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風流

第五百一十三章 時機(上)

官路風流第五百一十三章時機(上)

熱門作品推薦:

侯衛東原本邀請了王輝、杜成龍和段英三人,杜成龍有事未到,王輝開著車,與段英一起來到了金星酒店。

王輝與段英并排走進了金壁輝煌的大廳,明亮的燈光讓王輝頭上越發地光亮,對于自己這一個特點,他并不是太在意,因為省報中層以上干部禿頂人士在百分之八十以上,這亦是省報長期被人調侃的重要原素。

“我初見侯衛東的時候,他還是益楊新管會的主任,正科級,幾年時間,他就變成了縣委書記,從主任到縣委書記,級別上只是副處一個階梯,可是絕大多數人奮斗了一輩子,都不都跨越這兩步官梯。”

段英身穿黑色短大衣,黑色皮鞋和黑色褲子,這一身裝束挺沉悶,她就在脖子上圍了一條鮮紅圍巾,整個人頓時就活潑起來。

聽了王輝的感嘆,她道:“侯衛東在學院之時,就是學生會的風云人物,即有實干精神,又會動腦筋,能走到這一步,我倒覺得不奇怪。”

王輝開玩笑道:“段英,你當初可是沒有抓住機會。”

段英已經與省人民醫院那位技術高超的醫生結了婚,領了證,只是沒有辦酒,報社同事們都知道此事,聽到王輝的玩笑,她一點不矯情,自嘲地道:“讀書時代哪里懂這些,我那些最喜歡看瓊瑤,成天幻想著從天上掉下來一個白馬王子,后來就按照瓊瑤阿姨的標準,找了一個一米八的憂郁王子,畢業以后才發現,騎白馬的并不一定是王子,也許他是唐僧。”

自從成津黨校汽車上的最后瘋狂以后,她將與侯衛東的感情徹底埋藏在心底,這一次,侯衛東大大方方地發出了邀請,她就坦坦然然赴宴。

生活就如流水。人生就如水中的樹葉,相遇是偶然,分手是必然,只有極少數的人能相伴永遠。侯衛東與段英注定只能是短暫相逢,徹底分手,只在心中留下些念想。是兩人最好的選擇。

出了電梯,就見到成津宣傳部長梁逸飛等候于此,前一段時間,王輝帶隊在成津搞過調研,梁逸飛曾經多次陪同,彼此都很熟悉。

梁逸飛扶了扶寬邊眼鏡,熱情地道:“王主任,段記者,這邊請。侯書記已經在包間等著了。”

在成津縣里。誰地官最大。誰就最喜歡遲到。在梁逸飛心目中。下級等上級是理所當然地事情。而上級等下級則是很大地面子。因此他特地強調侯衛東已經到了。以示成津眾人對王輝和段英地尊重。

見了面。稍作寒暄。侯衛東直奔主題。道:“王主任。在省報上發表幾篇關于成津縣地稿子。有沒有難度?”

“發稿子不難。主題是什么?”

“主題是民主集中制與成津發展。我這里有一篇朱書記地講話稿子。還有宣傳部擬定地初稿。你把個關。”

朱民生就將戴玲玲花大價錢打印出來地稿子遞了過去。王輝就低頭看稿子。

認真看了一會。王輝抬起頭。道:“恕我直言。稿件質量不錯。可是要在嶺西日報上刊發。從深度和廣度來說都不夠。而且這種泛泛談理論地文章。很難在省報上發表。除非迎合了某種潮流。”

侯衛東與王輝相識多年,沒有繞彎子,很直接地問道:“王主任,在宣傳上你是專家,要將成津宣傳出去。且能踩上市委的節奏。你覺得如何操作?”

王輝是嶺西日報的高級記者,見多識廣。對人性與官性認識頗深,他理解侯衛東的做法,道:“我實話實說了,從全省范圍來看,成津就是一個普通的縣城,要硬生生拔高,不能讓人心服,除非有特別之處,比如上一次省委對章永泰的宣傳,就很有亮點。”

段英在省市縣三級報社工作過,經驗也很豐富了,插話道:“宣傳其實就是尋找亮點,成津有沒有切合時代脈搏的亮點?我覺得上一次采訪的公開招投標制度還有不少值得深挖地地方。”

“段英說得有道理,我們換一個思路,把民主集中制上升到文化層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招投標中心就是對民主集中制的具體應用。”王輝又問道:“侯書記,我記得成沙公路就是招投標中心的第一個大項目吧,這事還可以深入挖掘。”

成沙公路之事,侯衛東沒有滿足黃子堤地要求,因此他不想多提成沙公路,免得刺激了這位領導,道:“修一條路,沒有什么特色,與民主集中制的聯系也不深,真要寫具體事情,就以整治磷礦一事作為實際例子。”

王輝想了想,道:“這篇文章我原本想認段英來寫,現在看來要做好這一篇文章還真有挑戰性,就由我來操刀,具體從什么角度來寫,我的想法是不拘泥于一事一例,可以更抽象一些。”

