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家族的誕生

第494章 【有人唱反調】

最新網址:yingsx第494章有人唱反調第494章有人唱反調←→:

又是一年春天(1984)。

這天,林志超受邀駐香港外國記者俱樂部舉行的一次宴會。

宴會上,各國記者齊聚一堂,香港名流政要也紛紛出席,包括港督尤德。

畢竟這些外國記者,是香港通往世界的一個窗口,在自由主義的香港,記者更是地位較高的存在(這里不是指后世的網絡記者)。

打個比方,前世在1988年,只因為外國記者質問李福兆在‘八七股災’的停止交易四天(確實不妥當),是否有個人利益在里面時,李福兆大罵那名澳洲記者;剎那間,世界輿論嘩然,隨之而來的便是排天倒海的輿論,而李福兆也最終被調查,僅因為貪污80萬港幣(身家至少是十億),就被判刑四年。

雖然只是個例,也足以證明在很多地區,記者真的屬于‘無冕之王’。

哪怕是林志超,面對記者也從未失去氣度和體面,當一些記者甚至故意提他在女人方面的問題時,林志超最多也是開著玩笑的懟一兩句,完全讓人看不出在生氣。

當晚的外國記者俱樂部,雖然主角應該是記者,但大家卻紛紛要林志超發表演講,受歡迎的程度,連港督尤德都差不少。

而應一眾記者的要求——發表關于香港前途和租約的看法,林志超也是欣然應允。

他在政治上的情商非常高,正因為如此,他和多個國家的元首都是極好的朋友,私交非常的好。他總結了一些要素——和大人物接觸,人家的情形要了解,談的時候,就可以有話題。當然,自己不能卑下;也不能太輕浮,令人討厭。這樣的原則,相信是對的。而最要緊的,是把自己的立場弄清楚,一切有分寸,別人自然就會對你客氣的。

也就是說,左右逢源不是最佳立場,這樣會兩邊不討好;相反是要有自己的立場,讓大家看到你的立場,從而考慮你的立場。總之,能做到的不是一般人,而林志超恰恰不是一般人。

“實際上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這一點大家其實可能都能細心的發現,因為雙方可以坐下來認真的談,這就是進展”

“我們實在沒有理由要為一個十三年后的日子過分憂慮,大家最好改變一下思想習慣,接受今天的現狀,不再對13年后的問題作無謂的擔憂。這樣做的話,我們就能夠確保維持香港的現狀,同時激發起傳統上對這個地方的信心,這又可反過來幫助香港對華夏提供利益,從而更能保證香港的前途。”

“我們在香港經歷了很多變遷——由最初香港只是一個頗為浪漫但艱辛的帝國前哨站,之后又成為了許多被迫逃來的人士暫時棲居、以待逃往其他樂園的火車站。今日的香港已經不同了——她已經成為過去三十年來,流入香港數以百萬計的移民的一個真正家園和基地;他們的子女亦愿意留下來,或者出洋留學之后,很高興回來謀生。香港今日能夠提供的營業機會,不是其他地方可以輕易媲美的。”

“盡管很多人談及13年后香港仍然會生存下去,但最能反映大眾感受的,卻是在香港的投資不斷增加。有關這方面,我想你們其中必然有人會對我參與某些本港地產公司活動感到興趣。讓我告訴你,我參與收購活動,并非因為我想與傳統的英資洋行作對,而是像香港其他大多數人一樣,我對香港的前途充滿信心。控制權從一個環節轉到另一個環節,或者從一個集團轉到另一個集團,只是表示某些由于商業上成功帶來的資金需要另尋出路。因此,假如香港的紡織、船務或者銀行界收購其他地方的資產或企業,那也只不過反映了香港的經濟力,以及我們已經進入了跨國企業的行列。”

“我一直奉行互惠精神,當然大家在一方天空下發展,競爭兼并,不可避免,即使這樣,也不能拋掉以和為貴的態度。”

“最后談談我對香港的前途看法:一、我以為香港可以擔當的角色,遠超未來的十三年之外,當然我們大家都要明白到自己的責任,努力去維持本港的進步、社會安定和經濟繁榮。”

“二、我相信杰出和明智的香港政府會采納實際和自由的經濟政策,并且繼續了解到越來越復雜的城市居民的需要。”

“三、我相信隨著時間的過去,其他國家和地區會越來越盡力學習香港成功的例子,香港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典范。”

“四、我亦深信航運自由的邏輯,甚至今天的批評者,將來最終亦會接納。”

“五、最后,我想在這里表達自己對香港的熱愛——凡是對香港有益發展的,我都會選擇去嘗試。若問那個產業我最熱愛,我想我一定會說是文化產業、科技產業,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希望它們能成為香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目前我還沒有成功,但只要是對香港有利的,我都會去做!”

