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

第七十七章 喜得二賢才

(今日三更,慶祝在沒有網站推薦期間,連續三天推薦票票過百。雖然這個成績對那些大神們來說,只是毛毛雨,但是對雪戀這樣的白身新人來說,確實是難得的。雪戀沒有別的方法回報大家,只能是努力碼字,多多更新了。希望大家的支持來的更猛烈一些,那么,雪戀寫作下去的動力也更強勁,更新也更多。)

曾炩牽引著二人胡吹海侃,高談闊論,將二人忽悠的夠嗆。

在達到這個程度之后,曾炩這才說出了招攬二人的愿望。二人對曾炩佩服無比,現在這里出言招攬他們,自然是欣喜無比,很是爽快的同意了。

曾炩見到二人同意了他的招攬,喜得當場就跳了起來。

二人見曾炩如此重視他們,特別是他們對曾炩本來就很佩服,心中自然更是喜悅。

突然,郭嘉問道:“主公,在郭嘉看來,主公你是志在天下吧?”

曾炩笑道:“兩位賢弟都是曾炩信得過的人,曾炩也就不瞞兩位賢弟了。自從爆發黃巾軍反叛以來,各地豪杰紛紛起兵,占據幾個州郡的數不勝數。這在董卓篡權之后,顯得更是明顯。再加上漢室衰微,吏治腐敗,已經是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二位也應該知道,我大漢衰頹至此,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士族門閥完全的控制了大漢的上上下下。兩位賢弟雖也是出身士族,但是不過都是寒門弟子,所以雖然才高八斗,但是到現在還是白身一個。愚兄雖然身居高位,最初也不過是通過天子買了一個官職。值此亂世,必然是群雄并起,爭霸天下之時。既然漢室已經不可救藥,愚兄不想我大漢子民長久的陷身戰亂,所以才決定起兵逐鹿天下……”

郭嘉二人聽了曾炩的話,深有同感。論才能,他們絕對超過了絕大部分的士族門閥子弟,但是,看看那些出身門閥巨族的同齡人們,現在哪一個不是一方郡守?

其實,在這個時候,不僅是門戶之見嚴重,甚至就是同一個家族之內,嫡出和庶出的分別同樣清清楚楚,雖然有時候出于家族發展而決定培養有前途的庶出之人,但是嫡出的后人對庶出的繼承人,那絕對是看不上眼的。就拿袁紹和袁術兩兄弟來說吧。

現在袁紹無許是哪一個方面都比袁術強,這是不爭的事實。袁逢年老淡出朝堂之后,就把家主的位子讓給了袁隗,其意思很明顯,他并不看好自己的兩個嫡出兒子。由誰繼承家主是件頭痛的事,還是讓袁隗去處理吧。

袁隗明白袁逢的心思,二哥把袁紹過繼給早亡的大哥為嗣子,其心中實已有所屬,只是礙于親情,無法說出口而已。袁隗著力培養袁紹,在宗族朋友面前,不遺余力地夸獎他,甚至多次在公開場合說,袁家的興旺這一代就要看袁紹的了,其意思很明白,而袁紹也隱隱約約成了袁閥下一代家主的當然人選。

此次袁隗暗中謀劃起兵討董的時候,在給所有親朋的書信中,都特意注明讓他們遵從袁紹之令,以袁紹馬首是瞻。言下之意就是我要是死了,袁紹就是袁閥家主。

但袁隗算漏了一件事,袁術出京了。袁術出京后,袁隗隨即就失去了立袁紹為家主的最好機會,他想亡羊補牢都來不及了。兄弟兩人如果為這事鬧起來。討董的事勢必要大受影響,所以袁隗絕口不提家主繼承地事。結果到了現在,他死了,兄弟兩人還是不可避免地鬧了起來。

袁閥家主必須要有人立即繼承。現在討董的事就是以袁閥的力量為主,袁閥家主沒有了,討董的事也就失去了背后地指揮和支持。因此此事顯得非常急迫,但袁閥一系的人面對袁紹和袁術這兩只雄虎,誰都無法開口,這個選擇太艱難了。選擇袁紹是最好的結果,既符合袁閥上一代人的心愿,也符合當前形勢的需要,更對袁閥的將來有莫大的好處,但支持袁術的人很多,占據了袁閥很大一部分勢力。現在選擇誰都能引起袁閥內部的分裂,而袁閥分裂的直接后果就是討董失敗,袁閥被董卓徹底鏟除。

袁閥的宗族親戚在爭吵。想到選擇錯誤的可怕后果,沒有人敢隨意做出決斷。袁閥的門生弟子,故吏朋友不敢說話。一個個冷眼旁觀,無所適從。袁閥倒了,他們也就倒了,再想有今天這樣的榮華富貴,那就很難很難了。

