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色

221章 早作打算

手機請訪問

元容起了個大早,洗漱后便先去給崔謙之請安。

才出門就看見元熙正好也出門,姐妹兩個不由相視而笑。

進了門,便看見崔謙之打扮整齊從內室出來,道:“你們來的可巧,跟阿爹一起用飯罷。”

說話間,便有婢子提著食盒走進來,然后兩人上前擺好飯,便一起退了出去。

“阿爹昨夜睡的可好?”元熙先問道。

崔謙之笑道:“我一路風塵仆仆,累的狠了,再如何也都睡得著。”

元容便抿唇笑,她原以為崔謙之心有愁緒,許會睡不著呢,原來阿爹還真是心寬。

“阿爹,阿娘和弟妹們呢?”元熙又問道,“可惜我們在長安,竟是不得見,也不知他們生的什么樣兒。”

提到一雙小兒女,崔謙之便是精神抖擻:“你們的弟妹自然是生的十分好看的,惹人疼的緊,也不鬧人,若非他們還小,我必要帶來讓你們見見的。”頓了頓,又道:“九娘送的平安符也很好。”

元熙也不吃醋,笑道:“自然是好的,阿爹你不知道,最后一枚可是九娘冒雪去純陽觀求的呢。那會兒都到年關了,天冷的不行,九娘那一趟可是受了罪,可惜我傷了腿不好出門,不然就代她去了。”

崔謙之聞言,當即便瞪了元容一眼:“真是胡鬧!你疼惜弟妹也就罷了,怎么能不顧自己身體?那等天氣還敢出門,若是受了寒可如何是好?讓你阿娘知道了,定要打你屁股!”

元容原還若無其事的聽著,直到聽見打屁股,才臉一紅,撒嬌道:“阿爹我這不是心急嘛,再說我也沒什么事,你看看我,身體可好啦!”又上前抱住崔謙之的手臂晃了晃。“說起來還不是阿娘的錯,她要是生一個,我就不用再去求了嘛。”

說的崔謙之不由笑了,抬手點了點閨女的鼻子尖。道:“這話你也敢說!”

又忍不住想,這生孩子雖然是娘子肚皮爭氣,可也有他的功勞哎,沒有他,哪里來的孩子!只是這話當然不能當著閨女面說了,只能憋在肚子里暗爽。

見他這模樣,元容便知道事情妥了,反正崔謙之是個疼閨女沒數的,對元容根本嚴厲不起來。再跟元熙偷偷遞了個眼神,而后俏皮的吐了吐舌頭。而后又被無意中瞧見的崔謙之屈指彈了一下腦門兒。

“吃飯!”崔謙之沉聲道。

吃完飯,崔謙之就領著倆閨女往春山堂去請安了,路上還碰見了李氏,后頭帶著兒媳婦小李氏和庶女三娘,然后便前后腳進了春山堂。進門就見崔善凈和盧氏對面坐著。神色淡淡。

挨個行禮,然后落座,就聽見盧氏先問崔謙之:“昨日睡得可好?有沒有不習慣?”雖然是自己家,可畢竟好幾年不在家住,這一來倒像是客人似的。

“都很好,屋里都是兩個丫頭收拾的,沒有不習慣。”崔謙之道。“反倒是阿娘,看起來氣色似乎不太好?”

盧氏沒說話,反而撇頭看向了崔善凈,崔善凈道:“我辭官之事你們都知道了,可有什么想法?”

這樣的事情自然沒有小輩們先開口的,大家面面相覷。最終還是李氏道:“我們婦道人家也不懂,知道阿翁必是有成算的,只是此事突然了些,就怕郎君那里會擔憂。”

忽然就來個消息說自家老大人辭官了,誰也免不了多想。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甚至接下來還要考慮朝中少了一個靠山會不會對自己的施政造成壞影響等等。再有消息不暢,萬一有人鉆空子使壞怎么辦?

崔謙之便道:“阿爹可使人送信予兄長,安撫一二。”

崔善凈點點頭道:“我已經寫了信,昨夜便叫人去送了,辭官一事已成定局,日后阿爹便幫不上你們什么了。”

元容不由得偷眼去瞧自家祖父,老人家看著精神頭還好,只是人確實消瘦了些,想來前些日子并不好過,縱然身體上不會受到苛待,可精神上必有打擊,畢竟是六十歲的人啦,這心氣兒一泄,看著就顯出老態了。

相比之下,伯祖父崔善為年紀還更大一些,倒是仍舊十分健朗。

崔謙之聞言倒是沒什么感覺,他本來就沒有多大野心,出仕也只是為了妻兒,便道:“阿爹辭官也好,正好在家含飴弄孫。”

盧氏見兒子媳婦都沒什么異樣,便也放了心,寬慰崔善凈道:“好啦,兒孫自有兒孫福,你這把年紀也該放下了。”

放下倒是不難,崔善凈本就不是弄權之人,便道:“正是如此。”又看向元容道:“九娘跟郡主說好了要去她那個女學可是?什么時候開學?”

