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身長約六尺,頭如烙鐵,腮部肥大,皮上黑褐斑紋如同龜裂的土塊,又伴細密的黃綠色點,盤于草叢間好似融為一體,起先不易叫人察覺。
然此時蛇頭半立,一雙黑色豆眼隱藏在斑紋之中,卻帶著幾分兇光,似是盯上了獵物。
“此蛇雖體型龐大類蟒,卻仍有劇毒,陛下小心。”沈傾鸞雖未了解蛇重,卻也知曉如何辨別,是以一眼瞧過,便打起了十分的警惕。
而皇帝在眾目睽睽之下滾落斜坡,自覺丟面,此時雙腿又難聽使喚,一張臉可謂鐵青。見沈傾鸞擋在自己身前與蛇對峙,他便問道:“北姬郡主打算如何?”
“蛇性兇殘,卻不會特意攻擊于人,臣女打算護陛下先行離開,這里不如交由之后處置。”
如此情形之下,沈傾鸞所提的便是最全之策,然皇帝偏不喜臨陣脫逃之輩,聽得此言則冷冷開口,“如若此時正在戰場之上,面對足有一較之力的敵人,你也會選逃?”
沈傾鸞難得沒有在他面前裝出一貫的乖順,而是目光垂在他略有曲折的右腿之上,片刻移開,又轉過身去。
“渟州城沒有逃兵,戰死與授勛一般,都是我等最高的尊榮。”沈傾鸞面上正色,想起在戰場揮灑血汗的八年,便覺手心一陣熱度襲來,緊盯毒蛇的目光便有幾分躍躍欲試。
然不多時她卻話音一轉,說道:“若只臣女一人,是戰是逃皆有選擇,但陛下乃一國之君,斷不能有任何差池,臣女必須確保陛下安危。”
許是話中意思為他著想,皇帝也稍稍緩和了神色,“你且與它一斗,朕雖傷著了腿,卻也有自保之力。”
背后便是自己最大的仇敵,沈傾鸞也不會以德報怨百般在意他的死活,此時等著了自己想要的回答,便一把奪過落在地上的長劍。
“借陛下佩劍一用。”
說罷也不等皇帝同意,足間一點,便是掠至毒蛇近前。
即便身形相較一般毒蛇更顯龐大,可眼前的毒蛇卻仍然身形敏捷,頭往后仰躲過重劍一擊,自尾部肌肉節節繃緊。
蛇雖靈巧,可進攻方式單調好猜,沈傾鸞一見此形便知它要正面進攻,當即將長劍改為倒握,在蛇彈射而出朝自己張開血盆大口之時橫向一劈。
皇帝佩劍不似凡品,既堅固又十分鋒利,再加上沈傾鸞揮劍時用了內力,直接將那兩顆錐形毒牙連根斬斷,頃刻便有毒液灑出。
沈傾鸞閃過,正在此時顧梟帶人趕來,從斜坡躍下直擊蛇的七寸,鮮血噴涌而出,將整個青褐蛇身染上一片鮮紅。
五尺長蛇幾乎被斬成兩半,血流如注,觸目驚心,因擔憂而趕來的錦玉公主險些腿軟,好在有元縉公主拉了一把,才不至于在眾人面前失態。
血腥氣很快彌漫開來,此處已是獵場外圍。顧梟不敢耽擱,安排隨行侍衛警戒在前,又疏散滑坡上方的公主大臣,才吩咐私人將不便于行的皇帝抬走。
而沒過多久,這股腥氣便引來了大批野獸。
“可曾受傷?”對于沈傾鸞的膽大冒進,顧梟已然懶得多言,只是問道。
而沈傾鸞搖了搖頭。
確實一只毒蛇哪怕身形龐大一些,也無法對她造成威脅,顧梟得了回應過后便沒再追問。
因是皇帝手上,隨行的太醫很快趕了了過來,十多位一同進去查看,沈傾鸞便與眾人候在外間,一時周遭沉寂不已。
可這份安靜還未維持多久,便有人開口陰陽怪氣地說道:“顧大人身為郎中令,理應時刻護衛陛下周全,怎得不僅陛下遇害之時你不在,連前去救援也是先殺蛇而非先救人?”
那人的意思,便是說顧梟不光擅離職守還急于搶功,置皇帝安危于不顧,可謂扣了不小的罪名下來。
于是此言一出,有不少人相互議論起來,卻無人敢大聲附和。
這次在行宮要待上至少一月有余,臣子為方便朝事來了不少,而周勤禮身為宗正之子,在朝堂亦有官職在身,此時自然也于眾人之中,眼見先前說話那人面上滿是得意,再沒忍住開了口。
“郎中令大人聽命于陛下,凡事只要有陛下吩咐,便是該先行。就如之前云樓使臣居于萬華樓,陛下便讓郎中令大人離宮駐守此地,今日更是下了同樣的命令,又如何能怪得上郎中令?”周勤禮語氣不好,連帶著掃視眾人的目光也帶了幾分尖銳。
“再者,是否有罪該由陛下斷定,何時輪得到各位在此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辯?”
周勤禮向來盛氣凌人,渟州城的戰場不曾磨滅他的尖刺,甚至更助長了幾分血性果敢,讓他即便面對位高權重的眾人也毫不退讓。
可如今他已不是軍中校尉,而是該圓滑處世的朝臣。
“早聽說周家的小公子離家幾年未歸是去了渟州城,我還不大相信,畢竟北漠那邊氣候嚴峻,可不是誰都能輕易在那兒謀生。不過今日一瞧,周小公子應還真是去了渟州城,否則為何會與郎中令大人如此親厚?”
話中意思,便是暗說周勤禮對顧梟有袒護私心,可周勤禮卻仍不懂避嫌,對著那人便是一聲嗤笑,“我在渟州城中本就有軍職,你連這都不知曉?”
大央各地戰事頗多,校尉著實不算稀奇,可既有皇帝親授的軍職在身,便說明他人在渟州城這件事情并非秘密。
然那人卻說自己“不大相信”,就顯得有幾分刻意了。
心知說不過周勤禮,那人緊咬牙關,又繞回之前話題,“陛下如何下令是一回事,朝臣本就有勸諫之本分,不論如何陛下受了傷,總歸是與郎中令大人脫不開關系。”
周勤禮見他咄咄相逼,勢要將罪名扣在顧梟身上,心中怒火更甚。然再欲開口時卻被宗正呵斥提醒,只得閉嘴。
然在暫且的沉默之中,卻又有一女聲緩緩開口,眾人循之而望,竟是丞相之女。
“那李大人覺得,此事該如何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