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養娃日常

第260章 推恩(月票60加更)

吃過“狀元面”,劉識又仔細檢查了一遍,見再無疏漏,便由王三趕車,由彭瑜親自相送,一路直奔皇宮而去。

“行了,人都走遠了,你們也都回去再歇歇吧。”在大門口,目送馬車出了巷子,彭永新對周淑儀和彭瑾說道。

姑嫂二人便向彭永新行了禮,雙雙告退,進了大門。

彭永新又獨自站了好一會兒,直到東方泛起了魚肚白,朝日將升,他這才長出一口氣,轉身背手進了院子。

又是一個大好晴日,但愿,劉識復試一切都順利才好!

劉識在保和殿內時而蹙眉思索,時而奮筆疾書,彭瑾等人在彭府也是坐臥不安,等得心焦。

外書房,彭永新和彭瑜父子倆相對而坐,一執白子,一執黑子,坐了老半天,棋盤上還只有寥寥幾顆棋子。

彭永新一顆白子在手里捻動半晌,終于還是又放回了棋罐,悵然笑嘆道:“真是老了……竟然比你參加殿試會兒還要緊張。”

彭瑜也長吐一口氣,將黑子扔回棋罐,笑道:“父親哪里是老了?分明是心疼妹妹勝過我!”

劉識考得好歹,不僅關系到他一個人的仕途前程,也關系到彭瑾,關系到他們一家人的未來。

別說是彭永新了,就是彭瑜,也是比他自己在保和殿參加殿試那會兒還要緊張!

“這點醋你也吃!”彭永新笑瞪了彭瑜一眼,道,“堂堂大丈夫,有手有腳,即便是功不成名不就,干點兒力氣活養活自己和家小總還是沒有問題的!你妹妹一個柔柔弱弱的姑娘家,不靠著丈夫過活,難道你還要她親自動手去縫補漿洗補貼家用不成!”

彭瑜撇嘴,嘟囔道:“還說你不偏心!”

彭永新知道彭瑜這是在彩衣娛親,怕他思慮過重傷身,也不生氣辯駁,只是搖頭笑笑。

碎玉軒里,彭瑾和周淑儀一面逗暖暖玩,一面說著殿試的事。

“今年的競爭只怕會很激烈。”彭瑾蹙眉道:“別的不說,就單是張士超和林允兩個,就和三爺不相上下。去年恩科加試之后,各大賭坊還是設了賭局,賭張士超這個鄉試解元和三爺這個恩科頭名,誰會更勝一籌呢!”

她當時也拿了一千兩銀子下注,買劉識贏,結果還小賺了一筆。

“這你就更不需要擔心了。”周淑儀寬慰道:“結果不還是妹夫斬獲了頭名貢元!那張士超,也不過是堪堪進了前十而已。到底是少年成名,書雖然讀得好,卻太過于缺乏歷練,眼界胸襟不夠!”

“話也不能這么說。”彭瑾搖搖頭,道,“三爺因何圣上御筆朱批,被欽點為貢元,父親他們到現在都還摸不清楚呢……”

周淑儀思索片刻,拍拍彭瑾的手背,笑著勸慰道:“算了,咱們在這里瞎擔心也沒有用,還是等妹夫回來再說吧!”

明知道沒有用,但就是忍不住擔心,想當年彭瑜參加殿試時,她不是也一樣坐臥不安的!

正好暖暖又尿濕了尿布,濕噠噠的不舒服,撇嘴哭了起來。

彭瑾忙收回心思,拿了干爽的尿布,熟練而輕柔給她換上,抱在懷里輕輕地哄著。

直到傍晚時分,金烏西墜,劉識才和前去迎接他的彭瑜,一起踏著薄暮歸來。

彭瑾和周淑儀得到消息,立刻都站了起來。

頓了頓,周淑儀笑道:“到了晚飯的點兒了,我去廚房看看。你也不用急著去前院,估計父親和妹夫他們還有話要談。”

彭瑾點點頭,送周淑儀出了碎玉軒。

想想也是,劉識今日復試完畢,肯定有許多問題要向父兄討教,她也不便去湊這個熱鬧。

然而彭瑾不料,周淑儀前腳剛走,劉識后腳就一路疾奔到了碎玉軒。

“父親和大哥沒有留你說話嗎?”彭瑾騰地站起來,又驚又喜地問道。

劉識一面攜了彭瑾的手一起坐下,一面笑道:“是父親怕你等急了,允了我先來看看你們娘倆,晚飯后再探討考題的。”

彭瑾臉上便漾起了笑,有父親這些娘家人關愛,又有丈夫體貼,這樣的人生簡直不要太美好!

劉識先偷親了一下彭瑾的鬢角,又找暖暖玩去了。

彭瑾臉還未來得及熱,就見劉識伸出手指去,逗暖暖抓住,滿臉堆笑地迭聲道:“暖暖,我是爹爹,叫爹爹、爹爹……”

把暖暖逗得小嘴一咧一咧地笑,小腿兒直蹬。

彭瑾不由地揚起嘴角,看著這父女倆的眼神溫柔得能漾出水來。

劉識和暖暖玩了一會,待她睡著了,又和彭瑾說會話,周淑儀就派人來請他去前院吃飯了。

吃過飯,彭永新和彭瑜父子倆請劉識到書房去,談談今日復試的題目。

掩上門,劉識一臉肅然道:“這次的策問,事關推恩。”

西漢建立之初,分封和郡縣并行,導致了各諸侯國擁兵自重,與中央皇權分庭抗禮,在景帝時甚至爆發了七國之亂。

漢武帝劉徹在大敗竇太后和梁王之后,繼承大統。登基艱難的他,深感諸侯國對皇權威脅甚重,聽從主父偃的建議,在各諸侯國推行“推恩令”,一步步分化、削弱它們的權力,消除它們對中央皇權的威脅,最終集中了皇權。

太熙帝此時在復試中提及“推恩令”,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大齊朝雖然沒有分封異姓王,但是卻恩封了不少公侯伯爵,他們多起于戰亂,或是擁兵自重,或是扼住錢財,或是手下有能人異士,等等。

若是他們聯合起來,能推翻大齊,另建國號!

當然,誠意伯府這樣投機鉆營的末流勛貴,是不計在其內的。

所以自打太祖皇帝時起,任何一代帝王都對這些公侯恩威并施,既示好拉攏,又小心打壓。

到了太熙帝這里,總算是初見成效。那些頂級勛貴們,即使真的聯合起來,也無法再撼動大齊的基石。

只是,若真的如此,也能從大齊朝撕掉一大塊血肉,三年五載的也別想愈合就是了。

北有戎狄,南有蠻夷,西有夜郎,東有倭寇,強敵環飼,即便只是三年五載,都有可能斷了大齊朝的命數。

所以,太熙帝終于打算動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