“謝謝!”

最后的話,就好像是在宣誓一樣,所有人都震驚起來。隨即他們明白,像林志超這樣的才華橫溢、經營之神,未必就不能為香港創造奇跡。

香港漫畫產業、電影產業、電子游戲產業等,不就是最好的左證嘛!

隨后。

掌聲雷動!

在場的很多人都明白,林志超在香港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左右著香港經濟的存在。

之后,尤德來到林志超的面前,真摯的說道:“林爵士,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你一定是第一人!今天晚上你的演講,讓大家對香港一下子有信心起來,我非常感謝你!”

他是港府的一把手,雙方談判是不帶他的,尤德是要為整個香港前景考慮的。甚至港府的官員,都和尤德有著差不多的想法。

這也是為什么,港府已經允許‘黃埔船塢’的補地價減至3.9億港幣,再加上2億港幣的道路修建費用,一共才不到6億港幣。而在1982年前,港府開口要19億港幣,幾乎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如今,港府愿意看到林志超的投資,對整個經濟的提振作用。

當然‘黃埔花園’這個項目,得談判結束后,再正式進行公布,那樣才有更好的效果。

林志超說道:“港督閣下過獎了,相信大家都希望香港更好,特別是你在內的港府官員。這樣一來,我們大家都是一樣的想法,所以我相信大家會達成一致的。”

尤德點點頭,說道:“是的,林爵士的看法非常讓人認可!”

林志超也是有立場的,他的立場就是一個香港人的立場——那就是香港需要發展,這對雙方都是好事,既可以投資內地經濟和做外商投資內地的橋梁,亦可以為英國投資內地作為橋梁。

事實上,林志超已經知道一些‘別人不知道的事情’,這個并不是他前世的記憶,而是他的一個朋友告訴了他,而且只告訴了他。

隨后幾日。

林志超的演講被媒體們紛紛轉載,再次引起巨大轟動,對整個香港經濟有著很好的作用。

一些極少的、機警的投機者,已經開始抄底了!

然而在3月下旬,怡和公司突然宣布遷冊百慕大。

真是個攪屎棍!

怡和所謂遷冊百慕大,實際就是在百慕大注冊成立一家集團的控股公司──怡和控股有限公司,以怡和控股的股份交換原上市公司怡和公司股份,使原上市公司股東變成新控股公司的股東,並取代原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

怡和遷冊百慕大,最被被理解為「撤離香港」,消息傳出,全港震驚。

有人形容像怡和這樣一家自稱「一直代表殖民地時代的香港」的老牌英資洋行,在此最關鍵時刻宣稱要撤離香港,其震撼力有如投下一枚「百慕大炸彈」。

翌日,香港股市暴跌,恆生指數一度下跌逾百點,最終恒生指數急跌62.22點,下跌幅度為5.1。

怡和4家上市公司股價在兩個交易日中平均下跌了17.4,其中,怡和及怡和認股證分別下跌17.3和29.8,形成所謂的「怡和震蕩」。

在此之前,隨著林志超拋出‘150億投資’方案,香港股市其實已經拉升至1220點。警告怡和這一攪合,怕是又得在1000點上下徘徊。

這天。

林志超帶著長實集團的人,一起來到交易廣場的工地上,帶著安全帽,有項目部的人安排匯報情況。

不知不覺中,他的‘架子’是越來越大,以前他視察工地,工地上的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就已經在四處轉悠。

而如今,他只要視察地盤,身邊肯定會跟著集團的高級職員,項目部亦會加強安排。就算他今天是臨時起意,項目部也在很短的時間安排好。

“建得挺快的!距離拿地時間,也才三年呢!”林志超望著交易廣場的一二期,感嘆的說道。

交易廣場分為三期,第一期是兩幢55層高的摩天大廈,第二期則為一幢33層高的甲級寫字樓,以及一座可與交易廣場一二座相連接的三層高‘富臨閣購物中心’和大型公眾花園。

所以交易廣場并不是純粹的商業大廈,而是一個集齊購物中心商業寫字樓的綜合性建筑群。

項目部負責人說道:“嗯,一二期將在今年封頂,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我們都是準時按照工期完成。這兩年香港的工地少,大家也是很慶幸有這樣一個項目做,不至于失業在家!”

