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的香瓜人

第一百一十八章 勇闖奪命島開機

最新網址:wangshugu

第一百一十八章《勇闖奪命島》開機第一百一十八章《勇闖奪命島》開機

“聽說肖恩·康納利參演了《勇敢的心》,梅爾·吉布森揚言要沖擊奧斯卡。”索菲亞·科波拉饒有興趣的看著小吉伯特。

小吉伯特無所謂道:“又不是和我同期上映,他沖不沖擊奧斯卡,和我有什么關系?”

“caa的兩大王牌一起出演,要是在暑期檔和你碰面,那場面估計會很好看。”索菲亞·科波拉看起來有些幸災樂禍的樣子。

“喂,索菲亞,你可是我的副導演,感覺你像是替梅爾·吉布森和肖恩·康納利加油助威?”

索菲亞聳聳肩,不再說話。

她性格一向如此,言語有些尖酸刻薄,不太會說好話。

和小吉伯特說這番話,也是提醒他,注意梅爾·吉布森和肖恩·康納利的動靜,還有背后的馬丁·鮑勃。

caa自從碰到小吉伯特,就諸事不順,尤其是馬丁·鮑勃那一系,有諸多不滿。

有機會報復小吉伯特,馬丁·鮑勃肯定不會放棄。

但話又說回來了,小吉伯特能走到好萊塢一線導演的位置,也是從激烈的廝殺中殺出來的。

如果懼怕競爭和狙擊,不如退圈,回家當個乖寶寶好了。

閑聊之中,片場已經準備就緒了。

第一場戲是在舊金山一個酒店門口拍攝,因為在鬧市區,自然少不了圍觀的群眾們。

尤其是小吉伯特一出來的時候,那巨大的尖叫聲和歡呼聲差點把耳膜震碎。

不得不說,雖然影片沒有很知名的巨星,但小吉伯特的名氣和號召力足夠強大。

要是肖恩·康納利出來,哪有這個效果?

又過氣了,片酬還高,還想參與投資,他是在做夢……

副導演安妮·伯頓舉著喇叭喊道:“請大家安靜,不要打擾劇組拍戲,等拍完戲,劇組會和大家互動,簽名合影。”

能見到小吉伯特,滿足了影迷的粉絲心態,所以大家都還算有素質,人群頓時安靜下來,圍觀劇組拍戲。

這么多人,要求保密拍戲基本是不可能的,因此小吉伯特也沒驅趕圍觀的人群。

反正就這幾個鏡頭,也看不出來有什么內容,不存在劇透問題。

當然,影片正式亮相,自然娛樂媒體記者的追逐。

在拍攝之前,羅杰·摩爾,尼古拉斯·凱奇,艾德·哈里斯三大主演簡單的接受了采訪。

影片的焦點,永遠都是電影的主角,小吉伯特很樂意把燈光交給主演們,自己默默的躲在后面。

不過很顯然,三個主演加在一起,都不如小吉伯特受到媒體的關注高。整個采訪,他被媒體問到的問題最多。

一個記者提問道:“小吉伯特導演,自從《生死時速》之后,伱又掏出一部動作片,有信心超越《生死時速》嗎?”

一個月前《帝國》雜志評選最近十年最好的十部動作片,《生死時速》赫然在列,可見這部電影在媒體和影迷心中確實很不錯。

不過小吉伯特很自信的回答道:“沒有什么超越不超越的,我保證影片很精彩,不會讓觀眾失望。”

“影迷都很期待這部電影,對你而言是一種壓力嗎?”

“不會,壓力是動力,我希望這部電影能夠不讓期待這部電影的影迷失望。”

小吉伯特說完,對新聞官使了一個眼色,新聞官這才結束了簡單的媒體采訪。

劇組場務把圍觀人群盡量驅離到二百米開外,不影響劇組拍戲。

幾個執行導演按照場記表和場景構圖,開始安排群演站位,和每一個群演溝通如何走位。

這場戲在一家酒店門口拍攝,小吉伯特和攝影組溝通機器的布置。

“索菲亞,和酒店溝通,我需要一個幾個酒店方向的視角,借用他們的內部設施。”

索菲亞點了點手上的手表,提醒道:“小吉伯特,酒店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要抓緊。”

“我知道,大家快快快。”小吉伯特拍拍手,轉頭又對副導演安妮說道:“安妮,光線太淡了,我需要明亮一些的光線,你和燈光組溝通。”

小吉伯特不停的指揮,又和攝影指導杜爾·蘭多夫溝通:“一號機的位置布置在左側,使用軌道,抓近景。

二號機布置在酒店正門,拍攝就交給你了。”

杜爾·蘭多夫表示明白,把二號機的拍攝交給約翰·施瓦茲曼,自己負責一號機。

小吉伯特拍拍杜爾·蘭多夫的肩膀,又和羅杰·摩爾溝通:“等一開始,你就擺出一副嚴肅認真的神色,把人拉到一邊,直接上那輛悍馬車,其余不要管。”

羅杰·摩爾比了一個ok的手勢,表示自己明白。

交代完畢,小吉伯特坐到監視器前,讓場記開始打板。

“清場?”