本朝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前大將軍梁翼、何進,太傅陳蕃。前大將軍竇武,竇家在本朝可是幾百年的顯赫家族了,但一夜之間,它就被奸閹幾乎連根刨光了。奸閹也是例子。現在朝堂上,各地州郡府里,還有奸閹的親朋故吏嗎?就連許閥都因為受到牽連而衰敗至微。

袁術自家知道自家的事,他在得知京中族人盡數被誅后,一方面大張旗鼓的出兵攻擊,一方面派出親信到各地游說以求得到更多人地支持,他對這個家主之位是勢在必得。

恰好這時袁紹的書信到了。袁紹的意思很明顯,只要袁術率先進京,功勞聲望都有了,他就毫無條件的支持袁術繼任家主之位。袁術正是有了這封信,他才匆匆忙忙回到了宛城,召集汝南、穎川和南陽三地的袁閥宗族勢力商議繼承家主的事。既然袁紹都支持我,你們還有什么話說。

正是為了表現,這才討董袁術才拼了命的表現,即使袁紹被推舉為盟主,袁術還是盡心竭力的表現。他拼了老本,帶去了三萬大軍。另外,他還要為九路遠道而來的諸侯提供糧草。

袁紹雖然沒什么才能,但是他很明白,此次討董,必須得聚集袁閥所有的力量,不然,他們袁閥一點好處都撈不到。所以,面對袁術的強勢,他不得不做出讓步的表示。

郭嘉問曾炩道:“那主公對將來的事情有什么打算嗎?”

曾炩笑道:“打算倒是有一些。不知道奉孝對此可有什么建議?”

郭嘉知道,曾炩這是想考一考他了。

郭嘉說道:“從此次主公參與討董來看,主公并不想完全的將董卓打垮。不然,憑借主公的實力,只要主公愿意,主公一個人就完全可以輕輕松松的滅掉董卓,甚至滅掉其它的諸侯。只是,此時的漢室雖然衰頹,但是畢竟我大漢國的絕大部分子民還是心向大漢的。所以,此時主公并不想馬上取漢室而代之。而事實上此時的確也不是取代漢室的最佳時候。”

郭嘉頓了頓,繼續說道:“此時,主公最應該做的就是發展好自己的領地,還有就是盡量的平定領地周圍的其它勢力,為將來的爭霸天下提供一個良好安定的后方環境,為將來爭霸天下打好基礎。”

“出于道義,主公不得不參加此次討董,因為主公既有先帝的遺旨,還是當今天子老師,這些都使得主公不得不做出一個表態。所以,主公才帶領軍隊南下參與會盟。”

“郭嘉認為,此次討董絕對不能將董卓徹底打倒,這是主公早就有了的想法。郭嘉認為,最大的限度就是將董卓趕出洛陽,然后,以函谷關為界,并且使得董卓能夠有足夠的和諸侯鼎立的實力,維持一個相對的平衡的局面,實現一個多方制衡的態勢。只要達到了這個目的,主公就應該馬上撤回北疆,安心的發展北疆,并逐步的實現河北的統一。”

郭嘉繼續說道:“在統一河北之地之后,主公可以滅掉董卓,將天子救回洛陽,從而實現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逐步征討各路割據的諸侯,實現全國的統一。郭嘉認為,在主公的威名之下,做多十年,主公必定盡收我大漢國的民心。那時,就是主公真正實現心中夢想的時候。”

郭嘉的一番話,將曾炩心中所想全部說中了。曾炩不由得佩服郭嘉的神機妙算,這簡直是達到了神鬼莫測的地步。

徐庶聽了郭嘉的話,也說道:“奉孝之智謀,果然不是徐庶所能及!”

曾炩笑道:“元直謙虛了,我想,元直也是猜中了七八分吧?”

徐庶笑道:“主公英明,徐庶所想,的確和奉孝有七八分相似。”

曾炩哈哈大笑起來,說道:“能得奉孝和元直之助,曾炩相信,我的理想必定能夠順利實現。”

郭嘉也笑了起來,說道:“主公過譽了。即使沒有郭嘉,憑借主公之智謀,還有主公麾下的賈文和、元皓兄等人的策劃,大漢國的其它諸侯也絕對是沒有誰能夠阻擋主公前進的腳步的。所以,說起來,奉孝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曾炩笑道:“不過怎么說,能夠得到奉孝和元直的幫助,都是曾炩最高興的事情!”

說完之后,三人相視大笑。

曾炩問道:“不知奉孝和元直對如今的各路諸侯怎么看?”

徐庶笑道:“除了二三人之外,其余的不過是癬芥之癢,不足為慮。”

郭嘉也說道:“元直所言,正是郭嘉所想。”

曾炩問道:“那二位認為,哪二三人能夠給我造成一些困擾呢?”

郭嘉笑道:“想必主公早有認識吧!不過主公問起,郭嘉這里也說一下。在郭嘉看來,譙縣曹操和烏程侯孫堅二人可能對主公造成一些阻礙,另外,袁紹和馬騰二人,各自勉強算得上是半個。”

三人再次相視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