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府貴媳

第179章 殺人兇手

搜索留言:

第179章殺人兇手第179章殺人兇手→:八三看書83ks,公府貴媳!

“大皇子妃,您節哀,安和王已經去了。”

厲嬤嬤平靜到幾乎有些殘忍地提醒大皇子妃。

跪在地上的大皇子妃渾身一僵,她抱著安和王的頭收進懷里,自欺欺人地搖頭,“你胡說,我兒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怎么會死!太醫呢,快叫太醫來!”

侯府里有兩位太醫常駐,說話功夫便到了,先后上前試探鼻息脈搏,皆說已經去了。

大皇子妃終于不得不認清事實,抱著安和王號啕大哭起來。

哭到氣絕之時,她又指著在場的侯府中人發難:“是誰害死了我兒,我今日必不饒他!”

晏長風正要說話,厲嬤嬤搶先道:“安和王意外摔死,德慶侯府深表遺憾,原是應該叫貴府盡早抬回去入土為安,但我府的丫頭也慘死在此,而安和王手里有匕首,此事很是蹊蹺,老奴想著,應當即刻派人進宮回稟圣上,讓圣上派人來查明真相。”

晏長風聞言一愣,厲嬤嬤這話先入為主地將安和王的死定為意外,又把丫頭的死賴在他身上,是臨時起意還是早有預謀?

她想起方才厲嬤嬤對她的問題避而不答,當時只覺得蹊蹺,但情勢緊急來不及細想,這會兒冷靜一想,方覺出了問題。

今日這樣的日子,便是客人多顧不上這邊,也不應該一個下人都沒有,八成是故意把人撤走了。

為什么撤走?應當不是安和王任性把人趕走了,他能趕走自己的丫頭,卻趕不走侯府的下人,必是外祖母為了某個目的故意讓安和王獨自留在這里。

她又看向木榻底下那具尸體,那丫頭是侯府的,她還有些印象,記得她叫丹桂,是花園子里的掃灑丫頭。這姑娘生的靦腆,每次見了都不敢抬頭瞧她,低垂著臉行個禮就跑了。

丹桂斷然不會主動招惹安和王,甚至見了他還會避開,偏偏今日沒能避開,必是有人安排她必須在此。

晏長風越想心里越沉,她一向知道外祖母手段厲害,知道她手上沾了不少人命,卻是第一次直面,心里說不上是個什么滋味。

大皇子妃此刻傷心過度,但不糊涂,她也一下子聽出了厲嬤嬤話里指向性的意思,當即明白,這是大長公主設的一場局!

平日里大皇子再三叮囑,務必要跟大長公主搞好關系,哪怕立場不同也不好與她正面為敵。她從來是把大長公主當自家長輩敬著,一句反駁的話也沒說過。

可今時不同往日,麟兒被這老太婆算計了命去,她不可能再忍氣吞聲!

“厲嬤嬤這話未免先入為主,我麟兒不到十歲的稚童,怎么有本事殺一個丫頭?倒是他的死是不是意外還不好說!”

她轉而去問道伺候安和王的兩個丫頭:“你們今日貼身跟著安和王,到底發生了何事!”

兩個丫頭被她這一吼,越發抖若篩糠,其中一個支支吾吾著說:“回,回大皇子妃,我們二人今日原是跟著安和王的,可是,可是后來他硬是把我們趕走了,說是不讓我們跟著,我們實在拗不過就,就躲在了花園子的角落里……”

這番回答若是放在平時,不需等她們說完,大皇子妃就叫人掌嘴了,伺候小主子的人便是天塌下來也不能離了眼,便是被小主子打死了也不能躲起來。可放在此時這話就還說得過去,因為算是死無對證,誰也沒看見安和王做了什么,就沒有人能證明安和王殺了人。

“該死的東西!還不滾回府領罰!”大皇子妃想尋借口把這兩個丫頭處理了,如此才是真的死無對證。

厲嬤嬤:“大皇子妃不忙把人支走,這二人是重要的證人,回頭要配合調查。”

“什么證人!厲嬤嬤口口聲聲將安和王定性為有罪到底是何用意?”大皇子妃人前一向是溫婉嫻淑,第一次把咄咄逼人的利爪露出來,“我看貴府表姑娘才更有嫌疑,她那一身的血是怎么回事!”