侯衛東就給宣傳部長梁逸飛布置任務,道:“宣傳部近期的工作就是做好這一篇大文章,梁部長要經常與王主任聯系,提供相應的素材。”梁逸飛習慣性地將寬大眼鏡向上推了推,道:“我一定配合王主任,將這篇文章做好。”

吃完晚飯,大家便散去,侯衛東和梁逸飛親自將王輝和段英送到了樓下。

走出了金星賓館大門,冷風直貫入脖子,大家都忍不住縮了縮頭,侯衛東道:“王主任,我讓司機送你。”

王輝手里拎著一串鑰匙,道:“不用了,上個月買了一輛桑塔納,二手車,用來代步。”車是一部桑塔納2000型轎車,雖然是二手車,看上去成色很新。

侯衛東又對段英道:“什么時候辦酒,一定要通知我和小佳。”

段英在吃飯時表情都很正常,此時單獨相見,雖然努力想保持著平靜,臉上表情卻還有些生硬,笑容亦有些牽強,道:“歡迎你和小佳參加我的婚禮,到時我會通知你們。”

“真心地祝你幸福。”侯衛東作為全省最年輕的縣委書記。權力大,肩上擔子亦重,感情對于他來說并不是急需品,相較于段英,他已經下決心徹底將這一段感情轉變成友情。

段英上車之時,又回過身來揮了揮手。脖子上的紅色圍巾隨飛而動,在路燈下格外醒目。

汽車在寒風中慢慢地開走,侯衛東揮在空中的手也放下了,他低聲交待道:“梁部長,你到加油站去開點汽油,給王輝送過去,他為成津辦事向來不遺余力,我們也要適當為他考慮回報。”

“那是當然,我馬上去辦。”

“王主任是嶺西日報地資深記者。與省內媒體都有聯系,你要注意與他保持聯系。”

梁逸飛連忙道:“侯書記搭了這么好一座橋,我們如果辦不好事情。也太不象話了。”他又建議道:“段記者文筆很棒,宣傳章書記的那篇報告文學其實是由她主筆,能不能給她亦考慮一些待遇。”

侯衛東道:“你看著辦吧,我沒有意見。”

十二月十四日,沙州市委書記朱民生來到辦公室,他在機關工作時間太長,早就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一杯茶,一張報紙。一枝香煙,如此概況很膚淺,卻也是有事實根據,至少朱民生就已習慣了這上班三點式。

看完《嶺西日報》頭版,沒有沙州的只言片語,這讓朱民生很有些郁悶,他抬手給宣傳陳部長打了電話,道:“老陳,今天的嶺西日報又沒有沙州地內容。這與沙州的地位不相符合,你得好好琢磨此事,一是與省里媒體對接,適當的時候我可以出面,二是拿出一個具體措施,將宣傳工作提升一個高度,三是制定獎懲辦法,提高大家的積極性。”

“朱書記,我下午就召開宣傳工作會。將朱書記地指示傳達貫徹下去。”老陳部長又道:“我手里正拿著今天的《嶺西日報》。頭版雖然沒有沙州,在第二版卻有一篇大文章。是關于成津地,很有份量。”

朱民生翻到報紙第二版,赫然見到一個醒目的標題《制度的力量》。

副書記黃子堤走進辦公室,朱民生就指著報紙道:“黃書記,今天的嶺西日報有一篇文章,你看過沒有。”

黃子堤恰好也讀到這篇文章,笑道:“侯衛東以不滿三十歲年齡主持一縣工作,當時市委有些爭論,事實證明,他確實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能力,是稱職的縣委書記。”

又補了一句:“從這一點來說,周省長用人眼光很準。”

朱民生聞言,視線就從報紙上收了回來,道:“今年水利廳在竹水河上修水電站,這是一件很重要的大事,安排一個時間,市委專題聽取成津縣的工作匯報。”

等到黃子堤離開辦公室,朱民生又拿過報紙看了看,心道:“都說黃子堤、洪昂、步海云和侯衛東是周昌全地四大將,看來這四人也還是有矛盾,黃子堤剛才之話就很有意思,嘿,嘿,狗咬狗,一嘴毛。”

“這個侯衛東還真是有些板眼,他這篇文章就是投石問路,聰明人啊。”

對于侯衛東地示好,朱民生看得很明白,他很歡迎這種態度,就給侯衛東撥了電話過去。

“我是朱民生。”

侯衛東正在開縣委常委會,常委會對整治小磷礦出現地問題正在爭執,聽到是朱民生地電話,他舉起手,在家中壓了壓,示意大家安靜,然后恭敬地道:“您好,朱書記,我是侯衛東,請您指示。”

眾常委一下就安靜了下來。

侯衛東站起身,一邊說話,一邊走出了會議室。

“我看了今天的《嶺西日報》,成津縣地工作搞得不錯。”朱民生表揚了兩句,就掛了電話。

接完電話,侯衛東表情平靜地回到了會議室,繼續開會,十分鐘沒有到,黃子堤的電話又打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