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熙鳳得知李桂留下之后,急忙吩咐春蘭去燒熱水……
明月登枝之時,酒宴才罷,而王熙鳳早于倚門,鳳顏嫣紅。
吹滅紅紅的燭火,月光卻散射了進來,隱約可見玉山橫斜……
而于此同時秋爽齋里燭火依舊,燭光火影里探春和晴雯小聲交談著,談話的目標自然是王熙鳳。
”你只要抓住了這個,她就得老老實實的!”燭影搖紅中,探春交代著。
不可否認,由于掌家多時,對于一些問題的看法,探春要比晴雯深刻。
而李桂自然不是賈璉那等留連花叢的銀樣镴槍頭可以比擬的,一夜的狂風驟雨,王熙鳳被侍候的舒舒服服,澆灌的嬌艷欲滴,也因此到了早上的時候,王熙鳳溫柔體貼的侍候著李桂洗漱。
而在李桂洗漱之際,晴雯也來到了皮爾記,詹光與卜固修急忙上前行禮,他們現在早已摸清晴雯的脾性,刀子嘴豆腐心,因此在心里都對晴雯很尊重,心也很貼著她,行禮后,詹光就嘆道:“老爺怎么!唉!”
晴雯聞言說道:“我正為這事而來,以后皮爾記的事情你們不要讓她插手,特別是銀、帳上的事情,三小姐也是這個意思!”
而這其實也是詹光、卜固修心里隱憂之所在,詹光正好管著賬目,此時心里正擔憂主子多了不好侍候,聽晴雯這么一說,心中既明朗又堅定,急忙回道:“你且放心,這銀兩、賬目她休想動一下。”
晴雯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后往皮爾記的后宅而去。
此時王熙鳳已給李桂梳洗完畢,聽到腳步聲,抬頭一看,見是晴雯,微微一沉思,便迎了出去,笑道:“妹妹來的好早。”
說著屈膝行了個禮。
王熙鳳之所以示弱,其實這是王熙鳳的聰明之處,她是知道晴雯在李桂心里的地位的!當然另一方面是歷經牢獄、被休兩件事,她的銳氣已經消磨殆盡。
實際上晴雯此來就是按照探春的意思來爭個大小的,因此聽到王熙鳳那句妹妹,她心里很是不滿,但隨后卻又見王熙鳳行禮,又想著王熙鳳確實比她大,她本性上也不是那種欺負人的性子,因此肚子里剛剛升起的氣,頓時消了,隨即行了個禮,說道:“也不早,每天都這樣,要送些衣物來。”
“哦……妹妹吃了嗎?”
“還沒。”
而李桂卻不知道探春、晴雯與王熙鳳的矛盾在王熙鳳到來時的那一刻就已經種下。一夜沒見晴雯,想到晴雯獨守空床,他有些愧疚,又有些歡喜,因此聞聲李桂笑道:“快進來吧,正熱乎呢!府里沒事吧!”
如此一切似乎都消停了下來,李桂隔三差五的去皮爾記一趟,可能是此身已定,又無外事牽掛,也可能是獄中那老郎中真有兩把刷子,王熙鳳的身子逐漸好了起來,臉色不施粉黛,也白里透紅,明艷嫣紅如嬌花。
隨后隨著五月端午的到來,邀請李桂參加詩社的帖子逐漸多了起來,青云詩社的、西山詩社的、東甌詩社的等等等等,倒是沒有忠信王的帖子。
李桂現在已經知道士林是他的倚仗,西山又是他的學習之處,因此在五月端午那天李桂去了西山開社的慶云樓,不過他沒寫什么詩詞,與沈正陽談笑間,以最近事多搪塞過去了,而這時賈寶玉、以及榮國府改門、裁人的事情已經成為京師上下的談資了,以沈正陽、周天演等的人生閱歷,可以估出對李桂的話倒是沒有起疑,反而對李桂能來極為滿意。
隨后時間就到了五月八日,禮部學禮開始,而這一科會試僅取二百四十二人,因此進入貢院之后,滿眼所見,將近一般都是舊識。
而所謂學禮,主要就是學習在各種情況下覲見皇帝的禮節,以及各種祭祀活動的禮節。
祭祀極為重要,《左傳》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在這里面其實起的是動員與統一思想的作用,所以為歷代王朝所重視。
不過禮節的學習其實十分簡單,所慮者為怕忘記爾,因此禮部的方法是在時間上做功夫,天天練習兩遍,剩下的時間就在酒宴中度過。
李桂這樣的生活方式其實讓探春、晴雯、王熙鳳都不滿,特別是王熙鳳,火熱的身子往往等來個醉漢,但是此時她又不能多言。
而在與眾同年、教習的交往中,李桂漸漸知道,酒宴居然是京官最常見的交流方式,在京城里做京官不累,但是牽扯者亂麻似的人際關系的宴飲卻讓官員很累,而能幸免酒場之累者整個朝堂也不過了了幾人!
如此時光匆匆而過,這期間還是一直沒有賈寶玉的消息,而偶爾之間李桂有些疑惑以賈寶玉這等公子哥在外面是怎么生活的,他有些想不通,只能感嘆人的潛力的巨大,以及愛情的偉大。而這期間賈母忽然逐漸好轉了……
而至于改建大觀園之事,因為裁人得了萬余銀,讓榮國府得到了喘息,所以李桂識趣的未在賈政面前再次提起。
但是他知道大觀園的改建這事還是要做的,因為不做的后果從曹雪芹身上已經看的很清楚了——子孫凋零,全家喝粥。
李桂還不想榮國府零落到那個地步,因為那樣他也不會好過!
而面對賈政的態度,李桂有時也想過用后世的方法賺銀子來處理那二百萬兩銀子的巨款,但想一想實際上運作很難。
首先是能產生二百萬兩銀子利潤的生意,在這個時代規模一定不回小,而做那么大的生意,他感覺以他的身份只怕還難以承受,承受不了,則會變成召災取禍了!
其次他的身份注定了他不能做世人眼中的賤業。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搞這么多的銀子,李桂覺得會很必然的用到后世的科技,而封建朝代對于科技的態度實際上是十分保守的,不僅蔑稱為雕蟲小計,而且對在感覺中能威脅到封建黃泉的要么斬草除根,要么嚴加控制。
這并非虛言,來自后世李桂就知道清代戴梓,連發槍的發明者,在呈上發明之后立刻被乾隆殺了,而且還誅殺了他的三族,并將凡是接觸到那連發槍的官員、工匠一律斬首。
這是特例,而康熙更能表現封建帝王對科技的態度,他精通外語,了解外國情況,但卻將外國進貢的時代先進的東西鎖了起來,比如短銃等。
而鹽鐵專賣中的鐵其實也體現了封建王朝對能威脅到皇權事物的謹慎與憂慮。
也因此李桂故意把皮筋條的生產一直控制在很小的規模。
而運用大觀園賺銀子卻不存在,也因此李桂認為通過大觀園賺銀子,相比而言,是比較穩妥的辦法,也是高效的辦法。
畢竟大觀園已經建成了!而且是因皇家事務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