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

第九十三章 撤離洛陽

但是張飛等武將卻是不干了,他們之前并未得到曾炩要撤離洛陽的想法,還以為曾炩要占領洛陽呢!

張飛焦急地叫道:“大哥你說什么?你真的要放棄洛陽?”

“好了翼德,坐下。你這樣大呼小叫的成何體統!”,曾炩雙眼一瞪輕喝道。

張飛只得又氣呼呼地坐了回去。

曾炩掃視了眾人一眼,發現除了幾個謀臣之外之外,武將全都是一臉無法接受的神情,竟然連關羽也不例外。

曾炩只得解釋道:“洛陽雖好,但卻是個火山口。一個把握不好就將陷我們于萬劫不復之地。首先是討伐董卓營救皇帝的問題,如果我們占據洛陽,對于這個關乎大義的問題我們是回避不了的,可是函谷關是那么好打的嗎?只怕正當我們同董卓拼得兩敗俱傷之時,關東諸侯便會群起而上將咱們吞得連骨頭都不剩!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就算關東諸侯沒有趁火打劫,我們雖然能牢牢控制洛陽但卻很難抽出手來他顧,就長遠來看對于我們實際是不利的。再說,我們驃騎將軍府所有的地盤都和洛陽不接壤,洛陽對我們來說,完全是一塊飛地,實在是不方便我們管理。”

最后,曾炩說道:“好了,這件事就這么決定了,咱們放棄洛陽。”

雖然眾將大都不樂意,但他們自問智謀不及眾謀士和曾炩,既然曾炩等人都這樣決定了,那么他們還有什么好說的呢。

這時候,話題又回到了要在什么條件下撤離洛陽的事情。

賈詡想了想,說道:“主公,賈詡認為,其實就是我們示一次弱,不提任何條件的撤離洛陽也沒什么。首先,主公的威名早已根植在大漢國民眾的心中,并不需要現在來表現什么。而且主公不提任何條件的撤離洛陽,還表現出主公無意內部紛爭,一心保我大漢國邊疆平安的意志,使得主公站到了道義的制高點上。而我們撤離洛陽,其他的人必然為誰最終占領洛陽產生矛盾,這樣,主公就將這個壓力轉移到了別人的身上,而我們則可以毫無顧慮的回到冀州。”

曾炩一聽,大喜,說道:“文和的確是好計!這可謂是一石數鳥啊!反正利益現在我們已經都得到了,名聲不過是再虛幻不過的東西,要他何妨?”

郭嘉也點頭道:“是啊!主公完全不必為名聲所累。不過,我認為主公還可以派人私下里四處宣揚主公是因為諸侯逼迫,而主公為了內部團結才不得不撤離洛陽的。這樣一來,效果會更好。”

曾炩一愣,郭嘉的確是與眾不同啊!居然知道利用輿論來達到最滿意的目的。

徐庶和田豐也紛紛贊同。

曾炩笑道:“既然大家都認為這樣好,那就這樣辦吧!恒遠,這宣傳的事情,就麻煩你去安排了。”

卞秉回答道:“主公放心,卞秉必定不負主公所望,將這件事情辦理的妥妥帖帖。”

曾炩點點頭。

“好!傳令下去,全軍收拾行裝,我軍明天便開拔回無極城。”,曾炩猛地站起來下令道。

田豐不禁愣了一下,有些疑惑地問道:“主公,為何我軍明天便開拔離開洛陽?難道不等交接完成嗎?”

曾炩皺眉搖了搖頭,說道:“袁紹等人不足為懼,但那個曹操卻狡詐異常,我軍既然決定撤離洛陽,所以我軍的行為還是出人意料一些比較好。要是時間拖長了,曹操那廝一定會看出其中的貓膩來。”

田豐恍然,隨即又有些不解,他不大明白為什么自己的主公似乎很忌憚那個曹操似的?

徐庶笑道:“主公,其實我們完全不必如此急于離開。就是曹操看出其中的貓膩來,他也不得不往我們挖好的坑里面跳。說穿了,主公的決定就是一個陽謀,除非諸侯都不想要洛陽,否則他們就只能乖乖的按照主公的意愿做。不過,我認為,諸侯里面沒有誰有主公這樣的魄力。”

郭嘉搖搖頭,說道:“不盡然,我還是較為贊同主公的做法。曹操這人,最是多疑,稍微不注意,他一定會看出這其中的玄機。而郭嘉認為,曹操這人絕對是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賈詡也是點了點頭,算是認同郭嘉的意見。

當天,洛陽城內城外的北疆軍全都行動了起來,在外人看來,北疆軍似乎有大動作了。

各路眾諸侯驚駭不已,紛紛下令麾下嚴加戒備,每一個人心中的弦都緊緊地繃起了。洛陽城內的士族也都驚慌起來,他們不知道北疆軍究竟想干什么!他們突然想到之前他們對北疆軍囂張的態度,心中頓時惶惶驚恐起來。每一戶士族都大門緊閉,在繁華的街市上也不見了士族公子風流倜儻的身影。

