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長安風云第一六八睿宗的決斷
這可是開創歷史的大事,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事!
唐太宗滅東突厥,給突厥人尊為“天可汗”,讓唐朝的政令暢行于大草原,固然讓后人樂道。不過,早在他之前的漢武帝就擊破匈奴,讓匈奴一蹶不振,漢宣帝時匈奴投降,西漢的政令就暢行于大草原之上。
吐蕃不同,從漢宣帝開始進行大戰以來,歷經七百多年,無數的先輩為之拋頭顱,撒熱血,都沒有把這片土地拿下來,睿宗做到了,唐軍做到了!
這是一個嶄新的歷史!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歷史!
段輝精通歷史,深知這兩件事的深遠影響,心神激蕩之下,這話不是說出來的,是唱出來的,比唱出來還更富喜悅之情。
這么重大的消息,睿宗聽了肯定是猛的站起,然后喜滋滋的說上一大堆喜悅之詞。然而,事實并不是如此,睿宗很平靜,平靜得好象在聽故事一般,抬起頭來打量著喜悅不禁的段輝:“打完了?”
“打完了!皇上,您怎么不高興?”段輝望著平靜異常的睿宗,一下子糊涂了。
“高興?”睿宗反問一句,站起身,走了出去,從校尉手里接過軍報,吩咐他們下去歇息,這才展開軍報看了起來。
看完之后,睿宗的表情沒有任何變化,平靜得很,邁步就走。段輝忙問道:“皇上,您去哪里?臣也好準備一下!”
“去太廟!”睿宗只說了三個字,再無其他的說法。
段輝沒辦法。只好帶上幾個人跟了上去。來到太廟,守衛太廟的兵士忙向睿宗見禮,睿宗只是揮揮手。沒有說話。
進入太廟,只見太廟里供著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旦的畫像。睿宗的目光緩緩掠過這些畫像,對身邊的段輝道:“段輝,總有一天,朕的畫像也會給掛上去。以前,朕無功業可言,朕不知道后人會對朕如何評價,心里一直惴惴不安。現在,朕終于可以向祖宗交待了!”
段輝忙回答:“皇上圣明。建此奇功,直追太宗皇上!”
“太宗皇上南征北戰,統兵大戰無數,創建大唐,擊破突厥,被胡人尊為天可汗,朕沒有太宗皇上這份才智與豪情,不可能有太宗皇上的功業!”睿宗搖頭自評,拿起一炷香,點燃。插在香爐里。
然后。睿宗跪了下來,祝道:“高祖、太宗、父皇、皇兄:不孝子孫李旦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天佑大唐。將士用命,十萬將士越石堡城入吐蕃。血戰不斷,終破吐蕃精銳,活捉贊普,攻占吐蕃都城,成華夏偉業!七百年前,漢宣帝用趙充國對西羌用兵以來,歷代先輩嘔血瀝血,意在這片熱土。不孝子孫李旦終成此功,開此沃土,傳之后世!列祖列宗,估我大唐!”
一個頭叫下去,再也起不來了,以額觸地,嗚嗚地哭了起來。
這不是傷心的哭泣,是激動的喜悅!
睿宗兩次為帝,第一次做皇帝不過是武則天手中地傀儡罷了,毫無作為。第二次當皇帝,那是因為李隆基誅殺韋后和安樂公主成功,而不是他自己的作為。重新當上皇帝后,睿宗從來沒有想到過會有今天,從來沒有想到過他會建立如此大業,如今,他必將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響當當的帝王!
功名留傳于后,是帝王地追求。皇帝做到這份上,還有什么遺憾呢?
