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四個小少年插不上嘴,不過云霄和周磊本就同窗,傅君焯和云開也是近鄰,所以兩兩一伙開始嘀咕個沒完。
只另一桌幾位女士也不甘示弱,周夫人傅夫人都很會說話,加上林氏性子柔和,竟也說的笑語不斷。
只得云錦云溪姐妹兩個吃罷飯,呆坐無趣,又不想聽女人們的話題,就接受了圓圓秋蘭姐妹的的編花環提議。秋蘭是遍花環的好手,采幾支長長的菊花枝條,左扭扭,右繞繞,就像遍發辮一樣,不一會,一個精致漂亮的花環就出來了,第一個自然是云溪的了,云溪戴在頭上,聞著野菊花特有的氣味,神清氣爽,高興的不得了。
不一會,幾個小郎君也加入進來,這山頂附近的菊花都遭了殃。都被拽下做了花環,笑笑鬧鬧,最后一群人都戴上了菊花花環,相顧哈哈大笑。
周先生喝的迷迷糊糊,聽見笑聲一看,一群孩子頭戴各式各樣的花環,個個笑顏如花,喜氣洋洋,說不出的年少美好。
不由的哈哈大笑,擲了酒杯,走出亭來。
正了正衣冠,邊踱步邊搖頭晃腦的吟道:“野菊開滿院前坡,無艷無妖別有香。莫嫌醒眼相看過,卻是真心愛澹黃。”
葉源見周先生吟詩,就聽了酒杯,沉思片刻后,高聲道:先生雅興,我也相合一首,‘不去西山相紅葉,獨愛此間菊花黃。佳節重陽貴客來,舉杯暢飲長壽酒。’”
傅明坤站起感嘆道:“你二人都是雅客,只我一個俗氣商人,慚愧慚愧啊!”
傅君焯的爹爹竟然是經商的?一點都看不出來,看相貌儀態跟個教書先生似的,竟然是個商人?
三人復坐下,對飲一杯。
周先生飲罷,笑道:“今日高興,飲的多了,且歇息會。”
又朝云溪揮手:“二娘子且來,老夫有話說。”
云溪很無語,有這么年輕帥氣的老夫?
不過還是乖乖的走上前去,笑嘻嘻的問道:“二娘子在此,不知夫子有何教誨?”
周先生哈哈大笑,指著云溪向葉源笑道:“你這閨女不錯,不錯。”轉過頭來方對云溪道:“今天我得了你的石頭,心里高興,你且說說,想要點什么謝禮?”
原來是有好處啊,這得好好想想,錢財自是不能要,吃的喝的也不缺,周先生是夫子,看著也不是那家貧的,應該有不少書吧。
如此斟酌了一番,說道:“今日我讓爹爹給我一塊地,打算用來種花,不知道先生有沒有關于種花的書?若有不妨送我幾本?”
周先生意外得到這樣的答案,驚訝的問道:“你已經會識字讀書了?”
云溪恍然,想起自己現在還是目不識丁階段。
尷尬的笑道:“現在還不識字,不過爹爹說要教我了,我這么聰明,相信很快就能看書了。”
眾人轟然大笑,這小女娃口氣好大。
周先生想了一會才道:“我家確有幾本關于花卉種植的書,我祖父尤喜花木,多方搜集,才得了幾本,不過此為小道,文人習氣,書中又多鑒賞,栽培之法不多,祖父在世之時,經常和花農探討,每每有心得,就記錄其中。”
頓了頓正色道:“今日我得了你的奇石,要是不送與你倒顯得我小氣,不過此為祖父生前最愛,我只借你兩年,兩年內你好好參詳,最好抄錄下來,兩年后再歸還于我,可好?”
