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

第一百零三章 張仲景

“不敢,不敢,在下姓張名機,字仲景。”中年人回答道。劉堅和劉脩不認識張機,但是要是換了曾炩在這里,那一定是要高興的跳起來,而且絕對是不管用什么手段都要將他騙到自己麾下的。

張仲景,河南南陽人,東漢后期醫學家。生于公元150年正月十八日,于公元219年溘然長逝,享年69歲。他出生于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張宗漢曾在朝為官。由于家庭條件的特殊,于是他從小就接觸了許多典籍。他從史書上看到了扁鵲望診齊桓公的故事后,對扁鵲產生了敬佩之情,也為他后來成為一代名醫奠定了基礎。

他從小嗜好醫學,“博通群書,潛樂道術。”當他十歲時,就已讀了許多書,特別是有關醫學的書。他的同鄉何颙賞識他的才智和特長,曾經對他說:“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后將為良醫”。后來,張仲景果真成了良醫,被人稱為“醫中之圣,方中之祖。”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關,但主要是他熱愛醫藥專業,善于“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的結果。

年輕時曾跟同郡張伯祖學醫。經過多年的刻苦鉆研和臨床實踐,醫名大振,成為中國醫學史上一位杰出的醫學家。

張伯祖當時是一位有名的醫家,他性格沉穩,生活簡樸,對醫學刻苦鉆研。每次給病人看病、開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慮。經他治療過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他很受百姓尊重。張仲景跟他學醫非常用心,無論是外出診病、抄方抓藥,還是上山采藥、回家炮制,從不怕苦不怕累。張伯祖非常喜歡這個學生,把自己畢生行醫積累的豐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給他。

比張仲景年長的一個同鄉何颙對他頗為了解,曾說:“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后將為良醫。”意思是說張仲景才思過人,善思好學,聰明穩重,但是沒有做官的氣質和風采,不宜做官。只要專心學醫,將來一定能成為有名的醫家。何颙的話更加堅定了張仲景學醫的信心,從此他學習更加刻苦。他博覽醫書,廣泛吸收各醫家的經驗用于臨床診斷,進步很大,很快便成了一個有名氣的醫生,以至“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超過了他的老師。當時的人稱贊他“其識用精微過其師”。

張仲景在中國古代醫學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古代封建社會,迷信巫術盛行,巫婆和妖道乘勢興起,坑害百姓,騙取錢財。不少貧苦人家有人得病,就請巫婆和妖道降妖捉怪,用符水治病,結果無辜地被病魔奪去了生命,落得人財兩空。張仲景對這些巫醫、妖道非常痛恨。每次遇到他們裝神弄鬼,誤人性命,他就出面干預,理直氣壯地和他們爭辯,并用醫療實效來駁斥巫術迷信,奉勸人們相信醫術。

有一次,他遇見一個婦女,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總是疑神疑鬼。病人家屬聽信巫婆的欺騙,以為這是“鬼怪纏身”,要請巫婆為她“驅邪”。張仲景觀察了病人的氣色和病態,又詢問了病人的有關情況,然后對病人家屬說:“她根本不是什么鬼怪纏身,而是‘熱血入室’,是受了較大刺激造成的。她的病完全可以治好。真正的鬼怪是那些可惡的巫婆,她們是‘活鬼’,千萬不能讓她們纏住病人,否則病人會有性命危險。”在征得病人家屬同意后,他研究了治療方法,為病人扎了幾針。幾天后,那婦女的病慢慢好起來,疑鬼疑神的癥狀也消失了。張仲景又為她治療了一段時間就痊愈了。從此,一些窮人生了病,便不再相信巫醫的鬼話,而是找張仲景治病。張仲景解救了許多窮苦人。

為了使更多的病人能從巫術迷信中解脫出來,早日康復,張仲景刻苦探索,創立了許多新的醫療方法。

一次,有個病人大便干結,排不出,吃不下飯,很虛弱。張仲景仔細做了檢查,確認是高熱引起的一種便秘癥。當時碰到便秘,一般是讓病人服用瀉火的藥。但是這個病人身體很虛弱,如果服用瀉藥,他會經受不住。但不用瀉藥,大便不通,熱邪無法排除。怎么辦呢?張仲景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做一種新的嘗試:他取來一些蜂蜜并將它煎干,捏成細細的長條,制成“藥錠”,慢慢地塞進病人的肛門。“藥錠”進入腸道后,很快溶化,干結的大便被溶開,一會兒就排了下來。大便暢通,熱邪排出體外,病人的病情立刻有了好轉。這就是我國醫學史上最早使用的肛門栓劑通便法。這種方法和原理至今還被臨床采用,并拓展到其他一些疾病的治療。