睿宗為巨大地幸福感所包圍,再也控制不住,異常激動,不由得哭泣起來。
段輝跟隨睿宗時日甚久,深知他的心思,這既是激動的哭泣,更是對祖宗有交待的激動。在唐朝已故的皇帝中,最有作為的要數唐太宗了,其次就是要數唐高宗,因為他有滅西突厥的功業。至于高祖李淵,要不是李世民,他能當上皇帝么?中宗李顯就不用說了,幾年皇帝做下來,身死人手,給老婆和女兒毒死不說,唐朝的積弊更加嚴重,斜封官當道,政令不暢,百姓多有怨聲。
有了大破吐蕃地功業,睿宗的地位在已故皇帝中,應該排在他的父皇高宗李治之后,比起他的兄長李顯,高祖李淵要勝上一鑄,這可是他去年復位以來想都沒有想到過的事情。
段輝既是代睿宗高興,又擔心他哭壞了身子,正要相勸,只見睿宗抹抹眼淚,站起身來:“傳旨,要群臣馬上趕到宣政殿議事!”
應一聲,段輝就派人去傳旨。大捷的消息早就傳遍了長安,群臣得知之后,早就趕來了,哪里還需要去傳旨。
只是有一樣,群臣原本喜滋滋的趕來向睿宗道賀,卻不見睿宗的人影,不由得納悶,直到得到旨意,這才匆匆趕到宣政殿。
群臣一個個滿臉喜色,興奮得好象在屋梁上打鳴的公雞,哪里合得攏嘴了。一見面,群臣相互道賀,好象逢年過節見了面似的,只不過,個個聲調有點高。不能怪他們,這可是我們祖先奮斗了七百多年才完成地大事,不高興得過頭怎么對得起我們地祖先?
就在群臣道賀之際,卻聽內侍內細的聲音響起:“皇上駕到,列位臣工覲見!”
歷來只有群臣先到地份,就沒有皇帝先到的事情,群臣忙忙慌慌地趕進宣政殿,向睿宗行禮:“參見皇上!”
群臣個個喜悅不禁,就連一向沉穩的李隆基也是忍不住一臉的喜氣,太平公主就不用說了,笑得跟開心果似的,睿宗卻是一臉的平靜,仿佛吐蕃大捷不存在似的,群臣不由得有點納悶。
睿宗擺擺手,要群臣平身。
蕭至忠第一個出列。道:“皇上,吐蕃大捷開我華夏疆土,實為華夏千百年來未有之盛事。臣以為,當大慶七日!”
“臣等附議!”群臣齊聲附和。
就連史官吳兢也是激情滿滿的道:“皇上,臣身為史官。深知這片疆土得來之不易。該當慶賀!”
史官的權力不大,卻很重要,不要說群臣怕史官,就是皇帝也要懼三分,吳兢如此一說,無異于讓激動的群臣更加振奮了,紛紛稱是。
睿宗并沒有表態,而是看著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笑呵呵地道:“皇兄。小妹以為各位大臣說得有理,這是大唐繼父皇滅西突厥以來最為重大的喜事了,不僅要慶賀,還要大慶!應該把各地的刺史召回長安,讓他們也來參加。”
“三郎以為呢?”睿宗看著李隆基。
攻打石堡城是李隆基地提議,曾經一度不順,讓他感到極大的壓力。現在,不僅石堡城給拿下了,連吐蕃也給攻破了,他這個始作俑輕松無比:“父皇。兒臣以為姑姑所言極是!”
“都這樣認為?”睿宗掃視群臣。
沒有人反對。睿宗這才道:“你們都認為這是大事,沒錯。是大事,一件很大的事情!七百多年來。我們地先輩奮爭不休,方能有今日大唐之所成,能不說是大事?若不是大事,就對不起我們地先輩!
“慶賀,那是應該的,必然要大張旗鼓的慶賀!”
“皇上圣明!”群臣忙頌揚一句。
睿宗接著道:“朕問你們,現在,大唐最緊要的事情是什么?”
“皇上,這還用問么,當然是慶賀,慶賀吐蕃大捷呀!皇上,您聽,百姓的歡呼聲直上云霄呢!”竇懷貞率先回答。
此時的長安一片沸騰,歡呼聲在數十里外都能聽到。
群臣馬上附議。睿宗卻不同意他們的看法:“你們都以為現在最緊要的事情是慶賀,而朕卻以為不是,你們這是目光短淺!朕以為,現在最重要地事情就是善后!”
