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嫁

盛世(上)

然后她便開始猶豫了。

是留下照顧小孫子,還是回去照顧大孫子。

盛鈺見錦瑜睡的安穩,這才打算出門好好端詳一眼兒子。一出來便看到盛老夫人愁眉不展的……“母親,可是有心事?”盛老夫人輕嘆……“怎么又是個孫兒。”她其實想說,如果是孫女,她便不必猶豫了,直接留下了。

盛鈺也跟著一嘆。

“誰說不是呢。旁人家想要個孫子繼承家業,咱家又不缺繼承家業的。怎么又生了個兒子呢。”更讓盛四少氣憤和不甘的是,又多了一個和他爭錦瑜的。他這‘護妻’大戰何時才能結束。

“混賬話。多子多福……多生幾個兒子才好。”

“……母親這根本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我這個平頭百姓點燈。憑什么母親喜歡孫女,我卻不能嘆一聲這次又沒機會抱女兒了。母親年紀越大,越發的獨斷專行了。”這話自然是玩笑居多,盛老夫人也不氣。她重重一哼,擺出一幅威儀的神情來。

“我喜歡孫女繞膝,小丫頭多可愛。胖乎乎的,小臉白凈凈的。不過也無妨,讓錦瑜再接再力便是。”

“母親確定只要錦瑜一個再接再力?”

“……混小子。錦瑜母子平安,你終于有了說笑的心情了。”

兒子再次留在血房陪產,盛老夫人已經懶得說了。她如今算是看明白了,自始至終,被蒙在骨里的那個都是她。什么兒子因為孝順這才有了求娶錦瑜之心。

什么娶妻不過是權宜之計,娶誰都無所謂啊。

根本就是說來哄騙她老人家的。

自己的兒子,骨子里那狡詐勁啊,她做母親的這些年終于看透了。他是早早相中了錦瑜,然后怕她因為門第拒絕,這才‘算計’她,由她出面向宋家提親。

總之,錦瑜入門前,這小子心里怕是早把人家當成珍寶了。

至于后來,二人并不見多親近,只能稱為相敬如賓,那全是演給旁人看的,也許那時兒子心里還有諸多隱憂。如今看來,很多事情盛鈺都在暗中擺平了,這才開啟*寵*妻模式。

終于不怕人看了。

“四郎,不管得男得女,都是老天的恩賜。你要惜福。”盛鈺見盛老夫人說起正事來,斂了散漫正色道。“兒子知道。我從不在意得男得女,我只求錦瑜平安。

母親,錦瑜痛極時我甚至在想,如果能舍了這孩子,換錦瑜少痛些,我也是愿意的。母親,兒子是否太心狠了些。”盛鈺剛才有一瞬間,真有這樣的念頭從腦海中閃過。

盛老夫人輕嘆一聲。

摸了摸兒子的頭。

兒子大了,如今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可在母親眼中,不管兒子多大,永遠是需要她保護照顧的那個。“傻小子,你這是太在意錦瑜了。

這也沒什么。我們盛家的男人,哪個不疼妻子?

你父親當年對我也十分敬重憐惜。如今你二哥更是把你二嫂當成眼珠子,眼睛都不敢眨的盯著,生怕眨眼間你二嫂有個小磕小碰的。和你二哥比起來,你也不可如此。你那樣想,也無可厚非,畢竟孩子只是附屬的……你和錦瑜才是彼此要共度一生的那個。

只是,想想便罷了。你若真的傷了我孫兒,小心老婆子我跟你拼命。”

盛鈺笑笑。“不必母親拼命,哪怕我傷了孩子一根汗毛,錦瑜也會跟我拼命的。”

“你知道便好。”

母親兩個隨后沉默下來,最終盛老夫人調子鄭重的對盛鈺說道。“想法子讓你大哥回來吧。他年紀也不小了,和江氏這么拖著也不是個事。他若真的對江氏還有一分余情,便讓他給江氏一個機會,如果沒有,便早日找個合心意的吧。

你們幾個都成家立業了,有人在身邊噓寒問暖。我便是死了,也能瞑目了。”

盛鈺點頭。“好,我會讓大哥盡快回京。”

“我留下坐鎮。你一個男人,也不知道如何照顧月子。一會讓玉嬤嬤去大宅把冬哥兒接過來。他如今有了弟弟,也該有個哥哥樣子了。”

“一切由母親做主。”

盛鈺索性把府中諸事全全托付給盛老夫人。他只一門心思陪在錦瑜身邊。

至于如何讓大哥回京?

