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狀元

第二三七九章 壓不住

第二三七九章壓不住第二三七九章壓不住←→::mayiwsk

沈溪本要請楊一清進兵部衙門說事,但楊一清執意只是打一聲招呼便走,意思很明顯,不想跟他有過于親密的舉動。

沈溪明白,如今朝中他屬于眾矢之的,在他牽頭于年前進行吏部考核時,朝野對他的反對聲音又多了起來,只是現在沒人敢出來挑頭,更不敢到他家中或者衙門來鬧事,因為誰都知道得罪吏部尚書會有什么下場,只能隨大流背地里唾罵幾句。

雖然楊一清屬于中立派,但也要在表面上做出一副跟他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模樣。

“在下會上疏陛下,將此事奏明,擇期舉行朝議,但在下并不能保證一定可以面圣成功,也無法確保陛下能聽進去。”

沈溪只能表現出盡力而為的姿態。

名義上他有面圣的資格,但其實想見到朱厚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這跟內官體系的人終歸有所不同。

楊一清并未強求,禮節性告知后便匆忙辭別。

沈溪看著楊一清背影,心里多少有些異樣,心想:“越是保持中立態度之人,現在越要表明兩不干涉的態度,他們在朝中的處境會越來越艱難,反而態度鮮明的人不用有那么多顧慮。但話又說回來,因謝于喬在朝中已不得人心,朝中又有幾人不是中立派?”

突然間,沈溪為楊一清等人的立場感到可笑,這些人越是表現出模棱兩可的態度,越覺得這些人可悲復可憐。

最后沈溪幽幽一嘆:“這儒家的中庸思想,讓很多人謹小慎微,生怕行差踏錯,在官場掙扎求存,最后卻落得兩邊不討好的下場。”

如同沈溪對楊一清的承諾,他之后馬上寫了上疏,跳過通政司和內閣,直接向皇帝上奏本。

內閣首輔謝遷和司禮監掌印張苑都沒過目,由小擰子直接呈送朱厚照。

這奏疏算是沈溪年前一段時間的工作總結,把自己處理吏部事務的思路告知朱厚照,再就是關于奏請召開朝會,以審核朝廷年底結算,并為來年財政預算作準備。

沈溪沒有主動求見朱厚照,主要是因為覺得沒那必要,以他臣子的身份,的確不適合隨時隨地到豹房面圣。

豹房說到底是皇帝的私宅,并不是君臣間光明正大對話的地方。

不過也如沈溪所料,就算小擰子將上疏呈遞朱厚照,朱厚照弄清楚現在的情況,也沒有想過要在年底舉行一次朝會,因為這段時間朱厚照“很忙”!

當然,朱厚照忙的并非是朝事,全都涉及吃喝玩樂。

一方面江彬從中原幾省教坊司給朱厚照找來女人,另一方面則是麗妃和花妃爭寵,為朱厚照準備了不少節目,最后就是朱厚照正在熱烈追求鐘夫人,他經常出豹房,試著到鐘夫人暫居的茶樓碰碰運氣,但每次都吃閉門羹。

若是換作別的皇帝,早就沉不住氣了,但朱厚照卻耐得住性子,非要用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追求女人,這讓江彬和小擰子等人看了都為他著急。

當皇帝當到這個份兒上,但凡是人都會為朱厚照的執著感到佩服。

朱厚照對別的女人可說毫無耐性,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稍有不從便大發雷霆,但唯獨對鐘夫人就好像著了魔一樣,所用方式看起來非常不可理喻,明明鐘夫人對他恨之入骨,偏偏非要覥著臉登門拜訪,就像每次故意給人打臉一樣。

關于朱厚照的丑行,很快便為謝遷等朝臣知曉。

本來朝中一些實干派大臣,聽說這件事后都裝作不知道,打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蒙混過關,但朱厚照行事愈發不成體統,尤其是在對待鐘夫人問題上,已鬧得人盡皆知,朝臣間紛紛議論,認為朱厚照壞了體統。

“……于喬,你說陛下好美色,索性將那女人接進宮去,不就什么事都解決了嗎?為何要懸而不決,讓民間爭相議論,如此龍威何存,朝廷顏面又何在?”