目光冷冷,神威凜凜,掃視著群臣,自有一股帝王威儀。
群臣不太同意他的看法,正要委婉反駁,只聽睿宗接著道:“你們想想,一場大戰下來,將士死傷多少?陣亡將士的后事該如何處理?傷殘將士又該如何安排?十萬大軍征戰吐蕃,他們的給養,你們考慮過沒有?”
一連串的問題拋出來,澆滅了群臣的激情,個個一下子傻了。
睿宗說的在理,很在理,這些都是目前最需要處理的事情,群臣只顧著高興,卻沒有想到這點,不由得愣住了。
太平公主笑道:“皇兄所言有理,臣等受教了!只是,皇兄,這些自有朝廷法度,按照法度辦理就是了!”
唐朝的軍制很完善,賞罰分明,這是唐軍能征善戰的一個重要原因。她說得沒錯,軍制早就建立好了,只需要按章辦理就是了。
群臣齊聲附和。
睿宗冷冷地掃視群臣:“光有軍制就夠了?你們都忙著慶賀,這些事誰來做?難道就讓陣亡將士埋骨異鄉,讓他們地英靈不能回歸故里?三郎,你來說。”
李隆基臉上的喜悅不見了,又恢復了原本地平靜:“父皇訓誨極是,兒臣知罪!父皇請放心,兒臣這就辦理!父皇,兒臣以為,為今之計,大唐最緊要的事情,并不是慶賀,而是善后。慶賀這事勢在必行,不過,兒臣以為該當押后,得等征戰地將士們歸來,再一起慶賀也不遲!”
“三郎所言極是!”睿宗微微點頭,意示贊許:“還有呢?”李隆基接著道:“父皇,兒臣以為,善后之事很多,容兒臣一一詳稟。一是朝廷應該安排人,把陣亡將士的尸骨運回來,讓將士們魂歸故里!現在正是八月底了,天氣依然很熱,陣亡將士的尸骨很難保存完好,即使這樣,也應該把他們的英靈召回故鄉!”
文官倒沒有什么反應,一眾武將卻是激動難已:“太子英明!”
在睿宗的贊許中,李隆基往下說:“傷殘的將士。朝廷應該把他們接回來,讓他們接受最好的醫治,這是其二。其三。朝廷得加緊運糧,不能讓將士們餓肚子。此事,有張說在吐蕃。兒臣甚為放心。其四。朝廷應該馬上派一批官員進入吐蕃,協助張說處理政務,此為穩定吐蕃之要害!”
張說現在缺的就是人手,僅憑他當初進入吐蕃時帶去的那些官員,根本就不夠。原先根本就沒有想到這一仗居然打得如此之順利,唐軍居然把吐蕃地軍隊給全部殲滅了,占領的土地超過了最好的設想。
睿宗當場拍板:“派官員這事,吏部馬上著手粼選。一定要德才兼具地官員去。不能以為我們勝利了,是讓他們去作威作福,朕要他們去治理吐蕃,要盡公不顧私!”
吏部尚書忙領命。
睿宗接著道:“治理吐蕃的方略,雖然早已商量過,不過,這事還應該確定下來。晚榮在進軍途中,就在著手廢除奴隸,張說接手之后,廢奴這件事轟轟烈烈的展開。得到奴隸地支持。這是大唐能夠完勝地根本原因,因而。朕乾綱獨斷:在吐蕃廢除奴隸!分給他們草地、牧場、牛羊,讓他們過上正常人的日子!只有這樣。大唐才能在吐蕃立足!華夏才能永遠擁有這片土地!”
廢除奴隸雖然勢在必行,不過,經由睿宗最后確立下來,其意義非常重大。睿宗在群臣皆以為該是慶賀的時節,卻想到此事,做如此決斷,何其不易也!
