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的香瓜人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世界之王

最新網址:wangshugu

第二百三十二章世界之王第二百三十二章世界之王

一支優秀的預告片,能相當吸引人。

在超級碗上放出預告片的《黑客帝國》,毫無疑問吸引了全美觀眾的目光,尤其是小吉伯特的影迷。

一年的苦苦等待,又到了每年夏天走進電影院看小吉伯特電影的時候。

似乎這已經成為了一個慣例,一個約定,是小吉伯特與影迷的約定。

后期制作工作全部結束之后,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前夕,《黑客帝國》開始展開宣發。

首先就是放出各個角色的海報圖,這些海報圖經過精心的設計,必須體現酷到掉渣的感覺。

除了酷到掉渣,海報其實更多的是體現賽博朋克文化,做了一次集中的展示。

賽博朋克,是控制論與朋克的合成詞。字面意思,就是對高度機械文明的反思。

該背景大多描繪在未來,建立于低端生活與高等科技結合的基礎上,擁有先進科學技術,再以一定程度崩壞的社會結構做對比。

之后,它從文學向電影,桌游等媒介延伸,催生了賽博朋克文化。同時,它還演變為一種視覺美學風格,被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眾多領域中。

賽博朋克文化脫胎于在1960到1970年代興起的科幻新浪潮運動,發揚于上世紀八十年代。

1980年,科幻作家布魯斯·博斯克創造了這個詞,1984年,威廉·吉布森的科幻《神經漫游者》將賽博朋克這個詞發揚光大,并開啟了一種科幻文學類別。

賽博朋克的情節經常圍繞黑客,人工智能及大型企業之間的矛盾而展開。

這個就很符合《黑客帝國》的設定,黑客,人工智能,大型企業都有了。機器人帝國可以說是大型企業,而黑客則是反抗機器人帝國的前員工。

其實《黑客帝國》并不是一部純正的賽博朋克文化電影,但有這個元素。

而早在賽博朋克文化萌芽的年代,就誕生了一部在世界科幻電影史上都能留下一筆的賽博朋克文化電影大作。

那就是雷德利·斯科特執導,1982上映的《銀翼殺手》。

那是屬于賽博朋克文化剛萌芽的年代,雷德利·斯科特就告訴人們,賽博朋克文化應該是什么樣的。

只可惜,影片票房不佳,導致沒有了后續,這么多年沒有了續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經典是經典,但沒有賺錢,電影公司就不可能持續投入。

