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年代:發家致富從倒賣開始

第430章 打井前的準備

第430章打井前的準備第430章打井前的準備(1/1)

武大慶看看他們:“張局,夏春竹,你們是怎么湊到一塊的?”

夏春竹舉著相機又給武大慶拍張特寫,然后俏皮將相機舉到一旁:“那你猜呢?”

“莫非你就是?”

夏春竹故意做出生氣表情:“我要是知道那個遲遲不交貨的人就是你,在海城的時候我就張口跟你要了。沒想到你說的忙,就是偷偷陪女朋友……”

“哎呀,這件事你就別挖苦我了,陪女朋友只是我忙的其中一項內容。”

張云鵬瞅著他們倆笑著:“既然你們都認識,就不用我費力介紹了,看到大慶沒事我就放心。”

原來夏春竹把見面地點定在報社樓下茶樓,是因為她一早約了喜劇演員楊丑男要做一個專訪。

可恰好這個時候張云鵬電話又打來了,武大慶給張云鵬打電話的時候,張云鵬沒聽清,還以為是武大慶被車撞了。

夏春竹原本對楊丑男就沒什么好感,立即給報社打電話取消采訪楊丑男行程,便跟張云鵬急匆匆趕了過來。

第二天,楊丑男的名字便上了頭版。

他的火爆程度達到了他人生巔峰,不過這火是被罵火的,夏春竹專門出了一篇報道楊丑男騎車罵人文章,郭優秀文質彬彬苦大仇深形象和楊丑男舞臺上的光鮮亮麗形成巨大反差。

郭優秀又成為廣大農民一個縮影,他忍氣吞聲,彬彬有禮,換來的不是對方關心,而是謾罵,和城里人的優越感,歧視和惡語相向。

尤其是郭優秀的“面黃肌瘦”讓人看著心疼,縣報社領導看到后,當即決定免費向郭優秀同志免費贈閱全年報紙。

楊丑男還沒明白是怎么回事,當天就收到劇團領導處理意見,責令他賠付郭優秀全部醫藥費和營養費不說,因為其影響惡劣,并將其開除劇團。

這么處理大快人心。

武大慶心生感慨。

還是他們這個時代好,黑的就是黑的,黑的不能翻紅。

如果在李域他們那個年代,那些沒有道德的演員罵他的人越多,他的人氣越高,賺的錢也越多,簡直天理難容。

不過這些都是后話,武大慶幫郭優秀交完住院費,又將紅外理療儀給了夏春竹之后,這才回到了武家溝。

只是他腦子里一直有個問號,夏春竹又是什么家庭背景,當下這個社會,能一下子拿出一萬七的可不是普通人。

等他從自己后院出來,發現院門口排起了賣豆子的長隊,附近公社大隊知道他收豆子,給的價錢又高,都紛紛扛著自家豆子過來。

大牛、白玉蘭、齊飛三個忙活的滿頭是汗,不知誰喊了一聲,幾人才注意到武大慶回來。

白玉蘭看著長長的隊伍有些糾結,她拉了拉武大慶,小聲說道:“大慶啊,來賣豆子的人太多了,咱們還收嗎?”

“收,有多少收多少。”

說著,武大慶從眼前袋子里掏出一把豆子,他以前對大豆沒有深入了解,打接觸到收豆子才注意到未來世界大豆和這個時代大豆區別。

未來世界大豆,產量高,種子經過定向改良,工業化適配,例如榨油就是當下豆子出油量兩倍;他們這個時代豆子,產量低,一畝至多產200到400斤,抗病性也不好,但風味獨特,有濃郁的豆香,非常適合制作傳統豆制品。

例如納豆、豆豉,醬油、發酵制品,部分品種還能用于藥膳和地方美食。

所以,武大決定,把這個時代收來的豆子賣到未來,未來的豆子再拿到他們這個時代賣,互相補充優點和缺點。

見大牛那邊忙不過來,武大慶連忙過去過稱,大牛突然想起一件事,煞有心思的看著武大慶:“武哥,你說咱今天去趟兵工廠是不是忘了什么事?”

“好家伙,我忘了跟田小武要泡沫箱子了。”

經大牛一提,武大慶這才想起來為啥去的兵工廠。

專程再去一回是不可能了,只能過后給田小武打電話,讓他給自己準備點泡沫箱子。

晚飯是牛大娘幫著做的,秋天曬的干土豆片和干豆角,用豬大油燉的,干豆角上裹著一層薄薄的豬大油,吃起來比吃肉都香。

鍋邊還貼了一圈玉米餅子,金黃金黃的玉米餅子帶著糊咖,底部又沾了燉豆角香味,咬一口崩提多香。

吃完晚飯,武大慶這才得空去蔬菜大棚那邊看看。

負責挑水的社員依舊在用扁擔挑水,他們抬著沉重水桶雖然步履矯健,但額頭還是淌滿了汗水。

除了春天村頭挖的那兩口井,武家溝主要水源都來自井水,社員們用水都很不方便。

武大慶走到武剛近前:“武叔,總挑水不是事,我們應該打兩口井了,以后澆水也會方便多。”

武剛有些為難:“可是地馬上就要凍了,這時張羅社員們挖井,可是個大工程啊。”

“井早晚都得弄,早挖早受益,武叔你忘了開春的時候,要是再上天旱,損失的就不只是莊稼,還有咱一棚子菜。”

“可這活兒不好干啊。”

“沒事,只要您點頭,我就去找羅書記聯系打井隊。”

打井隊打一口井20,擱以往武剛是萬萬舍不得的,可今天不一樣了,光墻的小白菜就賣了200塊。

這一棚一棚的蔬菜,要是侍弄好了,日后那得出多錢?

“成,你聯系吧,我給你開介紹信。”

“誒。”

武大慶又煞有心事地繞著蔬菜大棚轉了兩圈,額間又皺成一個川字。

武剛立刻緊張:“大慶,你是不是又看出什么事?”

“我是想起教我蔬菜大棚技術葛教授給我講過的一個案例,他之前建過的一個大棚,因為沒有防火意識,一場火災讓三十畝大棚化作廢墟。”

“不但辛苦建的大棚沒了,還死了人。”

“武叔,我們大棚沒有任何消防設施,經受不了任何一顆火星子。”

武剛用滿裂口的手抓吧泥土:“再用老法子,土坯里摻麥稈,抹三層黃泥,以前都是用這種方法防火。”

這是老一輩人智慧。

武大慶:“那在每個棚子里都挖一個蓄水池,我還聽說城里有一種叫滅火器的東西,我問李域能不能幫我們弄點,防范于未然。”

“滅火器?那是啥子東西?”

“我也不知道,就是滅火用的吧,聽說很先進,”

“好,那咱爺倆分頭行動,說干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