這點,群臣不會有人反對,無不是齊聲頌揚睿宗圣明。
睿宗站起身來:“七百年來,我們的先輩歷經艱險,都沒有把吐蕃納入版圖,原因何在?并不是我們的祖先不夠英勇,而是因為吐蕃的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無法叩開其險關要隘。現在,大唐擁有了火炮,吐蕃的險關不再是固若金湯,這才是大唐成功的關鍵處。
“險峻地地勢,導致交通不便,大軍的補給難以為繼。朕以為,還當民夫,從隴西開始,修一條大道通往邏些城!你們來議議,這事可行與否!”睿宗目光炯炯。
地勢險要,交通不便,糧草補給困難,讓唐軍吃足了苦頭。炮兵吃的苦是最多的,他們硬是用肩頭把火炮抬到了前方。若是有一條坦途,一切都將改觀。
不過,睿宗這一設想,還是把群臣嚇了一大跳,蕭至忠馬上就反對:“皇上,要從隴西修一條坦途到達邏些城,談何容易!民力巨耗,國庫將為之一空呀!”
竇懷貞也不同意:“皇上,便捷交通,對吐蕃固然重要,只是要以大唐的財力為計。如今,大唐積弊甚多,國庫大不如前,再加上,剛剛打了大勝仗,賞賜將士們就要耗費無數,若是現在修路,國庫恐難支撐。”
群臣一下了炸鍋了,議論紛紛,反對修路。
過了老一陣,李隆基這才緩緩開口,道:“諸位所言,固然是問題所在。困難是很大,就要看值不值了!若是值得,再大的困難也要去修!你們當中,有不少人好嶺南的荔枝,你們可知荔枝如何得來的?蕭至忠,你愛吃荔枝,你說說看。”
“荔枝味美,是以臣愛之!”蕭至忠應一聲,道:“荔枝產于嶺南,是從五嶺大道運來的。”
李隆基點頭道:“沒錯!五嶺把中原與嶺南隔開,為了連結中原與嶺南,這才在五嶺中開出了這條通道。在沒有五嶺通道之前,秦始皇如何把嶺南融化的呢?秦軍進入嶺南,一開始打得并不順利,因為糧草難以為繼。與我們今天征戰吐蕃何其相似?
“為了解決大軍地糧草,秦始皇決定把湘水與漓水連接起來,開鑿了靈渠,解決了大軍地后顧之憂,秦軍才順利的攻占了嶺南,才有秦始皇融化嶺南之事。你蕭至忠才能吃到嶺南地荔枝。”
蕭至忠臉一紅,訕訕難言。
只聽李隆基接著道:“將士們費盡千辛萬苦打下這片熱土,若是沒有一條可以使用的坦途,一旦吐蕃有事,大軍如何增援?父皇,兒臣以為,這路是必須修地。”
經過李隆基這解說,群臣不敢再持異議,由反對變成贊成。
睿宗很是欣慰的道:“三郎此言,甚合朕意。不過,竇卿說得也有道理,賞賜將士們,必將耗費巨大,現在國庫無力支撐,這事等緩一緩,緩上一年半載再說。”
如此,是兩邊兼顧,群臣自無異言。
睿宗這一決定,影響深遠,正是因為睿宗決定要修一條連接隴西與邏些城的道路,使得吐蕃與華夏更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為吐蕃進一步接受華夏文明創造好了條件。
睿宗踱了下來,在群臣中走了一陣,這才道:“大家都說說,為何突厥人在北方越來越猖狂?”
自從武則天處理突厥問題失誤以后,頡利可汗的后人就反叛了,建立了后突厥,不斷騷擾北方,使得安北都護府沒法在塞北立足,不得不南遷至長城以南。
東突厥人曾經歸順唐朝,繼而又反叛,實力雖然大不如前,也不容小視,曾經一度兵臨云州,兵鋒遙指中原腹地。
這是唐人的恥辱,睿宗一提起這事,群臣一臉的氣憤,卻沒有人說話。
睿宗最后道:“說到底,不是大唐國力不繼,不是大唐沒有實力。是因為,大唐為吐蕃和大食捆住了手腳。用來防范吐蕃的軍隊不下十萬之眾,用于防范吐蕃的耗費不計其數。現在,吐蕃已經不復存在了,該是大唐騰出手來,和突厥人算帳的時候了!
“三郎,從吐蕃撤軍一事,你要安排好!來年,朕要和突厥人照照面了!”
目光炯炯,雄視前方,威儀堂堂!.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