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的香瓜人

第一百一十章 鐵甲鋼拳首次北美票房分賬

慶功宴結束后,有關于《鐵甲鋼拳》的工作,就暫時告一段落了。

小吉伯特照常去香瓜工作室上班,今年沒有度假的計劃,艾麗那邊小姨媽不讓她去。娜奧米·沃茨,卡梅隆·迪亞茲,查理茲·塞隆三個女人各自有工作要忙。

索性,小吉伯特就當回白領,早九晚五的上班,在辦公室喝茶看報。

同時,他也關注自己投資的兩家公司發展情況。經過幾個月的發展,banana因為先發優勢,領先雅虎幾個身位,率先開啟了天使輪融資。

雖然公司還是處于虧損,一直沒盈利的狀態,但風投機構都看好banana的潛力。

天使輪融資,公司就拿到了1400萬融資額度,還是三家風投機構共同掏的,所付出的股份不過百分之二十。

這百分之二十,還是三家風投瓜分,使得每一家風投機構股份都不超過百分之十,讓小吉伯特有力的掌控公司股權。

在三月份,雅虎也宣告成立,正式意味著門戶網站和搜索引擎大戰開始了。

這個時候融資,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不融資,恐怕沒有資金和雅虎進行競爭。

另外一個社交網站臉書,此時已經擴展到了a輪融資,再次拿到了2400萬美元的融資。

得到融資的時候,臉書繼續發展,得益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臉書得以成為全美第一大圖片分享和社交網站。

當然,臉書出現后,北美也出現了其他的社交網站競爭者。

一些社交網站甚至開始嘗試精準的廣告投送,然后實現了盈利。這再次證明基于實名制社交,實現的廣告投送的盈利前景很可觀。

當然,也有公司走反向思路,臉書是走實名制社交路線,而有的公司則走虛擬社交路線,也是一條可行的路子。

看有公司通過廣告實現盈利,投資臉書的風投機構都坐不住了,紛紛要求臉書也趕緊上線廣告業務。

要知道,臉書是全美第一大社交網站,因為先發優勢,占據了很大一塊市場份額,并且還不斷擴大。

如果進一步擴大,就會產生互聯網馬太效應,然后獨占市場。

對此,小吉伯特和臉書執行官馬克·魯爾商量,除非臉書用戶基數突破百萬,否則暫不考慮進行商業化運營。

這么做實際上是有支撐的,去年九月華盛頓政府宣布了信息高速公路建設計劃,拉開了互聯網大發展的序幕。

1994年四月統計的數據,互聯網用戶占據北美總人口比例的百分之五。

但是這個比例上漲得很快,接下來幾年,就進入互聯網大發展時期。

因為警惕互聯網泡沫,小吉伯特一直要求臉書和banana穩妥發展,少一些激進的舉措。

雖然這樣謹小慎微的舉措被投資市場詬病,有不少發展激進的公司此時發展都超過了臉書和banana。

四月成立的網景公司,憑借網景瀏覽器獲得風投青睞,都計劃八月份去納斯達克敲鐘了。

在融資的時候,小吉伯特還參合了一腳,投了一百五十萬美元,成為網景公司的一個小股東。

而那時,不過是banana計劃中開啟a輪融資的時候。

不過不論上不上市,兩家公司的潛力還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投資市場還是很看好兩家公司。

這兩家公司屬于長期把持的公司,加上蘋果,小吉伯特都長期持股。

但這不妨礙小吉伯特借助這股互聯網大發展的東風,去買其他其他互聯網公司的股票。

微軟,思科,甲骨文等股票都很熱門,一直在升值,小吉伯特也只能盡量買進一些。

他還關注一些初創公司,看看有沒有自己熟悉的名字,如果有,就去投資。

到時候把握好時間點,在互聯網泡沫破裂前夕給拋售就好了。

小吉伯特不了解具體的時間點,但記得似乎是2000年到2001年這個時間段,那這些股票在2000年之前有序的拋售掉。

具體操作過程,還是需要投資經理人大衛來完成,小吉伯特只布置任務就好。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不論是創立公司,還是去投資,把控大方向就好。

這些屬于電影之外的事情,并沒有耗費小吉伯特更多的精力。

稍微兼顧一下兩家公司的發展,小吉伯特進入正常的節奏當中。

“索菲亞,尼古拉斯·凱奇現在在做什么?”一天喝下午茶聊天的時候,小吉伯特和索菲亞了解其她表哥的情況。

“他啊,”索菲亞撇撇嘴道:“他最近忙著和十幾個長腿模特開派對呢。”

尼古拉斯·凱奇喜歡和長腿模特開派對,這不是什么秘密。

一開始小吉伯特知道的時候,還一臉怪異,沒想到一臉老實人模樣的尼古拉斯·凱奇,早年間玩得也非常哨。

不過隨即一想也就正常了,這里畢竟是北美,小吉伯特雖然和三個女人保持親密關系,但反而在好萊塢屬于另類的那種人。

甚至有人惡意猜測,小吉伯特其實不喜歡女人,只是借著娜奧米·沃茨她們來掩護自己喜歡男人的事實。

當然,沒人敢當面問小吉伯特這個問題。

索菲亞好奇問道:“你找尼古拉斯做什么?拍電影?”