純正的賽博朋克文化電影,其實很難被電影市場所接受,所以《黑客帝國》在這方面和宗教隱喻以及哲學思辨一樣,點到為止。

不過這不妨礙《黑客帝國》拿這個元素做一些宣傳,好吸引一大批賽博朋克文化愛好者。

在三月上旬的一個周末,華納和迪士尼聯合蘋果,香蕉,臉書,微軟等多家互聯網科技公司,在硅谷舉辦了一次賽博朋克文化展覽會。

在展覽會上,《黑客帝國》放出了第二支預告片。

第二支預告片,著重體現出賽博朋克的概念,在這樣的展覽會上放出,吸引了相當多的賽博朋克文化愛好者們。

其實小吉伯特還知道另外一個賽博朋克文化的故事,想當初他化身夜之城主角v,頂著無數bug,以我烈火化殘軀,單挑荒坂塔的事情還歷歷在目。

正好,那個游戲的另外一個主角銀手,如今正在當著救世主尼奧。

這游戲雖然不太完美,但卻讓小吉伯特首次認識到了賽博朋克的世界,并且從此癡迷不已。

如果有可能,小吉伯特還真想拍一部關于v的故事。

只是純正的賽博朋克文化的電影,票房一向都不怎么好,這是需要擔心的點。

這次賽博朋克文化展覽上,小吉伯特也帶著基努·里維斯和查理茲·塞隆一起出席了。

當基努·里維斯和查理茲·塞隆穿著帥氣的黑色皮衣,帶著墨鏡站在舞臺上,立馬就成為整個展覽的焦點。

斯嘉對這樣的活動非常感興趣,纏著小吉伯特帶自己參加,于是小吉伯特帶她來了。

斯嘉的頭發又長出來的了,為了一個戲份不多的角色,把自己的一頭頭發剃掉,斯嘉也算很敬業的。

前世那些流量鮮肉小花們的發型,不屬于劇組管,碰都碰不得的那種,尤其是劉海,劇組造型師誰敢動誰滾蛋。

你要他們為一個只有幾分鐘戲份的角色剃光頭,簡直是要他們的命。

當然,也有可能是那時候地位不一樣。

如果前世的小吉伯特有如今的地位,那些小鮮肉估計就會乖乖聽話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那時候小吉伯特有現在的地位,就意味著他有決策權,那肯定不會要這些除了飯圈粉絲啥都沒有的流量鮮肉小花們。

小吉伯特帶著斯嘉在展覽地逛了一圈,斯嘉注意到一個游戲,準確的說是一款桌游。

“哇,這個好有意思,我要玩……”斯嘉說著,就拉著小吉伯特擠進去,加入桌游的戰場。

“斯嘉,你會玩這款游戲嗎?”小吉伯特笑著問道。

“哼,”斯嘉不服氣:“你少小瞧人,我很聰明的好嗎?”

人家一看是大導演小吉伯特過來了,立馬就有一個人退出游戲,把位置讓給斯嘉。

小吉伯特滿足熱情的影迷簽名合影的要求后,就看著斯嘉玩游戲。不得不說斯嘉還是有點小天賦的,熟悉規則后玩得有模有樣的。

不過小吉伯特更多注意的是這款桌游的名字,叫《賽博朋克2013》。

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應該就是《賽博朋克2077》的原型故事,沒想到在這里遇到了。

但其實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現在舉辦賽博朋克文化展的地方不多。作為一款桌游當然要把握機會,參加這樣大型的展覽,好給自己宣傳一下。

玩了幾把,斯嘉就下來了,繼續和小吉伯特閑逛。

小吉伯特問她:“斯嘉,這游戲好玩嗎?”

“還不錯,設定很擁有意思。”斯嘉點點頭,反過來問道:“小吉伯特,你覺得我們能在2013年實現桌游里的科技嗎?”

“我覺得不太可能,起碼要到2077年。”小吉伯特回答道。

“啊?”斯嘉一臉失望:“要到2077年,那時候我都成為一個老太婆了。”

“哈哈哈哈,”小吉伯特摸摸斯嘉的小腦袋道:“賽博朋克的世界是有永生的技術的。

你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數據存到一個服務器上,然后找到一個更年輕的軀殼,把自己的數據再轉移到這個軀殼上。”

“嗯……”斯嘉皺眉思考半天,說出一番頗有哲理的話:“雖然數據是我上傳的,但這相當于復制了另外一個人,如何保證這個數據的我和我是同一個我?

還有,把數據導入新的軀殼中,原有的數據肯定要備份,也就是說又產生了第三個我,那這三個我,到底哪個是我?”

“哇哦,”小吉伯特表示驚嘆:“斯嘉,沒看出來,你還有當哲學家的潛力。”

斯嘉可愛的翻翻白眼:“你別小瞧我,我又不是笨蛋。”

斯嘉的思考也就只局限于此了,回到休息的地方時,小吉伯特吩咐助理安娜:“有時間,你去接觸一款桌游,《賽博朋克2013》。”

安娜趕緊記下,表示明白,她知道老板肯定要她去談談版權的事情。

斯嘉問小吉伯特:“伱這是要把這款桌游改編成電影嗎?”

“只是有這個想法,不一定要做,斯嘉。”小吉伯特回答道。

斯嘉小腦袋晃了晃:“我覺得可以呀,如果你要改編這款桌游,我要當女主角。”

“哈哈哈,好啊。”小吉伯特一口答應。

小吉伯特只是一時興起,要不要真的改編成電影,他還不確定。不過先接觸也沒錯,萬一他有那個想法,而且獲得成功了呢?

