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

第五章 張牛角的決定

張牛角的聲音帶著無盡的滄桑:“燕子,我們黃巾軍唯一的希望在那里!”

褚飛燕看著張牛角所指的方向,心中充滿了無比的驚訝。

褚飛燕大聲問道:“大帥,為什么?為什么會是那個屠夫?大帥,你不是最憎恨他嗎?難道你變了嗎?”

張牛角的神色無比悲慟,他沉聲說道:“燕子,我沒有忘記。但是,燕子,你要知道,我這樣說是有原因的。你想想,在豫州、兗州、徐州和青州戰場的幾十萬黃巾軍兄弟,最終有幾個兄弟活了下來?而幽冀兩州的黃巾軍兄弟,又有多少人活了下來?雖然他們都成了俘虜,但是你我都知道,他們并沒有受到俘虜的待遇,而是得到了和幽冀兩州在征北將軍府控制下的州郡的百姓一樣的待遇,這樣的待遇比其他州郡的百姓好多了。所以說,我們不能認為征北將軍是一個屠夫,所有的戰死的黃巾軍兄弟,都死于戰場,沒有一個是死在他們投降之后的。戰場上進行的是你死我活的戰斗,誰死在上面都正常。”

張牛角頓了頓,繼續說道:“燕子,難道你沒發現,在征北將軍府控制下的十個郡國的百姓,他們生活得很好嗎?就是以前我們太平道的兄弟,他們也不愿意跟我們一起造法?這是為什么?”

“我們黃巾軍,都是一些受苦受難的窮苦百姓,但是,生活在中山國的百姓,他們衣食富足,不用為生活擔驚受怕,所以,他們不能容忍我們破壞他們那樣的生活。”

“燕子,你發現了沒有,征北將軍府控制的十個郡國的百姓,他們的生活和大賢良師給我們描述的那種生活很相像嗎?其實,征北將軍和大賢良師從本質上來說,他們都是同一類人。只是對實現夢想,他們選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途徑而也。大賢良師帶領我們用武力對抗大漢,希望建立我們百姓生活富足的黃天;而征北將軍則是希望通過從內里改變大漢朝。但是,他還是太年輕了,不知道大漢朝已經爛到了骨子里,已經不可救藥了。燕子,你要相信,總有一天,他會成為和我們一樣的人的。”

褚飛燕目瞪口呆。

張牛角笑道:“燕子,我知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這句話不是我說的,而是大賢良師告訴我的。那還是在去年的時候,曾炩還只是大漢朝的中山國相,一個用錢買來的中山國相。雖然如今曾炩歸為大漢朝的征北將軍,位高權重,但是這對于他來說,并沒有什么大用。要實現他的夢想,就必須觸動那些士族豪強的利益,他絕對不會被士族豪強所接受容忍,所以,總有一天,曾炩會知道只有和大賢良師一樣,用強大的武力推翻已經腐朽到了骨子里的大漢朝。”

要是曾炩知道了張角告訴張牛角的這些話,他一定會被嚇得冷汗直流,張角的眼光實在是太犀利太毒辣了。

只是,張角還是將曾炩當成了這個時代的人,下意識的認為曾炩是忠于大漢朝的,只是想通過改革來實現大漢朝的復興,而不是推翻大漢朝。可是,曾炩的身體里,裝的是一個妖孽般的靈魂,雖然這個靈魂對大漢朝有著非同一般的感情,但是這種感情并不妨礙他實施推翻大漢朝的計劃。這個計劃是從他降生那一天就有了的,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他曾炩是忠于整個大漢民族,而不是忠于劉氏天下。如今,大漢朝代表的已經不是大漢民族,而只是那些大豪強大士族的利益,已經不能為大漢子民帶來安定幸福,那么,曾炩就會毫不猶豫的推翻它。

曾炩對這個時代的弊端看的比張角清楚,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人都清楚。他也知道該如何去改變這些弊端。張角雖然是這個時代難得的人才,但是,由于時代的局限性造成了他眼光的局限性,即使黃巾起義成功了,他也不可能對國家體制有著革命性的改變,他建立的,肯定也不過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封建帝國,再一次重復大漢朝的歷史軌跡。甚至,他的后代還比不上劉邦的后代。這是從后世來的曾炩很清楚的,兩千多年的封建中國,從未脫離過這個窠臼。

褚飛燕問道:“大帥,那大賢良師可有什么指示?”

張牛角語帶憂傷的說道:“老師告訴我,如果有一天,黃巾軍實在走不下去了,讓我們投靠在曾炩的麾下。”

褚飛燕再次目瞪口呆,他真的不敢相信,大賢良師會這樣說。

好半晌,褚飛燕才回過神來。他再次問道:“那大賢良師當初在巨鹿城下面臨絕境的時候,為什么會選擇戰死?”

