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石飛與齊家二公子之間的暗潮洶涌,武圓圓沒察覺,楊玉英懶得理。
她們‘兩’個姑娘最近是真心忙。
楊玉英托了個口碑好的牙行,又請齊二公子幫忙,這才買了一處離齊家很近的宅子。
面積不大,就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主要是地段好,前面是朱雀大街,后面臨知府衙門。
和杭安書院只隔著一條街市,左近鴻儒遍地,白丁一個也無。
劉氏一開始知道,小小一座宅院竟然要足一千一百元,還嚇得心里撲通亂跳,一個勁想阻止女兒,可來過兩次,碰見鄰居家的小孩子背書,又看到鄰里幾個女孩子穿著書院學生服出入,她就松了口。
等到知道隔壁住的是杭安書院的先生,還有著名書法大家一類人物,劉氏簡直想砸鍋賣鐵也要買房子了。
雖說只是個鄉下婦人,但劉氏也不是完全沒有見識,從她知道女兒竟又開始讀書的反應,便看得出這是個對知識十足敬畏的女性,為了這些優質鄰居,房子賣再貴,她也會覺得劃算。
也確實很劃算,要不是有齊家的關系,楊玉英想幫武圓圓從這地方置辦產業,那真純屬做夢。
宅子買好,武圓圓自己盯著裝修和搬家。
楊玉英也不給提意見,畢竟之后是人家娘倆常住。
只是武圓圓母女都節省,宅子本來就連家具一起賣的,她們也不嫌家具舊,能用的接著用,再添置些生活必需品便好。
第二件事更重要,武圓圓開始準備杭安書院的考核了。
楊玉英按照自己曾和武圓圓說過的計劃,慢條斯理地安排她讀書的進程。
大順朝的書院,以前招收的學生都是全才,一門功課不合格,那就不要想入讀。
還是現在在位的這位皇帝改革新政以來,科舉有了極大的變化,在三年前,科舉取士考中進士,也就拿到了做官的資格,但是現在,科舉取士之后還要參加國考。
若是考戶部的官員,考題就偏向數學。
若是考刑部,考大理寺等,那么考題中占據大比例的必然是大順律。
想謀官,謀一個好位置,那真是要看看自己哪一方面有專長才行。
哪怕科舉取士沒考中進士,只要過了秀才一關,一樣有機會參加國考,但必須在特長方面很引人注目才成。
也正因為這個,大順各大書院也開始招收‘特長生’。
雖然科舉目前來說,還只是男人們有資格參加,但是各地書院既然已經開始招女學生,無論能不能科舉,錄取方面,明面上到還一視同仁。
杭安這邊比起京城和登州府,女子入學的更多些。
楊玉英借著《無名卷》,把相關資料都調閱出來仔仔細細研究過,就領著武圓圓去蹭課。
上了第十天課,武圓圓在數學,化學各個科目上進步不小,已經差不多能追得上杭安書院丙班的進度,雖然丙班都是啟蒙不久的新生,可杭安書院的新生也不容小覷。
楊玉英都覺得頗意外。
不過,雜科里的農學,是武圓圓學起來最輕松,她也最喜歡的,同時最有天分的一門學科。
這姑娘嘴上不提,懵懵懂懂的也沒怎么表現,但是只有農學一科,她會主動想辦法占最前面的座位,連教農務的先生盧廣,都對她印象深刻,哪怕知道她還沒考上書院,現在是借書院山長的關系來蹭課,對她的印象還是頗好。
只能說,系統還真沒出錯,所謂時盟的預測也極有道理。
楊玉英這回做任務心態比較輕松,雖說如果武圓圓不做農學家,不做海藍星現代農業的奠基人,有可能會出現大順農業發展滯后,甚至出現一點千千萬萬百姓沒飯吃,餓肚子的危機,但這并不是不能扭轉。
農業科學方面的知識,楊玉英的數據庫里不知有多少,到了她和元帥的年代,一瓶營養劑澆灌出的土地,三五畝就能生產出養活小半個城市人口的糧食。
雖然在這等落后的地方,既不能,也不適合研究那一類高強度的營養劑,但是簡陋至極的版本,把糧食產量提高個兩三倍,總歸是頗有希望。
楊玉英那點對農業知識一知半解的了解,也足夠培養出優秀的農業專家了。
水藍星自古就注重農,精通農業技術的人才比比皆是,哪里就非得靠武圓圓?
所以,楊玉英沒非要把這姑娘往既定道路上推的意思。
可事情還是朝著時盟預見的結果發展。
既然是她本身的興趣所在,那自也非常好。
母女兩個收拾東西收拾得差不多,老家那邊的鄰居特意送了封信過來,說是武圓圓大伯娘收人錢財,差點‘賣’了侄女的事,弄得村子里人盡皆知。
結果流言蜚語太多,她大伯娘受不了,收拾行囊也沒知會她大伯父,就離開永安縣,說是要去投奔她一個親戚。
臨走之前,她大伯娘還算有心,送兒子到永安縣的一家小書院求學,還給她女兒說了一門親事,不是村子里的人,是永安一戶做買賣的商戶,姓喬,家里有一家頗具規模的布坊,不說特別有錢,但也衣食無憂,比村子里最好的人家也要好上許多。
鄰居還在信里感嘆,果然是親娘,就是要走,都提前給閨女打算好,和對待侄女那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武圓圓看了信到是挺高興。
劉氏卻是忍不住嘀咕:“所謂齊大非偶,擇女婿,還是門當戶對更好些。”
小麗自幼也算是劉氏看著長大的,孩子脾氣有些大,可那也是自家的孩子,劉氏和大嫂的恩怨,可沒牽連到孩子身上,總歸盼著她順利。
到了武麗麗成親那日,劉氏干脆帶著武圓圓去給她撐門面。
這陣子劉氏休息得好,身體恢復許多,她其實還年輕,別看多年操勞折騰出一張老婦的面孔,可人才三十來歲。好吃好喝地養著,病也不怎么犯了,換上新衣服,頭發上面是白,底下都開始反烏,如今稍微染一染,那是體面得很。
劉氏帶著武圓圓到時,武家在鄉下的老宅已經清掃地干干凈凈,門上貼了大紅的喜字。
武麗麗沒在永安縣那窩棚里出嫁,反而回了老家。
此時一見劉氏就低下頭,期期艾艾地喊了聲:“嬸娘。”
劉氏四下看了兩眼,沒看到武圓圓她大伯,登時蹙眉,大喜之日,到底不多說,反而笑著安撫了幾句,又給她添妝,足足送了一箱顏色鮮亮的好料子。
綾羅綢緞,一樣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