還有一次,張仲景外出,見許多人圍著一個躺在地上的人嘆息,有幾個婦女在悲慘地啼哭。他一打聽,知道那人因家里窮得活不下去就上吊自殺,被人們發現救下來時已經不能動彈了。張仲景得知距上吊的時間不太長,便趕緊吩咐把那人放在床板上,拉過棉被為他保暖。同時叫了兩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蹲在那人的旁邊,一面按摩胸部,一面拿起雙臂,一起一落地進行活動。張仲景自己則叉開雙腳,蹲在床板上,用手掌抵住那人的腰部和腹部,隨著手臂一起一落的動作,一松一壓。不到半個時辰,那人竟然有了微弱的呼吸。張仲景關照大家不要停止動作,繼續做下去。又過了一會兒,那人終于清醒過來。這就是現在在急救中廣泛使用的人工呼吸。

他的一生太過傳奇,不是短時間能說清楚的。但是,劉堅和劉脩二人卻是不可能知道這些。

“張先生?”劉堅微微皺了下眉毛,她已經憑此人的口音判斷出了他是哪里人,略微一想,立即說道,“張先生,你是南陽人吧?”

“正是,姑娘是通過我的口音判斷出來的吧?”

“張先生見笑了,小女子是洛陽人,認識不少的南陽人,所以能夠聽出來。”劉堅笑了笑,說道,“對了,不知張先生可認識南陽張伯祖老先生?”

張先生一愣,立即笑了起來。“姑娘真是見多識廣啊。不瞞姑娘,他老人家正是在下老師。前幾天,聽說北方發生雪災,驃騎將軍親自前往賑災,在下雖不才,不過也略通醫術,如能對災民有所幫助,這一身醫術也不算是白學了!”

張伯祖是劉堅父親,也就是桓帝時的太醫。他很是喜歡劉堅姐妹三人。劉堅笑道:“張先生心系天下,小女子佩服。實不相瞞,家父諱志!”

“劉志?”張先生一愣,立即睜大了眼睛,然后就笑了起來,“在下有眼不識泰山,竟然沒有認出潁陰長公主來。這次,兩位長公主北上也是為了幫助驃騎將軍吧?”

劉堅點了點頭。“這次得以偶遇張先生,實乃意外,如你不嫌棄,我們一起去見驃騎將軍,到時候,張先生學有所用,也不失為大漢人才!”

“這……”

“張先生,你就別客氣了,而且現在驃騎將軍病倒,你的醫術還正好派上了用場,如你能治好驃騎將軍,這可是不世功業啊!”劉脩在旁邊也開口了。

“好了,我們也別多耽擱時間,聽說這次驃騎將軍病得不輕,我們抓緊趕路吧!”劉堅說道。

曾炩確實病得不輕,雖然有華佗在身邊,但是華佗最擅長的是外科,并不是治療風寒這樣的病。雖然他算得上是一個非常全面的醫生,但是這治療風寒之類的正好是華佗的短板。

當劉堅、劉脩與張仲景趕到漢北郡的時候,曾炩已經病了八天,雖然華佗已經盡了全力,可他的病情就是一不見一點好轉。這不但急壞了戴霜,以及一幫官員,也急壞了劉堅和劉脩兩人。

“將軍先感風寒,后又勞累過渡,華佗老先生來看過,藥也開了不少,可就是不見好轉!”戴霜對劉堅和劉脩說道。

“讓我看看!”張仲景上前說道。

“這位是?”戴霜看了一眼張仲景,很是疑惑。

“戴霜妹子,這位是張先生是南陽張伯祖老先生的弟子,不妨讓他去看看將軍的病情!”劉堅說道。

見劉堅擔保,戴霜也不再說什么,領著張仲景就進了房里。片刻之后,戴霜又帶著張仲景走了出來。

“張先生,將軍他是什么病?”劉脩急忙問道。

“將軍積勞成疾,且感染了瘧疾。這病很難治,不過在益州,這病并不少見,我這里正好有副方子,按方抓藥,吃上三副,將軍的病就能好起來了,最多不過五日,將軍就能下地活動了!”張仲景說道。

見到張仲景這么有信心,戴霜等曾炩的一眾妻子們都高興了起來,自然,對這個中年人也更敬重了幾分。劉堅與劉脩更是感激不盡,寒暄一番之后,這才進去看望曾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