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

第四十一章 董卓的算計

八月二十九日,下午,長秋宮。

董卓帶著廢黜天子策覲見太后。太后大驚,不知道事情為什么會發展成這樣。現在大將軍死了,宮內的中官也死了,大漢朝的內外廷都是士人的天下,太傅大人和朝中的大臣們為什么還不滿足?為什么還要廢黜天子,逼迫自己還政于朝?

何太后問道:“太傅大人呢?”

“太傅大人連日勞累,已經病倒了。”董卓恭敬地回道。

何太后仍然不死心,問道:“九卿和諸卿大臣們在哪?本宮要見他們?”

“他們正在嘉德殿內等候太后懿旨。”董卓仍然一副恭敬的姿態。

何太后霎時萬念俱灰,淚如雨下,她大聲哭泣道:“太傅大人為什么要背叛大漢國?公卿大臣們為什么要背叛大漢國?”

董卓冷笑道:“臣等忠心耿耿為了大漢國,何來背叛之說?先帝歸天三月有余,大漢國就到了亡國絕境,這是誰干的?臣等若再不力挽狂瀾,大漢國就沒了,我大漢四百年的基業轉瞬就要化為齏粉。臣懇請太后立即下旨,廢黜天子,還政于朝。”

何太后悲痛欲絕,掩面痛哭。

董卓神色凌厲,高聲再奏:“臣懇請太后速下懿旨。”

何太后被董卓的吼聲嚇得肝膽俱裂,不由自主地尖聲叫道:“來人,來人護駕。”

沒有人,一個中黃門都沒有,他們早就死了。

董卓緩緩站起來,從自己的懷內拿出了一份已經擬好的圣旨,“臣懇請何太后在這份圣旨上蓋上印璽,以免誤了國事。”

八月甲戌(三十日),嘉德殿。

皇宮內外兵甲重重,嘉德殿上百官云集。

何太后、天子和陳留王惶恐不安,戰戰兢兢。太傅袁隗平靜如水,司空董卓欣喜興奮,文武百官疲憊不堪,精神委頓。

司空董卓首先宣讀《策廢少帝》:少帝天姿輕佻,沒有帝王應有的威儀,在服喪期間,怠慢懶惰,德性惡劣已經昭然于世,淫穢之舉已為人所知,他的所作所為嚴重侮辱了神器和宗廟。太后教導無方,沒有母儀之德,使得社稷荒亂。永樂太后暴崩,至今仍令人困惑不解。天地所設立的三綱之道,已經有了缺陷,這都是莫大的罪過。……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后還政于朝。

董卓問,可有異議?眾臣沉默。

尚書丁宮隨即套用《春秋》大義來印證廢黜少帝,擁立新帝的合理性,用諸多天象和事例來說明擁立陳留王劉協為大漢新帝的正確性。

董卓又問,可有異議?眾臣沉默。

尚書何颙隨即宣讀太后詔,廢黜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大漢新皇帝。

太傅袁隗把少帝劉辯身上佩帶的璽綬解下來,進奉給陳留王劉協,然后扶弘農王劉辯下殿,向坐在北面的劉協稱臣。兄弟兩人一下一上,相視流淚。何太后哽咽流涕,痛苦不堪。眾臣悲凄。

眾臣參拜新帝,新帝登基。

尚書何颙宣天子詔,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永漢。

董卓上策,說何太后在先帝歸天不久,即逼迫太皇太后遣返藩國,致使太皇太后憂慮悲傷而死,違背了兒媳孝敬婆母的禮制,應該受到責罰。

董卓問,可有異議?眾臣沉默。

尚書韓馥隨即宣讀了太后的罪己詔。

天子下詔,赦免太后不孝之罪,遷太后居于永樂宮。

“大哥,聽說皇帝給你升官了。”,人未到聲先至,如此大大咧咧的除了張飛還真找不到第二個人。

“大哥(主公)”,太史慈等人一起來到曾炩面前。

“大哥,皇帝給你升了個什么官啊?”張飛迫不及待地問道,神情很興奮。

曾炩拍了拍幾上的圣旨微笑道:“皇上擢升我為車騎將軍,統領幽州、冀州和并州三州軍政。”

幾人聞言均露出由衷欣喜的神情,這這車騎將軍可是三公級將軍啊!

“恭賀主公(大哥)高升!”,幾人一起拜道。

曾炩卻苦笑著擺了擺手道:“你們當這是好事嗎?這是董卓使的奸計。”,隨即曾炩拿起幾上另一封圣旨搖了搖說道:“欽差還帶來了這封詔命。要我即日起兵北上并州,抵擋鮮卑和匈奴人的進攻。文和,你跟大家說說吧。”,最后一句,曾炩是對身邊的賈詡說的。

賈詡恭恭敬敬地朝曾炩拱手為禮,然后道:“洛陽此時已被董卓控制,這些所謂的圣旨詔命其實都是董卓的意思。”

下面的幾員大將善于戰場廝殺,卻不懂這些彎彎繞繞的勾心斗角。聽到賈詡的言語,均露出疑惑的神情。

張飛疑惑的問道:“軍師,既然這圣旨是董卓的意思,那他為何要給大哥擢升官職呢?”

