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時節

第五十六章 債主登門(兩章合一)

靳大嫂找不到陶氏,滿腔憤慨無處發泄,她便想到了靳御史。

說實話,自從靳大嫂帶著兒子住進來,靳御史對他們很好,尤其是對靳侄子,那是真的好,甚至遠遠超過對待陶氏的兒子。

可是靳大嫂卻覺得遠遠不夠。

她覺得靳御史變了,畢竟,男人做了官,有了事業,尤其是靳御史這種事業心很重的男人,他留在后宅的心思本就不多,更何況隔了十幾年,靳大嫂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楚楚動人的小媳婦了,無論她保養得再好,也只能是風韻猶存。

也正因為這些原因,兩人雖然住在同一個屋檐下,鼓掌喝彩的次數也并不多,而且每次都是靳大嫂主動,靳御史半推半就,又因為擔心靳大嫂懷孕,過程中都要小心翼翼,因此,每次都是草草完事,并不盡興。

起初靳大嫂并不在意,畢竟她也有點心虛。

可是現在不同了,兒子給了她底氣和膽量。

不被愛的人才是賤人,靳御史說起陶氏時滿臉不屑,所以陶氏才是不被愛的,而她和靳御史,他們才是天生一對。

靳大嫂下定決心,即使靳御史不能給她妻子的名份,也要讓她成為這府里真正的女主人。

而陶氏,有多遠就滾多遠。

是的,只要趕走陶氏,這個家就是她的,就是她們一家三口的。

至于陶氏的兒子,靳大嫂根本就沒放在眼里,那個孩子比靳大侄子小了好幾歲,而且因為相貌隨了他那個做商賈的舅舅,自幼就被靳御史不喜,現在有了靳大侄子這個會討人喜歡的長子,靳御史眼里就更沒有那個兒子了。

恰好此時,關于蕭岳賭錢的事傳遍京城,也傳到靳大嫂耳中。

靳大嫂的眼睛亮了。

別人不明白,如她這般精明聰慧的后宅婦人有什么不明白的?

蕭駙馬有兩個兒子,死了的那個蕭真據說是人中龍鳳,文武雙全,可是這個外室子蕭岳卻是個廢材,都是蕭駙馬的兒子,為啥差距這么大?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蕭岳是被長公主故意養廢的!

此時,躺在床上養胎的佳宜長公主做夢也沒有想到,她竟然成了靳大嫂的指路明燈。

靳大嫂決定了,只要陶氏被趕出府去,她這位大伯娘一定會把陶氏的兒子捧在手心里,不想讀書就不讀,不會賭錢就請人教他,再買兩個漂亮丫鬟侍候他,不把他養成比蕭岳還廢的廢材,靳大嫂覺得那就是她這個大伯娘不盡責。

靳大嫂把一切都計劃好了,于是她便讓自己的丫鬟春水去交好陶氏屋里的人。

恰好陶氏沒在府里,還帶走了幾個心腹,如今陶氏房里只有兩個十二三歲的小丫鬟。

春水三言兩語,就讓其中一個丫鬟對她言聽計從。

于是就在那天晚上,靳大嫂忽然病了,靳大侄子讓人去請大夫,大夫沒請來,卻請來了神婆。

靳御史正在養傷,聽說有神婆登門,甚是不喜,不過轉念一想,最近也確實不順,加之還有烏鴉示警的事,靳御史現在也說不清,那究竟是人為還是神力,因此,他忽然覺得讓神婆來看看也是可行的。

神婆很快便得出結論,無論是靳御史額頭的傷,還是靳大嫂的病,都是被人詛咒。

有人在府里行厭勝之術!

厭勝之術,在本朝是禁止的,可以信道,可以修仙,也可以開壇作法,但是用厭勝之術詛咒別人,這是不行的。

靳御史警覺起來,立刻讓人在府中搜查,盡管陶氏不在府里,可是她的院子也必須一起搜。

果然,婆子在陶氏屋里搜到了寫著靳御史和靳大嫂生辰八字的人偶,人偶上還扎著幾根針。

靳御史大怒,讓人去找陶氏回來問話,派出去的人還沒出府,陶氏便回來了。

看到那兩只人偶,陶氏神情淡淡:“夫君想要如何?”

靳御史怒道:“你這個賤人,我要休了你!”

