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六八去尋寶

第七十六章 抵達濟南城

第七十六章抵達濟南城

作者:范京生分類:

大嗓門的是列車長,他身后還跟著一個頭上捂著毛巾的乘務員和兩個穿著公安服的乘警,他們喊著查票,手上卻粗魯甚至有點野蠻的拽著那些蒙著臉的被子,甚至還蹲在地上看向床底下,很顯然是在找什么的樣子。

苗然有個毛病,那就是坐車的時候睡覺最香……

大概因為車子有規律的顛簸和聲音,有某種催眠的作用,父母去世那段時間,她幾乎要靠著白天的公交車之旅才能睡一個踏實覺,后來發現火車也有同樣功效,她坐著臥鋪從北京一路到了西藏,全程50個小時,除了吃喝拉撒,就是睡,好像是把那幾個月失去的睡眠都補了回來似得。

所以前面車廂吵嚷的時候她才沒能醒過來,這會兒被列車長一嗓子震醒,除了驚悚還有點迷茫,同她一樣的,還有上鋪的宋衛紅。

“有知青把乘務員給打了。”矮胖男青年見兩個女同志都一臉懵懂,張嘴解釋了一句,從上火車就一直笑嘻嘻的臉色有點難看。

“我聽說臥鋪車廂不少都是干部,他們敢這么得罪人?”宋衛紅一聽說有八卦就清醒過來,掉過頭扒著臥鋪間的門板探頭往另一頭看,一眼過去,不少穿著列寧裝,干部裝的人都站在甬道抗議,不禁咋舌列車長的膽大。

“哪能呢,你沒見掀開的都是年輕的像學生的,要我說這些人也挺厲害的,一眼就能約莫出對方的身份來。”高瘦男青年滿臉的不屑,顯然對列車長車乘務員都有些不滿。

苗然沒有說話,目光不經意的掃過上方的行李架,看到一雙鞋,忍不住咳嗽了一下,從床底下拽出自己的皮箱,對著高瘦男青年笑了笑:“我皮箱里有怕摔的東西,能請你幫忙放到行李架上嗎?”

高瘦男青年到底還年輕,聽了苗然的話臉色一變,抬眼掃過行李架,再轉頭看看笑瞇瞇的苗然,不禁柔和了表情,點了點頭,拎著苗然輕飄飄的皮箱擋在那雙黑色的鞋子前。

他剛放好回來,列車長跟乘務員已經走到這邊了,嚴肅又警惕的看著高瘦男青年和矮胖男青年,待查過票又看了床底,還特意翻了翻高瘦男青年和矮胖男青年卷著的被子。

“呸!神馬玩意兒!”矮胖男青年有些不爽的對著幾個人的背影小聲的呸了也下,看到那個捂著毛巾的乘務員回頭,還豎著眉毛瞪了對方一眼,都是因為他才鬧的這么大。

“到底怎么回事兒啊?”宋衛紅也不睡了,爬下來,看看靠坐著并沒有躺下的苗然,嘿嘿的笑了一下,坐在她的腳下,拉著兩個男青年問了起來。

“那個捂著腦袋的看不起知青,還耍流氓,查票的時候故意把一個女知青給推搡倒了,兩邊吵了起來,后面他非得要把幾個沒票的趕下車,這荒山野嶺的小站,下了車都不知道多久才能等到下一趟,于是兩邊就打起來了。”矮胖男青年兩句就把話說明白了,表情和語氣已經證明了他的立場。

宋衛紅以及旁邊臥鋪的知青都跟著譴責幾句,其中一個剛從家回來知青說起了眾人不知道的事來。

“明明是響應號召光榮下鄉,不知道為什么,回趟家卻跟做了壞事似得,在家待了五天,第二天附近革委會的人就上門了,問我是不是有什么委屈,還要安排我去再學習教導,我就是回家探個親而已!”他比苗然他們還早些,去年(六八年)八月就下鄉了,眼看一年了,才回去看看家人,結果被當做犯罪分子似得防備,惹得他跟家里人都不勝其煩,干脆早早的回來了。

“哎”有些人聽過,有些人感同身受,人多口雜的也不敢表示什么不滿,就只重重的嘆了口氣,這才剛開始,矛盾就已經初露頭角了,往后沒個期限的日子怎么辦?

