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色

222章 暫別長安

手機請訪問

卻說元容,偷聽的祖父和父親談話之后,也是有些吃驚。

原來蕭承訓的婚事還有這樣的內情,怪不得這個郡王妃跟前世那個不一樣。

畢竟前世圣人此時身子還算好,恐怕沒有想要給太子鋪路的打算。

但不知道崔善凈所說的敲打又是什么?

崔氏雖然是名門,但素來行事中正平和,要有什么需要圣人敲打的?

想不通。元容不由得揉了揉臉,然后叫阿江道:“把新得的那本譜系書卷給我拿來。”

單單說大周的世家大族,其實很不少,但隨著時移世易,有不少世家起來了,也有不少世家敗落了。而身為世家女,弄清楚這些是必須的,旁的不提,便是嫁人后主持中饋人情往來,就都用得著。

而譜系是年年都在變化的,須得時時更新,元容這一本便是到景平十三年末為止最新的。

平時無事時,元容便拿著這東西背一背。

今兒聽了崔善凈的話,元容便心有所感,既然不是崔家本身有什么錯,那必然是因為身處的位置有錯,尤其是崔氏素來聯姻大族,說不定什么地方就礙了圣人的眼?

一邊查譜系,一邊還偷聽著那邊談話。

就見崔善凈道:“如此一來,圣人必然會對我略有愧疚,而只要圣人有意,說不得你們兄弟的仕途就會更順一些。”

本來東宮和崔家要聯姻,被圣人一紙賜婚給截胡了——雖然不能強制兩家結親,但讓你們結親不成還是容易的很,又有崔善凈十分乖覺的讓出了位子,這也是為太子的心腹讓路,畢竟身在吏部掌管官員升遷,如此一來,崔家可是虧大了。

而圣人也不是冷酷無情的性子,他既然覺得虧欠了臣子。必然要有補償,而崔善凈退了,自然是補償給他的兒子們,如此正好皆大歡喜。

崔謙之懂老父親話中的含義。但還是有些不高興,他不愿意閨女嫁進東宮是一回事,被人嫌棄又是另一回事了,在崔謙之心里,自家閨女別說郡王妃,親王妃也是做得的,天下的小娘子誰也沒有他閨女好。

何況崔謙之對于仕途也并不很上心,因此便嘟囔了一句道:“誰稀罕呀。打一棍子再給個甜棗兒,哼!”

還沒哼完,便被崔善凈瞪了一眼:“好了!你莫要作此情態。要我看,九娘不進東宮就很好!她那樣膽大包天的性子,再跟蕭二郎一起,我倒要擔心將來生事!”

崔善凈此時倒是沒有想到太子會完蛋,畢竟如今來看。太子位置還算穩當,不光在文人中間頗有名望,手如今再給他添一個手握重兵的親家,要是圣人不行了,太子登基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反而要擔心的是將來太子登基了,他的兒子們再開始爭斗。

俗話說三歲看老,元容現在這樣的性子。將來絕對不會是溫柔可人的,若是嫁給了蕭承訓這個同樣不安分的,萬一將來再想那個位子——世家憑什么綿延百年?除去每代都要有人才掌舵之外,也是有一定的政治智慧的,站隊這種事情不到迫不得已絕不摻和。

崔謙之心里不服氣,但是也不敢跟親爹頂嘴。只好悻悻然道:“九娘就是活潑了些,哪里有膽大包天了?”

崔善凈也不搭理他,只道:“總之此事既定,你往后在人前就莫要露出什么異樣來,就當是跟咱們家無關。另外,我既辭官,便要辭的干脆利落,等諸事安頓好,我便跟你阿娘回清河去。”

崔謙之大驚,不由道:“阿爹怎的會想到要回清河去?咱們從那兒遷到長安已經多少年了,乍一回去,如何能習慣的了?阿爹和阿娘年紀都大了,到了鄉間恐無醫術高明的大夫,若是有個萬一……”

崔善凈倒是沒計較兒子的烏鴉嘴,只是道:“我與你阿娘的身子還算硬朗,怕甚?鄉間自有鄉間的好處,我在長安待的膩了,倒是有些想念從前的時光,此番回去,正好修繕一下祠堂和老宅,得了閑,再調教幾個子弟出來不是很好?”

崔謙之沒話說了,其實說是鄉間,但那清河郡因著崔氏一支聞名于世,到了如今也是頗為繁華了,又有崔氏族人聚居,回去那兒說不定比在長安要更熱鬧。

崔善凈見說服了兒子,便擺擺手道:“行啦,你去罷,跟兩個丫頭說明白,四娘也就罷了,畢竟到了說親的年紀,倒是九娘,若是她愿意,倒可跟我往清河走一趟。”

崔謙之被親爹趕了出書房,站在原地尋思了一會兒,便徑自回觀瀾苑去了,而這邊廂,元容聽了兩人談話后,倒是原地怔愣了好一會。

往清河走一趟?這個提議讓她有些心動,孕育出了崔氏的地方,想來必是人杰地靈山清水秀的。只是女學開學在即,她要是走了,前頭豈非白費了許多功夫?