陶氏語氣嘲諷:“休我?夫君如今可正在風口浪尖上呢,你若休了我,我想不開,夫君是在金鑾殿上撞柱子,那我就到都察院門前撞石獅子吧,反正我已經被休了,也沒臉活著了,我就是死,也要搞臭你的名聲。”

“你行厭勝之術在先,我休了你理所應當。”靳御史吼道。

陶氏:“既然如此,那就報官吧,我這就讓人去報官,我在府中行厭勝之術,有違大雍律法,理應坐監,等我坐監了,夫君便可正大光明休了我。”

說完,陶氏便真的讓人去京衙報官,靳御史連忙把人叫住。

陶氏還是他的妻子,陶氏因厭勝之事被京衙抓走,丟人現眼的還是他。

他在朝上樹敵不少,那些人都在等著抓他的把柄,今天京衙來府里抓走陶氏,明天彈劾他治家不嚴的折子便能遞到皇帝面前。

他剛在皇帝面前飚過血,現在可不敢再惹皇帝不快。

夫妻多年,陶氏深深知道,靳御史最在乎的就是他的名聲。

果然,靳御史沉默了。

他現在還背著事呢。

只要梁王府沒有斬盡殺絕,于他,永遠都是頭上懸著的那把刀。

若是其他人家也就罷了,他處心積慮,總能扳倒對方。

可那是梁王府,皇帝若是能一下子滅了他們,也就不會有烏鴉蓋頂的事了。

所以靳御史現在的心理壓力是很大的。

陶氏這樣一說,他就更不敢輕舉妄動了。

可是陶氏這個惡婦,也太可惡了。

“你究竟想要如何?”靳御史問道。

陶氏微笑:“和離。”

靳御史搖頭:“不可能,和離同樣要驚動京衙的,到時人人都知道我們和離了,還是會說三道四。”

陶氏冷哼:“只要我不吵不鬧,此事也就不會傳揚出去,到時你只管對外說我身體不適,搬去莊子便是。”

靳御史看著陶氏,目光森森,他覺得這件事有哪里不對,可是卻又說不出是哪里不對。

他一拂衣袖,轉身走了。

休妻是他在氣頭上才說出來的,無論是休妻還是和離都是大事,他是御史,他不能被人口舌,所以他要好好想一想。

陶氏懶得理他,讓人收拾了自己那被翻得亂七八糟的院子,美美地睡了一覺。

靳御史可就睡得不踏實了,因為靳大嫂一直在他耳邊嚶嚶嚶,這么好的機會,靳大嫂可不想放過。

她全都安排好了,只差靳御史的決定了。“和離就和離唄,兒子還是你的,對了,你不能讓她把嫁妝帶走。”

靳御史一言不發,可是經不住靳大嫂的溫言軟語,快天亮時,他終于下定決心。

這也要多謝永嘉帝,他憐惜靳御史受傷,特意給了他十日假期。

否則這個時候,靳御史還要去上朝。

于是靳御史用過早膳,便被靳大嫂子哄著去找陶氏了。

臨別之際,靳大嫂子揮舞著小拳拳,你去吧,我和兒子等你回來!

靳御史拿出朝堂參人的氣勢,鐵嘴銅牙,灼灼逼人,陶氏這個只會看帳本的商賈女哪里是他的對手,最終,只能含淚答應了他的條件。

可以和離,但是陶氏只能帶走陪嫁時的一個小莊子,做為棲身之所,陶氏庫房里的陪嫁,以及她陪嫁的莊子鋪子,全都要留給兒子;

陶氏可以帶走她陪嫁帶來的陪房和丫鬟婆子,這也是靳大嫂再三叮囑過的,那些都是陶氏的人,賣身契都在陶家,留在府里也不能隨便發賣,所以還是要一起趕出去。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有錢還怕買不到好奴才。

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一看!

至于陶氏的兒子,那不用問了,兒子肯定是要留在府里的,這是靳家的骨血,不能跟著陶氏一起走。

陶氏委屈巴巴地答應下來。

靳御史讓人去請了京衙的人過來,請的那人與靳御史是同科,雖然平時沒多少交情,但既然是同科,當然也要給幾分面子,更何況,靳御史那可不是一般人,那是都察院的四大金剛之首,寧可得罪小人,也不能得罪這四大金剛。

于是同科將這件事處理得無聲無息,兩人簽字畫押,從此男婚女嫁,各不相干。

當天,陶氏交出了帳本,連同整整一大箱子的房契和地契,自己包袱款款,帶著她的人離開了靳府。

靳大嫂大喜過望,這個府里,她終于苦盡甘來了。

她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清點陶氏的庫房。

她可看到過陶氏從庫房里拿東西,那些好東西,差點晃花她的眼。

庫房里塞得滿滿當當,大大小小的箱籠,靳大嫂讓人去找陶氏的嫁妝冊子,可是卻沒有找到,十有八九是陶氏帶走的。

不過這也無妨,陶氏出府時只帶了兩個小包袱,能帶走的東西有限,所以好東西還在庫房里。

靳大嫂讓人把那些箱籠全都打開,果然,那些好東西全都在,從今以后,這些都是她的了!

