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中華

第680章 關稅之爭

《中英草約》事實上還不成為約束雙方的外交協定,按照流程,這條約要經過英國首相格萊斯頓、中國內閣總理李中堂簽署后才能真正生效,不過,條約內容被堂而皇之的刊登在報紙上,這還是讓李中堂有些不滿,不過考慮到現在北京城的狀況,條約內容泄露也是遲早的事情,他倒也沒有追究的意思

而且,從刊登和轉載的報刊來看,自己的老對頭翁同龢的清流一黨那是脫不了干系,至于軍政部的那位,也是大有疑問,不過,他和楊士驤、薛福成私下商議,倒也覺得如此開誠布公,倒也未必是壞事,與其簽約后被現在越來越豐富的媒體聲討,不如把眾人都拉上船。

當天,內閣就召開了三巨頭的碰頭會,而各省督撫、或者他們的代表都出席了會議,負責這次外交談判的伍廷芳和陳季同一同報告和解釋了《中英草約》中的條款。

相比最初中方的意愿,希望英國方面主動、盡快的禁止鴉片貿易,經過談判后,巴夏禮顯然并不同意,只愿意在協商的基礎上逐年減少對話鴉片貿易數量,具體的是在十年內,將對話鴉片貿易額降低到現在的三成。

而對于中方出的海關稅務司以及關稅問題,巴夏禮態度極其強硬,與前清政府簽訂的條約中約定的5關稅,英國方面不同意進行任何形式的加稅。

而這時代。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快速發展,歐洲各國普遍都實行了嚴格的關稅壁壘,就連新興工業體美國也是如此操作以保護國內工業,而德意志帝國就因為在過去四年間實行了遠比其他歐洲國家更為嚴苛的關稅壁壘,從而有效的緩沖了第十三次經濟危機對德國工業的影響,至于英國,英國佬一直來就對中國最大一宗貿易——茶葉,征收了分之三的關稅。

在這個問題上,立刻引發了內閣的較大的沖突,李中堂顯然也認識到5的關稅顯然太低了。不過考慮到與英國的貿易關系,很大程度上維系了國家對外貿易的穩定性,加上海關稅務司事實上每年收取的關稅總額已經突破了3000萬兩關平銀,一旦高關稅,洋商進口的意愿降低,也會影響國內商品的出口,現在,這并無助于新政府的過渡。

而對于李中堂的觀點。翁同龢顯然是完全不贊同的,也不知道他從哪里搞來的資料,老翁羅列了一整套歐洲各國關稅的情況,英國的平均海關稅超過20,法國、俄國為25,而德意志帝國更是離譜的40以上。至于奧匈、意大利等也維系在20左右。

李中堂在這方面顯然也是做了功課的,畢竟伍廷芳作為這時代著名的法學家,對于歐洲的情況也有足夠的了解途徑,他立刻反擊翁同龢的觀點,“翁大人。歐洲國家都已經完成了所謂的工業革命,各國生產的商品都足以能給國內,而現在的中國,這方面還需要大量洋人的商品,高關稅,并無助于解決姓的需求。尤其是在現在……”

李中堂顯然認為亞洲各國并不具備歐洲國家進行關稅壁壘的條件,歐洲列強的關稅顯然并不足以說明問題。

翁同龢顯然對于這種關稅問題了解并不多,除了他手頭搞到的那些資料外,他這方面的知識并不足以展開和李中堂的辯論,所以,他立刻甩手把問題拋給了這會兒正看熱鬧的秦鎧,“中堂,這泰西諸國的事情。我看秦烈風應該更清楚吧,這關稅關乎國家財政,我自然不能坐視英國人掏空咱們的銀子!”

秦鎧知道這兩個老滑頭遲早會把自己扯進去,他微微一笑,朝兩人拱拱手,“兩位大人所說的自然都在理,現在其實可以作為參照的只有歐洲國家,現在我們與各國重新修訂舊條約,這其中的重點只有兩條,一是領事裁判權、二是關稅,當然,對英國人還有個鴉片問題,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秦鎧今天來就是打醬油的,與列強們展開這舊條約的修訂,他早就知道這是一樁吃力不討好,甚至于很難取得成果的事情,歷史上,明治維新后的日本,盡管國力逐年壯大,但是從明治維新開始,直到明治天皇掛掉的前一年才完成就條約的廢止,歷時整整四十二年。