謝遷小院內,張懋帶著夏儒前來拜訪,本是討論中原戰事,不知不覺卻提到朱厚照最近的“丑聞”。

謝遷不想讓沈溪這個兵部尚書全盤操控兵事,想跳過兵部衙門直接跟五軍都督府接洽,說是張懋和夏儒聯袂來訪,其實是謝遷主動相邀。

但張懋也不是吃素的,他對于朝中形勢看得十分透徹,謝遷想做什么在他看來并不是什么秘密,謝遷越是想攬權,張懋越是有意拖著,不想讓自己和五軍都督府淪為謝遷跟沈溪斗爭的炮灰。

謝遷臉色不太好看,道:“皇上以非常規手段強納民女,本就不成體統,何況這女子還因陛下種種作為到了家破人亡的地步,如此一來,就更應制止陛下所作所為,若此女伺機報復,虛以為蛇,在床笫間驟起發難,陛下豈非要置身險地?”

“呵呵。”

張懋對于謝遷說的話,只能報以苦笑。

夏儒卻不明所以:“謝閣老真認為陛下會因民女侍寢而犯險?”

在正德皇帝跟民女糾纏不清的關系上,夏儒顯然更加關心些,畢竟他是當朝國丈,夏皇后的父親。

現在夏皇后仍為六宮之主,卻沒有得到皇帝的寵幸,而皇帝卻在外胡鬧,追求一個孀婦,夏儒這個國丈若不過問,那心也太大了。

張懋故意在夏儒面前說事,其實就是變相跟謝遷“問策”。

謝遷往夏儒身上瞟了一眼,雖然也知道有些話說出來不那么合適,但還是忍不住搖頭嘆息:

“民女入宮,若經三書六禮,到底有個名分,不過聽聞此女乃民間商賈之婦,來歷不清不楚,且又因躲避陛下而出逃數載,在外奔波后被人找回京城,送入豹房,后來又在城里擇地安置。若陛下執意為之,只怕會招來無窮無盡的麻煩。”

張懋不太滿意:“有何麻煩,于喬你直說為好。”

謝遷道:“此事當由太后出面協調,陛下怕是已經著了魔……”

張懋忍不住看了夏儒一眼,但見國丈神色落寞,便道:“于喬,若要見太后,還是你去最合適,就當是給老朽一個薄面如何?”

謝遷心想:“這哪里是給你面子,分明是給國丈面子,我找你來過問軍情,你不但不肯松口,現在還讓我來幫你忙,這算怎么個說法?”

張懋似乎考慮到謝遷的顧慮,嘆了口氣,道:“至于中原之地亂事,老朽回去后會幫你問問,倉促間很多事未查清,非得跟兵部協調,把情況搞清楚方可……回頭老朽自會給你答復。”

張懋是個老狐貍。

你謝遷想從我這里得到便利,那就得先替我辦事,哪怕不是幫我張懋,也是替皇后家族辦事,這樣我們才能信任你,而后才有合作的可能。

否則你只是一味的索取,我們沒有得到任何利益,很難為了你開罪朝中那位新貴,因為這樣會得罪皇帝,實在不值得。

謝遷沒辦法,只能進宮去向張太后求助。

沈溪從軍事學院回到吏部衙門,拿了當天所有參與九年大考的官員的問卷,正準備回家,這邊馬九帶來消息,說是謝遷入宮去見張太后了。

“……老爺,謝閣老去得很匆忙,之前還見過英國公和夏國丈,似乎是關于陛下的事情。”馬九道。

沈溪點頭:“為陛下之事見太后,謝閣老倒是沒做錯,除了太后娘娘可以用母親的身份解決問題,還有誰可以做到呢?”

馬九道:“老爺讓留心那女人的住所,這幾日屬下都在關注。那茶樓外許多人在暗中窺伺,但都未靠近,其中有豹房和國舅府的人……”

沈溪看著馬九。

此時馬九兩眼都是血絲,顯然為了鐘夫人的事日夜不眠,已經有些心力交瘁。

沈溪安撫道:“陛下跟那女人的事情暫且放到一邊,年底這幾天九哥你先歇著,年后還有要事委派你去做。不過你還是要增派人手,多多留意壽寧侯和建昌侯的宅邸!”