“清場。”

“現場安靜……”

“現場安靜……”

“ok,《勇闖奪命島》第十七場第一鏡,action……”

隨著小吉伯特一聲令下,羅杰·摩爾扮演的梅森上尉從酒店內沖出來。

他只是稍微看了一眼,就注意到停放在酒店門口的悍馬車,直接沖過去把準備泊車的侍者給拉開,自己跳了上去。

這邊一個群演扮演的車主還在滔滔不絕:“這可是我的寶貝悍馬車,你要是給我磕磕碰碰或者刮了漆,我饒不了你……”

話音未落,身后的悍馬車啟動,疾馳而去。

“cut,可以,這條過了……”

雖然是試拍,不過很顯然,戲份難度不大,羅杰·摩爾進入狀態很快,影片過了。

影片中出現的悍馬車,自然是的,品牌方掏了費的。

從《生死時速》開始,小吉伯特每部電影都不缺乏品牌方的和費。在好萊塢電影里投放,已經成為各大商一個常用的營銷方式。

論演技,羅杰·摩爾只能說一般,比不上那些沖擊奧斯卡的影帝影后們,但應付這樣一個角色足夠了。

試拍的第一條就過了,預示著影片有了一個好的開頭。

斯嘉麗·約翰遜客串的戲份要在幾天后才拍攝,不過小女孩似乎很喜歡的片場玩,所以劇組開機的當天就來了片場。

等這條鏡頭拍完之后,斯嘉麗·約翰遜好奇的問小吉伯特:“明明這是第一場戲,你卻說是第十七場戲?”

小吉伯特笑著解釋道:“斯嘉,這個是因為場記表是根據劇本來做的,在劇本里,這是第十七幕戲。

不過在實際拍攝過程中,會有所調整。”

小女孩迷迷糊糊,似懂非懂的,她奇怪這些導演為什么都喜歡跳著拍戲,直接按照劇本拍不好嗎?

可惜這是不能的,如果按照劇本的順利來拍攝,會耗費很大的精力。

比如一個場景上發生了兩場戲,一個在頭,一個在尾巴。通常的做法就是在使用這個場景的時候就把這兩場戲給拍攝了,而不用之后回來拍攝。

如果按照斯嘉的想法,那劇組要時刻奔波,不停的轉場,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所以為了節省時間和場景成本,通常在一個地方上發生的戲份,都會在一段時間內集中拍攝完畢。

至于不按照順序拍攝,演員演戲是否能很好的調整狀態,劇組工作是否順利等問題,就能看出一個導演的能力了。

這也是電影業當中,導演的地位遠比電視行業更重要的原因。

一部美劇可以有七八個導演,但一部電影除非不可逆因素,否則輕易不會換導演、

更不要提,像小吉伯特這種自己投資自己電影,又擔任制作人,深得電影公司信任的導演了。

哪個人提出換導演,那被換掉的一定是提出這個想法的人,而不是小吉伯特。

這場戲拍完之后,劇組陸續又拍了幾條鏡頭,就宣告第一天的拍攝內容結束。

等劇組拍攝任務結束后,原本安靜的娛樂媒體記者重新圍上來,影迷們也按耐不住,頓時把主演們給包圍了。

于是三個主演不得不停下來,給影迷簽名互動。

小吉伯特自然也逃不過,作為全美知名度超高的天才導演,他的影迷同樣也不少,還有很多女性影迷。

“小吉伯特導演,能把名字簽在這里嗎?”一個球很大女性影迷只穿著一個背心,里面是真空的。

她請求小吉伯特把名字簽在她雪白的半球上,小吉伯特目光入場,手也沒抖,很穩定的在半球上簽名。

這一幕看著跟在身邊的斯嘉皺眉,暗罵這些影迷姐姐們不要臉,太大膽了。

這還算好的,那邊尼古拉斯·凱奇就碰到一個大膽的影迷,讓尼古拉斯·凱奇在他下體的私密處簽名,然后被尼古拉斯·凱奇義正言辭的拒絕。

沒錯,這是一個男性影迷。

他在要簽名之前,還手動了一下,讓其變大,好讓尼古拉斯·凱奇簽名。

只能說,足夠變態……

和影迷互動,采訪進行了半小時,之后劇組在安保的掩護下,離開了現場。

這當然不是意外和巧合,實際上這是有安排的,目的就是為了影片的前期宣傳。

不過宣傳做得再好,如果影片質量不過關都不行,所以最終還是要落在電影上。

小吉伯特專注電影拍攝,宣傳方面的事情都交給專業人士來。如果影片想要趕上明年暑期檔,他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一年一部電影,已經是極限了,畢竟都是大投資,一部電影是整個團隊的杰作,而非導演一個人的功勞。