云溪沒想到真到找到花卉栽培的書,以后自己干什么都不用找費勁什么借口了,高興都來不及,怎會嫌棄呢?連聲保證好好保管,等抄錄下來就物歸原主。
如此賓主盡歡,周先生見云溪識趣,就主要提出,要將家中牡丹花種子、月季種子送給云溪,云溪自是連連謝過。
葉夫人也家中只得兩個淘氣兒子,見了云溪這般討喜的小姑娘,喜歡的不得了,還答應等明年開春,蘭花分盆了送她幾株,這更是意外之喜,云溪也高興的拜謝。
傅明坤也笑道:“周先生送書,我就送些筆墨紙硯,給侄女開蒙用,葉兄不要推辭,就當我謝你家的大石頭,想要我掏錢可是不行的。”
葉源笑道:“那個要你錢了,不過我也不和你客氣,筆墨紙硯正需要呢,省得我跑縣里買了。”
如此說笑一陣,云溪得了好多東西,心里美滋滋的。
周先生看天色不早,提意眾人下山歸家,下到山下,也不進門,徑直告辭回縣城去了,傅明坤也領著家人去了,約定明日上山搬運石頭。
葉家眾人回到家中,吃飯休息不提,就說葉源召管家葉福,讓他趕緊找些佃戶,準備好工具,準備明日后山搬運石頭。此時正是農閑時候,佃戶們都賦閑在家,不一會,葉福就預定了好些人,回來報備了。葉源放心睡覺,單等天亮就上山。
再說云溪躺在床上,心里美的冒泡,想自己馬上就可以大干一場了,不由的興奮起來,雖在山上玩了一天,已經很累了,卻輾轉反側,說什么也睡不著覺。最好想想不行,強逼著自己睡了。
農歷九月的清晨,透著微微的寒意,頗有初冬的凜冽之勢。
然而葉源的心中卻火熱一片,能夠討好周先生的機會可不多,周先生之所以是周先生,不是周夫子,哪是有原因的。
原因就是新官家登基六年,殿試不過進行了四次,而這四次殿試錄取的進士中,都有周先生的學生,而周先生的大兒子周璟,年僅二十出頭,春天時候已經是探花了。
據說,周先生的大郎君周璟的文章本不比榜眼差,乃是皇上看周璟年少風流,才有意點為探花郎。
因此周夫子名聲鵲起,私塾人滿為患,被尊稱為周先生。
葉家雖有幾百畝地,在地廣人稀的大名府卻算不得什么大戶人家。葉源自己雖也讀些詩書,卻自知教不出進士之才。若是葉云霄葉云開兄弟能夠得到周先生的青眼,前途有望矣。
葉源深深的吸一口清冽的空氣,帶著眾人出發了。
人可不少,此時秋收剛過,麥苗還小,正是農閑時候,因此不僅葉福請的人來了,聽說了自己來的也不少,再加上傅明坤請來的人,還有婦人小孩湊熱鬧的,熙熙攘攘,像趕大集一樣。這河灣村,葉家和傅家都是大戶,葉家種地,傅家經商,剩下不是佃農就是小戶人家,估計這會兒全村都要空了。
石塊雖大,擋不住人多。
周先生的這塊石頭和葉家的石頭都算不上很大,先找一小石塊放大石頭附近,幾個漢子蹲下身將大石圍住,高喊一聲:“起!”石頭就被掀起來,一邊等著的人眼疾手快,將長長的原木以小石頭插在大石頭下面。
然后先吆喝圍觀群眾讓開,再用力壓下原木另一端,大石塊就被撬翻過去。如此重復這,大石頭就可以搬運了。
傅家選的石頭就麻煩的多了,只好先在石塊下面挖坑,挖好之后再放撬棍,放一根自然是不行的,七八米長的石塊放上八根粗木棍,吆喝著一起發力將石塊掀翻。
不想石塊大也有大的好處,路上小的石塊竟擋它不住,下山倒比葉家運的兩塊小石頭快些了,不過到了山下就不慢下來了,因為它實在是太大了。
云溪醒的時候,葉家的石塊已經運到門口,周先生要的石塊也抬山兩頭牛拉的簡易板車上往縣城去了。
不過葉家門前還是吵吵嚷嚷,熱鬧的很,因為傅明坤設想的用船運石塊的方案被他自己否決了,因為這河灣村的河水深度可遠遠沒法同運河相比,平時看著或許還不算淺,可要放大船卻并不容易,況且北方深秋少雨,河水又淺了不少。可要是直接蹚水過河吧,又有點深了,一堆堆的人七嘴八舌的出主意,看熱鬧。
最后還是定了方案,先挖一條水路往傅家后花園,將水引流,再將老河道填上,然后再運石頭,石頭運過之后,再挖開河道。
如此這般,折騰了上下半個多月,才得以將石頭搬到傅家的大門口,可謂是勞心勞力,不過傅家有錢,不以為許。
搬過之后就請石匠再石塊中央雕出‘傅家莊’兩個大字,果然氣派不凡。
葉源心動不已,也找人上山上尋了一塊大石,安放在大門口的路邊,雕上‘葉家莊’三個大字。
云溪心里笑的不行,其實不管是葉家還是傅家,家里人口都沒那么多,寫上某某莊無非就是比某宅好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