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歡喜

一百一十章:宮中有變

古言

與此同時,在京郊二十里地的官道上,一行人馬正快馬加鞭的朝著京城奔馳。不由在官道上揚起一陣塵土。

趙奕和看著愈加升高的日頭,勒住馬韁繩。從回疆一路快馬加鞭的回京,已經累死了好幾匹馬,卻還是差了一些時候。

一旁的秋分夏至看著趙奕和面面相覷,小聲的說了句:“爺,照著現在這個趕法,似乎要到午時才能到京城。”

聞言趙奕和默不作聲,秋分和夏至跟了他許久,自是知道,他這是氣了。當下更不敢說話。

皇上圣旨命趙奕和全權處理繼任回疆王的事情,所以趙奕和比之沈岳在回疆多逗留了半個月。沈岳帶著大軍班師回朝,一路上自然是走的慢些,差不多沈岳剛到京城,趙奕和便扶持了阿爾及的四子,心向大唐的莫托為回疆王。

一切事宜處理妥當,便帶著兩個心腹連夜趕路,自然是想在沈玉瀟及笄禮前回到京城,如今看著這時間怕是晚了。

只是微微駐足,趙奕和便走馬揚鞭繼續朝著京城趕去。

就在眼看著要到京城崇文門時,打從門里出來兩位宦官,皆是騎著馬。見到趙奕和忙翻身下馬,恭敬的跪下:“奴才見過睿親王。”

趙奕和頓時勒住韁繩,來的一個是豐慶帝身邊的高順高公公另一個卻是有些眼生,當下眉頭微皺:“高公公怎在此?”

聞言高順低著頭回到:“皇上聽聞睿親王近日便回京,特命奴才在此等候,若睿親王回到京城,請速速進宮面見陛下。”

說完高公公抬起了頭,有些欲言又止的模樣。眼角極為隱蔽的對著趙奕和,掃了一下身邊那個面生的公公。趙奕和何等聰明,頓時明白這其中怕是有蹊蹺。當下冷聲問高順:“這位公公不知是哪個宮里的,怎么面生的很?”

不等那位公公開口,高公公笑著介紹到:“睿親王不常到皇后的坤寧宮里走動,自然不認識,這是皇后宮里最近正得寵的福公公。”

說完還故作出一副很是羨慕的模樣。福公公卻是絲毫不理會高公公。只是低著頭:“奴才福寧給睿親王請安。”

原本福寧并不打算說自己是坤寧宮的,奈何高順的嘴實在太快,被他將了一軍。只得道出。

坤寧宮,皇后身邊的。這幾個字瞬間讓趙奕和心生警惕,高順前來宣他進宮,為何皇后的人也跟著一起。后宮不得干政。可如今皇后的人卻是直接跑到宮外,難道宮里出了什么事?

趙奕和心中疑惑。原本打算去沈府,當下調轉馬頭,直奔著皇宮而去。高順和福寧自然也翻身上馬,追隨趙奕和。

而秋分和夏至見著剛剛趙奕和的反應。當下留了心眼,打馬奔著玲瓏坊去。

不過多時沈玉瀟便得到消息,趙奕和已經回京。卻在進城的時候,被皇上宣召進宮里。消息自然是陸掌柜派人過來告知谷雨的。

得著消息時。沈玉瀟正同黃瓊姐妹幾個一起說話,見著谷雨朝自己打眼色,當下借口更衣出了屋子。聽到趙奕和已經到京城的消息,一瞬間只覺得安心。卻也想起那個同心結和那句話,想起趙奕和的心思,微微在心中嘆了口氣,剛要開口讓谷雨帶著匣子回趙奕和身邊去。

卻是谷雨先開了口:“小姐,陸掌柜來的時候讓奴婢提醒小姐一聲,宮中有變,讓小姐轉告沈大人和沈老將軍,早做提防。”

聞言沈玉瀟頓時大驚。

就聽著谷雨接著道:“王爺到崇文門的時候,高順高公公候在門下宣召王爺進宮,跟在王爺身邊的秋分夏至說還有一個面生的公公跟在高公公一起,高公公說是坤寧宮皇后身邊的。”

沈玉瀟熟讀經史,又在沈文山身邊耳濡目染,對于宮廷權謀,這些政治氣息自然是敏銳的很,當下便覺察出不對。幾乎是一瞬間便作出判斷:“走跟我去見爹爹。”

說完帶著谷雨水華便朝著外院走去。

因為沈玉瀟及笄是女兒家的事,所以來的都是些女客,并無男賓在場。

沈岳又一早便被宣召入宮,所以只有沈文山還在外院書房。沈玉瀟突然想到早上沈岳天未亮便被宣召入宮,頓時心中一冷,當下吩咐水華:“去問問黃瓊表姐,黃老將軍是不是一早入宮了?”

水華也是個知道輕重的,當下小跑著朝花廳去。

沈玉瀟則是一臉沉重的帶著谷雨去外書房。

沈文山因為沈玉瀟及笄告了一日假,閑來無事便待在書房練字,看見沈玉瀟進來擱下筆:“瀟瀟,來瞧瞧爹爹今日的字寫得如何。”

沈玉瀟卻是沒看桌子一眼,對著沈文山說道:“爹爹,宮里此刻怕是變天了。”

說完示意谷雨把陸掌柜傳來的消息說了一遍。

沈文山頓時眉頭緊皺,陸掌柜也是剛剛得到的消息,可是沒想到沈岳一早就已經被召進宮里。

就在沈文山沉默不語時,水華一路跑著過來,見著沈玉瀟點點頭。沈玉瀟的心瞬間冷了下來,果然黃雄也被召進宮。

京城中唯一能調動軍隊的兩位大將都被召進宮里,連剛從回疆回來的趙奕和都算計的這般好。要知道趙奕和突然回京,是任何人都不知道的,豐慶帝和皇后卻在這個時候派人候在崇文門,說明趙奕和的行蹤早就有人報了出來。

這是早就預謀好的,可能在趙奕和在回疆的時候,便有人計劃好了,或許更早。

想到這些沈玉瀟不由心中微緊:“谷雨如今可能打探到東宮太子的消息。”

谷雨聞言搖搖頭:“陸掌柜在得著消息已經嘗試聯系太子,我們的人卻是進不去皇宮,找到永安公主,太子府的人只說太子進宮與皇上商議正事不在宮中。”

沈玉瀟和沈文山頓時心中大驚,皇后有嫡子燕王,可燕王不喜朝政反而對吟詩作對最趕興趣。所以一直不得豐慶帝歡心,而趙恒是楊賢妃所出,非長非嫡,乃是庶出的趙三郎,是因為先天政變才被封為太子的。

雖然說燕王對太子之位無甚想法,但不代表皇后不會為自己兒子謀個前程。

只怕現在太子,睿親王,黃雄,沈岳,或許還有宰相班子,此刻正危急萬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