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無疆

第十八卷 心潮逐浪高 第一百二十五節 人心浮動

一分鐘時間不到,簡短幾句話,陸為民就搞定了李宗達。

對李宗達陸為民還是十分尊敬的,這位縣委書記或許在能力上有所欠缺,但是卻在工作態度和胸襟氣度上絕對可以當其他人的楷模。

在烈山工作多年,告他的信也不少,但是卻鮮有告他權錢交易以權謀私這一類的,多半都是說他思想保守,阻礙了烈山的發展,對縣屬企業過于包縱,損害了群眾利益。

應該說告狀信上的一些東西還是存在的,不過市紀委也調查過,李宗達或許在態度上和做法上有些不妥,但是很多都是事出有因,或者說很難用對錯來判斷。

就像剛才提到的污染問題,對李宗達的反映也是絡繹不絕,反映他包庇企業,支持企業偷排污水,市縣兩級已經加強了監督,基本上杜絕企業的偷排現象,但是企業要生產要發展,始終有污水和固廢要出來,進過企業自己處理難以達標,必須要經過下一級縣里的污水處理廠來二次處理,但你縣里的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跟不上,奈何?

這個時候你要求人家企業在生產旺季壓產減產,減少排放,可人家企業的生產計劃和下游企業的合同是早就定好了的,這筆經濟賬怎么來算?

而人家企業來投資建廠的時候縣里也明確給人家承諾過,白紙黑字,排污的二次處理一切由縣里負責,你現在說要等等,等二期擴建完成之后再來,那人家怎么辦?

無奈之下偷排似乎就成了唯一選擇了,大家都睜只眼閉只眼,想把這段時間給拖過去,但是老百姓卻不答應,因為這直接損害到了他們的切身利益。

在陸為民看來,李宗達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地方干部,他看待問題的角度略微狹隘了一些,但是從主觀上他并無為自己謀取利益的意圖,所以在處理這一類干部這一類事情上需要更藝術性也一些,最好的辦法就是這樣,讓其自身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自我處理好。

參會人員開始陸陸續續進入會場,所有人看到陸為民的時候都下意識的要去看看自己的表,確定時間沒問題時才又看看會議室里內圈,那里是市委常委們的坐席,而現在會議室里能坐內圈的角色還有只有兩位,一位是陸為民,還有一位是張靜宜。

確定了自身沒有遲到之后,與會人員們的臉色都變得陽光燦爛起來,紛紛來給陸為民打招呼,陸為民也總能恰到好處的和大家聊上幾句。

大家也都很知趣,誰也不能老是霸著和陸書記說話的機會,現在也不是說正事的時候,有正事需要匯報也該下來單獨去,總得給別人留點機會不是?

宋州的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議規模比較大,參加人員也比較多,但制度也相當嚴格。

按照宋州市委辦出臺的學習制度,每個季度至少要集中學習一次,每次學習要求是各區縣/市屬各部門/市屬企業的黨政一把手,也就是說除了各區縣的書記,區縣長也要參加,而市屬各部門和市屬企業(含市國資委控股企業)的除了行政負責人和企業法人外,如果行政負責人和企業法人沒有兼任單位或者企業的黨委(組/總支)書記的,那么單位和企業的黨委(組/總支)書記也要參加,因為這是黨的中心組學習。

一般情況下,黨的中心組學習不允許請假,更不允許代會,如果有特殊情況,需要直接向市委秘書長報備,而市委秘書長也不具備批準請假的權力,需要向市委書記匯報才能獲得批準。

可以說黨的中心組學習會議制度是陸為民到宋州之后堅持得最好的制度,從陸為民來擔任市委書記之日起,這個制度就被異常堅決的堅持下來。

甚至在陸為民到中央黨校學習期間,回來問秦寶華的一個重要問題也就是中心組學習的制度堅持沒有。

拿陸為民的話來說,黨的中心組學習一年就是那么四五次,一次學習一般說來不超過一天時間,極少時候達到一天半,對于領導干部們來說,都很忙,但是對當前黨的方針政策精神學習領悟,對當前國際國內和省內市內的政治經濟形勢的分析了解,對自身政治思想覺悟和能力的淬煉提升,就是要靠這種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學習才能保證,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么戰斗力談何而來,執行力從何說起?