就這個速度,都讓媒體和公眾驚嘆,小吉伯特是比斯皮爾伯格還要快的快槍手了。

至于一年拍兩三部a級大制作的電影導演,這個星球上還沒出現過。可能太平洋對岸有,不過其中貓膩很大。

另外在中也可能發生,但就電影業本身的制作規律而言,一年一部是極限了。

一部電影的拍攝過程,是需要時間的,是需要人與人的碰撞過程中產生的。

人和人是有差異的,不是機器,裝上就能運載。

第二天,劇組轉場至舊金山一處墓地進行拍攝。當然,拍攝前劇組取得了市政府的,還有當地教堂的。

在拍攝前,教堂的牧師先進行了一番禱告,給墓地里逝去的人做了祈福,劇組這才得以進去拍戲。

雖然一些文化屬性有所不同,但不論東方還是西方,對于逝者都是尊重的,這個舉動也是必要的。

因為拍攝當天沒有雨,所以劇組調來了吊車,用高壓水槍連接一套灑水裝置,人工制造出下雨的場景。

艾德·哈里斯飾演的漢默將軍,首場戲就在這墓地里拍攝,很簡單的一條鏡頭。

他穿著軍裝,掛滿勛章,淋著雨從墓地大道走過,路過的儀仗隊敬禮。他回禮,神色嚴肅。

“我很想你……”漢默將軍把放在妻子墓前,雖然下雨,但擋不住他懷念的目光。

幾個鏡頭給了特寫,艾德·哈里斯神情嚴肅,目光堅定。

在拍攝之前的溝通中,小吉伯特就給艾德·哈里斯講過戲,讓他用眼神來凸顯人物性格,不應該做多余的動作。

“漢默將軍是一個軍人,他應該是刻板的,不茍言笑的,不會像喜劇演員那樣,有夸張的肢體語言。”

“那我應該通過什么形式來表現出漢默將軍的堅定與憤怒?”艾德·哈里斯問道。

“用眼神,”小吉伯特指著自己眼睛道:“眼神是一道窗戶,能透露出各種情緒,我會讓機位給你特寫鏡頭。”

艾德·哈里斯這樣的老戲骨,表演不是問題,只要導演講明白需要什么效果,他會做到的。

果然,這場戲,不論表演,臺詞,和場景的融合都很不錯。

小吉伯特是尊崇現場表演原則的,喜歡現場收錄演員的臺詞,和攝影機前的表演融為一體。

當然,作為專業演員,艾德·哈里斯的臺詞功底毋庸置疑,相當過關。

不過有時候現場收音的條件很苛刻,比如會有環境雜音的干擾,這就需要在音效上面下功夫,或者需要演員重新配音。

和中國一些偶像演員臺詞都說不明白,需要配音演員來配音不同,好萊塢電影的角色,通常也是由其出演的演員來配音。

這樣,不會出現演員和配音演員不是一個人,從而導致嘴型和臺詞對不上等基礎性的錯誤。

能現場收音最好,現場永遠是第一感覺最棒的環節。

回到拍攝現場,艾德·哈里斯繼續表演。

“我得去做一件事,芭芭拉,這件事你在的時候我做不到。”漢默將軍目光看向遠方,帶著懷念和一絲堅定。

“我嘗試過,什么我都嘗試過了,還是沒法喚起他們的關注,但愿這次能讓他們回心轉意。”

“不論結果如何,”漢默將軍把自己獲得的第一枚海軍勛章放在墓碑上,并且在上面輕輕一吻:“請你不要瞧不起我。”

“cut,不錯,漢默將軍,我們保一條,再來一次……”小吉伯特喊道。

一樣的戲份,艾德·哈里斯再表演一次,這次效果更好,小吉伯特宣布了過。

在艾德·哈里斯擦水的時候,小吉伯特突發奇想:“我們可以給一個墓碑的第一視角,目送你離開的背影,感覺怎么樣?”

艾德·哈里斯想了想道:“不錯,這個鏡頭很有想法。”

于是沒來得及歇息,這個被特意加上去的鏡頭再次開拍。

從墓碑的視角,給了一個漢默將軍離去的堅定步伐,更能凸顯出前面那段話的堅定,漢默將軍的決心。

這是原版影片里所沒有的鏡頭,又或者邁克爾·貝拍了,但沒加進去。

小吉伯特也不完全是照搬,也會融入一些自己的想法在里面。

對約翰·梅森這個英國特工的角色,小吉伯特的改動就尤其之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