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農家日常

第六百二十五章 詢問

第六百二十五章詢問

能朝到金鑾殿上并有資格說話的大臣,最少都在四十五歲以上。這些人更喜歡過安穩的日子,所以思想相對保守,不愿意嘗試新的事物,更不愿意冒險。趙晤自當上皇帝以來,總感覺自己站在泥淖里,每走一步腳都牽牽絆絆。這種感覺讓他很不舒服。

他要銳意進取,他想讓這些大臣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施政方針與先皇不同,但總沒有一個契機讓他立威。而杜錦寧這篇文章,為他知道他能做什么了。

他要讓人造大船,他要讓人遠航,他要征服星辰大海。阻攔者,滾蛋!

平復了一下心情,他坐了下來,將目光落到杜錦寧的第三篇文章上。

在這篇文章里,杜錦寧仍以一樣的風格,引經據典地羅列了以往中國跟新羅、日本的貿易所取得的種種利益。最讓趙晤眼前一亮的是,杜錦寧在文章里告訴,與近海的國家進行貿易不僅能促使國家經濟的繁榮,同時還具有極大的戰略意義——貿易能促使國與國之間更為親密。而一旦兩個國家能為我所用,那么新羅、日本所在的島嶼就如同大宋的瞭望臺,更能成為大宋東南邊的第一道防線。一旦有海外的敵人來臨,兩個國家就能給大宋預警。大宋也能派兵去支援他們抵抗外敵,將外敵消滅在國門外。

文章不光總結了以前跟這兩個國家貿易時的成果,還指出了許多不足,指明應該如何在共享利益的同時,利用物資來抑制兩個國家的發展,從而讓他們成為大宋的屬國,永遠離不開大宋的支持。

“太好了,寫得太好了。”

趙晤再一次看得熱血沸騰,忍不住站起來在屋里來回踱步,以平復洶涌澎湃的心情。

這三道策問,只是不過是他偶有所想,從而順手寫下的。他并不認為這些從來沒接觸過國事的貢生們能寫出什么實用的意見與建議出來。可他沒想到杜錦寧給了他這么大的驚喜,每一篇文章不光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還給出了最具有操作性的建議。

難道這些貢生都有這樣的水平,是我以前看的文章有問題嗎?

帶著這樣的疑問,趙晤暫時將杜錦寧的試卷放到了一旁,看起了其他貢生的文章來——之所以說是暫時,是因為他打算一會兒批閱完試卷后,再仔細閱讀這三篇文章,好思索如何在這三方面實施杜錦寧所提出的建議。

第二名的文章寫得也十分好,在農業、航海和貿易方面也寫了比較詳實的內容,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這個考生年紀比較大了,所以提出來的建議很沉穩,只做一些小小的嘗試,并不建議有大動作——這篇文章拿到朝堂上去,肯定可以獲得那些保守派大臣的贊賞。

這迥然不同風格的兩份試卷,估計是八名閱卷官揣摩他和大臣們的心思而選出來的。把杜錦寧的試卷放在第一位,也代表了把他這個皇帝放在了第一位,以免承受他的怒火。

領悟到兩份試卷背后所蘊含的用意,趙晤的嘴角一勾,露出一個嘲諷的笑容。

將第二份試卷放在另一邊,趙晤繼續看第三份卷子。

第一名是杜錦寧,第三名是齊慕遠,而齊慕遠是齊伯昆的孫子,這是他在大殿里監考的時候就知道的事情。

所以他很好奇,齊伯昆的孫子針對那三道策問,會寫出什么樣的文章來。

將三篇文章細細地看過一遍,趙晤臉上浮現出滿意地笑意。

他之所以重用齊伯昆,是因為齊伯昆與他的想法總是不謀而和。齊伯昆雖然年紀大了,卻不像那些渾身充滿了迂腐氣息的臣子那般保守。就算有些想法他不能理解,但他忠心,能忠實地把趙晤的意愿執行下去。

這讓趙晤覺得十分滿意。

而齊伯昆的孫子,在他的文章里表現出來的思想與齊伯昆一脈相承:嚴謹又不乏斗志。最難得的是齊慕遠小小年紀,卻能提出許多好的建議。文章雖然不如杜錦寧的那般充滿激情,蠱惑人心,想得深、看得遠,提出的建議更實際。但以齊慕遠的年紀來說,也是十分難得的了,不失為三篇優秀好文章。

趙晤點了點頭。

拋開揣摩上意這一點不說,起碼八名閱卷官在挑選人才方面還是挺有眼力的。這一點值得肯定。

將余下的七份試卷看完,雖說這些人文章寫得不錯,也還算言之有物,但并沒有太多亮眼的地方。

趙晤拿過杜錦寧的那篇文章,提起朱筆,正要往下寫什么,想了想,他又把筆放下,吩咐吳公公道:“讓人去查一查杜錦寧今天在做什么。另外,把太學的馮季康找來。”

“是。”吳公公出去吩咐了一番,又轉了進來。

太學的學正馮季康今天正納悶呢。

因為太學所收的學子基本上都是舉人,所以會試和殿試的這段時間,正是太學的學子參加考試的日子,太學基本處于空曠狀態。會試取中的學子自不必說,考了殿試后就可以等著派官了,再不用到太學里面來念書;沒取中的學子,因為太過沮喪怕人恥笑,這段時間也是各自舔舐傷口,不愿意來書院。

可今天卻有齋夫來匯報,說杜錦寧幾個學子來太學藏書樓里看書。

隔了一個多時辰,宮里又來了人,說皇帝找他。

“學正大人,不會有什么事吧?”伺候馮季康的齋夫緊張地道。

馮季康心里其實也很緊張,畢竟以他的官職,平常是很少有機會見到皇帝的。

不過他沒有表露出來,擺擺手道:“沒事。要是有事,皇上直接就下令將我抓了,還由著我去他面前辯駁么?”

齋夫這才放下心來,目送著馮季康上了馬車,往宮里去。

馮季康跟著太監進了宮,直奔大殿,四肢僵硬地對上面磕道行了個大禮。

“起來吧。”他聽到一個清朗的聲音響起,在太監的示意下,這才起身。卻低著頭一直不敢往上面看。

“我且問你,杜錦寧在太學里大半年,他的表現如何?”趙晤問道。百度一下“杰眾文學”第一時間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