而這時代,亞洲各國普遍都淪為殖民地,根本不具備可參照性,荷屬東印度更是關稅壁壘的極品,平均關稅超過60,對于荷屬東印度所產的香料、咖啡、可可等產品,更是征收高達100的關稅,徹底將英國人在當地做貿易的希望破滅了,

其中,似乎唯一可作為參照的,到是旁邊那個維新快20年的倭國,這時代,雖然日本人通過維新,取得了不小的經濟成果,但是,這時代日本政府事實上并沒有關稅的控制權,列強與日本政府簽署的條約,事實上也是不平等條約,日本的關稅也是5。

不過,歷史在這里有了一個小小的變化,隨著盡在咫尺的南洋工業體系的崛起,這不平等條約的獲利者除了列強外,南洋體系也在其中瓜分了大大的一塊蛋糕,大量初級工業產品、比如成衣、棉布、糖、食用油等產品通過那些影子公司被銷往日本,而日本的低關稅,使得南洋體系的商品在價格上徹底的壓垮了日本本土的產業。

兩個老滑頭一聽小滑頭的話,都知道這個秦烈風根本不想在這上面作出任何明確的表態,不過,這改約之事,事實上最早的推手還不就是在這個小滑頭,若非《福建新報》、《廣州新報》等媒體的宣揚,新政府的重頭戲顯然會更偏向于憲政的內容,而不是立刻轉向和英國談判。

當然,談判開始前,李中堂顯然對于英國政府還抱有一定的幻想,至少對方可以部分滿足自己的要求,事實上,面對巴夏禮這種老牌殖民分子,談判的難度大大增加,就連鴉片的問題,也是一波三折,而關稅和領事裁判權根本就是談判禁區。

但是,現在舉國上下都在關注這個問題,使得談判的進程倍加艱難,《中英草約》中取得了一點點進步,可以說已經是非常的困難了,但根本沒解決實質純在的根本問題,廢止這不平等條約可謂是舉步維艱。

內閣會議的磋商持續了整整一天,最終還是沒能就《中英草案》達成一致,三巨頭中,翁同龢是表示明確反對,李中堂自然是會希望能通過,而秦鎧則肯定了在鴉片貿易上去的談判成果,但認為關稅和領事裁判權的談判也必須列入談判內容,并且要有具體的結果……很顯然,他也不否決了這項案。

第二天進行的內閣成員會議上,對條約的投票結果也是一面倒的情況,13張票中,8票反對,僅有淮軍體系的4票同意,而秦大總督投了棄權票。

消息傳到英國領事館,此刻駐華公使巴夏禮也剛剛收到英國內閣的答復,對于《中英草約》的內容,格萊斯頓首相表示了嚴重的關切,要求進行更加深入的談判和探討后才能重新簽署兩國的外交協議,同時,保障英國在遠東的貿易,成為了談判一個要求,很顯然,英國政府也關注到了遠東的變化,對于遠東中國出現的新政府,他們也報以了謹慎的態度。

上海公共租界位于蘇州河與黃浦江的夾角處,是同治二年合并英租界、美租界后而成的一塊四方土地,而毗鄰的黃浦江就是這時代上海灘最繁華的的碼頭,江面上懸掛著各國旗幟的商船來來往往,周邊的碼頭上更是人流攢動。

碼頭上,一身灰色西服、戴著一頂草黃色窄邊紳士帽的李東來趴在江邊的圍欄上眺望著西面的出海口方向,他身后,四五個伙計模樣的年輕人則看似輕松的來回走動,他人自然不知道,這幾個伙計的來歷可不簡單,都是正兒八經經過特戰旅的鍛煉,而后在情報司職兩年以上,戰斗技術、軍事素質過硬的才夠格來上海灘干活。

作為現在上海灘大亨級別的人物,李東來自然不是來碼頭看風景的,何況,這時代的外灘,只是個大型的貨運碼頭而已,除了往來的貨船,實在難有所謂的風景……

大半個月前,他就接到兩廣總督府拍發過來的密電,將有一批新青年社的成員到上海,其中還有部分成員,轉道長江航道向去內陸各省,這自然需要手上掌握大量資源的他來進行協調,不過,他本人并非新青年社的成員,但他是聽說過這個在兩廣幾乎已經是半公開的組織,聽說,那主要是軍隊、軍校生為主……。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