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風云記

0377拜訪朱永軍

正文0377拜訪朱永軍

正文0377拜訪朱永軍

說起送禮,而且是沒有“名份”的送禮,對常寧和丁國明來說,都是破天荒的頭一回。

如果說請客是體制內的基本課,講究的是面面俱到,不可或缺,那么送禮就是一門高級課程,其中的學問奧妙無窮,講究頗多。

具體到下級給上級送禮,從小長于官宦之家的尤佳總結說,其中有為公辦事型,有急事求人型,有追求進步型,還有禮節型,投靠型,投資型等等,等等。

她把常寧的送禮,稱為投石問路型,或者叫沒事找抽型,當時害得常寧郁悶了小半天,把個尤佳壓在沙發上狠狠的“辦”了一回。

丁國明做過朱永軍的秘書,去拜訪一下是完全應該的,可這小子有點人窮志短,死要面子活受罪,空著手不愿去,買禮物又沒有錢,逼得常寧陪著他走上一回。

要是常寧一個人上門,以他的脾氣和背景,根本用不著購買如此貴重的名家名作,這還是尤佳和畫院的負責人相熟,以八折優惠買下來的,一共買了三幅,另兩幅準備送給王國維和單云飛。

在越野車上,丁國明打開那幅山水畫,瞅了好一會,非常“內行”的說,小常,又讓你破費了,這可是名家原作,起碼得好幾千元呢。

常寧嗯啊的應著,心里苦笑不已,之江省第一大畫家葉陶玉的大作,到了這土包子的眼里,價格竟一下子縮水了十多倍,他老人家要是聽見,非氣得吐血三碗不可,要知道,葉老先生就是閉起眼睛胡亂畫上幾筆,都能在港澳臺賣上萬兒八千的呢。

他不敢明說,禮物是以兩人共同的名義送的,他當然沒想丁國明付他一半的錢,而是怕他知道后,會因此幾天幾夜的合不上眼。

朱永軍當了省委組織部長,自然住進了常委樓里,雖是黃昏,但偶爾還能碰上幾個散步的人,那幅名叫“之江春景”的畫卷,被常寧巧妙的夾在風衣里,免得引起別人的好奇。

開門的是朱永軍的老婆周紅娜,看上去挺年輕,聽說她是一位作家,還是全國作家協會理事,現在在湖城大學做兼職教授,以前朱永軍在青州工作的時候,她是不定期的常去探親,故而身為秘書的丁國明是見過的。

丁國明甫一見面,就阿姨阿姨的叫個不停,常寧只好呆在一邊傻笑,瞧人家這么年輕,阿姨阿姨的叫著,人家還不一定喜歡呢。

周紅娜望著常寧,微笑著說道:“我聽老朱說過了,這位一定是大名頂頂的鐵口神算小半仙吧。”

常寧不好意思的笑著,欠欠身子恭敬的說道:“阿姨您好,我是常寧,朱部長的老部下。”

周紅娜微笑的點點頭,和兩人握過手,關了院子的門,一手一個拽住胳膊,大大方方的說道:“快進來快進來,老朱等你們一會了。”

寒喧和招呼過后,周紅娜為常寧和丁國明各泡上一杯茶后,退到了朱永軍身邊。

那幅‘之江春景’的山水畫,是常寧進門前塞到丁國明手中的,現在正被朱永軍周紅娜兩口子欣賞著。

兩年多沒見,朱永軍一點也不見老,仿佛歲月的劃痕刻不到他的臉上,只是身材比在青州時豐滿多了,似乎有些發福的跡象。

朱永軍將畫卷遞給周紅娜,微笑著問道:“國明,這是你送給我的嗎?你怎么也學起這一套了,咱們分手時怎么說的來著,你都忘記了?”

丁國明靦腆的笑著,一臉窘態顯露無遺,還好他有常寧這個擋箭牌,這也是兩人在來的路上早就商量好了的。

“朱書記,這是小常的主意,我說咱們送幾瓶朱書記愛喝的青州大曲,可他說太寒磣,一個人跑到街上買了幅幾千元的畫。”

幾千元?朱永軍和周紅娜相視一眼,兩人都是識貨之人,葉陶玉的畫作,在港臺都炒到幾萬元了,象這幅‘之江春景’,就是在國內,起碼也值個三萬以上。

周紅娜正欲開口,朱永軍卻一個眼神制止了他,這是小半仙怕給丁國明增加心理負擔,有意把價格說得很低的,朱永軍當然不想去點破。

“我說嘛,這準是人家小半仙的主意,大財主了么,出手闊綽,一擲千金,在之江省我還沒見到第二位呢。”