法子自是有的,只是要多用些心機罷了……

半個月后,二少夫人同樣生下一個男嬰,盛老夫人抱孫女的愿望還是沒有實現。

盛四少再次得子,這次十分低調,知道的人不多,只和盛鈺私交好的幾人知道。

漸漸開始有人上門恭賀。

而盛鈺趁此兒子滿月之機,把幾人約到書房。

足足談了一個下午。直到晚膳時,錦瑜才得機見到盛鈺。

懷里抱著孩子,錦瑜一邊輕輕搖著哄小家伙入睡,一邊用眼神詢問盛鈺。盛鈺對她點點頭,暖玉眉頭這才一展。“今日光忙著在書房議事了,都沒機會吃上一口小家伙的滿月宴。”“不過是些平常菜式,有什么稀奇的。倒是該給小家伙取個名字了,總不好小家伙小家伙的叫。”

對于二子的小名,夫妻二人一直沒有決定。

盛老夫人的意思是直接便叫秋哥兒……

一個秋哥兒,一個冬哥兒。盛鈺覺得這更像兩個討債鬼了。一個冬哥兒便夠了,二兒子一定不能圖省事了。

“叫小九如何?”為什么叫小九,實在一目了然的緊。

生他時正是陰歷九月天。

“這和秋哥兒有什么不同?”不是異曲同工嗎?干脆直接叫秋哥兒便是了,好叫又省心。

“自然是不同的,秋哥兒三個字,小九兩個字,而且聽起來更朗朗上口。”盛鈺一本正經的辯道。“若他早幾日,八月落地呢?”“自然就得喚小八。小八也不錯,不過不及小九,九可是吉利數。沒什么比它更大的了。”

于是,才滿月的小家伙,便有了小九這么個聽起來小俗,盛鈺卻覺得大雅的名字。

以至未來有人喚‘小九公子’四個字,總讓那個模樣承襲了父親,性子也一脈相承的小少年蹙眉……小九小九小酒,這名字一聽就不正經。

這次,秦家沒有送來賀禮,自從錦瑜有喜,盛鈺便明顯和秦家疏遠了。

秦戈似乎也沒了野心。

對于秦家的‘版圖’突然間心灰意冷了。秦老爺便是再急,可是不管他怎么鞭策秦戈,罵也好,打也罷。秦戈都那么一幅要死不活的樣子。

事后錦瑜才知道,元寒和盛鈺暗中安排了一場好戲。

最終把‘秦茹’葬進了秦家祖墳。

因為這件大事,盛鈺和元寒最終順利和秦家‘解約’。

而后,元寒帶著秦桑榆突然出京,據說秦桑榆最大的愿望便是重新走一遍小時候走過的那條路。就是她被拐出京中,最終到了長安的那條路,那條路雖然艱辛,而且都是不愉快的記憶。可是憶苦方能思甜,秦桑榆覺得如果不走一遍,自己心里始終有些事情悟不透。她的意思是自己出行,不想她一開口,元寒便表示愿意陪同。

于是,夫妻二人靜悄悄的離京了。

秦家沒了秦戈主持大局,秦皇后在宮中也越發的舉步為艱了。

皇帝如今明顯更疼四皇子。方華在宮中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她倒真的派人幾次上門,做出一幅求才若渴的樣子。可是盛鈺一直以來都是名聲大,作為卻小,漸漸的,有人開始傳盛四少不過徒有虛名罷了。

那之后,方華似乎放棄了。再不來叨擾。

梅夫人最終回了長安,按她的話說,她在長安城住了十幾年,對梅園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她想以后余生都在那里……梅夫人離開京中數日后,無塵突然登門,錦瑜不知道無塵在書房和盛鈺說了什么,盛鈺只告訴她,師父最終參悟了,終于明白這世上,任何東西要想得到,都要苦求。