話說,如果有穿越重生者,從事他這個行業的,應該沒多少把前世的游戲變成電影的想法。

對小吉伯特而言,這倒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

當然,就算要改編,現在也不是合適的時機。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等技術再發展發展,才有可能達到要求。

賽博朋克文化展覽結束后,《黑客帝國》的宣發持續發力。

不過在三月底,迎來了另外一個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奧斯卡頒獎典禮。

為了給影片做宣傳,小吉伯特特意帶著查理茲·塞隆出行奧斯卡頒獎典禮,至于基努·里維斯則跑去錄制脫口秀節目。

當然,《靈異第六感》劇組核心主創們,布魯斯·威利斯和小海利都來了。

不過今年的風光注定是大船的,其他影片只是陪跑而已。

果不其然,頒獎典禮一開始,大船就開始不斷的拿獎項,幾乎有橫掃的趨勢。所有技術性獎項,都被《泰坦尼克號》收入囊中。

不過在幾個重要的獎項上,偶爾還會輪到別人,比如最佳改編劇本就被《洛城機密》拿走。

不過《泰坦尼克號》并沒有提名最佳改編劇本,也沒提名最佳原創劇本。

這就給了其他影片機會,小吉伯特憑借《靈異第六感》,擊敗好友馬特·達蒙,拿到了這次奧斯的最佳原創劇本獎。

這個獎算安慰性質,主要是劇本是小吉伯特自己寫的,要不然小吉伯特都沒機會說獲獎感言。

小吉伯特在上臺的時候,照例感謝了一番團隊成員,優秀的演員,還不忘給自己的影片打個。

“有點不真實,該不會我們生活在矩陣世界吧?”

頒獎典禮主持人比利也很配合的搞怪:“不好意思,我是殺毒軟件,你知道的太多了,該下去了。”

這一番互動,搞得現場氣氛很活躍。

雖然最佳原創劇本上,《靈異第六感》擊敗了《心靈捕手》,但是小海利提名的最佳男配角,卻輸給了《心靈捕手》的羅賓·威廉姆斯。

索菲亞在遠處還和小吉伯特打了一個招呼,那意思是我們平手了。

如今索菲亞的導演事業也算有了起步,《心靈捕手》不光票房表現出色,還在奧斯卡上拿到了幾個提名,也拿到了一個獎項。

小吉伯特問過索菲亞的打算,她看中了約翰·歐文的一部,打算把這部改編成電影,名字叫《總有驕陽》。

名字,就知道這是一部劇情片。

看來雖然索菲亞和小吉伯特學習了很久,但她還是走上了藝術獨立電影這條道路。

這樣也好,香瓜電影工作室也要全面發展嘛,不能光是拍商業電影,旗下也有導演能拍獨立電影才行。

索菲亞已經和查理茲·塞隆說好了,邀請查理茲·塞隆出演這部電影。

而《靈異第六感》和《心靈捕手》的奧斯卡之旅到此為止了,最佳女配角被《洛城機密》的金·貝辛格拿走。

最佳男女主角則雙雙落入《盡善盡美》的口袋中,杰克·尼克爾森和海倫·亨特獲獎。

其余的獎項,除開非好萊塢和非長篇電影,都被《泰坦尼克號》收入囊中。

到最佳導演獎項的時候,詹姆斯·卡梅隆毫無懸念的擊敗包括小吉伯特在內的一眾對手,成功捧得獎杯。

當詹姆斯·卡梅隆手舉奧斯卡小金人,說出那句我是世界之王的時候,他個人導演生涯達到了巔峰。

那一刻,他就是世界的中心。

這之后,就是漫長的沉寂了。

隨著《泰坦尼克號》拿下最佳影片,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落下帷幕,大船大獲全勝,而且沒有多少爭議。

唯一有些可惜的是,小吉伯特還是錯失了最佳導演獎項。不過沒辦法,誰讓這是大船呢!