本來認為兩天無法完成的吏部考核,在沈溪努力下,總算加班加點完成了。

他親自主持的大考人數超過三百,一直持續到次日上更時分才結束。

所有自評和問卷都整理出來,沈溪正式進入閱卷模式,當天他沒回府,留在吏部衙門公事房,點著蠟燭看問卷。

王敞過來道:“之厚,你該早些回去休息,距離年底還有幾天時間,何必這么急切呢?”

“早點結束好。”

沈溪沒有抬頭,隨口回道,“要審閱的自評和問卷太多,還得參詳都察院和地方上送來的官員政績,若只是作得一手好文章,但平日卻尸位素餐,還是得按照舊例平級或降級使用,年老的直接讓其歸田。”

王敞道:“如今朝中正是用人之際,這幾年一些偏遠之地出的官缺很多,但朝中又沒有流官補充,很多官缺只能由地方土官兼任,時間久了會尾大不掉,危及朝廷的統治。若可行的話,最多將一些人平級調動到偏遠之地,鍛煉個幾年,有成績了再調回朝中。”

在對待庸官的問題上,王敞顯得很隨和,好像什么都可以理解。

沈溪卻態度堅決,搖頭道:“能力不行的人,到哪里都會危及朝廷統治,尤其是邊遠地區,更需找處事靈活、足智多謀的人出任主官,否則更會造成朝廷跟當地民眾離心離德。如今朝中萬象更新,多任用一些年輕官員,調一些觀政進士補缺,比用那些碌碌無為的老臣好多了。”

朝中人都覺得,沈溪就算到任吏部尚書,也籠罩在謝遷等老臣的陰影下,不會改變朝中固有格局。

卻未曾想沈溪到任后馬上通過這次考核,推行吏治改革,連王敞都不曾料到,沈溪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會燒得這么旺盛。

作為屬下,王敞無法跟沈溪爭論,畢竟現在沈溪只是提出構想,具體落實還要等到年后。

王敞非常擔心,想把消息告知謝遷等老家伙,讓這些人有個心理準備,免得被沈溪“先斬后奏”,等一群年輕人被提拔到重要職務上,再想阻攔已來不及。

其實不用王敞去說,謝遷一直在關注吏部考核之事,當他得知沈溪用一套前所未有的方式考察官員,便覺得這個不安分的小子又要開始折騰了。

“……京城內等候考評結果的官員,現如今都有些焦躁,到處打探情況,有想給之厚送禮的,也有想問情況的,因此番跟以前的考核不盡相同,聽說部分人年后還要補考,大概意思是之厚要面對面進行考核,具體考什么一概不知,這可能是陛下要改變朝廷制度的一種試探,由之厚來當這個開路先鋒……”

告知謝遷這消息的人,并非吏部右侍郎王敞,雖然王敞最先知道沈溪有改革傾向,但他左右權衡,最后還是決定暫緩跟謝遷說。

誰也不想當那個出頭鳥。

跟謝遷說這話的,卻是之前跟沈溪過從甚密,一直對沈溪抱著理解態度的內閣次輔大臣梁儲。

梁儲通過一些關系,從吏部得知情況,趁著謝遷到文淵閣問事,趕緊把事情提出來。

這會兒謝遷和梁儲圍坐在爐火前,除了二人外,楊廷和跟靳貴當天都沒到文淵閣來應卯,謝遷臉色漆黑,手伸在爐火前,不時地搓一搓,進來許久他的身體都沒暖和過來。

過了半晌,謝遷才幽幽嘆道:“今年北方天氣太過寒冷,九邊將士的日子不太好過啊。”

梁儲稍微琢磨了一下,大概明白謝遷不想直接評價沈溪所為,于是順著對方的口吻道:“今年京師周邊雪是多了一些,不過倒也是好事,去年黃河兩岸因為洪水過后隨之而來的干旱,麥子播種下去后長勢都很差,現在連續大雪下來,土地都滋潤透了,蟲卵也被積雪給凍死,真是瑞雪兆豐年啊!”