可是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靳大嫂去了帳房,想看看帳面上有多少銀子,可是帳房卻告訴她,帳上只有二百兩了。

靳大嫂不相信:“怎么可能,府里不可能只有二百兩銀子!”

帳房直搖頭:“平時帳面上的銀子本就不多,需要用銀子時,夫人都是讓我們到萬金號去取,如果取回來的銀子當天沒有用出去,次日一早便要送回萬金號,前幾日老爺讓取的那一萬兩,就是從萬金號取出來,后來又送回去的。”

靳大嫂知道萬金號,這是有名的大商號,可是她卻不知道,萬金號居然還能存銀子。

她去問靳御史,靳御史從來不管這些事,更是一問三不知。

靳大嫂只好先去清點那些鋪子和莊子,正在這時,前院里忽然傳來了吵鬧聲。

一問才知,竟然是要帳的登門了。

來要帳的不是別人,正是萬金號的人。

萬金號的人拿出了幾年來靳府在萬金號借銀子的借據,竟然前前后后借了十五萬兩!

同時還有萬金號給靳府單立的帳本,帳本上記錄著每一筆借款和收款,最后一筆就是前幾天的一萬兩,不過這一筆第二天就還回去了。

因此,借據也就撤掉了。

每一張借據,都有靳府專用的印信,這種印信每個府里都有,有銀錢往來時是要核對印信的。

靳大嫂自是不相信的,就連一向嫌棄這些阿堵物的靳御史也被驚動了,他當然也不信,府里有的是銀子,哪里還用借錢,更何況還借了十五萬兩。

他當即讓人拿出府里的印信,這一核對,他也糊涂了,因為這與萬金號那些借據上的印信是一模一樣的。

而帳房李先生也證實,陶氏每次都是讓他去萬金號取銀子。

靳大嫂才來京城幾年,并不知道萬金號的底細,可是靳御史卻是知道的。

當年萬金號的老祖宗,曾經捐獻重金,支持太祖起兵。

因此,從太祖立朝至今,萬金號都是皇商,不但如此,那些皇親國戚和勛貴們,暗中都和萬金號有生意往來。

靳御史也曾想以此為突破口,彈劾幾個勛貴,可是后來發現萬金號的水太深了,就連喬貴妃的娘家也牽扯其中,于是靳御史便知難而退,轉而攻擊那些勛貴的私德了。

現在萬金號登門討債,靳御史便知道這事不簡單。

他開始懷疑,這是陶氏的陰謀。

他讓人去那個小莊子里找陶氏,卻發現陶氏根本沒去,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他想把這一切推到陶氏身上,他和陶氏和離了,這些銀子都是陶氏借的,和他沒有關系。

但是萬金號的人連連冷笑,和離?你們昨天才和離的,這些借據最早的是十年前的,最晚的一筆也是幾天前借的。

見他不還錢,萬金號揚言要告到衙門,有這些借據在手,且帳目清楚,萬金號勝券在握。

靳御史又不是傻子,只要這件事鬧到京衙,他的老臉就丟盡了,不知有多少人等著看他的笑話。

可是十五萬啊,帳面上只有二百兩,哪有銀子還債?

他忽然想起了陶氏的私庫以及那些陪嫁的莊子鋪子。

好在他有先見之明,沒讓陶氏把這些帶走。

于是靳大嫂心心念念的好東西,連同還沒來得及細看的房契地契,轉眼間便到了萬金號手中。

最終,這些也只抵了十萬兩,萬金號網開一面,看在靳府是老客戶的面子上,那五萬兩可分五年償還。

到了這個時候,若是靳御史和靳大嫂還沒發現被陶氏耍了,那他們就真的是傻子了。

可是發現了又如何,陶氏如人間蒸發,已經不知去向了。