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愛憐地看著惜顏,顏顏的一顆心都記在自己的心上。
作為一個后宮女子,前朝的事情她所知不多,但僅憑太子這三言兩語,她就能為自己想到了紅衣大炮,這讓皇上不禁心生贊許。
想到這兒,皇上的嘴角不禁勾了起來。
這大炮他哪能想不到呢?樓蘭戰場與燕國不同,燕國地勢險峻,紅衣大炮發揮的效應不大。但在樓蘭,地勢平坦,紅衣大炮在關鍵的時候可以起到奇效。
皇上早就想到了這一點,并且已經秘密派人將這些大炮運往戰場,只待在關鍵時刻發揮效用。
這幾日,皇上在春錦閣的逗留并不長久,大多僅在午后時分前來與惜顏共品香茗,等到了晚膳時分,他便轉往其他宮殿。
至于皇上夜間寵幸何人,惜顏對此并不關心。
太后仙逝,舉國哀悼,雖有禁房事之令,但只要沒有嬪妃懷了身孕,就算是御使也不敢以此事非議。
沒過多久,惜顏便察覺宮中氛圍悄然發生了變化,往昔那些時刻緊繃著面容的宮妃,如今皆換上了笑顏,望向惜顏的目光中更是多了幾分溫柔與敬意。
淑妃在與惜顏品茗時提及,皇上已將惜顏勸其雨露均沾之事告知眾嬪妃。她們雖未明言,但心中對惜顏自是感激不盡。
淑妃輕啜一口茶,緩緩開口:“待太后喪期一過,皇上封你為后之時,后宮應再無反對之聲。身為皇后,賢德至關重要,而你已做得無可挑剔。”
時光荏苒,轉眼間已至寒冬。
這幾日,大夏京城仿佛被一層厚重的陰霾所籠罩,風聲鶴唳,人心惶惶。
一則震驚朝野的消息如同驚雷般炸開——駐守樓蘭邊境的畢將軍竟被押解回京。
他在眾目睽睽之下,直截了當地承認了自己與樓蘭勾結的滔天罪行。
隨著他的招供,一樁樁令人瞠目結舌的陰謀浮出水面:私吞糧草,讓前線將士忍饑挨餓;侵占鐵礦,暗中打造兵器;私擁親兵,圖謀不軌。
而更令人震驚的是,這背后還牽扯著朝中上下眾多官員。
畢將軍在聞聽太子來到邊境的消息后,竟屢次遣人暗中行刺,企圖阻太子歸途。然太子終是福大命大,歷經千難萬險,安然返回京城。
此事一經畢將軍供出,朝野上下皆是一片嘩然,震驚不已。皇上聞訊,更是怒不可遏,氣血翻騰。
如此緊要之事,他竟直至此刻才知曉!
且他心知肚明畢將軍不過是個替罪羊,其一番狡辯竟妄圖將魏王洗刷得一干二凈!
皇上聽聞,怒火中燒,猛然間將沉重的龍案掀翻在地,震得整個宮殿都仿佛為之顫抖。
“此等逆天大賊,其九族之血,不足以贖其罪!”
見皇上如此震怒,文武百官無不誠惶誠恐,紛紛跪倒在地,齊聲高呼懇請皇上保重龍體,切莫動怒。
皇上的目光猶如利劍在魏王掃過,聲音如雷貫耳:“息怒?此賊子膽敢為了一己私利,背叛朕,背叛大夏與外敵勾結,他心中可還記得什么叫忠君愛國,他的眼里到底還有沒有黎民百姓!”
皇上頒下旨意,令大理寺與新建的皇城司攜手,徹查朝中與畢將軍有勾結之輩,并賦予他們先斬后奏之權。同時,又派遣呂將軍遠赴樓蘭邊境,以鎮邊關。
朝會散后,諸位朝臣皆神色匆匆,不敢有絲毫逗留,更無交頭接耳之態,皆迅速離去。
待大臣們散盡,段公公便攜著一眾太監,小心翼翼地收拾起朝堂上的殘局。
他心中掛念著皇上的龍體,生怕皇上因畢將軍一事氣壞了身子,于是便將自己在民間所聞的一些逸聞趣事,輕聲細語地說與皇上聽,試圖為皇上分憂解悶。
“哦?竟有此等奇事?”皇上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訝異,“段德,你且細細道來。”
段公公見皇上有了興致,連忙躬身道:“陛下有所不知,近日咱京城里確實傳得沸沸揚揚,皆言呂大將軍之女,有著非凡之能,被百姓們尊稱為‘神女’。
前段時間,京城連綿陰雨,導致莊稼受損嚴重,百姓憂心忡忡。呂小姐心生慈悲,便前往寺廟,為黎明百姓祈求上蒼庇佑。
說來也奇,她剛點燃香火,那連綿不絕的雨水便戛然而止,天空更是出現了絢麗的彩虹。”
皇上聽后,沉吟片刻,道:“若真有吉兆降臨,定是大夏之福。此事還需細細探查,切不可輕信謠言。但呂將軍之女能……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