朱永軍一邊微笑,一邊慢聲細語的說著,常寧呵呵一樂,沖著丁國明說道:

“國明哥,我說什么來著,老領導有點不認識咱們了,咱們純屬是沒事找抽型么。”

朱永軍笑而不語,幫著收起畫作遞給周紅娜,然后揮一下手,爽快的說道:

“紅娜,收起來吧,你記好了,以后凡是青陽的小半仙上門,不許他空著手上門,他送什么,咱們就收什么,來者不拒,決不跟他客氣。”

朱永軍也想明白了,以小半仙的背景,他本無需來上門拜訪,過去的關糸其實也不淺不深,還沒到恭送如此重禮的地步。

可小半仙完全是為了丁國明這個老實人啊,到了丁國明這個層次,拜個山頭找個靠山完全是應該的,怎么說也是自己的老部下啊。

當然,小半仙狡猾刁鉆,乘著陪丁國明拜訪老領導之機,把自己也歸到了他朱永軍的“門下”,既幫了朋友,又為了自己,一舉兩得。

在之江省,朱永軍絕對算得上是個另類,他和省內各方的力量沒有任何交集,這幾年除了和原省委書記陳思透有些來往外,他和其他人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作為紅墻里出來的人,朱永軍在來之江省工作之前,就被列入了中組部后備干部考察名單,所以他的身份超然而獨立。

在青州擔任地委書記時,朱永軍就是四平八穩,到了寧州市,還是他慣有的工作作風,用王國維的話說,這是聰明的朱永軍在熬過那必經的臺階。

寧州市是之江省的工業重鎮,市委書記是當然的省委常委,可王國維和單云飛說過,省委常委會上每次發言最少的那個人,一定是朱永軍。

朱永軍遞給常寧和丁國明各一支香煙,還非得親自為兩人點上火,整得兩人很不好意思,半推半就的接受了朱永軍的服務。

“國明一如既往,穩步前進,小常當仁不讓,突飛猛進,青州后繼有人啊。”

丁國明惶恐的一笑,不安的說道:“朱書記,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心里慚愧啊,現在我們幾個縣的跨躍式發展剛剛起步,以后少不了要麻煩您了。”

“當然,責無旁貸的事嘛,我這里鈔票沒有,人才還是多得很,保證敞開供應。”

朱永軍顯得比以前豪爽多了,這從他說話的口氣和音量上就能揣測得出來,常寧心想,也許陳思透書記走之前,就把朱永軍當成了未來的代理人了吧。

在京城的時候,老爺子說過,朱永軍和他老子一脈相承,決不會把全部身家壓在任何一邊,誰都可以和他合作,可誰也別想和他永遠的合作。

“小常,你的時機抓得不錯啊,方向也很對頭,青陽望海龍門三縣共同發展,很有前途嘛。”

常寧聽得心里一動,不愧為省委常委,高瞻遠矚,一下子抓住了問題的核心所在,其實,這也是他今晚拜訪朱永軍的真正目的,為三個縣的發展和未來的三合一,贏得朱永軍的支持。

“朱書記,我們的設想還很粗糙,幾時我讓國明哥拿過來,請您再給把把關。”

常寧搞了一個三縣合一、升格為地級市的計劃,但他并沒有公開拿出來,只是私下里流傳,沒想到省委領導也有所而聞了。

“嗯,行,我可以幫你看看,但我事先聲明,我僅代表我個人喲。”

常寧心里又是一動,朱永軍答得這么干脆,既說明他個人的支持,也說明省委的主流傾向,以朱永軍向來謹慎小心的為人,在事情沒有明朗化之前,是絕對不會先表露自己態度的。

丁國明激動的說道:“朱書記,有您的支持,我們就更有信心了。”

朱永軍擺擺手,淡然的一笑,“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們大家只不過恰逢其會罷了。”

常寧聽得心里一凜,朱永軍的話一定是有所指向,便忍不住試探道:

“朱書記,上次王省長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批評了我們青州地區,大家私下都很有些委屈,說王省長沒有看到我們的成績呢。”

朱永軍微微一笑,明白常寧想知道什么,稍作沉吟后說道:

“是王書記,不是王省長了,呵呵,我怎么沒聽出王書記在全盤否定青州的工作呢,他幾天前還跟我說,永軍同志,青陽的孫華洋干得不錯,你們組織部應該多加關注嘛。”

除了周紅娜,客廳里的三個男人都會心的笑了,孫華洋是王群驥的親信,他不夸他還能夸誰。

“小常干得漂亮,孫華洋就是你們青陽的晴雨表嘛。”

朱永軍頓了頓,望著常寧,忽地端起臉說道:

“小常,有人向我反映,你在黨校的表現很不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