元容算了算日子道:“原是說的月中,郡主的意思是準備好了再發帖子。”

原先榮祥郡主只是打算弄幾個小娘子陪自家閨女讀書而已,卻不想因為圣人的插手,倒是鬧大了,便打定主意要好好準備,原先沒有說定日子,就是擔心趕不及,萬一到時候沒弄好,不光丟了自己的面子,連圣人的面子也要受損。

“不過前些時候,我聽郡主的意思,應該是準備的挺順利。”這樣一來,恐怕日期也不會有很大改變。

崔善凈唔了一聲,便道:“九娘喜歡熱鬧?你們那個女學,聽說人很不少。”還好多權貴之家出來的小娘子。

元容笑著點點頭:“是呢,聽說郡主把隱居的祝夫人都給請了出山。”這位祝夫人可不是旁人,若是前朝不敗的話,她如今也該是個郡主娘娘了,乃是個大名鼎鼎的才女,又是終生未嫁,是以圣人倒是不曾為難她。

崔善凈眼神一閃,但也沒再說什么,反而是叫了崔謙之到書房去說話,剩下一屋子女眷。然后盧氏便說乏了,打發了眾人出來。

元容跟著元熙往觀瀾苑走,心里卻惦記著去書房的那兩人。不知道為何,元容總覺得崔善凈應該是有未竟之言,但因為某個原因不好出口,便叫了崔謙之單獨說。元容心里好奇,便悄悄分了一縷精神力跟去,打算聽壁角。

而此時,崔善凈帶著崔謙之到了書房,又有婢子上了茶,退出去關上門,才道:“之前有崔氏天同東宮聯姻的傳聞,你可知道?”

崔謙之以為崔善凈叫他來,是要解釋辭官的緣由,卻不想他開頭竟是提到這個,眉頭不由得一皺,道:“兒知道。只是這風聲不是已經過去了?”

說心里話,嫁到東宮做郡王妃確實是風光,但內里卻不一定比得上嫁到世家勛貴好,在他而言,閨女日子過的舒坦才是最重要的,誥命什么,有也好沒有也罷,崔氏女從不怕被人小瞧。何況那蕭二郎他是見過的,那樣的脾氣,哪里配得上他家九娘?

卻不想聽崔善凈道:“那賜婚之事你也知道了?”

因為是才發生的事情,崔謙之又是才到京城,忙碌之下竟是無心去聽八卦,聞言先是一驚,而后便沉聲問道:“是哪家?”

“成國公陳氏女。”崔善凈道,“你可想到什么?”

崔謙之眼睛微微一瞇。他性子疏朗,喜歡風光霽月,素來討厭勾心斗角那一套,但他既是在崔家長大,又拜入大儒門下,如何會對這些陌生?他不喜歡,并不代表不懂。

“圣人的身體不好了?”

太子不比秦王,秦王因外出征戰,手下頗有些能人,秦王護衛那是天下聞名的精銳之兵,而太子呢,他素來是坐鎮后方主持后勤,縱得文官擁戴,可手上力量并不強。

而圣人為嫡長孫選的正妻乃是盧氏嫡女,其父亦是當世名士,名聲顯赫,但不管如何,卻也是文人,雖然有聲望,但沒有兵!如今圣人給蕭承訓娶了勛貴之家的女兒,為的不就是成國公在軍中的威望!

原先圣人身子健朗時,對太子縱然不說打壓,也是有幾分忌憚的,并不喜太子接觸將帥,而如今卻……

“可是因為正旦的刺殺?”崔謙之道。

正旦日那一場刺殺案已經驚動天下,哪個官場人士會不關注?也是因此,崔謙之才會急匆匆趕回長安,任誰看到自家阿爹被皇城司盯上能不著急?崔璋之兄弟也任職在外輕易不能動,也都急急打發了人來問。

崔善凈道:“圣人確實是只傷了肩膀,但你別忘了,圣人已經多大年紀了?他此刻為太子做打算,恐怕也有希望太子投桃報李的意思。畢竟,鳳儀殿那位還年輕,十二郎也還未長成吶。”

依圣人對平妃的疼寵,還有平妃素日的囂張行為,也難怪圣人會惦記著,這是想要太子感念老父一番心思,將來不要為難平妃和幼弟?

“那……”崔謙之心里想了想,可還是沒想到這跟父親辭官有何關聯。或者說,這跟崔家有何關聯?

卻聽崔善凈道:“莫忘了宮里還有你妹妹,此刻圣人干脆的下旨賜婚,是斷了我們同東宮聯姻的心思,這也是圣人對我們家的敲打。既然如此,那我自然要叫圣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