“當然,”小吉伯特理所當然道:“我又不喜歡男人,也不想開長腿模特派對,當然是找他拍電影。”

“是惡魔島那個項目嗎?”

“沒錯,你幫我問問他,有沒有檔期,和我合作一次。”

“好吧,改天我去問問他。”索菲亞答應下來。

此時的尼古拉斯·凱奇,接連出演了《我心狂野》,《黑白追擊令》,《西部紅石鎮》等影片。

這些影片大多都是b級片和獨立電影,尼古拉斯·凱奇儼然一副文藝青年的樣子。

索菲亞很快找到尼古拉斯·凱奇:“小吉伯特要找你演電影。”

“哪個小吉伯特?”

“好萊塢還有哪個小吉伯特?”

“原來是伱老板,”尼古拉斯·凱奇興趣缺缺,直接表示:“他不是一直拍商業片嗎?我不感興趣。”

似乎早就料到堂兄的想法,索菲亞·科波拉說道:“我覺得,你最好還是親自和小吉伯特談一談,或許會改變想法。”

“改變想法?”尼古拉斯·凱奇不覺得自己會改變想法,他只對藝術電影和長腿模特感興趣。

不過對方畢竟是好萊塢知名天才導演,直接拒絕也不合適,尼古拉斯·凱奇就說道:“那索菲亞,不妨讓小吉伯特直接來我家里來做客,和我面談。”

索菲亞還算了解自己的堂兄,警惕道:“你想做什么?”

“不會,”尼古拉斯·凱奇搖搖頭道:“我還能做什么?出什么問題,你來找我就好了。”

索菲亞·科波拉很快就把尼古拉斯·凱奇的要求透露給小吉伯特,并警告他小心。

本來不想去的,被索菲亞這一說,小吉伯特立馬起了好奇心。

他很好奇,尼古拉斯·凱奇到底在弄什么,于是決定單刀赴會。

這是一個很平常的六月份的第一個周末,《鐵甲鋼拳》北美票房累積1.69億美元,海外也累積了1.73億美元,全球總票房來到3.55億美元,創造了不錯的成績。

能拿到這個北美票房,分級優勢很重要。

《鐵甲鋼拳》是pg—13分級的電影,意味著影片受眾基礎比較廣泛。

而隨著《侏羅紀公園》在全球大肆收割票房,讓好萊塢式商業大片在全世界更受歡迎,也給《鐵甲鋼拳》創造了有利條件。

影片還在院線上映,北美到了依靠漫長時間累積票房的階段,而海外還有多個市場陸續等待上映。

雖然最終結果還沒出來,但《鐵甲鋼拳》全球票房達到4到4.5億美元,似乎不是問題。

通過票房,《鐵甲鋼拳》能實現盈利。

在六月份首周末結束后,北美院線迎來了第一次票房分賬。

北美發行是迪士尼負責的,迪士尼面對北美院線商一直很強勢。基于小吉伯特過往的成績,這次票房分賬迪士尼都拿到了最高分賬比例。

以百分之九十,百分之八十,百分之六十五,百分之四十這個階梯式分賬比例來計算,《鐵甲鋼拳》前四周首次北美分賬,迪士尼拿到了1.26億美元票房收入。

第五周以后,迪士尼就下降到和其他好萊塢電影公司一樣的分賬標準,通常只拿到百分之二十五的分賬比例。

此外,在分賬協議里規定,在第十二周以后的票房收入,都歸院線所有,制片方發行方不再參與分。

當然,這個條款有些電影有,而有些電影則沒有,且會一直參與票房分成,直到影片在北美下檔。

可能有人會問,如此苛刻的票房分賬條件,北美院線居然能接受?