謝遷打量梁儲一眼:“你的意思是……這雪都下到京師和中原一帶了,九邊那里會好過許多?”

梁儲心想:“我正跟你說及年前之事,主要是吏部的變化,怎突然扯到九邊的天氣?難道近來朝廷還會在九邊有軍事行動?”

梁儲搖搖頭:“這幾天,在下并未過問北邊天氣問題,若是謝閣老需要這方面的資料,可以讓人把相應卷宗調過來。不過隱約記得,宣府周邊今年雨雪不多,聽說入冬后就未再有過像樣的雨雪,隱隱有大旱的跡象,之前伯安還上奏過。”

“伯安?”

謝遷聽到這名字,突然想起什么,發怔起來,頗有點兒神識出竅的意思。

梁儲看出謝遷神情古怪,心想:“大概謝閣老還在想之厚履職吏部尚書之事,最好別提,讓謝閣老自行領會。”

謝遷在那兒靜坐半晌,突然站起來便往外走,連招呼都沒打。

梁儲站起身問道:“謝閣老,您這是……”

“去問問吏部到底是怎么回事,總不能讓之厚繼續折騰下去,朝廷的規矩不容更改……”謝遷說話間,已經出了門口。

文淵閣的院子本就不大,梁儲追了過去,但見謝遷已甩門而去。

梁儲站在那兒,有點進退維谷的意思,照理說他應該出去送送,但想到謝遷現在情緒不穩定,便開始打退堂鼓。

“還是讓謝閣老自己去解決跟之厚的矛盾,我只負責將大概情況告知,出了事,難道還要我這個不相干的人擔著?倒是之厚這么做,跟之前韜光養晦時大不相同,莫不是打算就此跟謝閣老杠上?”

梁儲心中多了幾分擔憂。

顯然沈溪回朝后,做事雷厲風行,這跟之前在家稱病休沐時大相徑庭。

這讓梁儲意識到,沈溪隱忍到頭,下一步就要在朝中搞風搞雨,讓謝遷知難而退。

吏部考核的問卷,沈溪僅僅四個時辰便看完。

一改以往“稱職”、“平常”、“不稱職”三檔劃分的慣例,轉而以“優”、“良”、“中”和“再議”四個級別代之。

再議并不一定是說這個人能力就不行,乃是因為沈溪對這個人的過往了解不多,地方上也沒有太過詳細的記在,而問卷回答得四平八穩,面面俱到,讓人看不出其深淺。

這些人沈溪不能直接否決,需要進一步觀察,而面試就是最后一道關卡。

至于那些被定下優、良成績的,也不能說他們能力有多高,只是因為這些都是為官十年以上,輾轉多地任職,履歷豐富,或者說已經是官場老油條,不管是自評還是問卷,都有上佳的表現,再跟資料一對應,只要八九不離十,成績就此定下,但基本屬于保持原本官職,要升也最多只升一級到半級。

反而是那些獲得“再議”考評的官員,會進入到他親自面試環節,其中不少有可能會被他拔擢,以剛進入官場沒幾年的年輕人為主。

被定了“中”,其實就等于在吏部考核中判了死刑,雖然沈溪也知道僅僅通過自評和問卷便給人定性可能太過武斷,但這些人本來就政績平平,再加上大多數都上了年歲,尸位素餐,或者沈溪覺得這些人在地方上可能有瀆職的情況,甚至還被人檢舉貪污受賄等不堪記載,這些事暫時放不到司法層面追究,干脆沈溪就定個相對普通的成績,回頭直接讓這些人致仕。

“說是三把火,但其實就是一把火,火還不能燒得太旺,先把該刷下去的人趕出朝堂,剩下的慢慢考核,總歸不能以一次考核來定成敗,得慢慢觀察……”

沈溪突然生出一種巨大的使命感,心想,“皇帝不管事,朝中又沒有宰相,至于內閣和司禮監暫時也干涉不到吏部,大明官場基本所有官員的任免都為我控制,手上的權力相應就大了,怕是別人會覬覦不已……”