再說了,小吉伯特還算年輕,還有等待的機會,下一次入選提名,奧斯卡就不可能無視小吉伯特,不然好萊塢魷魚俱樂部估計要炸鍋。

詹姆斯·卡梅隆已經和小吉伯特提前聊過了,他要去實驗一種新的技術,并且考慮如何運用在電影拍攝上,讓小吉伯特他。

小吉伯特知道,詹姆斯·卡梅隆準備實驗的就是3d技術。

這當然要,于是小吉伯特掏出了兩千萬美元,詹姆斯·卡梅隆研發新技術,唯一的要求就是所有技術要和小吉伯特共享。

3d電影的起源比人們傳統認知的還要早,第一部3d電影在1922年就誕生了,那時候電影都才誕生不久,區區幾十年而已。

英國電影先驅者威廉·弗萊斯·格林,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套放映與觀看3d電影的設備。

直到1922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部膠片3d黑白電影《愛情的力量》在洛杉磯大使飯店公映,這也是3d電影的第一次商業化運用。

遺憾的是,隨著二戰的爆發,3d電影技術并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而這部《愛情的力量》在在戰火中遺失了。

隨著二戰結束后,電視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機,為應對電視普及帶來的沖擊,好萊塢開始大量拍攝寬銀幕史詩片,這也為3d電影贏得了短暫的黃金期。

1952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3d電影《非洲歷險記》上映,海報上的宣傳語“獅子坐在你腿上,女郎躺在你懷里!”讓影片票房大賣。

哥倫比亞、華納、迪士尼、環球和二十世紀福克斯等公司見狀紛紛加入這股3d潮流。

進入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驚悚、恐怖和情色構成了3d電影的這也招致了外界的批評和質疑。

3d電影發展史上的第一次泡沫期由此產生,3d技術的發展遇到瓶頸,一度被人短暫遺忘。

直到1995年,剛萌生《泰坦尼克號》故事的詹姆斯·卡梅隆為《終結者2》制作了一部十二分鐘的3d短片續集。

這個續集號稱花費六千萬美元,被用在環球影城主題公園內循環播放。

而當時詹姆斯·卡梅隆拍攝時使用的是兩臺連在一起的笨重攝像機,整個裝置就像一臺450磅重的洗衣機。

但他的團隊依靠一套電纜系統,仍完成了若干革命性的動態鏡頭。

在這次實驗性拍攝之后,詹姆斯·卡梅隆就對3d技術產生了興趣,繼而產生了繼續鉆研這種技術的想法。

他已經和好萊塢著名攝影師文斯·佩斯取得聯系,兩人打算研發新新的3d攝影機,并且拍攝一個深海紀錄片來驗證技術。

小吉伯特在奧斯卡結束后的晚宴上,注意到了參加本次奧斯卡頒獎典禮的imax公司,他們剛拿到奧斯卡的科學工程獎。

但imax技術目前運用在紀錄片的拍攝上,想要進入商業院線運營還有一段距離。

不過這不妨礙小吉伯特給雙方牽線搭橋,他和imax公司的人聊了兩句。對方一見是好萊塢大名鼎鼎的小吉伯特,感覺誠惶誠恐。

imax公司早就有意把imax技術推廣到好萊塢了,但說實話,如果沒有一個知名導演帶頭,拍出一部代表性影片,這件事就無法扮成。

但如果小吉伯特對他們的技術感興趣,那這件事就不成問題。

雙方簡單寒暄幾句,小吉伯特約好,有時間去參觀imax公司。

結束聊天后,小吉伯特找到被眾人恭維的詹姆斯·卡梅隆,和他說了imax公司的事情,并且約好和他一起去考察imax公司。

能有這個機會,參與好萊塢的技術變革,對小吉伯特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標志,意味著他足夠引導好萊塢的技術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