賈詡微微一笑,“很簡單,就只有一個原因,董卓他要給天下人做一個姿態。這封圣旨不過是一個煙霧罷了,不理也罷。董卓真正的意圖其實是這封詔命。”

頓了頓,賈詡繼續道:“此次鮮卑烏丸入侵不同以往,兩族入寇聯軍有近四十萬。這些以游牧為生的民族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到,弓馬極其嫻熟,在平原之上戰力強悍。我軍如果與之對戰,勝負很難預料。董卓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想用這兩個異族之手消滅掉我們。就算最后我們勝了,我軍必將損失慘重,董卓的目的也達到了,到時他再動手就簡單的多了。”

眾人一聽,頓時面色微變,張飛更是怒聲道:“這個董卓假傳圣旨倒也罷了!竟然還變著方地要禍害我等!大哥,咱不去理他,看他能怎么辦!”

“不行!”,曾炩、賈詡齊聲阻止道。

兩人不禁一愣,隨即相視一笑,曾炩道:“文和先生,就由你來說吧。”

“是,主公。”賈詡朝曾炩拱手一禮,然后對眾人道:“董卓雖欲行王莽之事,但現在隱藏的很好,百官及百姓都被他蒙蔽。也就是說,這封詔命在他人看來就是皇帝的意思,如果我們不遵從那就是公然違抗圣命,到時董卓就由充分的理由對我們動手。其他諸侯有所顧忌必不敢動,我軍的處境將非常危險。所以,雖明知這封詔命是圈套,我等卻不得不往里面跳。”

眾將很郁悶,像這種明知是圈套卻無法反抗的局面真是讓人難受。

曾炩看了一眼眾的神情,突然哈哈笑道:“想我曾炩擁精兵四十余萬,鮮卑匈奴不過是一群蠻夷,雖有四十余萬之眾,但是在我曾炩的眼中,也不過是土雞瓦狗而也,我定擊破之!”,語氣之中充滿了沖天的豪邁與自信,“再說,我掌幽州、冀州和并州三州軍政,這抵擋二族入侵本就是我的職責所在,斷不能推卻。”

眾人聞言頓時一振,均在心中想:主公(大哥)如此豪氣干云,當真讓人欽佩!管他是不是圈套,我只管跟隨主公(大哥)大戰一場便是!不就是四十來萬異族的烏合之眾嘛,黃巾叛賊不是也被我們消滅了上百萬嗎?害怕這茹毛飲血的異族蠻夷嗎?

看到眾人眼眸中瞬間燃燒起的熊熊戰意,曾炩滿意地點了點頭。

曾炩道:“此次前去抵擋鮮卑和鮮卑的入寇,雖說是董卓的圈套,難道我們就不能把這變成提升勢力的途經嗎!哼哼,董卓想玩驅虎吞狼之計,那他總得現將我這只老虎喂飽了才成!文和,你說是不是?再說,這也是我們必須盡到的職責,我身為大漢的車騎將軍,那么就應該保護大漢的子民,不使其遭受異族的屠戮。”

賈詡雙眼一亮,眼神中露出佩服的神情。只見他朝曾炩拱手深深一禮道:“主公英明!”

洛陽城。

董卓看著面前的信件,感到非常苦惱并且氣憤。今天,那個車騎將軍曾炩遣人送來了一封信,竟然向他要二十萬軍隊的軍備及給養。這在董卓看來簡直就是獅子大開口嘛!

“文優,這個曾炩怎的如此無禮!我定要給他點眼色看看!”董卓滿臉的怒容。

李儒拱手道:“大軍出征向朝廷要給養也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以此為借口興兵反而會授人以柄。我覺得司空大人應該答應他的要求。”

董卓鼓著腮幫子瞪著李儒道:“文優,你這是何意?難道想助他壯大實力不成!”

李儒眉頭一皺,一臉無懼地回視道:“司空大人何故說出此言!自詡李儒追隨司空大人以來可成妄言過?”

董卓意識到自己剛才的話重了,面色頓時緩和下來,只見他朝李儒拱手道:“文優勿怪,剛才說岳父失言了,我知文優一直為了我的事情操勞,必不會害我的。”

李儒搖了搖頭,然后解釋道:“司空大人,如果不答應曾炩的要求,他一定會托詞糧草不濟而按兵不動。現在我們就答應他的要求,以一批物資的代價借鮮卑和匈奴人的手除掉或削弱這個勁敵是非常值得的!還請司空大人三思!”

董卓為人狂妄貪婪,要讓他拿出物資實在是難如登天。不過董卓素來傾服李儒的智謀,更因為李儒還是他的女婿,是他最信任的心腹之人,他相信李儒的建議不會對他不利。

在猶豫了好久之后,董卓終于點頭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