按照前世國內院線的分賬比例,電影公司能拿到百分之四十以上分賬比例都要燒高香了。

這就是市場制度的不同,要知道前世很多電影公司,其實都還有自己的院線的。

自己投資的電影,在自己的院線上映,從電影分賬上,能拿到電影制片方和院線分賬的兩層收益。

看似是制片方發行方很虧,但通過院線實際上利潤全在手里了。

不過中國電影市場分賬比例并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1994年以前,中國電影公司可以拿到總票房的百分之七十,影院拿到百分之二十四,百分之六票房要上繳。

這一成不變的分賬比例,甚至比北美市場這邊好萊塢和院線的霸王分賬比例還過分。

只不過因為那時候中國電影市場太小,每年也產生不了多高的票房,所以不顯眼。

按照這個數據來算,傳聞中拿到了1.6億rmb票房的《少林寺》,電影公司分賬票房能拿到1.12億rmb。

而《少林寺》這部電影,是1982年的影片。

但北美不同,院線和好萊塢制片方屬于合作關系。

因為好萊塢是內容生產者,院線離不開好萊塢的優質內容,所以好萊塢電影公司們在分賬比例上一直很強勢。

尤其是迪士尼,其分賬比例更是高得離譜。

當然,這樣的情況會在十幾年后有所改變。

但現在,好萊塢電影公司面對院線,確實是處于強勢的地位。

第一次票房分賬之后,這1.26億美元的收入,還需要幾個迪士尼,華納,香瓜工作室,還有八個小型投資商共同瓜分。

作為北美發行方,迪士尼需要扣除一筆百分之十五的發行抽成,大概是1890萬美元,這部分是迪士尼的純利潤。

除此之外,還要扣除宣發費用,以及欠劇組演職人員三分之一的片酬,以及拷貝沖印,倉儲,運輸等費用。

這部分加起來有1900萬美元之多,扣除之后,分賬票房還剩下8810萬美元。

這還沒完,導演小吉伯特還有一筆百分之十的北美總票房分成,這部分又被小吉伯特劃走了1260萬美元。

還好布魯斯·威利斯參演這部電影前才晉升一線,參演《鐵甲鋼拳》之前的一部電影票房撲街。

因此他還沒資格簽訂票房分成合約,要不然還要再劃走一筆錢。

所以,最后首次票房分賬,就只剩下7550萬美元,還不夠影片的制作成本呢。

香瓜工作室占據八分之一的投資額度,能從這7750美元里拿走943.8萬美元的分賬票房。

投資了一千萬美元,只拿到943.8萬美元,香瓜工作室看起來虧了。

而且不要忘了,還要交稅,交完稅之后,這筆收入和投資一對比,就會產生不小的虧損。

如果是這樣,那所有投資好萊塢電影的基金和投資人都要虧死。

幸運的是,情況并非如此。

北美院線還在放映,第十二周放映結束后,還會迎來第二次和院線的票房分賬。

此外,影片陸續在海外市場放映。

除了少數地區,好萊塢和海外的分賬比例基本就是制片方拿百分之三十五,發行方拿百分之十七,放映方拿百分之四十八。

除非有特別條款補充,不然基本都是這個分賬比例。

雖然海外票房還沒進行分賬,但按照現有海外票房來算,制片方能拿到6055萬美元票房,香瓜工作室能從這里面分到756.87萬美元左右的票房收入。

加上北美票房一起,影片已經實現了盈利。

不過最關鍵的是,這不是終點,因為海外票房還大有可為,能取得不俗的成績。

此外,票房收入只是一部分,北美電視版權,錄像帶版權都在談判中,還能產生盈利。

另外,根據統計,在《鐵甲鋼拳》上映一個月內,周邊產品產生了大約九百多萬的銷售額。

看著不如票房多,但這些可是長期收入,賣上十年二十年,總能源源不斷的創造利潤。

總而言之,雖然這部電影沒有達到小吉伯特自己的預期,甚至讓他的核心影迷稍微有點失望。

但普通觀眾,電影公司,各大投資商,品牌方都對這部電影的商業價值很滿意。

因為北美票房超過了1.5億美元,之前植入廣告的品牌方們也信守承諾,陸陸續續的獎勵了《鐵甲鋼拳》劇組。

這部分獎勵,電影公司一般不會參與分成,直接讓全劇組的人按照等級分了,也算獎勵劇組成員對這部電影做出的貢獻了。

從以上就可以看出,一部電影的收入都多個方面計算的,相當復雜。

除非全面參與所有賬目的核算,否則就連最資深,經驗最豐富的會計師都會被繞暈。

好在,小吉伯特早有準備,讓會計師凱文帶領的團隊從一開始就參與到影片所有的環節之中。

他倒不是懷疑迪士尼和華納會故意坑他錢,只是一些事情雖然沒發生,但你不得不防著點。

這些復雜的賬目往來,小吉伯特通常也就聽個匯報,然后關心自己的錢什么時候到賬。

北美票房分成通常很快,半年到一年內就會結算清楚,而海外票房則麻煩一些,拖個一年半載,甚至兩三年都是常有的事情。

不過這些都是之后的問題了,關注北美首次票房分賬之后,小吉伯特應邀請,前去尼古拉斯·凱奇家中做客。

關于北美院線和發行方,制片方分賬比例,可以看上面迪士尼的分賬比例,也可以翻回去看第四十九章,我寫得還算詳細。

如果想了解更細致,去查資料吧,我就不寫出來了,免得你們說我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