厲嬤嬤還是一副八風不動的做派,不讓晏長風說話,自己也是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一切等圣上派人來定奪比較妥當。”

大皇子妃氣得咬牙,今日大長公主必定是早有謀算,所以才如此氣定神閑,如果圣上的人來查明是麟兒殺了那丫頭,不但是白死了,恐怕還要給大皇子招來禍端。

侯府后院里一下子死了兩個人,還有一個安和王,消息瞞不住,很快就傳到了賓客耳朵里。當然,這事也沒想真的瞞,不然以厲嬤嬤的本事,橫豎都傳不出去。

這一來,賓客紛紛借故告辭,這事稍微懂點局勢的人都看得出來,是大長公主跟大皇子斗法,神仙打架最好有多遠跑多遠,不然倒霉的永遠是看熱鬧的。

但謝瀾沒走,因為他聽裴霽清說白夜司司夜大人似乎是親自來了,他一向對司夜大人敬仰萬分,如此直面的機會,自然不能錯過。

“霽清啊,聽說事發時你夫人在場,哎呀這豈非成了嫌疑人?”他死皮賴臉地跟著裴修去現場蹭熱鬧,“那之前咱們不是還在嗎,或許我能給嫂夫人當個證人?”

裴修故意告訴他吳循要來,就是為了讓他留下作證,自然沒有意見,“如此就麻煩慎行了。”

謝瀾掩飾不住地嘿嘿笑,“嗨,好說好說,咱們已經是兄弟了,兩肋插刀也使得。”

他二人趕到后院時,白夜司跟大理寺的人皆已經到了,兩邊各有一個仵作驗尸。

裴修來到媳婦兒身邊,看著她身上的血跡直皺眉,“你沒事吧?”

晏長風搖頭,退到一邊小聲跟他說了事情經過。

裴修覺得這事不妙,因為當時沒有第二個活人,那兩個丫頭或許知道更多,但不會輕易說實話,按照查案流程,二姑娘恐怕會有一趟牢獄之災,如果是進了白夜司還好,如果進了大理寺就麻煩,他說不上話。

那邊驗過尸,大理寺跟白夜司互相交換意見。圣上特意派了兩班人馬來,一來是對安和王的死極為重視。二來因為白夜司之前出了一個投靠太子的叛徒,因此他對白夜司的立場多少存疑。

大理寺卿劉鶴比較會做人,他以白夜司為尊,先請示道:“不知司夜大人如何斷定?”

吳循對朝中各位大人的秉性立場了若指掌,這個劉鶴是個極會審時度勢的人精。他原是大長公主一手提拔起來的,早年對大長公主極為衷心,這些年大皇子勢強,他又隱約有了站大皇子的傾向,背地里沒少給大皇子行方便。

不過他雖精明,但不是權臣佞臣,也不是蠅營狗茍之輩,算是個在其位謀其政的好官。

今日這案子牽扯了大長公主跟大皇子兩方,以劉鶴這墻頭草的立場,必定兩方都不想得罪,所以這才先把白夜司推出來。

吳循不跟他彎彎繞繞,直說:“那丫頭是被利器刺了數刀致死,刺的力度都不像是成人所為,另外她還被切了幾根手指,手臂上也有切割痕跡,但因為工具與力度都不行,所以沒切斷。”

“再說安和王,他是摔倒磕了頭部太陽穴,又出血過多而死,以他摔倒的位置判斷,是腳滑導致,他鞋底是濕的,剛剛應該在湖邊逗留多時。另外他手里的匕首上有血,是什么血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劉鶴點點頭,這些東西做不得假,沒什么好做文章的,目前看來確實是安和王殺了侯府的丫頭,自己又因為某種原因摔死了。

他還沒開口,大皇子妃便反駁道:“我麟兒一個稚童,如何會殺一個成人,甚至還割下她的手指,說給誰聽誰又能信?白夜司當初為太子暗中做事,意圖殺害我麟兒,你們的話誰又能信?”

