鸞歸桐

第十二章 舜(500推薦+)

一住筆趣閣,精彩。

郭圣通想,果然是父親的書。

但是父親怎么千辛萬苦得來的這本書,母親卻似乎并不準備說。

正好弟弟背了書后去洗漱更衣回來了,吵著說餓了,母女倆的話題便被打斷。

郭圣通也不想叫母親從這些陳年往事中又傷懷,便在晚膳后向朝母親討要《太史公記》,至于書的來源已經無意探問。

她自從知道建興帝是前朝孝平帝的岳父,郭圣通也對前朝歷史感興趣起來。

“阿母,我一定格外珍惜,看完了便好生給您送回來。

你就讓我帶回漆里舍去看吧……”

弟弟郭況見她撒嬌,朝她擠眉弄眼地笑她。

郭圣通毫不在乎,繼續求母親。

雖是父親心愛之物,但郭圣通討要母親還是爽快地道:“好,好,你既喜歡,那你便帶回去看。”

又和姐弟倆感慨,“你們父親在時,常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讀也是大有益處的。”

郭況看看母親,又看看郭圣通,“那姊姊看過了后,我也讀來看看。”

母親剛要欣慰地點頭,就聽他接著道:“不過現在最重要的是,姊姊快和我去挑一個明天放的木鳶。”

母親同郭圣通俱是失笑。

郭圣通依著郭況給他挑了一個墨鷹木鳶,又約好了明天一起在錦棠院用早膳后,就在園中放木鳶,他才開開心心地跟著侍女們回穹霄院去。

弟弟走后,天色已經徹底暗了下來。

郭圣通也起身回去,母親見狀便派了四個侍女把整整兩箱子裝著《太史公記》的帛書送到漆里舍去。

出了錦棠院,清冷的夜風迎面而來,叫人情不自禁地打了個寒顫,幾如秋夜。

也就是這風中裹滿了甜蜜的花香,才叫人覺得春到底來了。

廊下明燈高掛,映在地磚上的人影淡淡地,卻被拖得老長。

月光皎潔透徹,卻總是帶著幾分冷意。

郭圣通腳下步伐便不免快上了幾分,待遠遠望燈火通明人聲熙攘的漆里舍,才放緩了腳步。

到門口后,她叫常夏賞四個辛苦送書來的侍女每人三百錢。

常夏面上露出微微訝異,卻還是順從而去。

郭圣通先還沒當回事,進了里室洗漱更衣后在軟塌上拿起下午那卷《五帝本紀》時,她才想起從前自己從未賞過什么人。

自己屋里這些伺候的年節賞賜,全是母親為她做主。

乍然說要賞人,也就難怪常夏奇怪了。

但當時自己怎么沒感覺出不對?

就像是經常做的一樣,不過順口一說。

郭圣通想起今天讀《太史公記》時亦是這種恍如經歷過的熟悉感,心下一動,陷入了沉思中。

難不成自己不單是先知?

但除了先知又如何解釋?

她不過是病了一場,怎么倒像是重活了一次?

這個念頭如驚雷般打在郭圣通胸口上,叫她周身都有些發木。

她手腳冰涼,心中大駭。

她甚至大膽地想,她會不會已經在那場怪燒中死去了?

若不然怎么解釋這種種離奇?

但心臟強有力跳動的聲音卻彷如響在耳畔,她活著,她確確實實活著。

何況便是她是死后復生,亦不能解釋這莫名其妙的熟悉感。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郭圣通臉色慘白地攥緊了帛書,手上骨節都泛出青白色猶不能減緩心中的半點驚恐。

她心中滾過千百個念頭,洪水般地席卷過來,壓得她心神不安。

室中刻漏滴滴噠噠地走著,本該是清脆悅耳,但現下聽在耳旁卻有些承受不住的驚心來。

常夏腳步輕盈地轉過屏風來,就見郭圣通閉著眼全身發抖地坐在軟塌上,臉色慘白的滲人。

她嚇了一大跳,也顧不得許多了,疾步上來問道:“女公子,您怎么了?哪不舒服?”

說著便搓熱了手往郭圣通額頭上摸去,顯是上次郭圣通的怪燒把她嚇得心有余悸。

郭圣通微微收回了些心神,她極力勉強自己睜開眼沖常夏笑了一笑。

“我沒事,就是……”

不管她身上的種種離奇究竟為何,都不能讓旁人知道。

常夏自然值得信任,但也不能保證在聽著這樣不可思議的事后心下不為之惶恐。

郭圣通想做一個正常人。

她腦海中飛速運轉著,希冀能找出一個合適的理由。

目光觸及手中的帛書時,她腦中靈光一閃,終于把話接了下去。

“……有些心寒害怕……”

她指著手中的帛書念道:“……虞舜者,名曰重華……而舜母死……瞽叟愛后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

她頓了一下,本是矯揉造作,卻真有了些悲意:“虎毒尚且不食子,天底下有這樣的父親呢?”

常夏一愣,旋即心中又升騰起憐惜來,緩緩跪坐在郭圣通身前握住她的雙手無聲地安慰著她。

她想,女公子這只怕是想起了自己的父親。

她從懂事便在漆里舍中伺候,雖為侍女,卻因為伺候著郭圣通而得以通筆墨,才學見識并不比一般人家的千金少。

常夏知道郭圣通哀切為何,帝舜的父親瞽叟舜的生母死后,又續娶了一個妻子生下了幼子名象。

瞽叟本就偏心后妻幼子,加之聽了后妻的攛掇,愈發想想把舜殺掉,好把家財全留給幼子象。

舜孝順恭謹卻又機靈聰明,侍奉雙親至誠至善,只有在每逢父親同后母想殺掉他的時候,他才會躲出去叫誰都找不著。

舜怎么判斷父親同后母是要殺他的?又為什么每次都躲的誰都找不到?

這個問題是不能深想的,略一思及,心下便有寒氣止不住地往上冒。

沒人知道舜受了多少苦。

郭圣通本只是為自己的異樣尋個嚇著自己的理由,但想到舜被親生父親用火燒土掩的種種惡行,悲痛哀憐之色自然而然地就真切了起來。

她想,她注定只是一個小女子,成不了圣人。

舜受了如此多不公正的對待后,也沒有心生埋怨,僅僅對弟弟說了一句不輕不重的“然,爾其庶矣”。

對父親和后母半句惡言都沒有,其后還是孝順依舊。

設身處地地想,她做不到,她萬萬做不到。

而且她相信,父親若是在,必定對她和弟弟愛如珍寶,絕對舍不得叫他們姐弟倆受半點委屈。請瀏覽.biqugezw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