一開始維他奶還能容得下,時間一長自然能出去創業,就要出去。

羅開睦坐在餐廳里,對叔父羅勝祥說道:“叔父,去年中環開了一家‘大家樂’中式快餐店,生意非常的好。你有沒有想法?”

中環大家樂快餐已經開業九個月時間,一般人看來,也就是一家餐廳,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若是了解西式快餐,本身又是做餐飲的人,還是第一時間發現其貓膩——賺錢。

羅開睦幾個月前便注意到,經過一番調查,覺得事情大有可為。

羅勝祥點點頭,說道:“這個生意確實賺錢,我去考察過幾次,每次到飯點的時候,中環的白領就紛紛就餐,位置都是換完一波又一波,很是賺錢。重要的是,這種產業就像西式快餐一樣,可以做連鎖產業。只是,這個大家樂快餐的老板,一看就比較有錢,原來是福臨飯店的老板,而且一開店便在中環旺地,實力非比尋常。”

如今的福臨飯店,在香港高檔餐廳也有一定的名氣,鮑魚是其特色。因為如此,很多富人都會選擇。

羅開睦屬于年輕人,興致勃勃的講道:“市場有競爭才正常,雖然我們錯失先機,但第二個做快餐連鎖,勢必也能分一杯羹,甚至憑借管理水平超過第一家。叔父若是有意,我們就再次合伙。”

羅勝祥很快就被說服,立即決定:“行,現成的師傅我們很快就可以開設起來。旺角怎么樣那邊學生多,也是個客源?”

羅開睦說道:“正合我意!在旺角開設第一家門店,投資成本較低,且可以避開大家樂快餐。”

羅勝祥點點頭,隨后老道的說道:“既然決定做快餐,又是模仿西式快餐,我覺得就干脆叫‘大快活’快餐。”

很明顯,就是沖著碰瓷去的。

羅開睦倒是一愣,作為年輕人的他,更鐘意有自己的特色,并最終超越‘大家樂’。

可是他也比較信任羅勝祥,將是老的辣。

“好是好,就怕別人講我們是模仿品、抄襲者,有損我們的名譽,從而影響生意。”

羅勝祥說道:“開睦,你知道大家樂快餐的老板,也就福臨飯店的老板,是誰嗎?”

羅開睦說道:“好像是一位叫做姓林的老板,年齡聽說是30多歲,和我差不多大小。”

羅勝祥說道:“你說的對,但是我還打聽到,這家老板叫做林志浩據說和林志超‘林爵士’有親戚關系。我說這些,不是需要怕,畢竟我們是做正當生意;而是想說,別人的資金實力,恐怕會盡快開分店。所以,我們本來就晚一年時間,你覺得什么最重要?”

羅開睦想了想,無奈的說道:“活下來才重要!叔父說的有道理,他們占盡先機,又資金雄厚,我們資金實力不足,只能跟著走。好,大快活就大快活,吃個快餐,誰會注意那么多。”

叔侄倆,很快一拍即合,絕對照著大家樂快餐,在旺角先開一家。

時間匆匆,轉眼一個月時間過去。

林志超從海外回到香港,又是二十多天的海外行程:從參加五月初‘第三批VLCC’的第一艘油輪下水,再和海外的客戶談判總計10艘VLCC的租賃問題,抽空還得參加各種聚會、會議,他的海外行程都很忙。

此時的蘇伊士運河關閉兩年,大家普遍認為開通遙遙無期(兩軍在西奈半島對峙),所以長期租賃油船非常吃香。合同簽三年,回報率在3040區間。

這批船的合同到1972年中到期,屆時回報率跌至25左右,但業務依舊繁忙,林志超便可以續簽五年的合約。需求業務長期,而不需求高回報率。

蘇伊士運河是1975年開通(關八年),而石油危機是1974年,所以林志超的船,80的船可以進行合理的安排。

與此同時,林志超又在英法訂購了四艘貨柜船,貴的一批!

五月下旬。

長江實業集團旗下的‘711便利店’在昭隆街9號的盈置大廈一層開業。

昭隆街位于德輔道中、皇后大道中的中間,是一條南北方向的小段馬路。德輔道中、皇后大道中,都是銀行金融界,是香港中環的繁華馬路,故在昭隆街開設便利店,是非常有利的。

盈置大廈又是長江實業集團的物業,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林志超旗下的產業幾乎只租自家的物業。

不僅僅如此,711便利店開張,還邀請《東方日報》記者前來采編新聞,又是自家的傳媒。

開業典禮完成后,林志超率先走進便利店體驗起來。

“歡迎光臨”

店員熱情當中,夾帶著一些緊張。

林志超點點頭,隨后便參觀起來。

“門口的雜志架,在客人翻過之后,員工要盡快整理!”

負責零售業務的經理林紹東,立即說道:“好,我們都有培訓員工做這個事情!”

長江實業集團的零售部門,是剛剛成立的,林紹東卻是公司‘老臣’,以前在商業地產部門旗下做事,也就是梁光昌的直接手下。林紹東以前負責過百貨工作、購物中心工作,經驗豐富老道。

一直以來,林志超都堅持培養自家的管理人才,儲備人才。當然企業大了之后,就會向外招募精英人才。

人才,是林志超最重視的。

“上崗之后的員工,也要定期培訓,一個月時間不能低于四個小時的培訓,培訓課程主要是參考日本零售行業的服務培訓等。員工要招募年輕男女,性格積極向上樂觀。”

“好的,我記下了。”

今天,包括集團副總裁黃昌宏、商業地產負責人梁光昌,亦跟著前來學習。長江實業集團的未來,是一家綜合性集團,所以大家也知道要多學習才像話。

考察一番后。

林志超笑著講道:“今天,我做第一個顧客,就吃一個漢堡!”

眾人紛紛笑了起來。

看得出來,老板今天考察得很滿意。

隨后,林志超購買一個漢堡,自顧自的吃起來。

至于其他人,若是都買下一個,豈不是很快銷售完畢?

“漢堡、便當等,都是和大家樂合作的吧?”

“對,暫時是合作的!不過后期方面,我們更傾向在自己的中央廚房做。”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不錯!而且,我們要做出特色。比如我們加盟711,就得到‘思樂冰’、‘大亨堡’的配方和技術。我們自己還可以研制出‘雙層牛肉漢堡’,物美價廉是標準,配上一個口號.嗯,就‘雙層牛肉巨無霸,醬汁牛肉夾青瓜,芝士生菜加芝麻,人人食過笑哈哈’,大家覺得這個廣告怎么樣?”

黃昌宏第一個笑道:“老板真是大才,這么短的時間就做出這樣朗朗上口的‘急口令’,這個口號能很快傳遍大街小巷。”

大家紛紛附和。

林志超也被自己的急中生智,自我感覺良好得不行,一時間又詢問林紹東記下沒有。得到肯定答案后,他滿意的點點頭。

最后,他做出總結:“便利店,首先就是便利,在小小的空間內,卻能為市民提供盡可能的便利;其次,后期我們要考慮24小時制度,當然這個得根據香港經濟的發展情況,大城市都是有不夜城的規矩;最后,便利店選址很重要的,他沒有聚集人群的功能,而是應該靠著良好的選址辦法,以及門店數量,來完成鋪開整個香港。”

林紹東一邊聽,一邊記,一邊點頭附和。

香港711便利店,不僅有美國南方公司派人來指導和傳授,亦有加入林志超的大量想法。

絕對是,徒弟超過了師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