林志超笑道:“地產嘛,總是有周期的,說不定明年各大工地又開始搶人了!”

眾人紛紛陪笑了起來。

“這都幾天蓋一層?”

“差不多六七天蓋一層”

林志超點點頭,這個速度不算很快,但也不算慢!

雖然交易廣場一二座只有55層,但設計規劃、打地基等工作,就得花費兩年多時間,一周蓋一層的話,那就是差不多一年封頂。后期還有裝修工作,這是個細活,這種摩天大廈一年以上。

總計下來,四五年時間比較合理!

后世的中銀大廈,號稱四天蓋一層,實際上從1985年4月動土,直到1990年5月正式開幕。當然不排除提前入駐,再找個好時間舉辦開幕儀式,但相差時間不大。

“交易廣場第三期,什么時候開工?”林志超問身邊的長實高級職員。

收購交易廣場之后,長實集團第一時間可以拿出資金。而前面置地是因為沒有錢,所以第三期擱置。

“安排的是下個月動土!”

“嗯,效率不錯!”

錢到位,什么時候都好說,不過還得看日子。

林志超考察交易廣場工地時,是有長實集團的攝影跟隨拍攝的,因為企業也要做宣傳,需要這方面素材。

所以說,不管后世的領導,實則這些是都需要的、必要的。企業做大后,一些文化自然也隨之出現。

“老板,美國RCA公司已經同意,以1億美金出售桃園工廠的所有設備,這些設備正在分批運往香港,再轉道前往順德美的總部。”長江工業集團的總裁李振隆,向林志超直接匯報道。

一旁的林瑞江很顯然明白,在這個事件中,長江工業一定參與了,只不過父親沒有通過自己去做而已。

事實上,早在半年前,臺島桃園RCA就被全世界巨大的輿論指責,隨后陷入關停和審查階段。在這次事件中,李振隆確實參與了,但僅僅是提醒一下當地記者而已,再提醒一下海外記者。

參與度不高,林志超也沒有抱著一定要爭取的想法。但事情卻比想象中順利,那些記者得到情報后,立即展開了調查,最終將RCA向地下水排污的事情公之于眾。

RCA作為一家大型生產基地,主要生產電視機、顯像管、映像管、錄放映機、音響,其生產設備之全、之多,是非常罕見的。

長江工業集團利用自身的影響力,終于將RCA這批‘累贅’盡數買下,整起事件中,林志超在美國的人際關系也貢獻了力量,最終才以破銅爛鐵的貨物,將這筆原本價值至少三億美金的設備,以1億美金盡數買下。

至于順德那邊,早已經打通關系,翹首以盼獲得這個項目的投資。

“嗯,多安排我們的技術人員和招募海外的專家,爭取23年進行投產。至于排污設備,一定不能省錢,我是在回饋家鄉,而不是在毒害家鄉后代。”

“沒問題!”

這些項目都是合資項目,內地拿地皮和地方稅等做抵押,再允許產品在內地銷售,最終是五五開。

允許在內地銷售,其實已經是‘以市場換股份’。

但在林志超的內心來說,這是他回饋順德的一項投資,沒有想得到多少回報,能收回成本,再賺點銀行利息,他就愿意去做。

此時的順德,已經承接了美的電器的部分產能,如今又增加了這個大項目,經濟自然也會騰飛。

這些年,林志超在內地的貢獻,主要還是以投資工業為主,比如玩具產業將產能一部分放在內地的蛇口,比如美的電器落戶順德,投資已經高達2億美金(包括這次),美的電子則準備在鵬城尋找總部,但打算是獨資;林志超甚至動員岳父的東方成衣廠,前往順德投資服裝工廠,反正也是中低檔制衣。林志超還在造船工業上,回報了國家。還有他讓長江實業投資了一條廣佛高速公路,預計810年回本。

至于捐贈,那就是已經高達3億美金了,僅佛山大學目前就已經拿出2億美金,順德捐贈5000萬美金,幾所高校又捐贈了4000萬美金.

總體來說,林志超初步做到了當年飛機掉落,他立下的誓言,要萬倍回饋社會。

隨后,林志超說道:“接下來,你們兩人一個負責鵬城的美的電子總部,一個負責順德美的電器的發展,當然你們作為總裁,只需要把握大方向即可。”

“是,董事長”

李振隆和林瑞江,都是長江工業集團的總裁,但李振隆還有五年應該就要退休了,現在更多的是輔佐林瑞江。(本章完)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