“信不信不是問題,證據明明白白在這里,誰來查也是這樣的結論。”吳循公事公辦說,“大皇子妃且先不狡辯,不如先說說大皇子為何手持匕首單獨在此。”

“還沒定罪呢,這里也不是白夜司,司夜大人似乎沒有審訊我的資格。”大皇子妃態度十分不配合。

白夜司平常白夜司的人說話,除了圣上誰也不會反駁,大皇子妃今日也是豁出去了。

她不說,吳循也不勉強,自會將一切稟明圣上。

劉鶴覺得秦王妃對白夜司的惡意正體現她心虛,如此僵持下去一點好處也沒有,于是他代替吳循出面道:“那臣斗膽問大皇子妃兩句,倒不是坐地為堂審訊,而是例行詢問,否則我等沒法跟圣上交代,還請您見諒。”

大皇子妃知道躲不過,不情不愿道:“我家麟兒比較貪玩,在一個地方待不住,總歸滿院子跑,在這里并不稀奇,至于那匕首,我認為是有人塞給他的,他小小年紀,怎么會攜帶這樣的兇器?”

劉鶴點頭,轉而詢問晏長風,“裴少夫人,不知您為何出現在此?”

晏長風則將事情盡數告知,還沒說完,大皇子妃就指著她鼻子道:“原來是你害死了我麟兒!我說他怎么會無故跑到這里摔倒,一定是你故意激怒他!”

“誒,大皇子妃未免人惡人先告狀。”晏長風盯著她的手指不避不閃,“今日安和王一直對我喊打喊殺的,大家可都看見了,我不好跟個小孩子動手,自然要跑,他對我不依不饒,從湖邊追到這里,因為腳底濕滑才至摔倒,我可沒碰他一根手指頭,后來還對其進行了急救——哦,想來大皇子妃也不會把別人的善意放在心上,我上次對安和王有救命之恩,也沒見您對我有一絲感恩,反而還縱容安和王身邊的下人給他灌輸仇恨,這才釀造了今日的慘劇,說來說去,安和王的死,您有莫大的責任。”

對于安和王的死,她興許還有幾分唏噓,但對于大皇子妃痛失愛子卻是毫不同情,這一切毫無疑問,就是大皇子妃無限度的寵愛縱容一手造成的。

“你莫要狡辯,這一切分明是德慶侯府設計的,你是幫兇之一!我看那丫頭就是你故意殺了,以此栽贓我麟兒!”大皇子妃自始至終都認為晏長風是太子跟大長公主的狗腿子,不然為何每次出事都有她在場?

這事晏長風也郁悶,每次都好死不死地叫她遇上,這運氣也是天下難尋。但上次好歹還有見證人,這次卻沒了,而且,確實是因為侯府刻意把人調走了。

“大皇子妃怕是沒聽明白驗尸結果,殺害丹桂的分明是個小孩子。”

吳循問晏長風:“裴少夫人說來到這里丹桂丫頭已經死了,你可能證明自己是幾時來的?”

“我能我能!”謝瀾被司夜大人的風采折服,盯著人家看半天了,眼巴巴等著問到他頭上,這終于等到了開口的機會,殷勤至極,“大概酉時二刻,我跟霽清還有裴夫人在一處說話來著。”

這首先就能排出晏長風殺了丹桂。

厲嬤嬤這時又朝吳循跟劉鶴說:“這花廳平日鮮少有人來,因此下人本就不多,今日又逢府上辦喜宴,人手不夠,就都調派走了,只留丹桂一個丫頭在此,以防有客人過來不認得路,或是有人過來歇腳,伺候茶水。”

她這是解釋了為何出事之時只有一個丫頭在此,以及證實了當時只有這個丫頭跟安和王在一塊,依著安和王的暴虐性情,因為遷怒殺了丹桂不是沒可能。

吳循跟劉鶴一起點點頭,心里大概有了數。

不過此事的關鍵,證人倒還是其次,最要緊的是得證明安和王是否有虐人殺人傾向,倘或他有,這事就再明白不過了。

吳循吩咐白夜司的兄弟:“兩人去湖邊看看那只蛤蟆,并查看腳印,兩人將安和王身邊伺候的人都召集起來。”

劉鶴也忙吩咐屬下一起跟去查驗。不多時,兩方人一起回來,證實湖邊的鞋印跟安和王的鞋印對得上,那蛤蟆也確如晏長風所描述的,被刀扎成了碎塊。

至于安和王身邊的下人們,當著大皇子妃的面怕是不會說實話,得帶回白夜司審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