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中華

第661章 強兵和富國

東北判斷的重要任務豫親王本格、鄭親王慶至等親貴都云集在赤峰城,之所以在當地,那是因為署鑲黃旗蒙古統領的睿親王德長據說在年后就去蒙古各盟調兵了,這位睿親王署理蒙古事務二十余年,在蒙古人眼里可是說話極有分量的人物,而且去之前更是放出狂言,要領50萬蒙古騎兵回來恢復大清江山。

電報送來之時,引發了周瑞東和參謀部的軍官的一片熱議,對于蒙古各盟的軍事實力,可以說兩廣的軍官有很大的發言權,現在參謀部就有七八位是參加過外東北戰役的,當時候征調了額爾古納盟的蒙古騎兵,還是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不過,參謀部在參考了戶部的資料后,對于這位睿親王的狂言也是判斷各異,有人認為,根據戶部的資料,現在蒙古登記在冊的尚有121個盟,其中各盟人數多寡不一,人多的有十萬之眾,而人少的,僅有幾百人,而且蒙古人是遷徙游牧為主,這位睿親王要把消息傳到各盟,估計沒個一年半載那是辦不到的。

而有人也斷言,雖然這五十萬蒙古鐵騎肯定是吹大牛了,但是要征調個五六萬蒙古牧民那倒未必不可能,而在赤峰府周圍雖然是山嶺地形,但是向北、向東都是開闊的平原,而且周圍丘陵多是低矮丘陵,便于騎兵出沒。

反倒是第三軍跨越七老山脈后,后勤補給不足的問題將會愈加突出,穩妥的做法是在大公府、大寧城一線構筑營地,儲備補給,而盲目的推進,若是真的遭到大股騎兵的攻擊,確實有落敗的可能,所以提議必須向薛超提出警示。

秦鎧看到周瑞東帶來的參謀部報告后,也沒有做任何批示,只是隨口說道:“瑞東,蒙古人……現在可不是五百年前的冷兵器時代,那個橫跨亞歐的蒙古鐵騎時代早已結束,更何況,現在的蒙古除了盛產愚昧的貴族和被奴役的牧民外,根本不可能生產出現代的軍隊,只有掌握先進思想的我們,才能創造出新時代的中隊……”

“教官,您的意思是……我們繼續增兵東北,爭取盡快光復!”周瑞東立刻明白了秦鎧的意思,這大東北就是新軍操演的天地,也是新軍不可錯失的訓練機會,經歷過真槍實彈的新軍,絕對不是溫室中養出來的其他軍隊能比擬的。

秦鎧點點頭,拿出一本小冊子遞給周瑞東,“瑞東,我們新軍的軍紀、訓練可以說完全超越了舊式軍隊,不過一直來,我都在考慮一個問題,我們的士兵都有保家衛國的理念,都有愛國愛民的傳統,但是,他們還需要一個理想,一個值得我們和他們一生奮斗的理想……”

剛說到這里,外面忽然有人笑道,“烈風,我可從未聽你提過這個大理想啊,看來今天是趕對時候啦!”

又有人附和道:“秦烈風治軍果然有名將之風,這些方法和想法都是聞所未聞,看來今天又有機會開開眼界了!”

秦鎧聽到這兩人說話,自然早聽出來的是誰了,若是自己特許,誰又能隨便出入這軍政部呢,把小冊子往周瑞東手里一塞,忙迎了出去,外面一前一后來的兩人,正是閩浙總督張佩綸和新人外交大臣曾紀澤。

“曾侯、幼樵兄,今天怎么跑我這清水衙門里來了,我這里除了粗茶淡飯,可沒什么好招待的啊!”秦鎧哈哈大笑這打著招呼,忙把兩人讓進屋內。

張佩綸自是常客,進來還未坐下,就直接說明了來意,“烈風,曾侯的《中國先睡后醒論》已經成稿,他原想在香港報紙上刊發,好讓列強看看我新政府的態度,我卻覺得,應該由《福建新報》來刊發,這可是讓國人警醒的號角啊!”

《中國先睡后醒論》,這是代表中國外交家向西方士人申明中國之和平、獨立、自主友好外交政策的不屈吶喊.,是近代中國外交史上的重要申明,秦鎧自然不會不知道,而在這聲吶喊中,曾紀澤提出了三點即便是后是眼光看來也是十分正確的要求:

一是善處寄居外國之華民,二是申明中國統屬藩國之權,三是重修合約以合堂堂中國之國體。

事實上,對于剛剛成立的新政府而言,這三點無一不是秦鎧心中想要去做的事情,而曾紀澤則在自己的文章中替他說了出來而已,不平等條約讓國土淪陷、關稅旁落,而國勢的衰微,更是讓泱泱中華的國民毫無地位可言。

而且,曾紀澤提出的另外一個觀點,同樣是獨具慧眼的,在一片洋務之聲中,他清醒的看到周圍國勢的變化,他十分清醒的提出先“強兵”后“富國”的觀點,沒有強大的國防,所謂國富只是一頭白白胖胖的肥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