沈溪的料想沒錯,等次日他將考核結果帶到吏部,把王敞叫來大致一說,王敞非常驚訝,沒想到沈溪這么快便將問卷批改完了。

“之厚,這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了?其實完全可以等年后,不必非在年底前完成。”王敞道。

沈溪點了點頭:“話是這么說,但總歸已到年關,該落實的事不能繼續拖下去,我已把四類問卷分開,成績列好,謄寫一份給你,回頭你讓下面的人把成績發下去,讓參考官員陸續啟程回鄉,不過其中一部分要留下,年后初三初四吧,我會親自面對面跟他們完成一次考核。”

王敞驚訝地問道:“還沒結束?”

說話間,王敞將那份名冊打開來看過,成績定得清清楚楚。

誰在某些方面有疏漏,諸如在政績民生上的問題,或者不足,或者表現非常出色,沈溪都清楚地羅列出來,所有參加大考之人,都有一份詳細的“成績單”。

等于說沈溪在三天內便完成以往一個月都未必能完成的考核,而且做到了盡善盡美,刨去沈溪的考核有些苛刻等因素,這份答卷可說無懈可擊。

沈溪將結果整理出來,編撰成題奏,經通政使司呈送上去,開始正式走流程。

或許在王敞看來,沈溪并不需要如此按部就班,可以直接上奏朱厚照,年前見一次皇帝得到些指示似乎是非常必要的,但沈溪卻好像執意要以固定程序完成此事。

奏疏進了內閣,等于說是要把結果呈現給謝遷看。

謝遷當天就拿到沈溪的奏疏,在他面前的還有梁儲、楊廷和跟靳貴,年前吏部考核結果也算是一次大事,頗受關注,而沈溪的舉動則預示著他已跳出原本的框架,不再被謝遷制約。

楊廷和道:“……這次的考核近乎于兒戲,結果都未完全定下便上奏陛下,倉促不說還有許多都是主觀臆斷,僅憑一份問卷就給一個人定性,怎能作為考核結果?是否要找吏部的人來詳細問明清楚?”

楊廷和的態度,基本上代表了朝中反對沈溪一派官員的立場。

很多人并不希望沈溪崛起,無論在一些事上是否正確,只要是沈溪做的,他們都會反對。

要反對一個人,總會有很多借口,一件事在不同人眼中也會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說沈溪對于官員的考核,可以說做到了極致,以前任何一任的吏部尚書都不可能會跟沈溪一樣出這種問卷,給出的評語幾乎是一針見血,讓人信服。

但楊廷和就是能找出沈溪“主觀臆斷、未經廷議、倉促定論、近乎兒戲”等毛病,將考核完全否定。

朝中對沈溪的偏見,已經超出本身職位和職責的限定,為了否定沈溪,他們甚至已有點不擇手段的意思。

梁儲和靳貴并沒有認可楊廷和的話,他們還在查看沈溪撰寫的奏疏,在他們看來這份奏疏內容非常詳盡,心想:“無論是否合規矩,能把吏部積壓的事務于年前完成便最好,不該太過苛刻。”

而謝遷則點頭同意楊廷和的說法,道:“實在太過荒唐!”

楊廷和道:“謝閣老,這票擬當如何擬定?是否將此事否決,責令吏部年后重新審核,或者由都察院派員監督?”

因為沈溪現在執掌吏部,在沒法動搖沈溪權力的情況下,楊廷和想到的招數就是給沈溪加道緊箍咒,吏部尚書本來可以單獨完成的事,只因你做得不好,我們就擬定票擬,以皇帝的口吻否定你,再由旁人監督和挾制,讓你這個吏部尚書有名無實。

這大概是楊廷和所能想到的最妥帖的解決辦法。

謝遷卻斷然搖頭:“都察院就一定能監督吏部作為?誰不知道沈之厚在陛下心目中的位置,誰敢反對他?另外,這奏折送上去,指不定會出如何結果,你以為陛下會按照你擬定的票擬做朱批?”

楊廷和試探地問道:“不是還有張公公么?”