洛陽城內,一萬北疆軍已經集結完畢,隨后便在曾炩及麾下眾將的率領下排著整齊的隊形往東門行去。

到此時,洛陽城的百姓們已經知道曾炩和他的北疆軍要離開洛陽了。在有心人的刻意引導下,百姓們都認為,曾炩是不愿意看到洛陽的老百姓受戰禍之苦,是不愿再與各路諸侯陷入紛爭,是為了大漢國內部的團結,這才會向咄咄逼人的各路諸侯妥協。對此百姓們都感動不已,同時也對各路諸侯更加痛恨。

在這之前,由于各路諸侯在洛陽城內的惡劣表現,百姓們就已經對他們心懷芥蒂,而曾炩的軍隊則由于軍紀嚴明,并且懲治了禍害百姓的各路諸侯的士兵而在百姓的心中留下了極佳的印象。

現在曾炩為保全百姓免受戰禍之苦而寧愿自己忍受屈辱,而各路諸侯在討伐董卓時寸功未立卻要來接收洛陽。很多百姓都在為曾炩憤憤不平,都非常希望這里能繼續留下來,大不了打一仗就是了!

百姓們其實很容易得到滿足,只要你滿足了他們的基本要求,他們便愿意為你肝腦涂地。

不過,并不是所有百姓都是這種想法。在洛陽城內還是有很多人在得知曾炩要離開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這其中絕大部分是士族階層。

在收到北疆軍正在離開洛陽的確切消息后,許多士族都在準備慶賀。洛陽的士族不喜歡曾炩,這可是有歷史淵源的,并不是一時間形成的觀念。

再加上這里在剛一進洛陽之時,為了牢牢控制洛陽,在執法上非常嚴明,這使得他們的利益受到了不少的損害,他們就更加不喜歡曾炩了。

百姓們圍在街道兩旁,鴉雀無聲。看著軍容嚴整的北疆軍緩緩離去,許多人都露出不舍的神情。

曾炩騎在戰馬之上率領軍隊來到洛陽東門,此時東門里正擠滿了百姓,曾炩和麾下將士根本無法繼續前進,只得暫時停了下來看見這樣的情景,曾炩不由得想起了漢高祖入咸陽和百姓約法三章的事情,曾炩不知道,他是否能實現他心中的夢想。

就在這時,一個老者突然在前面跪下高呼要見驃騎將軍。曾炩在得知情況后連忙讓人將他帶了上來。

老人干干瘦瘦的,背有點鴕,須發全都已經白了。

“老人家,你要見我,可是有事?”,曾炩和顏悅色地問道。

老人沒有立刻回答,突然跪了下去,說道:“大將軍,我們知道你為了我們這些百姓甘愿向那些關東諸侯屈服!您不用這樣,如果關東諸侯敢動武,老朽雖老,也愿意拼了這把老骨頭幫將軍守城!”,老人非常激動,眼眶都有些紅了。

曾炩還沒反應過來,周圍的百姓竟然也一起跪下,紛紛說道:“大將軍,請留下來吧!”

然后現場便是落針可聞的寂靜。所有人都眼含渴望地望著曾炩,希望他能點頭。

曾炩麾下眾將士及眾謀士全都感動得不能自己,每一個人都感到自豪,為身為驃騎將軍府的一員,為追隨在驃騎將軍曾炩的麾下而感到無比自豪。

曾炩也是感動不已,同時又有些愧疚,還有些無奈。

曾炩翻身下馬來到老人跟前,將老人扶了起來。看著面前這張老邁而充滿渴望的臉孔,曾炩真不知道該說什么。

曾炩嘆了一口氣,“老人家你何苦如此?”,然后環視了周圍一眼揚聲道:“大家都起來吧,聽我一言。”

百姓們相互看了看,然后紛紛站了起來。

曾炩大聲說道:“今日如果我軍不離開,勢必要在洛陽同關東諸侯大打出手,這必將使洛陽百姓生靈涂炭。這是我不愿意看見的。何況洛陽城外的諸侯聯軍也是大漢軍旅,我怎可以因為一點分歧而與他們兵戎相見呢!”

“只怕大將軍走后,那些諸侯不把我們這些百姓當人看啊!”,人群中一個年輕人高聲道。

曾炩說道:“大家不用擔心,各路諸侯都是我大漢國的棟梁,他們一定會愛護大家的。”

見曾炩離去的主意已定,百姓們也沒再說什么了。老人將準備的一壇酒奉上,語帶哽咽地說道:“大將軍,既然您顧全大局必須離開,我等怎能阻止!我們窮苦百姓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東西,就只要家釀的酒水一壇,聊表心意,還請大將軍不要嫌棄!”

曾炩鄭重地接過老人雙手奉上的那一小壇酒。當即拍開泥封,仰頭豪飲起來。

曾炩一口氣將那一小壇酒喝盡,然后大笑道:“哈哈哈,真是好酒啊!”

所有人的心頭頓時涌起一種莫名的感動,一起跪下道:“恭送大將軍!”,場面壯觀而感人。

曾炩長嘆一口氣,重新跨上戰馬,率領眾將士徑直出了東門會合其他四萬大軍,之后就離了洛陽。曾炩在心頭暗下決心道:我曾炩一定會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