張牛角說道:“老師是我們所有黃巾軍兄弟的精神領袖,是朝廷眼中的最大的叛逆,朝廷不可能放過他,即使征北將軍接受了大賢良師的投效,而且愿意保他。大賢良師一直很清楚,如果黃巾軍失敗了,他唯有一死。再說,大賢良師戰死的時候,大河以南還有數十萬的黃巾軍兄弟在繼續戰斗,我們黃巾軍未必沒有成功的可能。可是如果那時候大賢良師投靠了曾炩,燕子,你能想象那是一種怎么樣的后果嗎?”

褚飛燕不寒而栗,張角是所有黃巾軍和太平道教眾的精神領袖。如果有一天,這個精神領袖都變節了,那后果比必然是所有的黃巾軍兄弟和太平道教眾的精神都崩潰,他們再無斗志,成為朝廷官兵屠刀下呆在的羔羊,而黃巾軍最后的一死去的成功的希望也就從此斷絕。要真是如此,也就不會再有今年黃巾軍轟轟烈烈的再次起義,也就沒有數百萬戰士再戰疆場的可能,大賢良師用自己的生命,撐起了黃巾軍和太平道最后的希望。

褚飛燕看著張牛角,認真的說道:“大帥,如果有一天,我是說如果,我們再次遇到像大賢良師那樣的絕境,大帥會怎么做?”

張牛角慘然一笑,說道:“我是大賢良師的大弟子,是大家選出來的大帥,如果有一天,我不能再帶領大家繼續追尋大賢良師的夢想,那么,我也只有追隨大賢良師的腳步去了。”

褚飛燕想說生什么,但是被張牛角打斷了:“燕子,我是大賢良師的大弟子,也是所有黃巾軍兄弟選出來的大帥,朝廷不可能放過我的性命。而我也不敢忘記了老師的囑托,更不敢忘記了老師的夢想。”

褚飛燕的臉龐已經掛滿了淚水,這是自己的餓大師兄。就是他從小把自己拉扯大,如果沒有他,自己早就死了;如果沒有他,自己也不可能成為大賢良師的弟子,哪怕只是一個記名弟子。但是,現在自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大師兄奔向死亡,自己卻是無力相救。褚飛燕的心中一次又一次的問道:“蒼天已死,為什么黃天還沒有立?”

黃巾軍一班渠帥、小帥意見不一,有的贊成馬上出兵去攻擊曾炩的軍隊;有的則認為曾炩帶來的是騎兵,不利于攻城,所以據城而守是最好的選擇。就在他們爭論的時候,曾炩帶領六萬騎兵,火速南下,直插元氏城的西邊,將黃巾軍向西退入太行山的路堵死了。

在曾炩堵死了黃巾軍向西進入太行山的路之后,黃巾軍面臨的選擇已經非常少了。要么,他們和曾炩在元氏城下展開一場血戰;要么向東北、東河東南三個方向突圍;要么據城死守。

據城死守的選擇最先被否決,元氏城里的糧食只夠三十五萬大軍半個月之用,非常有限,死守到后面,不用曾炩來攻,他們自己就餓死了。

向東北等三個方向突圍的打算也隨之被否決了。先不說黃巾軍步卒的雙腿在大平原上能不能跑贏曾炩麾下的六萬鐵騎,就說他們成功突圍了,又能做什么?東方和東南方是巨鹿郡,那里有曾炩麾下大將關羽帶領的三萬精銳步兵和三十萬屯田兵擋住他們的去路。而向東北方突圍而去更是想都不敢想,那里是曾炩的老巢中山國,進入中山國的第一個城市就是無極城,是曾炩出生的地方,早就被曾炩經營成了一個鐵桶,憑借滹沱河天險和無極城的堅城,黃巾軍是根本不可能突破得了的。那么,黃巾軍就只剩下了最后的一條路,死戰,而且是盡快的和曾炩率領的六萬精銳鐵騎在元氏城外死戰。要是僥幸勝利了,他們就得救了。

但是一幫子黃巾軍的渠帥和小帥和張牛角的認識不一樣,他們認為曾炩的做法完全是自尋死路。曾炩將自己帶來的六萬放到了元氏城的西邊,黃巾軍憑借優勢兵力可以輕而易舉的切斷曾炩的退路,將曾炩及其六萬士兵殲滅在元氏城的西邊。他們每一個人的信心都是那么的充足,這讓張牛角都有了一種感覺,那就是曾炩好像真的能夠被他們消滅在元氏城的西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