他不提張苑還好,這邊話題剛出口就好像是在給謝遷添堵。

謝遷臉色更加難看,道:“張公公怕是已跟之厚站在一線,指望不上,再者有關吏部事務,陛下基本都會過問,這到底是沈之厚新官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又在年關之前,若陛下朱批御準,這事怕是沒得轉圜。”

“這……”

楊廷和多少有些為難,現在他提出主意,卻被謝遷否定。

謝遷倒是分析得頭頭是道,卻沒有給出解決辦法,光顧著否定。

梁儲在旁問了一句:“奏疏已到內閣,年前就要出結果,這票擬……該如何擬定?”

在梁儲看來,既然沈溪已將奏疏送通政使司,走具體流程,你謝遷就不該只在這里說風涼話,光靠否定解決不了問題,總該拿出個對策來。

謝遷環視在場之人,忽然有了決定,將奏疏往旁邊一丟:“年前這么多事,為何非要為這一件事煩擾?有事,等年后再提!”

當謝遷說完這話,在場三人不由面面相覷。

如果說沈溪在吏部完成的考核有些不合“規矩”,那現在謝遷要做的,那就更是壞大明既定的規章制度了。

關于奏疏,內閣作為秘書衙門,只是負責向皇帝提供建議,定下一個大致的解決方案,由皇帝來選擇是否同意,只有皇帝才擁有留中不發的權力,內閣什么時候也多了這權限?

或許在權臣當政的時候,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你謝遷卻自詡為光明磊落的文官翹楚。

你一邊用朝廷的規矩打壓沈溪,一邊卻用不合規矩的方式來給沈溪使絆,這就有點小人所為的意思。

梁儲和靳貴沒貿然評價這件事。

楊廷和卻贊同謝遷的觀點,點頭道:“如今看來,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此事若拖延至年后,或許還有轉機,若現在就提交陛下,時間倉促,陛下必會遵從吏部擬定的結果,無論出任何票擬,都無濟于事。”

謝遷道:“這也不是壞規矩,吏部事務重要,其他五部和各寺司衙門的事情就不重要了嗎?每天內閣那么多事需要處理,一件半件的沒有兼顧到情有可原,不對外說便可。”

四位閣臣都在,若事情泄露出去的話,可能會對內閣的權威性發生重大打擊,所以謝遷先打好招呼。

你們有意見最好現在就說,若是不提出反對,就別把這件事透露出去,只有我們四人知曉情況,對外就當沒這回事。

梁儲問道:“若是吏部那邊前來催問當如何?”

謝遷打量梁儲一眼,對其搖擺不定的態度非常不滿,冷聲道:“往常年被留中的題奏還少了嗎?”

沒有更多的贅述,只是一個問句,便讓梁儲明白“規矩”,旁人若問及,就干脆不回答,讓人去猜,以前也會有很多留中不發的奏疏,或者被司禮監攔下,要么被皇帝留下,總歸只要不承認,別人也不能說跟內閣有關。

梁儲這邊不再多言,靳貴則似有意無意地說了一句:“就怕之厚親自來問……”

這話算是說到點子上,別人是否問,好像無關緊要,總能對付過去,但若是沈溪親自來問的話,除了謝遷能應付,其他就連楊廷和恐怕都承擔不起責任。

“出了事,老夫來擔著,你們只管避開便是。難不成,他還會到閣部來搗亂?”謝遷氣惱地回道。

謝遷的話其實算是奠定一種基調,現在別再議論,只要聽我的就行,我說怎樣便怎樣。

他以為自己能控制局面,卻未料有人將事情捅到朱厚照那兒,而且還是故意捅出來的,這個人便是張苑。

因為沈溪的題奏已過了通政使司,只要張苑稍微留心便知道新上任的吏部尚書上了官員考核情況的題本,而通政使司有謄本,他不需要拿沈溪的親筆題奏,只需拿著謄本去見朱厚照,趁著朱厚照睡醒后問事的時候,把事一說,朱厚照就完全清楚了。

“……朕就說沈先生有本事,才剛上任,就把疑難問題給處理好了?”朱厚照聽說后很振奮。

之前他任命沈溪為吏部尚書,遭到朝中很大的非議聲,現在沈溪上任后馬上將積壓的事情完成,朱厚照覺得自己顏面有光,這是自己任人唯賢的結果,打了那些頑固透頂的老家伙的臉。