正想著,便聽見院子里有聲音,是崔謙之回來了,便迎了出去,一眼就看見崔謙之面色有些不好。

“阿爹這是怎么啦?”元容上前抱住崔謙之的大腿,仰著頭看崔謙之道:“莫非是有人惹你不高興?是誰這么大膽子,女兒這就去收拾他!”正說著,便見元熙也出來了,還符合了元容兩句。

崔謙之看見閨女的樣兒,不由得想到了自家親爹對閨女的評價,又看見兩人如出一轍的表情,心里便有些發愁:哎喲,兩個閨女怎么長的這是,明明不是一個風格,怎么性子卻越來越像?

元熙是生的一副扶風弱柳的樣兒,別看她騎馬練劍樣樣都來得,但身子就是看著纖細,一點都不沾魁梧的邊兒,像鄭氏,端的是風流嫵媚,而元容雖然還小,可也看出來五官精致,將來該是大氣美艷的樣貌,倒是有些像了崔謙之。

崔謙之心說我是被你們兩個丫頭給愁的,你們還能把自己個給抽一頓?便道:“阿爹可是家里的郎君,誰能惹我不高興?能惹得起我的,你們還收拾不了,阿爹是心里有事兒。”

元容聽說便哦了一聲,乖乖的任由崔謙之領著進了屋子,崔謙之讓兩個閨女一邊一個坐自己旁邊,又把丫鬟打發了出去。

瞧著架勢像是要說正事的模樣。姐妹倆對視一眼,便都老老實實等著崔謙之開口了。

崔謙之咳了一聲,道:“你們弟妹還小,怕是經不住路上顛簸,恐怕得等到天氣熱了,才能跟你們阿娘一塊兒來長安。”先看元容道:“九娘是要回去洛陽,還是待在長安?”竟是沒提回清河的事兒。

元容啊了一聲,還沒說話,崔謙之又扭頭看向元熙,道:“你年紀也不小了,不如就留在長安,讓你阿婆帶著出去走走,也多認識幾位夫人娘子的。”出去轉一圈兒,才能讓家里有兒子要說親的貴婦人們知道元熙呀。

崔謙之因為男子,對著閨女便說話含蓄了點兒,不過元熙卻懂,不由得紅了臉兒,做矜持狀去了。再彪悍的女孩兒,在親爹跟前也是要嬌羞一二的。

元容則是道:“阿爹今次回來長安,就不走了罷?”

崔謙之是調職來長安,先述職然后就要走馬上任了,雖然官兒不大,但卻不能擅離職守的,當然是要留在長安。

“那我要不回洛陽去?”元容道。她雖然有點向往清河郡,想去那兒瞧瞧,但卻不上對鄭氏和新生的一雙弟妹的掛念,很快便做出了選擇,何況崔謙之還沒給她說回清河的事兒呢,她總不能信口開河。

崔謙之心里有些泛酸,他才來長安呢,結果閨女就果斷拋棄了自己要回洛陽,便揪了揪元容的小辮子,道:“九娘怎么這么干脆就不要阿爹了?阿爹很傷心。”

元容看著這個一把年紀還跟自己閨女撒嬌的親爹,嘴角不由得抽了一下,道:“怎么是不要阿爹了呢,九娘最喜歡阿爹了!”說著便撲到崔謙之懷里,道:“可是阿娘生了弟妹,我還沒撈著看一眼吶。我天天兒的想他們是什么模樣,想的心里都疼了……”

聽著元容軟軟的小聲音兒,崔謙之不由得自我反省了一下,道:“我的九娘真是個好阿姐!”

旁邊兒元熙聽著兩人肉麻,不由得沖著元容撇了撇嘴,心道阿爹真是沒用,被九娘撒嬌一聲就給哄住了,虧得是自個親姐妹,又是個懂事兒的,要是換了個別人,還不知道要鬧出什么幺蛾子來呢。

但不管怎么說,元容要回洛陽的事兒是定下了,翌日便四處送了帖子去,告知大家自己暫離長安,尤其是榮祥郡主那兒,是特意登門解釋了一回,幸好榮祥郡主大度,倒是沒說什么,反而贈了不少好東西。

而后又邀請幾個談得來的小娘子小聚了一回,算是離別宴,不過想著只是暫別,不過一年功夫元容就會回來,大家的愁緒也沒那么重了,只囑咐元容要記得寫信,還約定了再見時要考元容的功課,否則不給進女學。

跟小伙伴們告別完畢,元容便準備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