所以他決定去長安苦求梅夫人的諒解。

木桓本就是個伶俐的孩子,再加上盛鈺從旁指點。小小年紀,已然出口成章,盛鈺著重教導他如何為君?如何造福蒼生,如何當一個明君。

木桓確是不負盛鈺的期望。

隨著年長,越發的老成持重。小九周歲時,他已經一手拉著冬哥兒,一手拉著小九,給兩人講三字經了。而且講的有模有樣,冬哥兒聽的認真,小九竟然也似懂非懂的安靜聽著。那幅畫面,讓錦瑜突然對木桓有了信心……

小九周歲生日后,盛大少終于回京了。

他是帶著傷回來的,原來開春后,北苑又興兵事。

盛崎帶兵和北苑三皇子大打一場,最終二人不分輸贏,伯仲之間。北苑皇位之爭上演的越發的如火如荼。原本早該斷氣的老皇帝,一直茍延殘喘著,以至三皇子苑昱謹最終沒了爭斗之心,他得急著趕回去爭位,若是去的遲了,他連個閑王都撈不到,再加上他打探出盛崎是盛鈺的長兄,更加不會對盛崎下狠手了。

最終,二人各領各兵,各回各家。

皇帝不知苑昱謹‘放水’了,只當他和傳說中從無敗績的北苑三皇子打了個平手。

雖說沒勝,可也沒敗啊。而且順利守住了北境門戶。皇帝例行嘉獎,盛崎這次回京,是來受封賞的。同行的自然還有盛子實。

錦瑜已經許久未見盛子實了,上次見他,還是冬哥兒周歲生辰前,如今小九都能滿地跑了。

再見盛子實,錦瑜心中早已一片坦然。盛子實見到錦瑜,先是躬身行禮,隨后抱起小九,拉上冬哥兒,說是要和小兄弟交流感情。晚上小兄弟二人回來時,已經一口一個子實哥哥了。

盛大少的傷并不致命,在家休養了三個月后,痊愈的連塊疤都找不到。

這時,突然有傳言在京中悄然傳起……盛崎回京后,燕聿接了盛鈺的班。領兵在北境駐守……突然間,有人暴出燕聿的身世,還說他幼時曾有高僧替其卜算過。說他是‘殺神’降世。雖說身帶殺*戮,可卻是個難得的‘福將’。殺神何以稱為福將呢?自然是因為殺神遇神殺神,遇佛弒佛了,所以面對北苑來犯之敵,自然不在話下……

得了‘殺神’。

皇帝對于盛崎回北境的事,便不那么著急了。

何況一個將軍,總在一個地方鎮守,終究難以讓皇帝放心。拉幫結伙占上山的事,還是要堵截在萌芽的。

最終皇帝給盛崎安排了個京畿營統領的職位。說是統領,卻不是統領京畿衛,而是統領訓練京畿衛……訓練出來的京畿衛,編入京中京畿營,由皇帝親自指揮。也就是說,盛崎最終當了教官。雖說官位不低,可手上卻沒了實權。

這對一個武將來說,算是不錯的位置了。

畢竟功高蓋主這種事,哪個皇帝也不喜歡。

錦瑜二十歲那年,讓她提心吊膽的事情沒有發生。盛大少身位城外京畿營,雖說有那么幾分郁郁不得志,可卻保住了性命。

同年,盛大少和江映玉和離。

盛老夫人又開始張羅盛大少的親事,最終連同盛子實的親事,全都托付給了駱夫人。

駱夫人忙著在諸家小姐中挑挑揀揀……

五小姐和六小姐先后出嫁,兩人的夫婿是京中新一代清貴之臣的典范。

偶遇難事,會上門請教盛鈺。盛鈺對兩個妹婿倒也照顧,每次都不吝賜教……其間,二人也提議讓盛鈺出仕。不僅是兩個妹婿,駱大人一直鼓動盛鈺出仕為官。

便是當不成肱骨之臣,造福一方百姓也是好的。可是盛四少說他這輩子,只造福錦瑜一人便好。

至于旁的,他已經沒了興致。

駱大人每次說起這些,都氣的吹胡子瞪眼睛。木桓十二歲下場,一舉奪得魁首。十六歲,他終于得進大殿,完成了他先前所說的,憑著真本事,登上金殿,朝見皇帝。

皇帝對木桓十分喜愛,委以重任。木桓小小年紀,儼然已成了新一代權貴之首,更得寧青林,宋隨等一干清貴文臣的贊譽。風頭簡直壓過了當年的盛四少。

終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