張苑道:“倒也不能說是完全辦好,還留下一些難以完全論定之人,說是要等年后一并考核,而且不會過年初十。”

朱厚照點頭:“沈先生認真把事辦好,不貿然下定論,這很正常嘛……那么多人,能逐一定出功過是非,的確難能可貴,這奏疏可直接批了,吏部的事有沈先生做主,朕不想多過問。”

張苑笑了笑道:“是,陛下。”

朱厚照不過只是將奏疏打開來看過,只是看了當中少數幾個人的評語,對于考核結果,朱厚照非常滿意。

簡單抽查后,朱厚照放下奏疏,不想再傷腦筋。

張苑卻道:“陛下,還有一件事。”

“說。”

朱厚照捂嘴打了個呵欠。

張苑湊上前,小聲道:“陛下,有件事很蹊蹺,本來這奏疏吏部交通政司衙門后先到的是內閣,但不知為何石沉大海,還是老奴聽說吏部考核已結束,去通政司問過后才拿到謄本,閣部那邊至今沒有把票擬呈遞上來。”

朱厚照瞇眼打量張苑,問道:“你這話是什么意思?或許內閣那邊,奏疏積壓了呢?”

“也非如此。”

張苑繼續道,“年底前該了結的事,都已定下票擬,甚至連今日的奏疏都已經有了票擬送到司禮監,倒是沈大人的奏疏,還是前天上的,到現在都沒半點消息……”

本來朱厚照不會多想,但在張苑一番話后,朱厚照的臉色明顯沉了下來。

朱厚照道:“內閣的人為何要壓著沈先生的奏疏?難道是怕有些事為朕知曉?在這件事上,沈先生做得非常漂亮,他們還有何不滿意的?”

張苑故作為難地道:“這個,老奴就不是很明白了,或許有些人還對沈大人身兼兩部尚書有意見吧,哪怕沈大人做事再穩妥,也會有人雞蛋里挑骨頭。現在老奴就怕開了這先河之后,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人肆無忌憚,內閣那邊就真把自己當作丞相,甚至是……有僭越行事之心。”

換作別的時候,張苑挑撥皇帝跟內閣諸位大學士的關系,效果不大。

朱厚照看起來什么都不管,但其實精明得很,在劉瑾事件之后朱厚照對內閣和司禮監的利益糾葛看得更透徹,他希望兩邊互相制衡,而非是挺一面而打壓另一面。

不過當張苑就沈溪執掌吏部后朝中反對聲音來說事,效果就明顯不同,朱厚照在得知內閣有意壓沈溪的奏疏后,臉色很不好看。

朱厚照不問話,張苑也不敢作聲,不過張苑心中隱約帶著幾分得意,以他對皇帝的了解,知道自己這一針扎對地方了。

半天之后,朱厚照才道:“內閣的人壓著沈尚書上奏,意思是要到年后再行處理?他們到底是何意?”

張苑道:“老奴……不知啊。”

朱厚照站起身,負手走了兩圈,道:“那你就去問問他們到底是何用意!若想僭越行事,那朕以后就不用理會朝事,全都交給他們算了!這到底是誰的朝廷?”

因為朱厚照已在發怒,張苑小心翼翼不敢接話,但心中卻得意至極。

朱厚照又在那生了一會兒悶氣,忽然想起什么,瞪著張苑道:“怎還不去?”

張苑行禮道:“老奴這就去問,陛下您莫要氣壞身子,或許幾位大學士也只是無心之失吧!”

一邊為內閣的人說好話,一邊卻在幸災樂禍,他所說出的話更好像是在火上澆油,張苑可沒打算去幫謝遷等人,畢竟這些人跟他有利益沖突,這就是此消彼長的時候。

張苑出豹房的時候還在想:“以前雖然你謝老頭聽我的,但大的主意和方向都是你說了算,這次我回來,可不能再讓你騎在我頭上,從此之后你要給我提鞋了!”

:mayiwsk←→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