你可以不參加市委全會,也可以不參加市委擴大會議,還可以不參加經濟運行分析會,但是作為一把手,參加中心組學習是鐵的紀律,不允許缺席。

換句話說,除非出差在外和因病住院,其他情況下,陸為民一律不允許請假。

當然這也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比如說涉及到一個大型項目的談判必須要主要領導參加,你說能不準假?只是從這上邊來證明中心組學習的重要性。

市委常委們和副市長們到來時都注意到了陸為民已經先到了,愣了一愣之后倒也沒有太多驚奇。

這段時間里本來陸為民就有點兒神出鬼沒。

中組部的考察組走動很頻繁,約談和了解的范圍也很寬,涉及到市直機關和區縣干部,陸為民對此似乎也有些漫不經心,該干啥還是干啥,甚至在考察組約見他本人時,他也是從縣里邊趕回來,讓考察組的人愣生生等了半個小時,這份氣定神閑甚至可以說是輕慢的態度讓市委市府里邊很多人都嘆為觀止。

陸為民當然不是輕慢,他很清楚考察組和自己約談也就是一個形式,對自己的考察不可能因為自己怎么說就能有定論。

這幫人來宋州這么久,可著勁兒的雕琢人,倒不能說是有惡意,但是陸為民估計應該是上邊要求對自己要有一個更細致全面的了解,這也充分說明了一點,那就是上邊對自己的考察是格外認真而慎重的。

自己有意制造一個看似寬松的環境給他們,就是希望他們能夠更客觀的了解自己在宋州這幾年的工作表現。

說實話,如果都是一味的贊譽和褒揚,陸為民覺得未必是一鍵好事,這很容易讓上邊領導對自己的看法缺乏真實直觀的了解,覺得是走了過場和形式,而如果能有一些有爭議的看法甚至是負面的看法,也許更能凸顯自己在宋州這幾年工作的真實性。

常嵐是和秦寶華一起進來的,兩個人邊走邊說,估摸著常嵐是先到了秦寶華的辦公室談事兒,然后再一起來開會。

常嵐擔任麓城縣委書記也是承擔了很大的壓力。

麓城作為全市四大經濟強縣(區)之一,目前面臨著西塔的兇猛追趕,而同時與遂安/蘇譙和麓溪這三強的距離卻在拉大,作為一個女性縣委書記,你要贏得班子成員的尊重,贏得全縣干部群眾的認同,那么就必須要在工作上拿出一番不遜于前任的成績出來。

麓城的產業主要還是以傳統的紡織為支柱,但是近一兩年來服裝鞋帽/鞋材/等產業發展較快,尤其是承接了相當一部分從麓溪轉移過來的這類產業,使得經濟增速有一個較為明顯的增勢,但是常嵐也很清楚這種增勢是很不穩定的,尤其是麓溪這種淘汰的中小企業到麓城,固然在短時間內為麓城的發展提供了動力,但是客觀上卻又擠占了麓城其他產業發展的空間,在這一點上常嵐尤為擔心。

在常嵐看來,麓城產業結構也面臨著調整的壓力,單純依靠紡織和服裝鞋帽產業的發展,已經不太適應麓城的下一步發展,麓城需要進一步拓寬思路,尋找帶動全縣經濟增長的新機遇。

同時伴隨著市區的擴展,與麓城在空間距離上的日益拉近,融合趨勢也更進一步凸顯,麓城不應當再以一個郊縣的心態來要求自己,而應當主動融入市區,以一個近郊區的目光來審視自身未來發展規劃。

常嵐的這個構想也得到了陸為民和秦寶華的大力支持,融入市區這一理念成為麓城下一步發展的前提。

在得知中組部的考察組到昌江對陸為民進行考察時,常嵐的心態也是復雜的。

對于陸為民的升遷,她當然明白是實至名歸,她也很高興,但是陸為民一旦離開,誰來接任市委書記?

秦寶華只是其中一個熱門人選,能接任當然好,但假如不是呢?新來的市委書記會怎么考慮布局?這些問題都是常嵐需要考慮的,所以她需要盡快把麓城未來兩三年的發展規劃拿出來,獲得市委的認可,盡快啟動起來,避免日后市委人事變動對麓城發展的干擾。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