苗然也跟著嘆了口氣,默默的把油紙包里還剩下的兩個包子和一個茶葉蛋遞給高瘦男青年,用眼睛掃了行李架一眼,他既然跟乘務員打了起來,顯然就是沒買票那波的,那身上也肯定沒什么余錢買吃的,既然做了好事就干脆做到底,算起來大家還都是一條船上的。

天色逐漸暗了下來,車廂里因為剛剛的事吵吵鬧鬧,苗然也睡不著了,翻出一本高中課本繼續看,距離高考恢復還有七八年,這會兒看到那時候沒準也忘光了,可如果不看高中課本,就只能看紅寶書了,在外面,這兩種最安全,相比幾乎都能倒背的紅寶書,苗然選高中課本。

晚飯苗然依舊去餐車吃的,本來想借著挎包從空間里翻出主食來,一摸兜才發現里面的蘋果和杏眉,不自覺的掛上笑容,心情好的放棄湊合的想法,叫了一份茄子肉絲面,又掏出一盒自己熬的肉沫辣醬美美的吃了一頓,等回到位置剛好看到胖瘦男青年跟宋衛紅也都在吃飯,干脆把自己的肉末辣醬遞了過去,又把杏眉給了小男孩兩個。

一夜無話,第二天再醒來,看到缺了一個口的行李架,想來那個人已經不在了,苗然松了口氣,雖然知道知情被抓了也就是再教育或者干脆挨頓打,不會涉及到生命危險,可心里仍然盼著他能平安,這大概就是物傷其類的心情了。

萬幸這次火車沒有晚點太久,早上八點終于抵達了濟南火車站。

火車進站的時候,大家就趴在窗戶上看著滿站臺的人頭涌動,虧得這輛車的終點是濟南,否則苗然真懷疑自己能不能下去車。

隨著人潮大軍一步一挪的,苗然終于出了站,看著陌生中又帶著點親切的城市,滿心感慨,以前她作為東北人來過山東,甚至還在海邊城市旅居了小半年,現在她作為一個到東北插隊的山東人再次回來,可見她跟這兩個地方有著斬不斷的緣分,當然未來還有有第三個城市,那就是待了幾年的首都,她從沒有猶豫過,她要重新回到那個城市去,重新回到那個大學去,做曾經自己的遠古學姐,并盡可能成為以后自己的榜樣。

苗家公館的位置選的極好,周邊環境優美不說,緊挨著的就是濟南市公安局和財政局,礙于這兩個衙門,苗家公館才免于了那些紅衛小將的打砸,后來苗爺爺又找機會把房子捐了出去,自己一家人挪到了一處獨門小院居住,既避開了各種眼線,也得了清凈。

苗然下鄉之后,小院被她租給了一對無兒無女的老夫妻,也不要錢,就只要求他們保持著小院的干凈整潔就行。

這回回來,她沒打算去小院,因為身負秘密而來,她不想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所以只拿著介紹信,在距離苗家公館兩條街的招待所住了下來。

安置好行李,苗然便出了招待所,走到一處無人的僻靜處進了空間,戴上長長的假發套,把眉毛畫粗,臉上也刻意擦了暗色粉底,感謝現代的化妝品和視頻美妝的博主們,發明了能夠讓親媽都認不出的妝容出來。

片刻之后,土里土氣拎著一筐雞蛋的苗然出現在昔日金碧輝煌的苗家公館前。

苗家公館是民國后周邊的老百姓給起的名字,其實對于苗家人來說,這就是苗宅。

如今的苗宅,哪里還有半分昔日光景,黑色鐵藝的大門早已經投入了大煉鋼的熔爐,灰瓦白墻被抹上白灰刷了紅彤彤的標語,有幾處更是殘破不堪,成為另開的旁門,院子里雜物斑駁,精致的花壇已經全部被鏟平,爺爺奶奶鐘愛的牡丹早已經不見蹤跡,如今被小塊的菜園子和長長的晾衣繩取代。

苗然繞著宅子走了兩圈,遇見一抱著小孫子在院子溜達的老人,便主動過去,磕磕巴巴的問起這里是否有位叫張麗紅的人,老人原本警惕的看著她,上下打量了苗然好幾眼,看到她籃子里的雞蛋,忍不住眼睛一亮。

“樓里三十六戶,沒有叫張麗紅的,你跟她什么關系啊?是不是找錯地方了?”老人一邊說,一邊盯著雞蛋咽了咽口水,雖然夏天到來,青菜供應稍微緩解,可肉蛋類的依舊是熱門,限購不說,大多時候根本搶不上。

“怎么會呢?張麗紅是俺姑婆婆,年前的時候給俺婆婆稍話,叫婆婆幫忙攢點雞蛋,她兒媳婦差不多這兩個月生了,捎話的人說她們家就住這個路上最大的宅子里的!”苗然一臉焦急,抓著老人又連連問了好幾句,就連張麗紅的兒子叫什么都說了,這會兒又圍過來幾個人,都搖著頭說沒聽過。

“可憐見的,這大熱天,又大老遠的拎著這些雞蛋也挺不容易的吧”不只老人,旁邊的幾個也都心有期盼,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應,雖然打擊投機倒把,可在缺衣少食的時候,私下交易永遠斬不絕,眾人一邊七嘴八舌的討論周邊有沒有張麗紅一家子,一邊隱晦的鼓動著苗然把雞蛋處理了。

“俺,俺再去周邊問問,要是,要是……晚點我再過來問問看看。”苗然假裝猶豫,那邊見有門兒,連忙又小聲的說了幾句,苗然咬了咬牙,磕磕巴巴的算是應了下來,在眾人殷切的囑咐中,急匆匆的出了苗家公館的大門,回頭看著三層洋樓,慢慢的吐出一口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